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研究

蒋辉

关键词:阿立哌唑,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摘要: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PAN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静坐不能、震颤、体质量增加、泌乳或月经改变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的疗效,但阿立哌唑更加安全。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弹性髓内针微创治疗儿童下肢长骨骨折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下肢长骨干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12年12月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62例儿童下肢长骨骨折,其中股骨骨折35例,胫骨骨折27例。结果随访全部病例,随访时间8个月-5年,平均3年5个月。术后愈合优57例(占92%),良3例。61例一期愈合,无骨感染和骨不连发生。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下肢长骨干骨折是可行而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它具有皮肤组织损伤小、不损伤骺板及影响骨的生长发育、不影响骨折局部的血液循环、骨折愈合恢复快、住院周期短、患儿易耐受、将矫形外科与整形外科有机结合等优点。

    作者:林智锋;熊斌;江琦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诊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跟骨关节内骨折急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2012年12月,采用急诊(伤后6h内)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36例41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41足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1.5个月。所有患者关节骨折解剖复位,未出现移位关节面塌陷情况。37足切口一期愈合,皮缘部分坏死4足,坏死发生率9.75%。结论对于损伤能量小骨折相对简单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及时实施急诊手术(伤后6h内)可缩短病程,降低医疗成本,并不增加局部软组织手术后的并发症。

    作者:游华斌;郭宁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Meek植皮治疗

    目的:评价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Meek植皮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月我院接诊的60例大面积烧伤深度创面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采用Meek植皮,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邮票状皮肤移植,治疗后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植皮面积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所需的供皮面积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植皮和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皮片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Meek植皮治疗效果优于邮票状植皮。

    作者:谭建岗;杨晋杰;余雪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腺多发良性肿瘤真空辅助旋切术与传统手术优劣分析

    目的:比较乳腺多发良性肿瘤的B超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术与传统手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2年2月-2013年9月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多发性良性肿瘤患者(单侧或双侧肿块,2个≤肿块数目≤10个)200例,其中行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乳腺外形满意度、术后切口并发症(出血血肿)、切口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局部有无复发再发6个方面进行优劣势比较。结果真空辅助旋切术组患者的住院平均时间为2.5d、手术平均时间为40min、术后乳腺外形满意度99%、术后血肿1例、切口愈合平均时间3d、术后3个月复查局部无复发再发。传统手术治疗组患者的住院平均时间为6d、手术平均时间为60min、术后乳房外形满意度85%、术后并发症(积液裂开感染)7%、切口愈合平均时间7d、术后3个月复查局部无复发再发。结论对于乳腺多发良性肿瘤患者,B超引导下行真空辅助旋切术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且优于传统手术。

    作者:董赟;石岚;吴毓东;孙正魁;王芹;乐飞;黄传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单眼大面积视网膜有髓鞘神经纤维伴弱视1例

    视网膜有髓鞘神经纤维是一种发育异常性疾病,正常视神经仅从外膝状体至巩膜筛板段有髓鞘包绕,球内段神经纤维无髓鞘。若是存在发育异常,在出生后的数月内,髓鞘可持续生长并越过筛板水平,眼底形成白色混浊的有髓鞘纤维。该病的患病率约为0.3%-0.6%,男性是女性的2倍,多单眼发病,约20%为双眼发病[1]。我们遇到1例单眼大面积视网膜有髓鞘神经纤维伴弱视,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晓蓉;周琼;陈娟;汪彬;彭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与神经肽类相关因子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包括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生长、浸润、血管形成,发病率约为10%-15%,其中20%-9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盆腔痛及痛经[1],严重影响着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肽能神经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通常与中枢神经及外周神经末梢中C 纤维有关,受炎症、疼痛等病理性刺激时可释放神经肽类相关因子到外周组织中。许多学者提出子宫肌层神经纤维密度增加与盆腔疼痛症状有关,同时,研究发现EMs患者子宫内膜功能层分布高密度感觉神经C纤维[2],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及痛觉过敏起重要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神经肽类相关因子角度研究EMs疼痛的机理,笔者现将与EMs疼痛密切相关的神经肽类相关因子做一综述。

    作者:葛曼(综述);付金荣(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恶性淋巴瘤伴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及文献复习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 homa,ML)是60岁以上老年人常见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而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环境因素等使得老年恶性肿瘤,特别是老年恶性淋巴瘤的比例不断增高。国外报道老年男性的恶性淋巴瘤发病率已经从过去的19/10万增长到99/10万,增长速度之快为各年龄阶层之[1],上海地区也有类似报道[2]。老年恶性淋巴瘤虽然少见,但一直被视为难治性肿瘤,其对化、放疗耐受性差,有效率低,合并症多,早期死亡率高[3]。肾衰为恶性肿瘤之严重并发症,且为恶性肿瘤直接死因之一。本文就所见病例并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作者:吴薇;罗辉;夏小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危宫颈癌术后辅助调强同期放化疗的探讨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代替传统放疗,辅以紫杉醇和顺铂治疗高危宫颈癌术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Ib-IIa期宫颈癌术后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2组,研究组辅以调强放疗,对照组辅以传统放疗,两组均加同期紫杉醇和顺铂化疗。观察对比两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1)研究组2年肿瘤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年生存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研究组胃肠道、泌尿和造血系统急性毒副反应减少,慢性肠道毒性反应减少(P<0.05)。结论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布与靶区和重要器官的外形或边界在三维空间上更为接近,与传统放疗相比,降低了肿瘤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毒副反应。

    作者:凌燕;熊员焕;罗蒲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MRI和CT对原发直肠癌术前N分期诊断的探讨

    目的:探讨MRI和CT对原发直肠癌手术前N分期的诊断。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直肠癌患者74例,其中有36例患者在手术前采用MRI检查,52例患者在手术前采用CT检查。,14例患者在手术前同时采用MRI和CT检查。手术后抽取标本进行检查,观察MRI和CT对原发直肠癌N分期诊断情况。结果74例患者手术后病理N分期为:44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N1-2),30例患者无淋巴结转移(NO)。通过比较,采用MRI检查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性与采用CT检查无明显差异(P>0.05)。MRI在淋巴转移预测的约登指数明显高于CT(P<0.05)。结论 MRI术前对原发直肠癌的局部N分期诊断准备率高于CT。

    作者:周晟;王达进;谭爱军;谢志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CTA在血管化骨瓣重建下颌骨术后血供的评价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及超声多普勒在血管化游离骨瓣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血供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行下颌骨缺损游离血管化骨瓣修复的41例,共计88条吻合血管,其中41条动脉,47条静脉,术后1周采用CT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技术及超声多普勒检查以评价移植骨瓣术后血供的情况。结果88条吻合血管中,85条血流通畅,3条血管未见显影考虑闭塞,其中动脉1条,静脉2条。CTA和超声多普勒两种方法在血管化骨瓣重建下颌骨术后血供评价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A及超声多普勒都能够准确显示吻合口血管的通畅性。

    作者:邵益森;习伟宏;曾献军;曹钟义;王伟;钱永;张绚;严俊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改良式阴式子宫全切术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改良式阴式子宫全切术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6例改良式阴式子宫全切术和经腹子宫全切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对两种手术途径及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重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体温恢复正常天数、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切口感染情况、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但阴式手术具有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对腹腔脏器干扰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部不留瘢痕,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作者:杨光英;汪晓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腺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表达及其与体外药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ie histidine triad,FHIT)表达与临床病理和化疗药物敏感的相关性。方法对106例新鲜乳腺癌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FHIT的表达,用ATP-TCA法检测氟尿嘧啶、环磷酰胺和多西他赛的体外药敏,分析FHIT表达与临床病理和化疗药物体外药敏的相关性。结果 FHIT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年龄、绝经情况、癌瘤直径、ER和PR受体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FHIT表达与多西他赛敏感性有关(P<0.05),与氟尿嘧啶和环磷酰胺敏感性无关(P>0.05)。结论 FHIT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可能成为乳腺癌患者多西他赛药物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作者:戚雯琰;周冬根;何文;邓觐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两种不同麻醉方式的比较

    目的:比较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氯胺酮、丙泊酚与氯胺酮、丙泊酚联合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麻醉效果。方法ASAI或Ⅱ级行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儿100例。随机均分为4组,包括: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氯胺酮、丙泊酚组(D组)、氯胺酮联合表丙泊酚麻醉对照组(C组)。 D组采用小剂量舒芬太尼(0.1μg/kg)联合氯胺酮(1-2㎎/kg),丙泊酚(1-2㎎/kg)静脉全麻。 C 组采用氯胺酮(1-2㎎/kg)联合丙泊酚(1-2㎎/kg)静脉全麻。记录 T0(诱导时),T1(切皮时),T2(手术10min),T3(手术30 min),T4(手术结束)时的HR、SBP、RR情况以及两组手术氯胺酮与丙泊酚的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 D组麻醉后的患儿HR、SBP、RR变化与C组相比相对稳定,以及氯胺酮与丙泊酚的使用剂量均低于C组(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氯胺酮、丙泊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优于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

    作者:何玉宁;夏凌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布地奈德联合沙美特罗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沙美特罗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呼吸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46例,随机均分为2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沙美特罗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纯给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哮喘症状及肺功能改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哮喘症状评分及哮喘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PEF、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EF比较:P<0.05,FEV1/FVC比较:P<0.01)。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美特罗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对于改善患者哮喘症状和肺通气功能均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建彬;杨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剂量间歇补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小剂量间歇补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口服复方枸橼酸铁铵糖浆,观察组剂量为3mg/(kg·d),连服5d,间歇2d;对照组剂量为5mg/(kg·d),连续服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及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间歇补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与常规剂量的疗效基本相同,但小剂量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肯;蒙振刚;游金勇;黄云峰;黄月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足月胆红素脑病新生儿血清S-100蛋白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血清S-100蛋白在胆红素脑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均分为神经功能正常和神经功能异常(轻微的神经功能障碍17例,肯定异常13例)。检测血清S-100蛋白、TBC、白蛋白水平,计算B/A 比值。结果异常组血清S-100蛋白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84,P<0.05)。神经功能异常组中,轻微异常与肯定异常血清S-100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7,P>0.05)。 S-100蛋白与TBC、B/A比值均呈直线正相关(P<0.05)。结论作为神经系统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血清S-100蛋白含量有助于诊断胆红素脑病。

    作者:王君庆;江英;李琳;郭天华;熊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24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API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12年收治的24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中,20例发生在孕晚期,4例发生在产褥期。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其中2例出现低热,14例血尿淀粉酶升高,10例血尿淀粉酶正常。超声检查胰腺增大10例。保守治疗18例,手术治疗6例,6例术前均考虑阑尾炎在妇外联合下行剖腹探查+剖宫产,术中探查阑尾未见异常,均见胰腺水肿、僵硬、弥漫性渗出,行胰床松动+胰包膜松解+腹腔冲洗引流+空肠造瘘,其中1例术中因胆囊泥沙样结石行胆囊造瘘,另2例因严重高脂血症行血浆置换治疗,术后均转ICU治愈。24例患者中孕妇死亡1例,胎死宫内2例。结论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易发生在妊娠晚期及产褥期,发病急,但临床表现不典型,单凭血尿淀粉酶及胰腺B超检查易造成漏诊、误诊,多专科协作,可望提高诊治率,降低母婴死亡率。

    作者:倪金莲;陈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2013年全国NOTES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召开

    全国NOTES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ry)学术研讨会暨2013中国消化内镜及消化疾病诊疗研讨会于2013年11月29日-12月1日在南昌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詹启敏教授,中华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李兆申教授,江西省卫生厅副厅长曾传美,南昌大学副校长辛洪波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国7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数十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做了30场专题报告。针对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形势,詹启敏院士做了《肿瘤转化医学理念和实践》的专题报告。詹启敏认为过去的肿瘤基础研究多数停留在了解肿瘤基本生物学层面上,存在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存在脱节的现象,而肿瘤转化医学(如肿瘤标志物研究、肿瘤个体化治疗研究等)的提出则为基础研究成果更快应用于临床搭建了一座桥梁;南昌大学一附院消化科吕农华教授作了题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治疗》的讲座。此外,还有来自美国Emory大学教授蔡强教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Herbert C. MorseⅢ教授及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做了专题报告。

    作者:赵菊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经皮自体移植浓缩骨髓干细胞治疗骨不连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浓缩骨髓干细胞治疗动物骨不连的实验效果。方法制作兔骨不连模型32只,并根据干预方式不同随机均分为两组:干细胞组和内固定植骨术组。定期拍片测量骨折间隙宽度变化(8周、12周)、免疫组化观察。结果两组术后8周、12周X线测定、组织病理切片均形成骨性连接,新骨形成、骨改建及骨髓成熟度指标相当,且两组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移植自体浓缩的骨髓干细胞参与了骨不连的成骨,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与自体骨移植效果相当。

    作者:刘亚云;杨保华;陈光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品管圈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石川博士在1962年所创[1],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所有成员为共同解决问题而自豪,终使社会受益而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途径[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病人的实际需求和价值观念在不断更新,护理质量面临着持续改进和不断发展的问题,怎样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护理工作,更好的满足病人的需求是护理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我科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品管圈活动概况1.1品管圈的成立成立“绿色守护者”品管圈,寓意以“守护为名”,开展“绿色”行动,保障病人的健康,做患者忠实的守护者。由1名圈长和8名圈员组成,圈长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圈员负责具体任务的执行。

    作者:崔新芸;黄秀珍;袁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