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梅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regulatory T cell,CD4+CD25+Treg)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的变化特性,分析CD4+CD25+Treg细胞在肝癌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本院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分别采集术前7d、术后14d外周血,同时采集本院50例健康体检人群外周血作为对照组,经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统计分析各组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率。结果(1)术前外周血中CD4+CD25+Treg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CD8+T细胞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D4+T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外周血中CD4+CD25+Treg,CD4+T细胞,CD8+T细胞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术前与术后外周血中CD4+CD25+Treg、CD8+T细胞比率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D4+T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4+CD25+Treg变化在肿瘤细胞免疫及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淦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宫角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受宫、腹腔镜联合诊治的37例未破裂的宫角妊娠患者资料。结果接受宫、腹腔镜联合诊治的37例患者,均一次性完全清除病灶,平均术中出血量88.6ml,平均手术时间75.6min,术后32例患者1个月内β-人绒毛性膜促腺激素(β-HCG)降至正常,5例2个月内降至正常,所有患者术后2周内阴道流血停止。结论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宫角妊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罗蒲英;熊员焕;凌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我院妇产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妇产科出院患者病历216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2.6%,治疗用药占3%,预防用药占97%,围术期用药率87%。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存在预防用药时机及疗程不规范等问题,应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廖嫄;桂海艳;陈文彬;廖子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薄层涂片(TCT)与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8年1月-2012年10月对690例宫颈癌高危人群分别进行TCT、SCCAg试验检查,同时以病理组织检查为对照。结果诊断阳性率TCT为98%,SCCAg试验为64.5%,TCT与SCCAg诊断假阴性率与诊断敏感性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TCT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优于SCCAg试验,且TCT制片效果良好,敏感性、特异性都比较高理想,SCCAg是宫颈癌治疗效果的评价有效指标。
作者:钱世庆;俞代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了解江西地区儿童白血病(AL)各免疫亚型分布规律及各亚型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生率。方法对376例我院收治的江西地区儿童AL患儿采用CD45/侧散射(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流式细胞术细胞表面及浆内分化抗原分析。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97例,占89.6%,急性髓性白血病(AML)79例,占21.4%;ALL中B系266例,占ALL的89.6%,T系31例、占ALL的10.4%;在B系中以普通型ALL多见,占B系ALL的66.1%;在297例ALL中有65例表达髓系CD13、CD33抗原、在79例中有15例表达淋系 CD19、CD3、CD10抗原;10岁以上组与10岁以下组比较、T 系ALL、APL好发于年龄10岁以上组。结论我院收治的江西地区儿童AL各免疫亚型分布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大致相近,T系及APL好发大于10岁儿童。
作者:梁昌达;刘志强;赖长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小金胶囊联合乳腺电子膜治疗男性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选择男性乳腺增生症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A组(服用小金胶囊同时联合乳腺电子膜贴)、对照B组(单服小金胶囊)、对照C组(单独使用乳腺电子膜贴),对3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均获1年的随访。治疗A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B组总有效率为53.3%,对照C组总有效率为53.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金胶囊与乳腺电子膜贴联合使用,是治疗男性乳腺增生病的较理想方法。
作者:陈娜;叶村;熊伟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快速康复肺癌外科理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择期需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实验组)和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实验组术毕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术后患者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患者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快速康复肺癌外科中的应用能有效加快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罗小群;梁小虎;巫志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抗菌药物的选用应考虑感染部位、可能致病因、感染程度、机体病理生理状态、抗菌药物的特性及其抗菌谱等因素[1]。癌症并发感染具有以下的特点:(1)临床表现不典型,炎症反应不完全,发热常为感染的唯一表现;(2)诊断困难,多次血液、体液等标本培养致病菌的阳性率低;(3)感染的常见部位是呼吸道、口腔;(4)感染的病原菌以细菌为主,以G-杆菌常见,真菌和病毒感染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混合感染多见;恶性癌症感染病情严重,感染易扩散,败血症的发生率、死亡率高[2]。对感染患者应尽早开始治疗,但治疗开始时无法明确病原菌以及药敏结果,而开始治疗时应用不恰当的抗菌药物会降低患者的生存机会,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则是造成细菌耐药的根源。现通过我院1例鼻咽癌伴发热患者,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查登峰;张华锋;朱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 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种临床影像综合征,于1996年被Hinchey等[1]首次报道,典型的临床症候群包括:头痛、意识障碍或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和视觉障碍[1,2];此疾病在临床中常常被误诊,不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就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2例RPLS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加强临床医师对本疾病的认识。
作者:谢尊椿;吴裕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丹莪妇康煎膏联合抗生素治疗女性盆腔炎性包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并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丹莪妇康煎膏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后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腰痛、下腹痛以及白带增多的现象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8%,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丹莪妇康煎膏进行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有效。
作者:郭月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远程缺血后处理对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手术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脊髓减压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采用自动气压止血带仪,对双上肢实施3次5min缺血(充气压力200mmHg)5min再灌注;对照组则在双上肢绑止血带30min但不充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即刻(T1),术后12、24、48h(T2-T4)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清NSE含量及SOD活性。结果与T0比较,对照组T1-T4时及实验组T1-T3时NSE含量升高(P<0.05),T1-T4时两组SOD活性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1-T4时NSE含量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5)。结论远程缺血后处理可减少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手术后NSE含量,增加SOD活性,加速氧自由基的消除,对脊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袁林辉;马长华;李昌;陈勇;罗振中;连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食物中毒事故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一起原因不明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的资料。结果对该起原因不明食物中毒事故行为人不宜直接予以行政处罚。结论监管部门对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时,可以依据《食品安全法》相应条款对事故行为人其它违法行为,进行卫生行政处罚。
作者:魏九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术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可遵循的临床依据和策略。方法选择30例明确诊断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研究组按照以EST 后可能出现影响LC 进行的并发症为参考依据来选择LC 的手术时机,对照组按照通常EST 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项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行LC。比较两组EST 后行LC 的手术时间选择、主要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LC术后并发症、恢复时间上无显著差异,研究组在EST后再行LC手术的间隔时间明显缩短(P<0.05),总的住院日和医疗费用有明显减少。结论按照以EST 后可能出现影响LC 进行的并发症为参考依据来选择LC 的佳手术时机是切实可行的一条路径。
作者:朱湘南;郑杨;周志斌;李铂;蒋柯;郭会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硫酸镁联合多巴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吸氧、平喘等常规治疗手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硫酸镁以及巴多胺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症状缓解的时间比对照组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明显。结论硫酸镁联合多巴胺能有效的提高对重度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欣春;江世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阔韧带内巨大子宫肌瘤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例阔韧带内巨大子宫肌瘤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误诊2例,诊断符合率77%。9例均行腹式腹膜后巨大子宫肌瘤切除加子宫全切除术,无术中大出血、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下腹部巨大实性包块,同时出现子宫移位的压迫征象,谓之阔韧带内巨大子宫肌瘤“二联征”,是其特征性临床表现。
作者:潘爱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S-1)联合吉西他滨(GEM)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未接受化、放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对照组,n=13例)和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组(研究组,n=14例),观察两组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规定治疗。对照组和研究组的RR分别为23.08%和27.57%,两组RR相仿,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的DCR为46.15%和71.43%。两组D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研究组毒副反应轻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位进展时间mTTP 2.9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mOS)5.47个月;研究组mTTP3.80个月,mOS 8.6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S-l联合GEM治疗晚期胰腺癌安全、有效,且毒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廖清平;付禄;李彩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总结依据三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经验。方法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Ⅴ型2例,Ⅵ型7例。依据三柱分型均为三柱骨折。用三切口、三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9例,达到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于术后1、3、6、12个月等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3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4-20周。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79-97分,平均88.7分。结论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采用三钢板复位固定可同时达到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有效防止了术后骨折再移位、关节面再塌陷等并发症,膝关节功能多能达到非常满意的疗效。
作者:许振波;李强;胡敦祥;周铨昆;蔡敏;肖义陂;吴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184例ADR报告分别从与ADR因果密切相关但未引起重视的不同方面,包括超剂量用药、溶媒配伍不当、配药放置时间过长、给药速度过快、未按药物理化性质要求用药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84例ADR报告中正常使用药物情况下发生ADR的只有69例(占37.5%),非正常使用药物发生ADR共分9类情形,共有115例(占62.5%)。结论在重视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同时,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更深入地去认识ADR发生易被忽视的因果相关,尽可能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刘兴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FU)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0月-2012年6月我院肿瘤科原发性肝癌伴PVTT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取HIFU联合TACE和对照组单纯应用TACE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生存质量、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并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71.8%高于对照组43.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生存时间及1年生存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以后生存质量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TACE联合HIFU可显著提高疗效及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邱金宝;李庆萍;周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萍乡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在早期诊治、规范治疗、家庭支持功能及情绪障碍等方面是否存在城乡差异。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形式收集在萍乡地区行MHD治疗的656例患者的相关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地区MHD患者男女比例为1.28:1;年龄以45-64岁为主;原发病因前三位为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2)在疾病的早期诊治、规范治疗及家庭支持等方面农村患者比率低于城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农村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率亦高于城镇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萍乡地区MHD患者主要患病年龄,男女性别比例,原发病因,均与国内其它地区相似[1];(2)城镇MHD患者在早期诊治、规范治疗及家庭支持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农村患者。 MHD患者易出现情绪障碍,但城镇与农村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曹珊;陈清萍;熊波;鄢南萍;王稻;田丽娜;金国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