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隆斌
浆细胞瘤是克隆性的浆细胞增生,颅内浆细胞瘤是指侵犯颅骨脑膜的浆细胞瘤。本病十分罕见,自1947年French报告首例后,至今,文献报道仅数十例。现报告1例我院诊治的颞骨孤立性浆细胞瘤。
作者:王莹;张平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术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可遵循的临床依据和策略。方法选择30例明确诊断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研究组按照以EST 后可能出现影响LC 进行的并发症为参考依据来选择LC 的手术时机,对照组按照通常EST 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项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行LC。比较两组EST 后行LC 的手术时间选择、主要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LC术后并发症、恢复时间上无显著差异,研究组在EST后再行LC手术的间隔时间明显缩短(P<0.05),总的住院日和医疗费用有明显减少。结论按照以EST 后可能出现影响LC 进行的并发症为参考依据来选择LC 的佳手术时机是切实可行的一条路径。
作者:朱湘南;郑杨;周志斌;李铂;蒋柯;郭会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气管插管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清醒患者很难耐受导管的刺激[1],很容易出现患者自拔导管现象。身体约束是预防导管意外拔管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表明,身体约束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带来负面影响[2]。笔者通过对气管插管清醒患者身体约束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身体约束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廖梅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桡掌侧入路切开复位桡骨远端关节面,植骨填充骨缺损或塌陷部位以维持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恢复正常掌倾角和尺偏角,采用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随访观察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范围,术后掌倾角、尺偏角的矫正角度。结果本组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以Garland and Werley评分方法评定腕关节功能:优19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3.755%。结论桡掌侧入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宋备战;陈胜利;张志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输尿管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输尿管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段(A组)、中段(B组)、下段(C组)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结果 B组和C组患者碎石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和C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0.05),而B组和C组之间碎石及手术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输尿管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碎石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陈书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纱布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诊治的23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在应用按摩子宫体、宫缩剂、热敷局部、压迫“8”字缝合出血部位等无效后,采用宫腔内填塞纱布条法。结果23例中成功20例,成功率为87%,失败3例,其中1例在我院作次全子宫切除术,另2例转外院,行介入治疗;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剖宫产术中出血行宫腔填塞纱布,止血效果好,使用安全。
作者:陈淑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人工肝血浆滤过透析(PDF)模式在晚期肝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肝衰竭晚期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PDF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临床肝功能生化治疗的改善情况及对临床治疗3个月病死率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好,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观察组20例患者死亡11例,存活9例,死亡率55.5.%;对照组20例患者死亡17例,存活3例,死亡率85.0%,观察组较对照组死亡率低,P<0.05。结论晚期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PDF治疗可使临床肝功能生化指标明显改善,病死率降低。
作者:周观林;谢志军;刘春文;王永红;杨沛华;叶建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9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了解两组患儿治疗疗效及血清CR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2%(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可有效降低CRP水平,提高治疗疗效。
作者:邹发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萍乡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在早期诊治、规范治疗、家庭支持功能及情绪障碍等方面是否存在城乡差异。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形式收集在萍乡地区行MHD治疗的656例患者的相关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地区MHD患者男女比例为1.28:1;年龄以45-64岁为主;原发病因前三位为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2)在疾病的早期诊治、规范治疗及家庭支持等方面农村患者比率低于城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农村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率亦高于城镇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萍乡地区MHD患者主要患病年龄,男女性别比例,原发病因,均与国内其它地区相似[1];(2)城镇MHD患者在早期诊治、规范治疗及家庭支持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农村患者。 MHD患者易出现情绪障碍,但城镇与农村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曹珊;陈清萍;熊波;鄢南萍;王稻;田丽娜;金国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9月-2013年9月胃癌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均痊愈,治疗时间7-37d,平均18.44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作者:廖成文;杨先玉;幸程涛;谌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薄层涂片(TCT)与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8年1月-2012年10月对690例宫颈癌高危人群分别进行TCT、SCCAg试验检查,同时以病理组织检查为对照。结果诊断阳性率TCT为98%,SCCAg试验为64.5%,TCT与SCCAg诊断假阴性率与诊断敏感性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TCT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优于SCCAg试验,且TCT制片效果良好,敏感性、特异性都比较高理想,SCCAg是宫颈癌治疗效果的评价有效指标。
作者:钱世庆;俞代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前房注气术在防止小切口白内障术后前房积血中的应用。方法50例小切口白内障术中渗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手术结束时对照组前房注入玻璃酸钠,实验组注入无菌空气,对比术后角膜、前房以及眼压情况。结果术后对照组4例前房出血,9例角膜水肿,6例继发性青光眼;实验组无前房出血,3例角膜水肿,1例继发性青光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房注气术能有效防止小切口白内障术后前房积血。
作者:李红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2012年期间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有不适反应的82例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总结。结果82例患者中有74例(90.2%)患者经超声检查为阳性病灶,8例(9.8%)声像图未见异常。74例中血肿28例,超声表现为补片周围少量液性暗区为主,血肿5例,切口感染或伴有窦道形成9例,复发疝3例,阴囊壁水肿、精索炎性水肿或/和鞘膜腔积液25例,睾丸肿大或睾丸萎缩等4例。结论彩超检查对于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并发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广珊;舒特标;程淑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传统外科手术和保守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以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7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手术组行传统外科手术方法治疗,药物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手术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药物组的总有效率85.42%,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手术组患者无1例复发,药物组随访1年复发16例,复发率为21.9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传统外科手术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志明;廖雪兰;王琪;黄双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果。方法将我院妇科收治的70例需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麻醉成功后实验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镇静,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咪达唑仑镇静,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术中P、R、BP、PCO2及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呃逆等),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镇静程度和遗忘程度评价。结果实验组30min和60min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遗忘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P、R、BP、PCO2均未发生显著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对照组术中出现9例不同程度体动反应,两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呃逆等不良反应。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效果显著,术中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隆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在二次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二次剖宫产术患者306例,随机均分为腰麻组(SA组)、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及肌松效果及各时段血压下降情况。结果 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与SA组相当,明显短于EA组;麻醉阻滞及肌松效果CSEA组优于SA组,SA组优于EA组;低血压发生例数1min、5min SA>CSEA>EA,比较差异不明显;但10minEA>SA>CSEA,3组比较差异显著;3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二次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少。
作者:叶良德;汤国平;朱萍华;彭莲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脂肪肝超声影像学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影像学检查,通过影像学特征分析对比,综合评价脂肪肝超声影像学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经过超声诊断,按照程度轻重,本组患者总共分为3种情况,重度、中度和轻度,其中,重度脂肪肝有5例,占10%;中度脂肪肝15例,占30%;轻度脂肪肝30例,占60%。结论脂肪肝超声影像学临床诊断分度明确、准确率高、无创伤、可重复,且敏感性和特异性强,是一种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
作者:周胜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快速康复肺癌外科理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择期需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实验组)和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实验组术毕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术后患者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患者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快速康复肺癌外科中的应用能有效加快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罗小群;梁小虎;巫志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乳腺癌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23例恶性病变,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诊断正确16例,检出率69.5%(16/23),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正确9例,检出率39.1%,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联合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正确21例。(2)23例乳腺癌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显像:周边增强9例,不均匀增强6例,均匀增强3例,区域增强4例,无增强1例。结论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率高于两种方法单独使用。
作者:余健彬;施国颖;汪建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了解江西地区儿童白血病(AL)各免疫亚型分布规律及各亚型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生率。方法对376例我院收治的江西地区儿童AL患儿采用CD45/侧散射(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流式细胞术细胞表面及浆内分化抗原分析。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97例,占89.6%,急性髓性白血病(AML)79例,占21.4%;ALL中B系266例,占ALL的89.6%,T系31例、占ALL的10.4%;在B系中以普通型ALL多见,占B系ALL的66.1%;在297例ALL中有65例表达髓系CD13、CD33抗原、在79例中有15例表达淋系 CD19、CD3、CD10抗原;10岁以上组与10岁以下组比较、T 系ALL、APL好发于年龄10岁以上组。结论我院收治的江西地区儿童AL各免疫亚型分布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大致相近,T系及APL好发大于10岁儿童。
作者:梁昌达;刘志强;赖长城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