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建华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快速康复肺癌外科理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择期需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实验组)和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实验组术毕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术后患者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患者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快速康复肺癌外科中的应用能有效加快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罗小群;梁小虎;巫志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肛周脓肿与肛瘘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4例肛周脓肿与肛瘘患者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肛周脓肿与肛瘘的声像图各具特点,对肛周脓肿的阳性预测率100%,对肛瘘的阳性预测率83.87%。结论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肛周脓肿进行检查,诊断率高,能较准确判断脓肿是否形成和瘘管的内口位置,从而为临床治疗及手术时机提供指导。
作者:刘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川崎病患儿血清中IL-21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川崎病患儿,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中的IL-21水平。选取40例正常同年龄小儿对照。结果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IL-2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伴有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患儿IL-21水平较无冠状动脉病变患儿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IL-21水平与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存在明显正相关(r=0.497,P<0.05)。结论 IL-21可能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生发展,在川崎病冠状动脉变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川崎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是否易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一项指标。
作者:徐琨;段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术中实时超声监测。采用实时超声影像引导病变定位,指引手术路径选择,并动态了解病变位置的变化情况、手术切除程度。结果所有病灶均得到全切,术中超声对病灶的发现率100%。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额外的神经功能损害和手术并发症。结论术中超声应用于神经外科领域,具有实时、安全、简便、经济、可靠的特点。
作者:肖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食物中毒事故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一起原因不明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的资料。结果对该起原因不明食物中毒事故行为人不宜直接予以行政处罚。结论监管部门对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时,可以依据《食品安全法》相应条款对事故行为人其它违法行为,进行卫生行政处罚。
作者:魏九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浆细胞瘤是克隆性的浆细胞增生,颅内浆细胞瘤是指侵犯颅骨脑膜的浆细胞瘤。本病十分罕见,自1947年French报告首例后,至今,文献报道仅数十例。现报告1例我院诊治的颞骨孤立性浆细胞瘤。
作者:王莹;张平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加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HP感染的疗效。方法对64例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CAG并伴HP感染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三联疗法加胃复春治疗,对照组仅用三联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5.00%,较对照组(40.63%)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联疗法加胃复春治疗CAG并伴HP感染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胜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判断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包括新生儿)6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产科分娩的健康产妇60例(包括新生儿)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脐血中的VEGF水平,以及观察组血糖正常新生儿和低血糖新生儿脐血的VEGF水平。结果对照组新生儿脐动脉血VEGF水平显著高于脐静脉血(P<0.05),观察组脐静脉血和脐动脉血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正常血糖组和低血糖组的脐静脉血和脐动脉血的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组的脐动脉血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的VEGF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产妇新生儿,脐动脉血VEGF浓度可以作为一个反映胎儿被妊娠期糖尿病损伤情况的指标。
作者:孙晓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脾脏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脾脏血管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类型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其次为毛细血管瘤。彩色多普勒、CT、MRI对脾脏血管瘤的定性诊断率100%,手术切除疗效好。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脾脏血管瘤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终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并大限度保留脾脏功能,是脾脏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并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刘芳;刘合春;梅保华;曹健;罗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总结新生儿惊厥的诊治体会。方法对我院63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前3位依次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0.79%(32例)、颅内出血17.46%(11例)、低钙17.46%(9例);惊厥发作类型以轻微型为主,多数仅表现为眼睑肌或口角抽动。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引起新生儿惊厥主要的原因;新生儿惊厥以轻微型发作为多见;止痉药首选苯巴比妥钠静脉推注。做好围产期保健,尤其是积极防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生,是降低新生儿惊厥发病率的关键。
作者:江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抗胆碱能药物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呼吸内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共58例,随机将其分均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抗胆碱能药物代表溴化异丙托品进行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免疫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具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96.6%,对照组生活质量总优良率为6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抗胆碱能药物对支气管哮喘进行治疗能获良好疗效,更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环孢素A与阿维A治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GPP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环孢素A治疗、B组采用阿维A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A 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80.0%、10.0%,B组为86.7%、13.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红斑、脓疱消退时间短于B组。血压升高发生率高于B组,肝功能损害和血脂异常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环孢素A与阿维A治疗GPP效果相似。当阿维A治疗GPP无效,可选用环孢素A作为替代药物治疗。
作者:胡国红;万川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比较食道根治术后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的疗效。方法将50例食道癌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观察组)术中留置肠内营养管,术后2d开始滴入肠内营养液。肠外营养组(对照组)术后给予静脉营养,术后7d进食,分别于术前及营养支持结束后1d测体重、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记录各自的胃液引流量。结果肠内营养组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效果优于肠外营养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改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谭锦凤;王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尿微量白蛋白、血清Cystatin C及VEGF水平在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及健康对照组患儿各50例,分别测定尿微量白蛋白、血清Cystatin C及VEGF水平;探讨其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结果紫癜性肾炎组尿微量白蛋白、血清Cystatin及VEGF水平均高于过敏性紫癜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与血清Cystatin C、血肌酐及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分析呈正相关关系;肾活检显示,血浆VEGF水平与肾脏病理损害、血管损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2、0.658,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血清Cystatin C及VEGF可以作为早期检测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检测指标。
作者:彭晓杰;黄玉辉;郑卫民;傅睿;李群;苗静;齐海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纱布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诊治的23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在应用按摩子宫体、宫缩剂、热敷局部、压迫“8”字缝合出血部位等无效后,采用宫腔内填塞纱布条法。结果23例中成功20例,成功率为87%,失败3例,其中1例在我院作次全子宫切除术,另2例转外院,行介入治疗;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剖宫产术中出血行宫腔填塞纱布,止血效果好,使用安全。
作者:陈淑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冠状动脉近端血流速度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对24例传统心脏停跳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应用IABP,并经食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冠状动脉近端血流速度,应用有创血压、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并比较IABP置入前后指标的变化。结果(1)IABP显著改善冠状动脉近端血流,主动脉内平均流速和舒张期流速均明显增快(P<0.05);(2)IABP置入后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平均体动脉压(MAP)显著增加(P<0.05),肺动脉楔压(PCWP)、平均肺动脉压(mPAP)显著下降(P<0.05)。结论 IABP能够显著增加冠状动脉近端血流速度,改善CABG术后心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
作者:夏少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的相关因素及其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1例患有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asis,RVVC)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卫生习惯、是否遵医嘱及文化程度,并把他们分均为3组。A组患者采用双唑泰栓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克霉唑阴道泡腾片;C组患者采用制霉菌素片。结果相关因素有:使用紧身化纤内衣或者垫卫生护垫、经常盆浴、不健康性生活、不服从医嘱及文化程度低群体,P<0.01,有统计学意义。C组较A组、B组的治愈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与患者卫生习惯,是否服从医嘱及其文化程度有很大关系,制霉菌菌素片能更有效的治疗RVVC。
作者:李云;高丽华;夏平;林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人工肝血浆滤过透析(PDF)模式在晚期肝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肝衰竭晚期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PDF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临床肝功能生化治疗的改善情况及对临床治疗3个月病死率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好,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观察组20例患者死亡11例,存活9例,死亡率55.5.%;对照组20例患者死亡17例,存活3例,死亡率85.0%,观察组较对照组死亡率低,P<0.05。结论晚期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PDF治疗可使临床肝功能生化指标明显改善,病死率降低。
作者:周观林;谢志军;刘春文;王永红;杨沛华;叶建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肝移植已成为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疾病的有效手段。然而,在肝移植中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排斥反应不可避免,从而影响移植肝功能和患者的生存时间。近来的研究显示,促进HO-1表达增加可以减轻肝移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排斥反应[1],其临床应用前景值得重视。
作者:王国荣(综述);时军(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抗菌药物的选用应考虑感染部位、可能致病因、感染程度、机体病理生理状态、抗菌药物的特性及其抗菌谱等因素[1]。癌症并发感染具有以下的特点:(1)临床表现不典型,炎症反应不完全,发热常为感染的唯一表现;(2)诊断困难,多次血液、体液等标本培养致病菌的阳性率低;(3)感染的常见部位是呼吸道、口腔;(4)感染的病原菌以细菌为主,以G-杆菌常见,真菌和病毒感染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混合感染多见;恶性癌症感染病情严重,感染易扩散,败血症的发生率、死亡率高[2]。对感染患者应尽早开始治疗,但治疗开始时无法明确病原菌以及药敏结果,而开始治疗时应用不恰当的抗菌药物会降低患者的生存机会,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则是造成细菌耐药的根源。现通过我院1例鼻咽癌伴发热患者,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查登峰;张华锋;朱超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