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传统外科手术与保守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对比

谢志明;廖雪兰;王琪;黄双根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手术, 保守治疗,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比较传统外科手术和保守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以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7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手术组行传统外科手术方法治疗,药物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手术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药物组的总有效率85.42%,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手术组患者无1例复发,药物组随访1年复发16例,复发率为21.9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传统外科手术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HSP2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PCa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36例前列腺癌和3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SP27的表达,分析HSP27表达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和前列腺癌之间的关系。结果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SP27阳性表达率为20.0%,36例前列腺癌组织中HSP27阳性表达率为69.4%,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Gleason评分分别为2-4分、5-7分和8-10分的3组不同分化程度的前列腺癌组织中,HSP2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0%、60.0%和89.4%,HSP27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SP27表达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相关,HSP27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徐庆刚;夏曙霞;冯驰;胡著云;黄建贞;熊志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1例鼻咽癌伴发热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分析

    抗菌药物的选用应考虑感染部位、可能致病因、感染程度、机体病理生理状态、抗菌药物的特性及其抗菌谱等因素[1]。癌症并发感染具有以下的特点:(1)临床表现不典型,炎症反应不完全,发热常为感染的唯一表现;(2)诊断困难,多次血液、体液等标本培养致病菌的阳性率低;(3)感染的常见部位是呼吸道、口腔;(4)感染的病原菌以细菌为主,以G-杆菌常见,真菌和病毒感染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混合感染多见;恶性癌症感染病情严重,感染易扩散,败血症的发生率、死亡率高[2]。对感染患者应尽早开始治疗,但治疗开始时无法明确病原菌以及药敏结果,而开始治疗时应用不恰当的抗菌药物会降低患者的生存机会,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则是造成细菌耐药的根源。现通过我院1例鼻咽癌伴发热患者,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查登峰;张华锋;朱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IL-21变化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川崎病患儿血清中IL-21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川崎病患儿,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中的IL-21水平。选取40例正常同年龄小儿对照。结果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IL-2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伴有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患儿IL-21水平较无冠状动脉病变患儿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IL-21水平与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存在明显正相关(r=0.497,P<0.05)。结论 IL-21可能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生发展,在川崎病冠状动脉变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川崎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是否易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一项指标。

    作者:徐琨;段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6例报告

    目的:总结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经皮肾镜取石术后6例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在12h-60h后逐渐停用升压药,4d内体温和血压恢复正常,均治愈出院。结论感染性休克是PCNL术后少见严重并发症,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合适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加强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

    作者:肖长根;李泽华;丁小春;肖建军;康锋;付凌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丹莪妇康煎膏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莪妇康煎膏联合抗生素治疗女性盆腔炎性包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并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丹莪妇康煎膏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后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腰痛、下腹痛以及白带增多的现象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8%,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丹莪妇康煎膏进行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有效。

    作者:郭月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真菌性食管炎63例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真菌性食管炎临床和内镜表现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1年5月我院诊治为真菌性食管炎的63例患者临床资科。结果6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1岁,男女比例约为2.5:1。临床表现为吞咽异物感、吞咽疼痛、吞咽不畅、烧心及胃灼热。真菌性食管炎分布范围多在食管中下段,占42.86%。46例患者应用氢氧化铝凝胶联合氟康唑治疗2周,12例用制菌霉素治疗,5例用伊曲康唑治疗,停药1个月后均复查胃镜,总体治疗显效率为76.19%,有效率为17.46%,无效率为6.35%。氢氧化铝凝胶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食管炎的效果优于制菌霉素。结论真菌性食管炎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分布于食管中下段,抗真菌药能有效地治疗真菌性食管炎。

    作者:林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原发性脾脏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脾脏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脾脏血管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类型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其次为毛细血管瘤。彩色多普勒、CT、MRI对脾脏血管瘤的定性诊断率100%,手术切除疗效好。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脾脏血管瘤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终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并大限度保留脾脏功能,是脾脏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并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刘芳;刘合春;梅保华;曹健;罗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头颈肩热塑网膜在鼻咽癌放疗中的摆位误差探讨

    目的:探讨头颈肩热塑网膜鼻咽癌放疗的摆位误差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初治鼻咽癌患者30例,全部采用头颈肩热塑网膜固定,每5个治疗日为不同间隔,作3次在加速器EPID下分别拍摄同样条件的正、侧位验证片和参照片,利用计算机配比软件比较每次验证片与相应的参照片的骨性标志,分别测量射野在Y轴(前后)、X(左右)及Z(头脚)方向的偏移值。结果每个患者在3次不同摆位中,Y轴方向间的摆位误差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X轴方向的摆位误差中,第1次与第3次间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它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中,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尤其是第1次与第3次间(P<0.01)。整个治疗中三个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为:X轴方向(1.3±0.6)mm (-3.5-3.8㎜);Y轴方向(1.0±0.5)㎜(-2.0-1.8㎜);Z轴方向(1.6±0.7)㎜(-3.3-4.7㎜)。结论头颈肩热塑网膜在固定头部技术可确保大多数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体位的稳定性,但应注意定期验证,发现并及时纠正少数患者出现较大的摆位误差的可能。

    作者:金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麻醉镇静效果的探讨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果。方法将我院妇科收治的70例需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麻醉成功后实验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镇静,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咪达唑仑镇静,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术中P、R、BP、PCO2及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呃逆等),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镇静程度和遗忘程度评价。结果实验组30min和60min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遗忘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P、R、BP、PCO2均未发生显著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对照组术中出现9例不同程度体动反应,两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呃逆等不良反应。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效果显著,术中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隆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宫腔填塞纱布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23例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纱布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诊治的23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在应用按摩子宫体、宫缩剂、热敷局部、压迫“8”字缝合出血部位等无效后,采用宫腔内填塞纱布条法。结果23例中成功20例,成功率为87%,失败3例,其中1例在我院作次全子宫切除术,另2例转外院,行介入治疗;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剖宫产术中出血行宫腔填塞纱布,止血效果好,使用安全。

    作者:陈淑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Claudin-1和MMP-2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探讨Claudin-1和MMP-2蛋白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分化、视神经浸润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MaxVisionTM)检测Claudin-1、MMP-2蛋白在4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和15例正常视网膜组织石蜡标本的表达,运用卡方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Clandin-1和MMP-2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Claudin-1蛋白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在正常视网膜组织;在分化型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未分化型组,P=0.015;在未侵犯视神经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侵犯视神经组,P<0.001;在临床Ⅰ期、Ⅱ期、Ⅲ期组中各组间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性别组中Claudin-1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P=0.661。(2)MMP-2蛋白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视网膜组织细胞;在分化型组阳性表达中表达低于未分化型组,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P=0.636;在侵犯视神经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未侵犯视神经组,P=0.011;在临床Ⅰ期组、Ⅱ期和Ⅲ期各期之间中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性别组中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P=0.58。(3)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Claudin-1表达下降和MMP-2表达上升两者呈负相关(r=-0.537,P=0.023)。结论 Claudin-1表达水平与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分化、视神经浸润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MMP-2表达水平与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神经浸润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Clandin-1和MMP-2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视神经浸润与肿瘤发展起相反作用。

    作者:杨洋;邬黎青;程波;雷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桡掌侧入路切开复位桡骨远端关节面,植骨填充骨缺损或塌陷部位以维持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恢复正常掌倾角和尺偏角,采用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随访观察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范围,术后掌倾角、尺偏角的矫正角度。结果本组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以Garland and Werley评分方法评定腕关节功能:优19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3.755%。结论桡掌侧入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宋备战;陈胜利;张志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明原因食物中毒事件处理的探讨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食物中毒事故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一起原因不明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的资料。结果对该起原因不明食物中毒事故行为人不宜直接予以行政处罚。结论监管部门对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时,可以依据《食品安全法》相应条款对事故行为人其它违法行为,进行卫生行政处罚。

    作者:魏九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变应性鼻炎的个体化规范舌下免疫治疗

    目的:研究探讨个体化规范化的舌下免疫治疗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采取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行舌下含服法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体征评分、症状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停药半年后的复查结果表明,实验组有效率为79.59%,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在体征评分、症状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个体化规范化的舌下免疫疗法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提高患者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刘季萍;胡晓勋;付书彩;吴春萱;刘雅凌;陈贺玲;韩仕龙;张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我院4年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184例ADR报告分别从与ADR因果密切相关但未引起重视的不同方面,包括超剂量用药、溶媒配伍不当、配药放置时间过长、给药速度过快、未按药物理化性质要求用药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84例ADR报告中正常使用药物情况下发生ADR的只有69例(占37.5%),非正常使用药物发生ADR共分9类情形,共有115例(占62.5%)。结论在重视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同时,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更深入地去认识ADR发生易被忽视的因果相关,尽可能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刘兴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B超诊断脂肪肝探讨

    目的:探讨脂肪肝超声影像学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影像学检查,通过影像学特征分析对比,综合评价脂肪肝超声影像学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经过超声诊断,按照程度轻重,本组患者总共分为3种情况,重度、中度和轻度,其中,重度脂肪肝有5例,占10%;中度脂肪肝15例,占30%;轻度脂肪肝30例,占60%。结论脂肪肝超声影像学临床诊断分度明确、准确率高、无创伤、可重复,且敏感性和特异性强,是一种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

    作者:周胜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对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生存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FU)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0月-2012年6月我院肿瘤科原发性肝癌伴PVTT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取HIFU联合TACE和对照组单纯应用TACE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生存质量、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并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71.8%高于对照组43.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生存时间及1年生存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以后生存质量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TACE联合HIFU可显著提高疗效及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邱金宝;李庆萍;周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冠状动脉近端血流速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冠状动脉近端血流速度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对24例传统心脏停跳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应用IABP,并经食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冠状动脉近端血流速度,应用有创血压、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并比较IABP置入前后指标的变化。结果(1)IABP显著改善冠状动脉近端血流,主动脉内平均流速和舒张期流速均明显增快(P<0.05);(2)IABP置入后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平均体动脉压(MAP)显著增加(P<0.05),肺动脉楔压(PCWP)、平均肺动脉压(mPAP)显著下降(P<0.05)。结论 IABP能够显著增加冠状动脉近端血流速度,改善CABG术后心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

    作者:夏少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宫、腹腔镜在子宫角部妊娠诊治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宫角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受宫、腹腔镜联合诊治的37例未破裂的宫角妊娠患者资料。结果接受宫、腹腔镜联合诊治的37例患者,均一次性完全清除病灶,平均术中出血量88.6ml,平均手术时间75.6min,术后32例患者1个月内β-人绒毛性膜促腺激素(β-HCG)降至正常,5例2个月内降至正常,所有患者术后2周内阴道流血停止。结论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宫角妊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罗蒲英;熊员焕;凌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9月-2013年9月胃癌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均痊愈,治疗时间7-37d,平均18.44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作者:廖成文;杨先玉;幸程涛;谌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