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对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生存的影响

邱金宝;李庆萍;周瑜

关键词:肝动脉栓塞化疗,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 肝癌并门静脉癌栓, 生存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FU)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0月-2012年6月我院肿瘤科原发性肝癌伴PVTT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取HIFU联合TACE和对照组单纯应用TACE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生存质量、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并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71.8%高于对照组43.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生存时间及1年生存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以后生存质量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TACE联合HIFU可显著提高疗效及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环孢素A与阿维A治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环孢素A与阿维A治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GPP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环孢素A治疗、B组采用阿维A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A 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80.0%、10.0%,B组为86.7%、13.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红斑、脓疱消退时间短于B组。血压升高发生率高于B组,肝功能损害和血脂异常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环孢素A与阿维A治疗GPP效果相似。当阿维A治疗GPP无效,可选用环孢素A作为替代药物治疗。

    作者:胡国红;万川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ERCC1和CK在I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对术后化疗的探讨

    目的:探讨ERCC1和CK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中的术后化疗意义。方法本院2009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Ⅰ期NSCLC患者235例,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癌组织中细胞角蛋白(cyto keratin,CK)和ERRC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的表达,比较CK和ERRC1双阳性组(CK+ERRC1+)和CK阳性ER-RC1阴性组(CK+ERRC1-)对含铂类药物化疗的反应,分析CK和ERRC1表达对患者化疗反应率及生存率的关系,探讨其对指导术后化疗的意义。结果235例患者中CK表达阳性78例,阳性率33.2%;CK表达阳性78例患者中ERRC1阴性表达者42例(53.8%),阳性表达者36例(46.2%);CK+ERRC1+组3年复发18例,转移30例,生存率61.1%,CK+ERRC1-组复发20例,转移34例,生存率69.0%,两组患者复发、转移、生存率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ERCC1和CK检测有助于客观评价患者预后,合理应用多学科综合治疗。

    作者:徐雯;吴敏;王忠军;徐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我院妇产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妇产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妇产科出院患者病历216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2.6%,治疗用药占3%,预防用药占97%,围术期用药率87%。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存在预防用药时机及疗程不规范等问题,应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廖嫄;桂海艳;陈文彬;廖子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桡掌侧入路切开复位桡骨远端关节面,植骨填充骨缺损或塌陷部位以维持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恢复正常掌倾角和尺偏角,采用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随访观察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范围,术后掌倾角、尺偏角的矫正角度。结果本组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以Garland and Werley评分方法评定腕关节功能:优19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3.755%。结论桡掌侧入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宋备战;陈胜利;张志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输尿管切开取石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输尿管切开取石与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将66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ESWL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2.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6%(P<0.05)。结论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结石清除率优于ESWL,但感染率高于ESWL。

    作者:饶德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奥曲肽、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大咯血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奥曲肽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大咯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大咯血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奥曲肽联合酚妥拉明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大咯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宋军平;倪金花;范景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9月-2013年9月胃癌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均痊愈,治疗时间7-37d,平均18.44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作者:廖成文;杨先玉;幸程涛;谌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中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70例84眼各种类型的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小梁切除+前房穿刺+巩膜瓣隧道式切口+丝裂霉素C+可调整巩膜瓣缝线),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形滤过泡形成、前房形成及其它并发症。结果术后浅前房、低眼压、滤过泡瘢痕化并发症明显减少,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青光眼手术中,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效果确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彭小凡;杨志浩;胡军华;谢东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上腹部手术致创伤性胰腺炎1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致创伤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上腹部手术致创伤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0例创伤胰腺炎患者均实施了保守治疗,1例创伤性胰腺炎因合并脾动脉破裂大出血死亡;1例出现胰瘘,综合治疗8个月后痊愈;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2个月综合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以对症治疗后痊愈。治愈率为90%。结论上腹部手术治疗时严格按相关规定执行,可有效避免创伤性胰腺炎发生。

    作者:林树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微血管减压术在治疗面肌痉挛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012年底收治的137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微血管减压术后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探讨术前、术后及中期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无颅内感染或脑出血等重症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是听力障碍。同时术中有无穿通支、面神经受压方式、压迫面神经的位置以及面神经出脑干区表面压痕情况是影响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微血管减压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式,但术中尤其注意听力障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胡静君;毛国家;张景山;邹朦;徐金雄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6例报告

    目的:总结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经皮肾镜取石术后6例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在12h-60h后逐渐停用升压药,4d内体温和血压恢复正常,均治愈出院。结论感染性休克是PCNL术后少见严重并发症,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合适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加强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

    作者:肖长根;李泽华;丁小春;肖建军;康锋;付凌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

    目的:观察胃镜下钛夹和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8例,随机均分为钛夹组对照组和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组治疗组,在胃镜下,对照组钛夹对准出血并夹闭出血部位,治疗组先用含1:10000肾上腺素注射液局部注射,然后再用钛夹对准并夹闭出血部位。术后7d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止血率和再出血率的差异。结果两组首次止血成功率均为100%,但对照组有5例发生再次出血,再出血率17.24%,治疗组无再出血发生。两种止血方法比较,注射联合钛夹组的止血效果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可靠,优于单纯钛夹治疗。

    作者:熊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三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总结依据三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经验。方法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Ⅴ型2例,Ⅵ型7例。依据三柱分型均为三柱骨折。用三切口、三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9例,达到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于术后1、3、6、12个月等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3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4-20周。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79-97分,平均88.7分。结论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采用三钢板复位固定可同时达到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有效防止了术后骨折再移位、关节面再塌陷等并发症,膝关节功能多能达到非常满意的疗效。

    作者:许振波;李强;胡敦祥;周铨昆;蔡敏;肖义陂;吴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58例分析

    目的:观察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09年5月-2012年6月收治的、应用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治疗的5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输卵管妊娠均经病理证实。术前血β-HCG≤2000U/ml 46例,β-HCG>2000U/ml 12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测量妊娠包块直径<3cm 45例,包块直径>3cm 13例,两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腹腔积血量对手术无影响。行输卵管造口术55例,其中9例行缝合术,伞端妊娠组织挤出术3例。术后2个月,行输卵管造影36例,通畅30例,通畅率83.33%。58例患者中,妊娠32例,患侧再次输卵管妊娠6例,妊娠率及异位妊娠率分别是55.17%。10.34%。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康复快,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黄国婷;余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液基细胞薄层涂片与鳞状细胞癌抗原试验在早期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薄层涂片(TCT)与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8年1月-2012年10月对690例宫颈癌高危人群分别进行TCT、SCCAg试验检查,同时以病理组织检查为对照。结果诊断阳性率TCT为98%,SCCAg试验为64.5%,TCT与SCCAg诊断假阴性率与诊断敏感性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TCT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优于SCCAg试验,且TCT制片效果良好,敏感性、特异性都比较高理想,SCCAg是宫颈癌治疗效果的评价有效指标。

    作者:钱世庆;俞代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厄贝沙坦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1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厄贝沙坦组,36例)口服厄贝沙坦片,1片/d;B组(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32例)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1粒/d。4周后未达标者增加剂量1片(粒)/次,2次/d,6个月结束。结果降压效果B组优于A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及血钾浓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比厄贝沙坦能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对血糖、血脂及血钾均无影响。

    作者:朱秋根;何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我院4年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184例ADR报告分别从与ADR因果密切相关但未引起重视的不同方面,包括超剂量用药、溶媒配伍不当、配药放置时间过长、给药速度过快、未按药物理化性质要求用药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84例ADR报告中正常使用药物情况下发生ADR的只有69例(占37.5%),非正常使用药物发生ADR共分9类情形,共有115例(占62.5%)。结论在重视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同时,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更深入地去认识ADR发生易被忽视的因果相关,尽可能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刘兴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远程缺血后处理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NSE及SOD的影响

    目的:评价远程缺血后处理对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手术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脊髓减压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采用自动气压止血带仪,对双上肢实施3次5min缺血(充气压力200mmHg)5min再灌注;对照组则在双上肢绑止血带30min但不充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即刻(T1),术后12、24、48h(T2-T4)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清NSE含量及SOD活性。结果与T0比较,对照组T1-T4时及实验组T1-T3时NSE含量升高(P<0.05),T1-T4时两组SOD活性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1-T4时NSE含量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5)。结论远程缺血后处理可减少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手术后NSE含量,增加SOD活性,加速氧自由基的消除,对脊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袁林辉;马长华;李昌;陈勇;罗振中;连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髂骨单边式、开窗式取骨方法在植骨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采用单边式、开窗式髂骨取骨方法在植骨术中的应用。方法沿髂嵴外侧水平切口,按取骨量作6-10cm切口,用电刀紧贴骨膜下剥离,保留髂嵴,内侧单皮质取骨或开窗取骨,按需制成不同形状和大小进行植骨。结果回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有2例患者髂骨取骨区于术后2-5周出现伤口积液,其他36例患者取骨区髂嵴完整,无畸形、无疼痛麻木、无骨折和供区疝。结论髂骨单边式、开窗式取骨方法简便、创伤小、术后可早期活动。髂骨外形完整、强度好、不易出现骨折和供区疝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明;荣国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B超诊断脂肪肝探讨

    目的:探讨脂肪肝超声影像学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影像学检查,通过影像学特征分析对比,综合评价脂肪肝超声影像学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经过超声诊断,按照程度轻重,本组患者总共分为3种情况,重度、中度和轻度,其中,重度脂肪肝有5例,占10%;中度脂肪肝15例,占30%;轻度脂肪肝30例,占60%。结论脂肪肝超声影像学临床诊断分度明确、准确率高、无创伤、可重复,且敏感性和特异性强,是一种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

    作者:周胜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