学术投稿

社会心理干预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研究

魏丹;胡茂荣;曲志君;范长发;陈明霞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社会心理干预,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与社会心理干预组(综合治疗组),每组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的第12周采用PANS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采用数字划销测验(CT)、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认知功能,以GAF和PSP评定社会功能。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而综合治疗组在这些方面的改善优于药物治疗组,并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会心理干预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哮喘儿童血清25-(OH)D3、总IgE、特异性IgE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25-羟胆骨化醇[25-(OH)D3]、总免疫球蛋白E(TIgE)及特异性IgE(sIgE)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180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为哮喘组,哮喘组根据年龄分为婴幼儿组(<5岁)60例及儿童组(≥5岁)120例,分别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采用免疫印迹法)、血清总IgE,血清25-(OH)D3的检测及肺功能(5岁以上)及气道阻力测定(5岁以下),比较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哮喘组血清25-(OH)D3含量(28.14±9.34) 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74.41±10.75)nmol/mL,且TIgE含量(300.01±102.13)IU/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8.12±45.12)I-U/mL,哮喘组sIgE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血清25-(OH)D3与TIgE呈负相关(r=-0.655,P<0.01),血清25-(OH)D3水平与sIgE阳性之间存在相关性(χ2=19.432,P<0.01)。儿童组sIgE阳性中食入性过敏原占25.86%,吸入性占74.14%;婴幼儿组sIgE阳性中食入性过敏原占70.21%,吸入性占29.79%;两组sIgE阳性吸入性、食入性过敏原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0.05)。哮喘患者血清25-(OH)D3与FEV1%pred呈正相关(r=0.568,P<0.01)。哮喘患者血清25-(OH)D3与气道阻力呈负相关(r=-0.439,P<0.01)。结论血清25-(OH)D3缺乏及不足与支气管哮喘发病存在联系,推断血清25-(OH)D3水平增高可以抑制IgE的过度表达,纠正血清25-(OH)D3水平缺乏、不足,可能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减少过敏发生率,故补充维生素D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爱民;陈强;刘建梅;李岚;张帆;吴丹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欢迎订阅《江西医药》、《实验与检验医学》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X线小肠插管造影与CT小肠造影诊断克罗恩病的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小肠克罗恩病的X线和CT造影表现,进行比较并探讨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临床病理诊断为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资料,分析两种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X线小肠插管造影主要表现为节段性病变、多发纵行裂隙溃疡、卵石征;CT小肠造影主要表现为节段性病变、肠管壁增厚并强化、梳征、肠管周围蜂窝织炎和脓肿等肠腔外并发症。结论 X线小肠插管造影易于显示克罗恩病的纵行溃疡和卵石征,在发现早期病灶和小肠功能的显示上有优势,CT小肠造影能显示小肠壁及肠腔外的病变,并能评判病变的活动性。两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克罗恩病的诊断准确率、早期发现并发症并能评价治疗效果。

    作者:陈暐;芦春花;程玉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白英汤防治放射性肺损伤及对TGF-β1表达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白英汤预防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性肺损伤和对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胸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放疗,治疗组采用放疗的同时同步服用中药白英汤水剂。放疗结束后3个月测定血浆TGF-β1水平,并观察两组的急性放射性肺损伤、晚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放疗结束时和放疗后3个月,治疗组3-4级急性放射性肺损伤、晚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和血浆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白英汤能降低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患者血浆TGF-β1的过度表达,减少3-4级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和晚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尹礼烘;张晓平;赵凤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PSA灰区值时MRI+MRS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中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SA 灰区值时,MRI+MRS 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中临床意义。方法对92例PSA4-10ng/ml 患者行MRI+MRS检查,对MRI 异常和(或)MRS 检查(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0.75患者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MRI+MRS无异常者,有手术指征行前列腺电切术,术后行病理检查,无手术指征定期随访。结果73例MRI异常和(或)Cho+Cre/Cit≥0.75穿刺后,12例前列腺癌,其中1例前列腺癌患者MRI示前列腺肿瘤已侵及前列腺包膜,19例MRI+MRS无异常者术后病理1例前列腺癌。阳性组(前列腺癌组)Cho+Cre/Cit值与阴性组(前列腺增生)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PSA4-10ng/ml前列腺增生患者,常规行MRI+MRS,有助于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及临床分期,以Cho+Cre/Cit≥1.29为穿刺的佳临界值,但有待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及界定。

    作者:余知灵;吴敏红;刘彩玲;顾红勇;林鹏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慢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CT检查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常见CT表现。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6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并与在我院进行脑部CT检查的4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脑萎缩发生率(52.31%)高于对照组(2.50%),两组脑萎缩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7.64,P<0.05)。脑萎缩的发生率与患者的性别、家族史、性格、起病形式、症状亚型及用药情况无明显的关系(P>0.05);不同年龄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萎缩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8.87,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高,脑萎缩发生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萎缩发生率高于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χ2=4.60,P<0.05);不同病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萎缩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3.54,P<0.05),5年以上病程患者脑萎缩发生率明显高于5年以下者。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萎缩发生率高于常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萎缩发生率与其年龄、主要症状、病程有关。

    作者:艾腾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SLIPA喉罩通气在乳腺肿块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SLIPA喉罩通气静脉全麻在乳腺肿块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实施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T0、T1、T3、T5时的SBP、DBP、HR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2、T4时A组的SBP、DBP低于B组,A组的HR值慢于B组(P<0.05),T0-T5时的SPO2、PETCO2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LIPA喉罩通气静脉全麻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

    作者:张冰;程良道;徐小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八珍汤加减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八珍汤加减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病例选择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58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化疗(TP方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八珍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率情况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及药物对血液的毒性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所缓解,其中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51.7%,与对照组患者的48.3%相当(P>0.05);试验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93.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QO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降低,且试验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D3+、CD4+、CD8+、CD4+/CD8+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八珍汤加减联合化疗能够明显改善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向群;周志军;周向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七氟醚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用于妇科病腹腔镜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对比

    目的:通过对1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临床资料的回顾,评价七氟醚麻醉对不同妇科病腹腔镜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80例,分为七氟醚及异丙酚两组,每组90例。监测诱导前、插管即刻、插管后5min、切皮时、气腹后、拔管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手术时间、诱导时间、停药至喉罩拔除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呼之睁眼)、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术中疼痛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七氟醚组插管后5min、切皮时的MAP高于异丙酚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各时间段PETCO2低于异丙酚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及恢复时间无显著影响,拔除气管导管时的不良反应,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七氟醚诱导的复合麻醉吸入过程平稳,苏醒迅速,可以满足不同种类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要求。

    作者:孙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江西地区采供血人员层级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采供血机构各层级人员的培训需求,为采供血机构人员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江西地区采供血机构321名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岗位、工龄、年龄、学历、职称人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过采供血人员培训需求调查数据分析,能够建立采供血机构层级培训体系,有效提高采供血人员知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采供血机构战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彭继红;刘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幼年附着点炎相关性关节炎52例临床特点分析与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幼年附着点炎相关性关节炎早期临床特点、诊断线索,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致残致畸率。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于江西省儿童医院住院并初次诊断为ERA的52例患儿为观察对象,分别采集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进一步探讨该类患儿疾病初期的临床与辅助检查特点及诊治体会。结果本研究对象52例,其中男48例,女4例,所有患儿均以外周大关节炎伴或不伴肌腱附着点炎为首发表现,以下肢单关节受累为主。有20例出现附着点炎表现,占附着点炎的66%。有家族史10例。约有1/4的ERA患儿可同时伴有全身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贫血、消瘦、倦怠、乏力等症状。 ERA患儿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特点:所有血常规提示WBC轻度升高或正常;Hb轻度降低;ESR、CRP轻至中度升高。虹膜睫状体炎发生率为4%,骶髂关节炎发生率为25%,HLA-B27阳性率57.7%。如骶髂部疼痛,弯腰困难(Schober实验阳性),“4”实验阳性,应及早做骶髂关节CT扫描。全部患儿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抗风湿药:柳氮磺胺吡啶或MTX改善病情;部分患儿加用TNF-α拮抗剂治疗。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掌握其临床特征,不仅可以及时制订治疗方案,改善关节症状,而且早期干预对于提高儿童学习生活质量、避免残疾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素芬;邹峥;徐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肺部损害1例报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EB 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儿童多见,病程常具有自限性。临床表现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为主,其病变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在机体处于不同的免疫状态下,感染EB病毒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严重肺部损害发生的较少。此患儿有持续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咽扁桃体炎及肝功能受损,血清EB病毒抗体测定IgM阳性,血清EB病毒DNA测定阳性,虽然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未见明显增高,但骨髓易见异形淋巴细胞,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成立。同时此患儿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双肺渗出病灶和间质性肺部病变,考虑为EB病毒感染直接侵袭或其引起的变态反应造成的肺损害。我们遇及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丹遐;陈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621例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进行临床分析,为I类切口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的患者621例,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279例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对照组342例患者在围手术不使用抗生素,对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观察组、对照组中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无显著差别。结论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是安全的。

    作者:涂黄;李小珍;詹亚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一种孕妇乳母型蛋白质粉的毒理学安全评价和增强免疫力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一种孕妇乳母型蛋白质粉的安全性以及对小鼠免疫功能[1]的调节作用,为保健食品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保健食品的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2003)》对受试物进行了毒理学安全评价和增强免疫力功能的实验研究。结果受试物急性毒性的MTD大于15g/kgBW,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为阴性,未见受试物对大鼠体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血生化有生物学意义的影响。受试物能提高小鼠的抗体生成细胞数和血清溶血素水平;促进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碳廓清功能及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增强小鼠NK细胞活性。结论受试物属无毒物,无遗传毒性,并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力功能。

    作者:吴争;夏芝璐;张维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临床路径在局部中晚期鼻咽癌中的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局部中晚期鼻咽癌中的应用,分析变异因素,提高临床路径实施的质量。方法对完成治疗的93例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路径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变异因索进行相关分析。结果93例中共有40例患者发生了住院时间延长导致住院时间发生负性变异,变异率为43.01%,其中病人/家属因素、系统因素、医生/护士因素、出院计划因素分别为18例(46%)、12例(22.5%)、9例(30.0%)、1例(2.5%)。结论通过对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路径的实施及变异情况的分析,可及时查明变异原因,及时有效地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变异,保证临床路径顺利实施。

    作者:刘霞;章新华;许明君;王祥财;王钇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44例前颅窝底骨折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创伤性前颅窝底骨折颅底缺损重建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44例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3个月-24个月,对40例存活者进行CT或MRl检查,脑脊液漏及脑膜脑膨出症状均治愈,无颅内感染发生。死亡4例均为原发性颅脑损伤严重,死于脑疝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创伤性前颅窝底骨折所致颅底骨质缺损患者术中进行颅底重建,对预防颅内逆行感染及脑脊液漏、脑膜脑膨出等有重大意义。

    作者:刘化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应变率成像定量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室功能

    目的:探讨应用应变率成像定量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室功能。方法应用应变率成像对风心二狭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室壁运动和心肌功能测定及评价。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收缩期除侧壁基底外其余各节段心肌SR值降低(P<0.05);等容舒张期后间隔基底段和中间段及侧壁基底段心肌SR测值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各节段心肌SR均明显低于正常组相应节段心肌测值(P<0.05)。而心房收缩期各节段心肌SR测值无明显改变。结论 SRI能够定量分析局部心肌的变形,直接反映心肌的局部功能。

    作者:汪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半自动活检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半自动活检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效果。方法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半自动切割活检针对59例浅表肿大淋巴结徒手穿刺活检。将穿刺组织的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评价该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诊断效果。结果59例病例中共对59个肿大淋巴结进行穿刺活检,病例取材成功率为100%(59/59),穿刺取材成功率为80.14%(113/141),穿刺病理组织学诊断满意率为98.31%(58/59)。穿刺病理组织学结果:淋巴结转移性癌35例(阳性),非淋巴结转移癌24例(阴性)。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淋巴结转移癌36例(A组),非淋巴结转移癌23例(B组)。该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敏感度为97.22%(35/36),特异度为95.83%(23/24),准确率为98.31%(58/59)。结论超声引导下半自动活检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诊断具有敏感度高、特异度高、准确率高的特点。该技术安全,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林胜;李晓春;李婉青;刘晓玲;孙斌;黄友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蜂王浆对铅中毒小鼠的促排铅作用

    目的:研究蜂王浆对铅中毒小鼠促排铅的作用。方法口服醋酸铅溶液40mg/L染毒15d,建立铅中毒模型后,灌胃给药不同剂量蜂王浆及阳性对照药物EDTA 30d,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液铅含量,观察及统计蜂王浆对铅中毒小鼠血液促排铅作用。结果铅中毒小鼠给药30d,血液中的铅含量明显下降,蜂王浆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蜂王浆对铅中毒小鼠血铅有较明显的促排作用。

    作者:余爱民;李巍;粟永波;黄强;刘志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牙周炎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比较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尿酸水平,探讨牙周炎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均无肾脏疾病、痛风等全身系统性疾病,且近期未进食海鲜、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近3个月未进行抗生素治疗。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共110例,分为轻度组(CAL<3mm)60例,中重度组(CAL≥3mm)50例。对照组为无牙周炎的健康人群90人。研究对象均清晨空腹抽静脉血,通过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酸水平,收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牙周炎组血尿酸(360.28±16.36)μmol/L,中重度组血尿酸(430.50±15.48)μmol/L,对照组血尿酸(260.39±20.32)μmol/L,病例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增高与牙周炎密切相关,且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尿酸增高可能是牙周炎的高危因素之一,两者的因果关系及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罗洁;许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