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相关因素与治疗方案探讨

李云;高丽华;夏平;林芳

关键词:念珠菌, 阴道感染, 相关因素, 治疗方案
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的相关因素及其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1例患有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asis,RVVC)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卫生习惯、是否遵医嘱及文化程度,并把他们分均为3组。A组患者采用双唑泰栓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克霉唑阴道泡腾片;C组患者采用制霉菌素片。结果相关因素有:使用紧身化纤内衣或者垫卫生护垫、经常盆浴、不健康性生活、不服从医嘱及文化程度低群体,P<0.01,有统计学意义。C组较A组、B组的治愈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与患者卫生习惯,是否服从医嘱及其文化程度有很大关系,制霉菌菌素片能更有效的治疗RVVC。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风湿热32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风湿热的临床表现及特点,为小儿风湿热的治疗及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观察我院于2010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小儿风湿热32例,将其分为ARF组及非典型组,并将两组的主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典型组患者中,关节痛的发生概率高于ARF组,而心脏炎的发生率低于ARF组,ARF组GAS及ASO呈阳性的概率高于非典型组(P<0.05)。结论小儿风湿热是常见的儿童结缔组织疾病,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将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应加强小儿风湿热的预防,提高对该病认识。

    作者:潘秋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宫腔填塞纱布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23例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纱布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诊治的23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在应用按摩子宫体、宫缩剂、热敷局部、压迫“8”字缝合出血部位等无效后,采用宫腔内填塞纱布条法。结果23例中成功20例,成功率为87%,失败3例,其中1例在我院作次全子宫切除术,另2例转外院,行介入治疗;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剖宫产术中出血行宫腔填塞纱布,止血效果好,使用安全。

    作者:陈淑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冠状动脉近端血流速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冠状动脉近端血流速度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对24例传统心脏停跳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应用IABP,并经食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冠状动脉近端血流速度,应用有创血压、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并比较IABP置入前后指标的变化。结果(1)IABP显著改善冠状动脉近端血流,主动脉内平均流速和舒张期流速均明显增快(P<0.05);(2)IABP置入后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平均体动脉压(MAP)显著增加(P<0.05),肺动脉楔压(PCWP)、平均肺动脉压(mPAP)显著下降(P<0.05)。结论 IABP能够显著增加冠状动脉近端血流速度,改善CABG术后心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

    作者:夏少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南昌铁路局辖区内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南昌局内铁路地区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方法按照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进行监测采样、检测和评价分析。结果2012年对406份水样进行检测,不合格率为13.61%,不合格单位集中在自供水,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游离氯、细菌总数和锰。结论南昌铁路地区生活饮用水中二次供水和自供水存在一定的卫生隐患,需要加强卫生监督。

    作者:程为良;白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羊水栓塞5例护理体会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或突然死亡的分娩严重并发症,发生于足月妊娠时产妇死亡率高达70%-80%[1],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的特点,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若能及早发现病情,早期诊断,及时护理,可以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陈小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可溶性c-Met对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可溶性形式(soluble c-Met,sMet)对低分化鼻咽癌上皮细胞系CNE-2Z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HGF、sMet等分别处理培养的人鼻咽癌CNE-2Z 细胞,采用MTT 比色法观察各组处理24、48和72 h 后对鼻咽癌CNE-2Z 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以上各组的Akt信号的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结果 HGF组一直都维持对CNE-2Z细胞较高的促增殖效应,而在sMet竞争结合HGF后,促增殖效应明显受抑;加入LY294002(Akt信号通路的抑制剂)对HGF促增殖能力具有同样的抑制效果。 HGF能激活Akt信号通路,促使Akt信号分子的磷酸化,sMet竞争结合HGF后,Akt的磷酸化水平与HGF组相比显著下降。结论在体外培养的人鼻咽癌CNE-2Z 细胞模型中,证实sMet可以阻断HGF对鼻咽癌CNE-2Z 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其可能机制与AKT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袁霞;李金高;黄敏;龚晓昌;曾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远程缺血后处理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NSE及SOD的影响

    目的:评价远程缺血后处理对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手术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脊髓减压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采用自动气压止血带仪,对双上肢实施3次5min缺血(充气压力200mmHg)5min再灌注;对照组则在双上肢绑止血带30min但不充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即刻(T1),术后12、24、48h(T2-T4)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清NSE含量及SOD活性。结果与T0比较,对照组T1-T4时及实验组T1-T3时NSE含量升高(P<0.05),T1-T4时两组SOD活性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1-T4时NSE含量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5)。结论远程缺血后处理可减少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手术后NSE含量,增加SOD活性,加速氧自由基的消除,对脊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袁林辉;马长华;李昌;陈勇;罗振中;连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9月-2013年9月胃癌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均痊愈,治疗时间7-37d,平均18.44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作者:廖成文;杨先玉;幸程涛;谌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清醒患者的身体约束

    气管插管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清醒患者很难耐受导管的刺激[1],很容易出现患者自拔导管现象。身体约束是预防导管意外拔管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表明,身体约束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带来负面影响[2]。笔者通过对气管插管清醒患者身体约束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身体约束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廖梅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上腹部手术致创伤性胰腺炎1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致创伤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上腹部手术致创伤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0例创伤胰腺炎患者均实施了保守治疗,1例创伤性胰腺炎因合并脾动脉破裂大出血死亡;1例出现胰瘘,综合治疗8个月后痊愈;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2个月综合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以对症治疗后痊愈。治愈率为90%。结论上腹部手术治疗时严格按相关规定执行,可有效避免创伤性胰腺炎发生。

    作者:林树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HSP2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PCa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36例前列腺癌和3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SP27的表达,分析HSP27表达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和前列腺癌之间的关系。结果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SP27阳性表达率为20.0%,36例前列腺癌组织中HSP27阳性表达率为69.4%,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Gleason评分分别为2-4分、5-7分和8-10分的3组不同分化程度的前列腺癌组织中,HSP2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0%、60.0%和89.4%,HSP27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SP27表达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相关,HSP27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徐庆刚;夏曙霞;冯驰;胡著云;黄建贞;熊志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石蜡油在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石蜡油在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将2005年12月-2012年1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8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95例,对照组87例,比较两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石蜡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与其他泻剂相比,其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有均有差异,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石蜡油在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中比其他泻剂发挥更优作用且副作用小。

    作者:钱坤;丁金火;罗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乳腺癌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23例恶性病变,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诊断正确16例,检出率69.5%(16/23),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正确9例,检出率39.1%,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联合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正确21例。(2)23例乳腺癌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显像:周边增强9例,不均匀增强6例,均匀增强3例,区域增强4例,无增强1例。结论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率高于两种方法单独使用。

    作者:余健彬;施国颖;汪建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输尿管切开取石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输尿管切开取石与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将66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ESWL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2.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6%(P<0.05)。结论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结石清除率优于ESWL,但感染率高于ESWL。

    作者:饶德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IL-21变化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川崎病患儿血清中IL-21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川崎病患儿,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中的IL-21水平。选取40例正常同年龄小儿对照。结果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IL-2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伴有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患儿IL-21水平较无冠状动脉病变患儿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IL-21水平与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存在明显正相关(r=0.497,P<0.05)。结论 IL-21可能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生发展,在川崎病冠状动脉变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川崎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是否易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一项指标。

    作者:徐琨;段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丹莪妇康煎膏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莪妇康煎膏联合抗生素治疗女性盆腔炎性包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并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丹莪妇康煎膏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后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腰痛、下腹痛以及白带增多的现象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8%,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丹莪妇康煎膏进行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有效。

    作者:郭月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36例分析

    目的:总结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5月36例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按胰腺炎治愈距手术间隔时间将患者分为2组:A组(胰腺炎治愈后3-4周)、B组(胰腺炎治愈后1周左右),对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A组25例均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40-150min,其中24例在40-90min内完成,术后住院时间3-5d,1例术后2周再发胆绞痛,查MRCP为胆总管下段小结石,经十二指肠镜行乳头切开取石治愈。B组11例中8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60-120min,3例中转开腹,其中10例4-9d治愈出院,1例因术后胃排空障碍21d后治愈出院。结论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保守治愈胰腺炎后3-4周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既不会过早导致手术难度、风险增大,又不会过晚导致胰腺炎反复发作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时机。

    作者:谢晓峰;余明;戴金军;易政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血清TNF-α、IL-6、IL-8、IL-10和IL-13在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治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8、IL-10和IL-13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0例MPP患儿(轻症52例、重症38例)按采血时间分为治疗前组及治疗后组,对照组8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PP患儿入院治疗前和抗炎治疗后血清中TNF-α、IL-6、IL-8、IL-10和IL-13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PP治疗前组TNF-α、IL-6、IL-8,IL-13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浓度(P<0.01);而MPP治疗前组IL-10与对照组浓度变化不明显(P>0.05),但IL-10治疗后组与对照组比较,浓度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患儿重型组比轻型组比较,TNF-α、IL-6、IL-8和IL-13浓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 MPP患儿治疗前组较治疗后组及对照组血清TNF-α、IL-6、IL-8和IL-13含量升高,提示在MPP 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与病情相关;而IL-10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浓度升高,提示与机体恢复期免疫反应相关。

    作者:邓连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黄芩醇提液对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芩醇提液对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NP)的作用。方法本实验设HeLa细胞组、pcDNA3.1(+)/empty组、pcDNA3.1(+)/NP 组、TFSB 组,其中pcDNA3.1(+)/empty 组、pcDNA3.1(+)/NP 组分别通过瞬时转染将重组质粒 pcDNA3.1(+)/empty、pcDNA3.1(+)/NP转染到HeLa细胞中;黄芩醇提液组在将重组质粒pcDNA3.1(+)/NP转染到HeLa细胞的同时使用黄芩醇提液进行药物干预。结果与真核重组质粒pcDNA3.1(+)/NP组比较,黄芩醇提液组NP基因起始拷贝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醇提液能够下调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的表达。

    作者:李平;张清;孙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髂骨单边式、开窗式取骨方法在植骨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采用单边式、开窗式髂骨取骨方法在植骨术中的应用。方法沿髂嵴外侧水平切口,按取骨量作6-10cm切口,用电刀紧贴骨膜下剥离,保留髂嵴,内侧单皮质取骨或开窗取骨,按需制成不同形状和大小进行植骨。结果回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有2例患者髂骨取骨区于术后2-5周出现伤口积液,其他36例患者取骨区髂嵴完整,无畸形、无疼痛麻木、无骨折和供区疝。结论髂骨单边式、开窗式取骨方法简便、创伤小、术后可早期活动。髂骨外形完整、强度好、不易出现骨折和供区疝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明;荣国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