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砷化氢中毒15例临床分析

何钦;王智

关键词:砷化氢气体, 急性中毒,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控制溶血,合理输液,维持尿量,碱化尿液,血液透析在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救治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15例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结果15例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早期控制溶血,合理输液,维持尿量,碱化尿液,血液透析是救治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的关键所在。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快速康复外科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 FTS)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20例)和FTS组(20例)。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d和第7d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CD4+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3和第7d CRP较术前均升高( P<0.05),与FTS组对比,对照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于术后第3d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与FTS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第7d,FTS组免疫球蛋白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d CD4+较术前明显降低( P<0.05),与FTS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第7d,FTS组CD4+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应用FTS理念可保护免疫功能,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傅平;周凯;洪华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及小婴儿食道裂孔疝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及小婴儿食道裂孔疝的安全性、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4年2月对28例患有食道裂孔疝的新生儿及小婴儿施行了腹腔镜下食道裂孔修补+Nissen胃底折叠术,手术年龄9-105d,平均(45±23)d;体重1.8-4.6kg,平均(3.3±1.1)kg。所有病例术前均经消化道造影明确诊断;手术在肝撑及牵引条辅助下,贲门食管区暴露理想,游离腹段食道2-4cm,4-0prolene线缝合修补食管裂孔,借助食管探条或操作钳直接测量修补后食管裂孔大小,胃底折叠360°包绕食管(Nissen)。结果所有病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3-162min,平均(115±25)min;术中出血量2-5ml,术后24-72h进食,术后住院7-13d,平均(9±1.8)d。26例患儿获得术后随访3个月-3年,2例失访;1例复发,经开腹食道裂孔修补术治愈;6例患儿存在2次以上肺部感染;术后12个月营养状况达到同龄儿童标准的比例是95%(19/20)。结论腹腔镜手术在食道裂孔疝的治疗中具有微创、美观优势,适宜的操作器械、精细的术中操作是开展新生儿及小婴儿手术的基本要求。

    作者:陶俊峰;黄金狮;陶强;陈快;刘智文;樊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非插管全麻手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非插管全麻短小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120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S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C组),每组6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插管全麻;S组患儿采用舒芬太尼及丙泊酚诱导和维持,C组则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诱导和维持。术中监测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5min(T1)、10min(T2)、15min(T3)、苏醒时(T4)的HR、MAP、RR、SPO2及动脉血气值;并记录患儿术后苏醒时间,麻醉效果及术后躁动、喉痉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中镇痛镇静均完善;与术前及C组比较,S组患儿的HR、MPA、RR在T1、T2、T3时降低,PCO2升高(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S组喉痉挛、躁动等方面发生率低于C组,苏醒时间较C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在小儿非插管全麻中,具有安全有效、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是一种良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章征兵;明腾;许凯;胡华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水平与其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水平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360例,观察患者血压水平的变化。结果勺型组患者发病后6个月NIHSS改善率和Barthel改善率均高于反勺型组和非勺型组患者,非勺型组患者发病后6个月Barthel改善率高于反勺型组患者(P<0.05);根据患者6个月后未死亡、死亡情况分组,发现入院时SBP、7d SBP均值、7d DBP均值、7d SBP连续性变异率、7d DBP连续性变异率5个项目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通过Logist回归分析,7d SBP均值、7d DBP均值、7d SBP连续性变异率、7d DBP连续性变异率是影响6个月死亡/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不同血压水平与预后有相关性。合理控制脑卒中患者血压,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死亡率。

    作者:丁荣椿;李琦;尹九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临床路径在局部中晚期鼻咽癌中的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局部中晚期鼻咽癌中的应用,分析变异因素,提高临床路径实施的质量。方法对完成治疗的93例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路径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变异因索进行相关分析。结果93例中共有40例患者发生了住院时间延长导致住院时间发生负性变异,变异率为43.01%,其中病人/家属因素、系统因素、医生/护士因素、出院计划因素分别为18例(46%)、12例(22.5%)、9例(30.0%)、1例(2.5%)。结论通过对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路径的实施及变异情况的分析,可及时查明变异原因,及时有效地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变异,保证临床路径顺利实施。

    作者:刘霞;章新华;许明君;王祥财;王钇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雾化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辅助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喘息性疾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喘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喘息性疾病的患儿(CHD组)纳入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使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其对心律的影响,并与同期同年龄段的无先天性心脏病患有喘息性疾病的住院患儿(AD组)比较。结果 CHD组与AD组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缓解及哮鸣音消失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QT离散度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喘息性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对心律无影响。

    作者:陈婷婷;孙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一种孕妇乳母型蛋白质粉的毒理学安全评价和增强免疫力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一种孕妇乳母型蛋白质粉的安全性以及对小鼠免疫功能[1]的调节作用,为保健食品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保健食品的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2003)》对受试物进行了毒理学安全评价和增强免疫力功能的实验研究。结果受试物急性毒性的MTD大于15g/kgBW,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为阴性,未见受试物对大鼠体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血生化有生物学意义的影响。受试物能提高小鼠的抗体生成细胞数和血清溶血素水平;促进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碳廓清功能及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增强小鼠NK细胞活性。结论受试物属无毒物,无遗传毒性,并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力功能。

    作者:吴争;夏芝璐;张维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江西地区采供血人员层级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采供血机构各层级人员的培训需求,为采供血机构人员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江西地区采供血机构321名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岗位、工龄、年龄、学历、职称人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过采供血人员培训需求调查数据分析,能够建立采供血机构层级培训体系,有效提高采供血人员知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采供血机构战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彭继红;刘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妇产科镇痛电子治疗仪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妇产科镇痛电子治疗仪在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孕妇100例在分娩中采用妇产科镇痛电子治疗仪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孕妇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活跃期平均时间、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妇产科镇痛电子治疗仪分娩镇痛效果可靠,既能解除产妇疼痛,又能保证母婴安全,可降低剖宫产率,操作简便、安全,适合在产科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补肾活血方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与阿司匹林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所致复发性流产的疗效。方法76例血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的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补肾活血中药,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两组均口服黄体酮胶囊,肌注绒促性素至孕84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4.2%,对照组有效率为76.3%,P=0.01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方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所致复发性流产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

    作者:黄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厄贝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方法以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78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在基础治疗上,两组均采用厄贝沙坦治疗,研究组则另加卡维地洛,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LVEDD、LVESD、LVEF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研究组LVEDD和LVESD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2.05%,对照组为56.41%,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上,联合应用卡维地洛与厄贝沙坦治疗CHF,能够显著改善及逆转心室重构,从而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和心功能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卢翔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联合引流阀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联合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0例10只眼药物不能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行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观察7-10d,待虹膜表面新生血管消退或萎缩后行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Lucentis及引流阀植入后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术后眼压及视力的变化。结果玻璃体腔注射未出现与操作有关并发症,注射Lucentis药物后约5-7d后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可见萎缩或消失,行引流阀植入术后患者均感眼部疼痛好转,术后3个月复查,矫正视力提高6例,不提高者4例,植入引流阀3个月后眼压平均(13.6±4.2)mmHg,9例眼压控制在21mmHg以内,2例用2种抗青光眼药物眼压恢复正常。结论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联合青光眼引流阀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减少虹膜新生血管,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减少手术炎症反应,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利于保护残留的视功能。

    作者:付劲松;谢程阳;李岚;闻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卒中后抑郁患者社会心理因素的纵向研究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方法采用6个月纵向研究设计,共选定2个观察时间点:T1,发生脑卒中后的第2周;T2,发生脑卒中后的第6个月。在T1时间点对12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Barthel指数(BI)6个量表进行调查。T2时间点对患者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Barthel指数(BI)量表进行追踪调查。结果 T1和T2时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2.5%和56.6%。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共有4个变量可解释T2时卒中后抑郁62%的差异,其相关因素包括:在T1时抑郁症状的水平、消极的应对方式、对支持的利用度低、以及在T2时的Barthel指数。结论卒中早期即发生抑郁、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对支持的利用度低以及卒中后6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6个月时更易患卒中后抑郁。

    作者:余政;张梅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戒烟行动期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戒烟行动期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抑郁与社会支持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23例戒烟行动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戒烟行动期患者抑郁发生率为33.33%,抑郁标准分为48.12±9.27,分析发现不同婚姻状况、不同职业、不同烟草依赖程度的患者抑郁得分存在差异;此外患者抑郁标准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关系(r=-0.19,P<0.05)。结论戒烟行动期患者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加强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有助于降低抑郁的发生率。

    作者:周胜亮;许萍;李平;徐春燕;胡招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microRNA-155在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研究microRNA-155(miR-155)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分析miR-155与疾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其在RA发病及疾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抽取50例初发RA患者及36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分离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和纯化miRNA,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55的表达,以小分子RNA U6作为内对照,对miR-155的表达量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同时收集RA患者有关的临床参数,统计分析miR-155的表达水平与RA合并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对RA活动组中,随机分为甲氨蝶呤(MTX)单药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单药治疗组,两组随访观察12周,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miR-155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RA患者中PBMC中miR-155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同时RA患者miR-155的表达与患者活动度有关,与肺间质病变等无明显相关,RA患者TNF-α抑制剂单药治疗组中,miR-155的表达较治疗前下降,而在甲氨蝶呤治疗组中无明显下降。结论 miR-155在RA的PBMC中异常高表达,且与RA的活动度相关,提示miR-155可能可作为RA诊断及RA活动的一个预测指标。 miR-155在RA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参与了TNF-α的致炎过程。

    作者:施春花;王友莲;付强;杨明峰;尚可;皮慧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幼年附着点炎相关性关节炎52例临床特点分析与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幼年附着点炎相关性关节炎早期临床特点、诊断线索,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致残致畸率。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于江西省儿童医院住院并初次诊断为ERA的52例患儿为观察对象,分别采集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进一步探讨该类患儿疾病初期的临床与辅助检查特点及诊治体会。结果本研究对象52例,其中男48例,女4例,所有患儿均以外周大关节炎伴或不伴肌腱附着点炎为首发表现,以下肢单关节受累为主。有20例出现附着点炎表现,占附着点炎的66%。有家族史10例。约有1/4的ERA患儿可同时伴有全身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贫血、消瘦、倦怠、乏力等症状。 ERA患儿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特点:所有血常规提示WBC轻度升高或正常;Hb轻度降低;ESR、CRP轻至中度升高。虹膜睫状体炎发生率为4%,骶髂关节炎发生率为25%,HLA-B27阳性率57.7%。如骶髂部疼痛,弯腰困难(Schober实验阳性),“4”实验阳性,应及早做骶髂关节CT扫描。全部患儿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抗风湿药:柳氮磺胺吡啶或MTX改善病情;部分患儿加用TNF-α拮抗剂治疗。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掌握其临床特征,不仅可以及时制订治疗方案,改善关节症状,而且早期干预对于提高儿童学习生活质量、避免残疾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素芬;邹峥;徐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3例SPN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记录平扫、增强后CT值、强化值以及廓清参数值。结果增强后30s、60s良、恶性肺结节CT值差异显著(P<0.05);各时相廓清参数的AUC为0.615-0.765,廓清率线性斜率指标诊断效能普遍高于廓清率和廓清值;CT增强扫描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有效检查手段,而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可更为准确、可靠的判断良恶性结节。

    作者:万新;涂为栋;祝美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临床指标准进行比较,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近5年收治的58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并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引流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明显短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除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个数等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率为9.38%,对照组为26.9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安全有效,在具有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查国林;张华华;施秀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隐性失血及静脉血栓影响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隐性失血和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切皮前10min按照10mg/kg的剂量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照组静脉滴注等量生理盐水。结果术后3d内观察组患者血红细胞比容(Hct)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患者,术后4d观察组患者Hct回升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h纤维蛋白原、PT和APTT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氨甲环酸可以减少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隐形失血量,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例数,值得临床选用。

    作者:陈川;汪昌发;柯文坤;杜区成;李明;桂燃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病5例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

    目的:探讨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在血糖控制不良情况下急性起病,舞蹈样症状累及单侧、双侧肢体或头面部;头颅CT显示出现舞蹈样症状肢体的对侧豆状核和/或尾状核呈高密度,MRIT1加权像呈高信号;经综合治疗(控制血糖,口服氟哌啶醇和或氯硝安定等)5例患者症状有缓解。结论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症与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有关;影像学显示脑深部灰质核团损伤,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可能是由糖尿病导致;综合治疗近期疗效较好。

    作者:谢尊椿;吴裕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