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发东
目的:探讨环孢素A与阿维A治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GPP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环孢素A治疗、B组采用阿维A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A 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80.0%、10.0%,B组为86.7%、13.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红斑、脓疱消退时间短于B组。血压升高发生率高于B组,肝功能损害和血脂异常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环孢素A与阿维A治疗GPP效果相似。当阿维A治疗GPP无效,可选用环孢素A作为替代药物治疗。
作者:胡国红;万川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Ramsay Hun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耳带状疱疹患者的综合治疗情况进行分析。30例患者均采用糖皮质激素类、抗病毒、营养神经等药物综合治疗。结果21例痊愈,7例好转,2例无效,治愈好转率93.3%。结论(1)Ramsay Hunt综合征早期诊断很重要,周围性面瘫合并耳部疼痛者,即使无耳部疱疹,也应该考虑耳带状疱疹可能,尽量避免漏诊;(2)治疗以糖皮质激素类、抗病毒药物、营养神经药物为主,不同的临床表现影响本病的预后。
作者:汪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果。方法将我院妇科收治的70例需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麻醉成功后实验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镇静,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咪达唑仑镇静,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术中P、R、BP、PCO2及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呃逆等),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镇静程度和遗忘程度评价。结果实验组30min和60min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遗忘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P、R、BP、PCO2均未发生显著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对照组术中出现9例不同程度体动反应,两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呃逆等不良反应。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效果显著,术中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隆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益肾健脾祛瘀泄浊方配合艾灸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分为以益肾健脾祛瘀泄浊方配合艾灸治疗的为治疗组和以肾衰宁胶囊治疗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症状与体征的变化。结果益肾健脾祛瘀泄浊方配合艾灸在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及中医临床症状方面均优于肾衰宁胶囊组。结论益肾健脾祛瘀泄浊方配合艾灸较肾衰宁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效果好。
作者:吴国庆;范伟;龚美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川崎病患儿血清中IL-21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川崎病患儿,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中的IL-21水平。选取40例正常同年龄小儿对照。结果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IL-2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伴有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患儿IL-21水平较无冠状动脉病变患儿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IL-21水平与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存在明显正相关(r=0.497,P<0.05)。结论 IL-21可能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生发展,在川崎病冠状动脉变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川崎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是否易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一项指标。
作者:徐琨;段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了解江西地区儿童白血病(AL)各免疫亚型分布规律及各亚型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生率。方法对376例我院收治的江西地区儿童AL患儿采用CD45/侧散射(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流式细胞术细胞表面及浆内分化抗原分析。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97例,占89.6%,急性髓性白血病(AML)79例,占21.4%;ALL中B系266例,占ALL的89.6%,T系31例、占ALL的10.4%;在B系中以普通型ALL多见,占B系ALL的66.1%;在297例ALL中有65例表达髓系CD13、CD33抗原、在79例中有15例表达淋系 CD19、CD3、CD10抗原;10岁以上组与10岁以下组比较、T 系ALL、APL好发于年龄10岁以上组。结论我院收治的江西地区儿童AL各免疫亚型分布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大致相近,T系及APL好发大于10岁儿童。
作者:梁昌达;刘志强;赖长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其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82例确诊为异位妊娠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结果在8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异位妊娠患者中,超声诊断为异位妊娠80例,符合率为97.6%,漏误诊各1例,漏误诊率为2.4%。对上述确诊为异位妊娠患者的超声特点分析表明,异位妊娠超声声像图具有以下特点:子宫的大小正常或稍大,子宫内膜可增厚,但宫腔内探及不到妊娠囊或仅为假囊;在附件区可探及混合回声或低回声甚至无回声的团块,其边界不清或不整齐,其内或可观察到妊娠囊及胎心搏动的存在;有时在盆腔可见到积液。结论异位妊娠超声声像图具有一定共性,利用超声对异位妊娠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由于其具操作简单可重复、经济、无创、准确性高。
作者:王玫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抗菌药物的选用应考虑感染部位、可能致病因、感染程度、机体病理生理状态、抗菌药物的特性及其抗菌谱等因素[1]。癌症并发感染具有以下的特点:(1)临床表现不典型,炎症反应不完全,发热常为感染的唯一表现;(2)诊断困难,多次血液、体液等标本培养致病菌的阳性率低;(3)感染的常见部位是呼吸道、口腔;(4)感染的病原菌以细菌为主,以G-杆菌常见,真菌和病毒感染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混合感染多见;恶性癌症感染病情严重,感染易扩散,败血症的发生率、死亡率高[2]。对感染患者应尽早开始治疗,但治疗开始时无法明确病原菌以及药敏结果,而开始治疗时应用不恰当的抗菌药物会降低患者的生存机会,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则是造成细菌耐药的根源。现通过我院1例鼻咽癌伴发热患者,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查登峰;张华锋;朱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阔韧带内巨大子宫肌瘤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例阔韧带内巨大子宫肌瘤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误诊2例,诊断符合率77%。9例均行腹式腹膜后巨大子宫肌瘤切除加子宫全切除术,无术中大出血、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下腹部巨大实性包块,同时出现子宫移位的压迫征象,谓之阔韧带内巨大子宫肌瘤“二联征”,是其特征性临床表现。
作者:潘爱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比观察开腹及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推广作出指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9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组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各项术中或者术后指标及术后伤口感染、胆管损伤、胆心反射、黄疸、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1)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占11.11%,明显低于开腹组并发症占22.73%,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叶孟华;方丽;丁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非离体瘤段灭活再植术在膝周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6月-2008年5月在我院行保肢手术治疗的91例膝周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将上述患者分为A组(非离体瘤段灭活再植)、B组(瘤段截除铰链式人工膝关节置换)、C组(瘤段截除离体灭活再植),术后对上述3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感染率,A、B组显著低于C组(P<0.05),A、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A、B组关节功能疗效显著优于C组(P<0.05),A、B组关节功能疗效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3组患者复发率、转移率、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C组患者有8例因病理性骨折而再次行铰链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结论非离体瘤段灭活再植术在膝周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疗效显著优于瘤段截除离体灭活再植术,与瘤段截除铰链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相当,但治疗费用降低。
作者:陶志伟;黄惠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 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种临床影像综合征,于1996年被Hinchey等[1]首次报道,典型的临床症候群包括:头痛、意识障碍或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和视觉障碍[1,2];此疾病在临床中常常被误诊,不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就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2例RPLS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加强临床医师对本疾病的认识。
作者:谢尊椿;吴裕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月膝关节滑膜炎患者122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1例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局部外敷治疗;对照组61例仅采用中药内服,治疗结束后,再随防1年以上。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臣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总结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经皮肾镜取石术后6例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在12h-60h后逐渐停用升压药,4d内体温和血压恢复正常,均治愈出院。结论感染性休克是PCNL术后少见严重并发症,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合适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加强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
作者:肖长根;李泽华;丁小春;肖建军;康锋;付凌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6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1例手术中死亡,术后疗效评定优良率88.7%。术后并发症总共8例,其中胆瘘1例,肺不张肺部感染2例,右膈下感染1例,肝下腹腔感染1例,肝下腹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4例,结石残留7例,经对症治疗后全部好转。共随访59例,有3例术后复发,2例死亡。结论根据结石的分布或胆管狭窄,不同选择手术方式均可获得较好疗效,但以肝叶切除手术效果好。
作者:李绍员;潘学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治疗复杂颅底畸形合并小脑扁桃体疝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例复杂颅底畸形合并小脑扁桃体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组(后颅窝减压术组)和B组(前后路联合手术组)。结果 A组4例疗效较好,评分为12-15分,5例疗效较差,评分为9-11分,1例昏迷,评分为8分以下。B组7例疗效较好,评分为12-15分,3例疗效较差,评分为9-11分。随访9个月至5年,A组2例症状明显改善,6例症状部分改善,2例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有效率为80.0%;B组4例症状明显改善,5例症状部分改善,1例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有效率为90.0%。B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杂颅底畸形合并小脑扁桃体疝的患者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安全可靠、效果好,优于传统的后颅窝减压术。
作者:王正祥;杨子斌;汪湛;段绍兴;吕乔;潘绍松;赵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FU)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0月-2012年6月我院肿瘤科原发性肝癌伴PVTT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取HIFU联合TACE和对照组单纯应用TACE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生存质量、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并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71.8%高于对照组43.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生存时间及1年生存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以后生存质量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TACE联合HIFU可显著提高疗效及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邱金宝;李庆萍;周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致创伤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上腹部手术致创伤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0例创伤胰腺炎患者均实施了保守治疗,1例创伤性胰腺炎因合并脾动脉破裂大出血死亡;1例出现胰瘘,综合治疗8个月后痊愈;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2个月综合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以对症治疗后痊愈。治愈率为90%。结论上腹部手术治疗时严格按相关规定执行,可有效避免创伤性胰腺炎发生。
作者:林树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ERCC1和CK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中的术后化疗意义。方法本院2009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Ⅰ期NSCLC患者235例,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癌组织中细胞角蛋白(cyto keratin,CK)和ERRC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的表达,比较CK和ERRC1双阳性组(CK+ERRC1+)和CK阳性ER-RC1阴性组(CK+ERRC1-)对含铂类药物化疗的反应,分析CK和ERRC1表达对患者化疗反应率及生存率的关系,探讨其对指导术后化疗的意义。结果235例患者中CK表达阳性78例,阳性率33.2%;CK表达阳性78例患者中ERRC1阴性表达者42例(53.8%),阳性表达者36例(46.2%);CK+ERRC1+组3年复发18例,转移30例,生存率61.1%,CK+ERRC1-组复发20例,转移34例,生存率69.0%,两组患者复发、转移、生存率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ERCC1和CK检测有助于客观评价患者预后,合理应用多学科综合治疗。
作者:徐雯;吴敏;王忠军;徐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奥曲肽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大咯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大咯血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奥曲肽联合酚妥拉明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大咯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宋军平;倪金花;范景洪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