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脾脏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刘芳;刘合春;梅保华;曹健;罗钢

关键词:脾脏, 血管瘤,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脾脏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脾脏血管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类型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其次为毛细血管瘤。彩色多普勒、CT、MRI对脾脏血管瘤的定性诊断率100%,手术切除疗效好。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脾脏血管瘤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终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并大限度保留脾脏功能,是脾脏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并可获得满意疗效。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3例卵巢低反应患者黄体期促排卵成功分析

    卵巢低反应的发生在临床上并不罕见,达9%-24%[1],而且随着生育年龄的推迟,这一比例还将进一步升高。通常我们卵巢对Gn反应差,卵泡少、E2峰值低、Gn用量多、周期取消率高、获卵数少、妊娠率低等认为是卵巢低反应。但是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直至2011年ESHRE共识提出了卵巢低反应诊断标准-博格尼亚标准[2],即至少满足以下3条中的2条:(1)高龄(≥40岁)或存在卵巢反应不良的其他危险因素;(2)前次IVF周期卵巢低反应(常规方案获卵数≤3个);(3)卵巢储备下降(如AFC<5-7个或AMH<0.5-1.1ng/ml)。如果患者不属于高龄或者卵巢储备检查结果正常,大刺激后发生两次卵巢低反应的患者可定义为低反应患者。仅满足1和3,而不满足2的患者定义为预期低反应。卵巢低反应在IVF助孕治疗过程中无论对医生还是患者都是一大挑战。因此,如何改善低反应患者的妊娠结局是生殖医生需要共同解决的难题。目前对于低反应患者的治疗方案很多,常用的包括微刺激方案、拮抗剂方案、自然周期取卵、超长方案及短方案等等。本研究对我院生殖中心3例卵巢低反应患者采用黄体期促排卵并成功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锦霞;赵琰;聂玲;胡毅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2例临床分析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 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种临床影像综合征,于1996年被Hinchey等[1]首次报道,典型的临床症候群包括:头痛、意识障碍或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和视觉障碍[1,2];此疾病在临床中常常被误诊,不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就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2例RPLS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加强临床医师对本疾病的认识。

    作者:谢尊椿;吴裕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螺旋CT与高场MRI在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螺旋CT与低场MRI在成人股骨头坏死(ONFH)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观察59例86髋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征象并进行对比。结果高场MRI对Ⅰ和Ⅱ期ONFH的分辨率明显优于螺旋CT(P<0.05),两种方法对Ⅲ和Ⅳ期ONFH的分辨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螺旋CT与高场MRI在成人ONFH的诊断中各有优点。 MRI对早期ONFH的分辨率明显优于CT,可作为早期成人ONFH的常规诊断手段。

    作者:汪四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冠状动脉近端血流速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冠状动脉近端血流速度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对24例传统心脏停跳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应用IABP,并经食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冠状动脉近端血流速度,应用有创血压、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并比较IABP置入前后指标的变化。结果(1)IABP显著改善冠状动脉近端血流,主动脉内平均流速和舒张期流速均明显增快(P<0.05);(2)IABP置入后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平均体动脉压(MAP)显著增加(P<0.05),肺动脉楔压(PCWP)、平均肺动脉压(mPAP)显著下降(P<0.05)。结论 IABP能够显著增加冠状动脉近端血流速度,改善CABG术后心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

    作者:夏少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同术式治疗复杂颅底畸形合并小脑扁桃体疝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治疗复杂颅底畸形合并小脑扁桃体疝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例复杂颅底畸形合并小脑扁桃体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组(后颅窝减压术组)和B组(前后路联合手术组)。结果 A组4例疗效较好,评分为12-15分,5例疗效较差,评分为9-11分,1例昏迷,评分为8分以下。B组7例疗效较好,评分为12-15分,3例疗效较差,评分为9-11分。随访9个月至5年,A组2例症状明显改善,6例症状部分改善,2例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有效率为80.0%;B组4例症状明显改善,5例症状部分改善,1例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有效率为90.0%。B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杂颅底畸形合并小脑扁桃体疝的患者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安全可靠、效果好,优于传统的后颅窝减压术。

    作者:王正祥;杨子斌;汪湛;段绍兴;吕乔;潘绍松;赵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头颈肩热塑网膜在鼻咽癌放疗中的摆位误差探讨

    目的:探讨头颈肩热塑网膜鼻咽癌放疗的摆位误差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初治鼻咽癌患者30例,全部采用头颈肩热塑网膜固定,每5个治疗日为不同间隔,作3次在加速器EPID下分别拍摄同样条件的正、侧位验证片和参照片,利用计算机配比软件比较每次验证片与相应的参照片的骨性标志,分别测量射野在Y轴(前后)、X(左右)及Z(头脚)方向的偏移值。结果每个患者在3次不同摆位中,Y轴方向间的摆位误差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X轴方向的摆位误差中,第1次与第3次间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它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中,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尤其是第1次与第3次间(P<0.01)。整个治疗中三个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为:X轴方向(1.3±0.6)mm (-3.5-3.8㎜);Y轴方向(1.0±0.5)㎜(-2.0-1.8㎜);Z轴方向(1.6±0.7)㎜(-3.3-4.7㎜)。结论头颈肩热塑网膜在固定头部技术可确保大多数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体位的稳定性,但应注意定期验证,发现并及时纠正少数患者出现较大的摆位误差的可能。

    作者:金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月膝关节滑膜炎患者122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1例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局部外敷治疗;对照组61例仅采用中药内服,治疗结束后,再随防1年以上。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臣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肛周脓肿、肛瘘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肛周脓肿与肛瘘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4例肛周脓肿与肛瘘患者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肛周脓肿与肛瘘的声像图各具特点,对肛周脓肿的阳性预测率100%,对肛瘘的阳性预测率83.87%。结论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肛周脓肿进行检查,诊断率高,能较准确判断脓肿是否形成和瘘管的内口位置,从而为临床治疗及手术时机提供指导。

    作者:刘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超声造影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ophy,MRCP)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CEUS、MRCP资料。结果 CEUS诊断胆管吻合口狭窄8例,非胆管吻合口狭窄5例,胆漏6例,肝门部积液2例,胆汁瘤3例,胆管结石或胆泥4例,另外仅诊断胆管扩张6例及胆管壁增厚1例。 MRCP诊断胆管吻合口狭窄12例,非胆管吻合口狭窄3例,胆漏8例,胆汁瘤3例,胆管结石或胆泥4例,另外仅诊断胆管扩张2例及胆管轻度狭窄3例。结论 CEUS、MRCP诊断移植肝胆管并发症效果相当;CEUS在诊断非胆管吻合口狭窄优于MRCP,但CEUS在胆管吻合口显示率及吻合口狭窄较MRCP差;MR-CP对胆总管吻合口狭窄的肝外胆管病变诊断优于超声;常规超声适合肝移植术后定期随访。

    作者:赖全图;江涛;顾萍;罗文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尿微量白蛋白、血清Cystatin C及VEGF与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

    目的:评价尿微量白蛋白、血清Cystatin C及VEGF水平在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及健康对照组患儿各50例,分别测定尿微量白蛋白、血清Cystatin C及VEGF水平;探讨其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结果紫癜性肾炎组尿微量白蛋白、血清Cystatin及VEGF水平均高于过敏性紫癜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与血清Cystatin C、血肌酐及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分析呈正相关关系;肾活检显示,血浆VEGF水平与肾脏病理损害、血管损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2、0.658,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血清Cystatin C及VEGF可以作为早期检测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检测指标。

    作者:彭晓杰;黄玉辉;郑卫民;傅睿;李群;苗静;齐海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同椎管内麻醉在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在二次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二次剖宫产术患者306例,随机均分为腰麻组(SA组)、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及肌松效果及各时段血压下降情况。结果 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与SA组相当,明显短于EA组;麻醉阻滞及肌松效果CSEA组优于SA组,SA组优于EA组;低血压发生例数1min、5min SA>CSEA>EA,比较差异不明显;但10minEA>SA>CSEA,3组比较差异显著;3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二次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少。

    作者:叶良德;汤国平;朱萍华;彭莲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南昌铁路局辖区内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南昌局内铁路地区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方法按照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进行监测采样、检测和评价分析。结果2012年对406份水样进行检测,不合格率为13.61%,不合格单位集中在自供水,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游离氯、细菌总数和锰。结论南昌铁路地区生活饮用水中二次供水和自供水存在一定的卫生隐患,需要加强卫生监督。

    作者:程为良;白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同营养支持对食道癌根治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食道根治术后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的疗效。方法将50例食道癌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观察组)术中留置肠内营养管,术后2d开始滴入肠内营养液。肠外营养组(对照组)术后给予静脉营养,术后7d进食,分别于术前及营养支持结束后1d测体重、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记录各自的胃液引流量。结果肠内营养组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效果优于肠外营养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改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谭锦凤;王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清醒患者的身体约束

    气管插管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清醒患者很难耐受导管的刺激[1],很容易出现患者自拔导管现象。身体约束是预防导管意外拔管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表明,身体约束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带来负面影响[2]。笔者通过对气管插管清醒患者身体约束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身体约束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廖梅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上腹部手术致创伤性胰腺炎1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致创伤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上腹部手术致创伤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0例创伤胰腺炎患者均实施了保守治疗,1例创伤性胰腺炎因合并脾动脉破裂大出血死亡;1例出现胰瘘,综合治疗8个月后痊愈;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2个月综合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以对症治疗后痊愈。治愈率为90%。结论上腹部手术治疗时严格按相关规定执行,可有效避免创伤性胰腺炎发生。

    作者:林树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78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7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资料。结果患者治疗2周后,治愈70例,治愈率89.74%,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

    作者:魏春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加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HP感染的疗效。方法对64例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CAG并伴HP感染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三联疗法加胃复春治疗,对照组仅用三联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5.00%,较对照组(40.63%)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联疗法加胃复春治疗CAG并伴HP感染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胜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对肺内结节病的影像学分型及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肺内结节病的影像学分型及各型的CT影像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内结节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40例肺内结节病中,0期患者1例,肺部清晰,未见明显异常;I期11例,Ⅱ期20例,双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增大,伴纵隔、右支气管旁淋巴结肿大,前者肺内无异常,后者伴肺浸润影,沿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淋巴管及胸膜下散在分布;Ⅲ期3例,仅见肺部浸润影;Ⅳ期5例,肺部出现肺纤维化、肺大泡、肺囊肿改变。结论 CT对肺内结节病的影像学分型及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余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regulatory T cell,CD4+CD25+Treg)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的变化特性,分析CD4+CD25+Treg细胞在肝癌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本院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分别采集术前7d、术后14d外周血,同时采集本院50例健康体检人群外周血作为对照组,经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统计分析各组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率。结果(1)术前外周血中CD4+CD25+Treg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CD8+T细胞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D4+T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外周血中CD4+CD25+Treg,CD4+T细胞,CD8+T细胞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术前与术后外周血中CD4+CD25+Treg、CD8+T细胞比率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D4+T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4+CD25+Treg变化在肿瘤细胞免疫及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淦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快速康复肺癌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快速康复肺癌外科理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择期需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实验组)和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实验组术毕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术后患者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患者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快速康复肺癌外科中的应用能有效加快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罗小群;梁小虎;巫志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