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腹部手术致创伤性胰腺炎10例的临床分析

林树春

关键词:上腹部手术, 创伤性胰腺炎,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致创伤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上腹部手术致创伤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0例创伤胰腺炎患者均实施了保守治疗,1例创伤性胰腺炎因合并脾动脉破裂大出血死亡;1例出现胰瘘,综合治疗8个月后痊愈;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2个月综合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以对症治疗后痊愈。治愈率为90%。结论上腹部手术治疗时严格按相关规定执行,可有效避免创伤性胰腺炎发生。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相关因素与治疗方案探讨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的相关因素及其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1例患有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asis,RVVC)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卫生习惯、是否遵医嘱及文化程度,并把他们分均为3组。A组患者采用双唑泰栓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克霉唑阴道泡腾片;C组患者采用制霉菌素片。结果相关因素有:使用紧身化纤内衣或者垫卫生护垫、经常盆浴、不健康性生活、不服从医嘱及文化程度低群体,P<0.01,有统计学意义。C组较A组、B组的治愈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与患者卫生习惯,是否服从医嘱及其文化程度有很大关系,制霉菌菌素片能更有效的治疗RVVC。

    作者:李云;高丽华;夏平;林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IL-21变化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川崎病患儿血清中IL-21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川崎病患儿,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中的IL-21水平。选取40例正常同年龄小儿对照。结果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IL-2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伴有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患儿IL-21水平较无冠状动脉病变患儿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IL-21水平与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存在明显正相关(r=0.497,P<0.05)。结论 IL-21可能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生发展,在川崎病冠状动脉变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川崎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是否易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一项指标。

    作者:徐琨;段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冠状动脉近端血流速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冠状动脉近端血流速度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对24例传统心脏停跳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应用IABP,并经食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冠状动脉近端血流速度,应用有创血压、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并比较IABP置入前后指标的变化。结果(1)IABP显著改善冠状动脉近端血流,主动脉内平均流速和舒张期流速均明显增快(P<0.05);(2)IABP置入后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平均体动脉压(MAP)显著增加(P<0.05),肺动脉楔压(PCWP)、平均肺动脉压(mPAP)显著下降(P<0.05)。结论 IABP能够显著增加冠状动脉近端血流速度,改善CABG术后心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

    作者:夏少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头颈肩热塑网膜在鼻咽癌放疗中的摆位误差探讨

    目的:探讨头颈肩热塑网膜鼻咽癌放疗的摆位误差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初治鼻咽癌患者30例,全部采用头颈肩热塑网膜固定,每5个治疗日为不同间隔,作3次在加速器EPID下分别拍摄同样条件的正、侧位验证片和参照片,利用计算机配比软件比较每次验证片与相应的参照片的骨性标志,分别测量射野在Y轴(前后)、X(左右)及Z(头脚)方向的偏移值。结果每个患者在3次不同摆位中,Y轴方向间的摆位误差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X轴方向的摆位误差中,第1次与第3次间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它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中,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尤其是第1次与第3次间(P<0.01)。整个治疗中三个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为:X轴方向(1.3±0.6)mm (-3.5-3.8㎜);Y轴方向(1.0±0.5)㎜(-2.0-1.8㎜);Z轴方向(1.6±0.7)㎜(-3.3-4.7㎜)。结论头颈肩热塑网膜在固定头部技术可确保大多数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体位的稳定性,但应注意定期验证,发现并及时纠正少数患者出现较大的摆位误差的可能。

    作者:金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胃癌根治术后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全肠外营养的观察

    目的:观察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双肽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并行胃癌根治术的5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TPN组(对照组)和TPN+Ala-Gln组(研究组)。所有患者于术后第1-7d接受等氮、等热量的TPN支持治疗,具体为碳水化合物63kJ/(kg·d),脂肪酸42kJ/(kg·d),氮量0.25g/(kg·d),电解质根据生化报告及时补充,同时在肠外营养液中加入水溶性和脂溶性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Ala-Gln0.5g/(kg·d)。观察比较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蛋白、氮平衡各个时点的水平;观察比较手术前后外周血IgG、IgM、IgA、D3、D4的变化水平。结果术后第1d,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有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后第8d,两组均有回升,但研究组回升较快,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4d,两组患者IgA、IgG、IgM值均低于术前,与术前相比两组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术后第8d,研究组IgA、IgG、IgM明显回升并高于术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8d,研究组D3、D4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8d研究组氮平衡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全肠外营养在胃癌根治手术后患者中使用安全,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杨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

    目的:观察胃镜下钛夹和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8例,随机均分为钛夹组对照组和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组治疗组,在胃镜下,对照组钛夹对准出血并夹闭出血部位,治疗组先用含1:10000肾上腺素注射液局部注射,然后再用钛夹对准并夹闭出血部位。术后7d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止血率和再出血率的差异。结果两组首次止血成功率均为100%,但对照组有5例发生再次出血,再出血率17.24%,治疗组无再出血发生。两种止血方法比较,注射联合钛夹组的止血效果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可靠,优于单纯钛夹治疗。

    作者:熊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厄贝沙坦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1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厄贝沙坦组,36例)口服厄贝沙坦片,1片/d;B组(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32例)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1粒/d。4周后未达标者增加剂量1片(粒)/次,2次/d,6个月结束。结果降压效果B组优于A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及血钾浓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比厄贝沙坦能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对血糖、血脂及血钾均无影响。

    作者:朱秋根;何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同椎管内麻醉在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在二次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二次剖宫产术患者306例,随机均分为腰麻组(SA组)、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及肌松效果及各时段血压下降情况。结果 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与SA组相当,明显短于EA组;麻醉阻滞及肌松效果CSEA组优于SA组,SA组优于EA组;低血压发生例数1min、5min SA>CSEA>EA,比较差异不明显;但10minEA>SA>CSEA,3组比较差异显著;3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二次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少。

    作者:叶良德;汤国平;朱萍华;彭莲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新生儿惊厥急救63例分析

    目的:总结新生儿惊厥的诊治体会。方法对我院63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前3位依次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0.79%(32例)、颅内出血17.46%(11例)、低钙17.46%(9例);惊厥发作类型以轻微型为主,多数仅表现为眼睑肌或口角抽动。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引起新生儿惊厥主要的原因;新生儿惊厥以轻微型发作为多见;止痉药首选苯巴比妥钠静脉推注。做好围产期保健,尤其是积极防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生,是降低新生儿惊厥发病率的关键。

    作者:江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下腹部手术镇静效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右美托咪啶在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的镇静作用。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每组40例。于麻醉成功后给予右美托咪定、异丙酚行术中镇静。分别记录麻醉前(T0)、用药后10min(T1)、30min(T2)、45min(T3)及术毕(T4)MAP、HR、RR、SpO2及Ramsay镇静评分及手术时间。记录术中及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寒战、呼吸抑制( SpO2<93%)、低血压、躁动及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 T1-T4时D组和P组Ramsay评分、MAP、HR显著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P组RR显著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D组Ramsay评分显著低于P组(P<0.05)、MAP、RR高于P组(P<0.05);T1-T3时D组HR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中低氧血症低血压例数、寒战例数、躁动例数显著少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辅助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可产生理想镇静状态,能产生可唤醒的镇静,呼吸和循环影响小,防治内脏牵拉反应效果较佳。

    作者:李晓明;沈俊;余清;李德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微血管减压术在治疗面肌痉挛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012年底收治的137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微血管减压术后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探讨术前、术后及中期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无颅内感染或脑出血等重症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是听力障碍。同时术中有无穿通支、面神经受压方式、压迫面神经的位置以及面神经出脑干区表面压痕情况是影响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微血管减压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式,但术中尤其注意听力障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胡静君;毛国家;张景山;邹朦;徐金雄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江西地区儿童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了解江西地区儿童白血病(AL)各免疫亚型分布规律及各亚型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生率。方法对376例我院收治的江西地区儿童AL患儿采用CD45/侧散射(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流式细胞术细胞表面及浆内分化抗原分析。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97例,占89.6%,急性髓性白血病(AML)79例,占21.4%;ALL中B系266例,占ALL的89.6%,T系31例、占ALL的10.4%;在B系中以普通型ALL多见,占B系ALL的66.1%;在297例ALL中有65例表达髓系CD13、CD33抗原、在79例中有15例表达淋系 CD19、CD3、CD10抗原;10岁以上组与10岁以下组比较、T 系ALL、APL好发于年龄10岁以上组。结论我院收治的江西地区儿童AL各免疫亚型分布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大致相近,T系及APL好发大于10岁儿童。

    作者:梁昌达;刘志强;赖长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舒血宁注射液在脑出血治疗中后期应用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常规治疗组使用脱水剂、止血剂、极化液、电解质及脑保护剂,舒血宁组使用舒血宁注射液,比较两组在血肿吸收,神经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常规治疗组血肿量(1+0.6)ml,NIHSS评分3.8,舒血宁治疗组平均血肿量(0.2+0.3)ml,NIHSS评分2.1。常规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19.8d,平均住院费用8281.96元,舒血宁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13.5d,平均住院费用6529.50元。结论舒血宁治疗组住院时间显著减少,效果好,费用低。

    作者:樊萍;吴凡;谭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乳腺癌保乳手术43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3例I期、Ⅱ期乳腺癌患者采用肿块局部广泛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或象限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行辅助化、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结果随访时间12-96个月,中位随访期58个月,期间1例肺转移,1例小叶癌17个月复发,其他患者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和美容效果。

    作者:何平;汪春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明原因食物中毒事件处理的探讨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食物中毒事故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一起原因不明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的资料。结果对该起原因不明食物中毒事故行为人不宜直接予以行政处罚。结论监管部门对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时,可以依据《食品安全法》相应条款对事故行为人其它违法行为,进行卫生行政处罚。

    作者:魏九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α-干扰素加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α-干扰素加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诊治经肝活检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α-干扰素加安络化纤丸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α-干扰素,疗程均为48周。观察两组主要症状及肝功能主要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血清ALT、BIL、γ球蛋白(γ-G)、A/G和肝纤维化指标(AH、LN、P3P)等水平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A)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或P<0.05);治疗组HBeAg 阴转率为6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6.67%(P<0.01);B超示两组患者的肝光点、血管走行、门静脉及脾静脉宽长等异常程度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α-干扰素和安络化纤丸联合应用较单用α-干扰素更可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症状、体征。

    作者:舒雪保;张燕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30%嘧肽霉素母液的毒性实验观察

    目的:了解受试样品30%嘧肽霉素母液原药的毒性特点,取得该样品亚慢性经口的大无作用剂量参数,为安全生产及慢性毒性实验提供剂量参考依据。方法我们依据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对其进行了为期90d的毒性实验。结果染毒期间各组动物一般情况良好,染毒组动物体重增重与对照组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食物利用率各组无差异。雄性大鼠高剂量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中单核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有所增加(P<0.05),淋巴细胞百分数量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雌性大鼠中剂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比较除有所增加(P<0.05)雌性大鼠高剂量组CRE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各项指标各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尿常规无差异。大体解剖时,除各剂量组与对照组肺脏均可见一些炎性病变,其他主要脏器未见明显异常,脏器重量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学显示:2只高剂量雌性大鼠见肝门管区慢性炎细胞浸润;1只高剂量雄性大鼠见肝细胞灶性坏死伴炎细胞浸润和肝门管区慢性炎细胞浸润,1只高剂量雄性大鼠十二指肠黏膜层小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其他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30%嘧肽霉素母液原药对雄、雌性大鼠经口毒性大无作用剂量均为2500mg/(kg·d)。

    作者:余爱民;刘昌英;谢国秀;周明;刘琳;戴黎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人工肝血浆滤过透析法对肝衰竭晚期患者的作用

    目的:评价人工肝血浆滤过透析(PDF)模式在晚期肝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肝衰竭晚期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PDF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临床肝功能生化治疗的改善情况及对临床治疗3个月病死率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好,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观察组20例患者死亡11例,存活9例,死亡率55.5.%;对照组20例患者死亡17例,存活3例,死亡率85.0%,观察组较对照组死亡率低,P<0.05。结论晚期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PDF治疗可使临床肝功能生化指标明显改善,病死率降低。

    作者:周观林;谢志军;刘春文;王永红;杨沛华;叶建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真菌性食管炎63例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真菌性食管炎临床和内镜表现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1年5月我院诊治为真菌性食管炎的63例患者临床资科。结果6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1岁,男女比例约为2.5:1。临床表现为吞咽异物感、吞咽疼痛、吞咽不畅、烧心及胃灼热。真菌性食管炎分布范围多在食管中下段,占42.86%。46例患者应用氢氧化铝凝胶联合氟康唑治疗2周,12例用制菌霉素治疗,5例用伊曲康唑治疗,停药1个月后均复查胃镜,总体治疗显效率为76.19%,有效率为17.46%,无效率为6.35%。氢氧化铝凝胶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食管炎的效果优于制菌霉素。结论真菌性食管炎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分布于食管中下段,抗真菌药能有效地治疗真菌性食管炎。

    作者:林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我院妇产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妇产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妇产科出院患者病历216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2.6%,治疗用药占3%,预防用药占97%,围术期用药率87%。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存在预防用药时机及疗程不规范等问题,应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廖嫄;桂海艳;陈文彬;廖子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