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锦凤;王琴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6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1例手术中死亡,术后疗效评定优良率88.7%。术后并发症总共8例,其中胆瘘1例,肺不张肺部感染2例,右膈下感染1例,肝下腹腔感染1例,肝下腹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4例,结石残留7例,经对症治疗后全部好转。共随访59例,有3例术后复发,2例死亡。结论根据结石的分布或胆管狭窄,不同选择手术方式均可获得较好疗效,但以肝叶切除手术效果好。
作者:李绍员;潘学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萍乡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在早期诊治、规范治疗、家庭支持功能及情绪障碍等方面是否存在城乡差异。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形式收集在萍乡地区行MHD治疗的656例患者的相关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地区MHD患者男女比例为1.28:1;年龄以45-64岁为主;原发病因前三位为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2)在疾病的早期诊治、规范治疗及家庭支持等方面农村患者比率低于城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农村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率亦高于城镇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萍乡地区MHD患者主要患病年龄,男女性别比例,原发病因,均与国内其它地区相似[1];(2)城镇MHD患者在早期诊治、规范治疗及家庭支持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农村患者。 MHD患者易出现情绪障碍,但城镇与农村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曹珊;陈清萍;熊波;鄢南萍;王稻;田丽娜;金国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PCa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36例前列腺癌和3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SP27的表达,分析HSP27表达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和前列腺癌之间的关系。结果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SP27阳性表达率为20.0%,36例前列腺癌组织中HSP27阳性表达率为69.4%,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Gleason评分分别为2-4分、5-7分和8-10分的3组不同分化程度的前列腺癌组织中,HSP2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0%、60.0%和89.4%,HSP27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SP27表达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相关,HSP27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徐庆刚;夏曙霞;冯驰;胡著云;黄建贞;熊志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脂肪肝超声影像学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影像学检查,通过影像学特征分析对比,综合评价脂肪肝超声影像学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经过超声诊断,按照程度轻重,本组患者总共分为3种情况,重度、中度和轻度,其中,重度脂肪肝有5例,占10%;中度脂肪肝15例,占30%;轻度脂肪肝30例,占60%。结论脂肪肝超声影像学临床诊断分度明确、准确率高、无创伤、可重复,且敏感性和特异性强,是一种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
作者:周胜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丹莪妇康煎膏联合抗生素治疗女性盆腔炎性包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并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丹莪妇康煎膏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后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腰痛、下腹痛以及白带增多的现象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8%,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丹莪妇康煎膏进行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有效。
作者:郭月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传统外科手术和保守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以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7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手术组行传统外科手术方法治疗,药物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手术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药物组的总有效率85.42%,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手术组患者无1例复发,药物组随访1年复发16例,复发率为21.9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传统外科手术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志明;廖雪兰;王琪;黄双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我院妇产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妇产科出院患者病历216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2.6%,治疗用药占3%,预防用药占97%,围术期用药率87%。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存在预防用药时机及疗程不规范等问题,应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廖嫄;桂海艳;陈文彬;廖子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佳缝合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共400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初产妇,年龄在20-28岁之间,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32例,为子宫下段横切口改良式缝合法,对照组168例为子宫下段横切口传统缝合法(连续缝合肌层、内膜、褥式缝合加固浅肌层一层),观察子宫切口缝合时间,术后恶露持续时间、术后42d子宫复旧情况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缝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42d子宫复旧、切口愈合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改良式缝合法是目前一种理想的缝合方法。
作者:张美华;刘勇;李凤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远程缺血后处理对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手术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脊髓减压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采用自动气压止血带仪,对双上肢实施3次5min缺血(充气压力200mmHg)5min再灌注;对照组则在双上肢绑止血带30min但不充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即刻(T1),术后12、24、48h(T2-T4)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清NSE含量及SOD活性。结果与T0比较,对照组T1-T4时及实验组T1-T3时NSE含量升高(P<0.05),T1-T4时两组SOD活性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1-T4时NSE含量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5)。结论远程缺血后处理可减少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手术后NSE含量,增加SOD活性,加速氧自由基的消除,对脊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袁林辉;马长华;李昌;陈勇;罗振中;连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比较食道根治术后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的疗效。方法将50例食道癌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观察组)术中留置肠内营养管,术后2d开始滴入肠内营养液。肠外营养组(对照组)术后给予静脉营养,术后7d进食,分别于术前及营养支持结束后1d测体重、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记录各自的胃液引流量。结果肠内营养组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效果优于肠外营养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改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谭锦凤;王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09年5月-2012年6月收治的、应用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治疗的5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输卵管妊娠均经病理证实。术前血β-HCG≤2000U/ml 46例,β-HCG>2000U/ml 12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测量妊娠包块直径<3cm 45例,包块直径>3cm 13例,两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腹腔积血量对手术无影响。行输卵管造口术55例,其中9例行缝合术,伞端妊娠组织挤出术3例。术后2个月,行输卵管造影36例,通畅30例,通畅率83.33%。58例患者中,妊娠32例,患侧再次输卵管妊娠6例,妊娠率及异位妊娠率分别是55.17%。10.34%。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康复快,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黄国婷;余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环孢素A与阿维A治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GPP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环孢素A治疗、B组采用阿维A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A 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80.0%、10.0%,B组为86.7%、13.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红斑、脓疱消退时间短于B组。血压升高发生率高于B组,肝功能损害和血脂异常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环孢素A与阿维A治疗GPP效果相似。当阿维A治疗GPP无效,可选用环孢素A作为替代药物治疗。
作者:胡国红;万川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肛周脓肿与肛瘘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4例肛周脓肿与肛瘘患者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肛周脓肿与肛瘘的声像图各具特点,对肛周脓肿的阳性预测率100%,对肛瘘的阳性预测率83.87%。结论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肛周脓肿进行检查,诊断率高,能较准确判断脓肿是否形成和瘘管的内口位置,从而为临床治疗及手术时机提供指导。
作者:刘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其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82例确诊为异位妊娠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结果在8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异位妊娠患者中,超声诊断为异位妊娠80例,符合率为97.6%,漏误诊各1例,漏误诊率为2.4%。对上述确诊为异位妊娠患者的超声特点分析表明,异位妊娠超声声像图具有以下特点:子宫的大小正常或稍大,子宫内膜可增厚,但宫腔内探及不到妊娠囊或仅为假囊;在附件区可探及混合回声或低回声甚至无回声的团块,其边界不清或不整齐,其内或可观察到妊娠囊及胎心搏动的存在;有时在盆腔可见到积液。结论异位妊娠超声声像图具有一定共性,利用超声对异位妊娠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由于其具操作简单可重复、经济、无创、准确性高。
作者:王玫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化疗联合恩度,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观察2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18.75%和12.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5.0%和62.50%,试验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提高6.25%和12.5%,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卡氏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治疗中相关的主要毒副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骨髓抑制及肝功能损害等与化疗相关的毒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肝癌具有一定治疗作用,与单纯化疗相比能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不增加化疗毒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郭宇玲;游震宇;李勇;李丽芳;孙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非离体瘤段灭活再植术在膝周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6月-2008年5月在我院行保肢手术治疗的91例膝周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将上述患者分为A组(非离体瘤段灭活再植)、B组(瘤段截除铰链式人工膝关节置换)、C组(瘤段截除离体灭活再植),术后对上述3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感染率,A、B组显著低于C组(P<0.05),A、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A、B组关节功能疗效显著优于C组(P<0.05),A、B组关节功能疗效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3组患者复发率、转移率、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C组患者有8例因病理性骨折而再次行铰链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结论非离体瘤段灭活再植术在膝周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疗效显著优于瘤段截除离体灭活再植术,与瘤段截除铰链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相当,但治疗费用降低。
作者:陶志伟;黄惠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的相关因素及其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1例患有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asis,RVVC)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卫生习惯、是否遵医嘱及文化程度,并把他们分均为3组。A组患者采用双唑泰栓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克霉唑阴道泡腾片;C组患者采用制霉菌素片。结果相关因素有:使用紧身化纤内衣或者垫卫生护垫、经常盆浴、不健康性生活、不服从医嘱及文化程度低群体,P<0.01,有统计学意义。C组较A组、B组的治愈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与患者卫生习惯,是否服从医嘱及其文化程度有很大关系,制霉菌菌素片能更有效的治疗RVVC。
作者:李云;高丽华;夏平;林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FU)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0月-2012年6月我院肿瘤科原发性肝癌伴PVTT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取HIFU联合TACE和对照组单纯应用TACE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生存质量、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并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71.8%高于对照组43.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生存时间及1年生存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以后生存质量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TACE联合HIFU可显著提高疗效及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邱金宝;李庆萍;周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小儿风湿热的临床表现及特点,为小儿风湿热的治疗及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观察我院于2010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小儿风湿热32例,将其分为ARF组及非典型组,并将两组的主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典型组患者中,关节痛的发生概率高于ARF组,而心脏炎的发生率低于ARF组,ARF组GAS及ASO呈阳性的概率高于非典型组(P<0.05)。结论小儿风湿热是常见的儿童结缔组织疾病,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将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应加强小儿风湿热的预防,提高对该病认识。
作者:潘秋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在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涂片中的价值。方法用经钟氏等报道[1]的双层滤纸垫染法对117例NHL骨髓涂片进行染色后检测,并另做17例大致正常骨髓片做对照。结果 NHL组、NHL晚期组二者的银染颗粒含量和银染颗粒阳性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两组P<0.05);NHL晚期组的银染颗粒含量和银染颗粒阳性率均较NHL早期组有显著性差异(两者P<0.05);而NHL早期组的银染颗粒含量和银染颗粒阳性率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AgNOR染色在NHL骨髓涂片的诊断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钟礼瀑;吴青青;吕赛平;邹学森;徐光明;陈岳青;刘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