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蓉
目的:总结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5月36例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按胰腺炎治愈距手术间隔时间将患者分为2组:A组(胰腺炎治愈后3-4周)、B组(胰腺炎治愈后1周左右),对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A组25例均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40-150min,其中24例在40-90min内完成,术后住院时间3-5d,1例术后2周再发胆绞痛,查MRCP为胆总管下段小结石,经十二指肠镜行乳头切开取石治愈。B组11例中8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60-120min,3例中转开腹,其中10例4-9d治愈出院,1例因术后胃排空障碍21d后治愈出院。结论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保守治愈胰腺炎后3-4周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既不会过早导致手术难度、风险增大,又不会过晚导致胰腺炎反复发作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时机。
作者:谢晓峰;余明;戴金军;易政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食物中毒事故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一起原因不明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的资料。结果对该起原因不明食物中毒事故行为人不宜直接予以行政处罚。结论监管部门对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时,可以依据《食品安全法》相应条款对事故行为人其它违法行为,进行卫生行政处罚。
作者:魏九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探讨个体化规范化的舌下免疫治疗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采取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行舌下含服法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体征评分、症状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停药半年后的复查结果表明,实验组有效率为79.59%,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在体征评分、症状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个体化规范化的舌下免疫疗法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提高患者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刘季萍;胡晓勋;付书彩;吴春萱;刘雅凌;陈贺玲;韩仕龙;张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S-1)联合吉西他滨(GEM)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未接受化、放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对照组,n=13例)和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组(研究组,n=14例),观察两组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规定治疗。对照组和研究组的RR分别为23.08%和27.57%,两组RR相仿,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的DCR为46.15%和71.43%。两组D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研究组毒副反应轻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位进展时间mTTP 2.9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mOS)5.47个月;研究组mTTP3.80个月,mOS 8.6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S-l联合GEM治疗晚期胰腺癌安全、有效,且毒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廖清平;付禄;李彩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8、IL-10和IL-13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0例MPP患儿(轻症52例、重症38例)按采血时间分为治疗前组及治疗后组,对照组8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PP患儿入院治疗前和抗炎治疗后血清中TNF-α、IL-6、IL-8、IL-10和IL-13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PP治疗前组TNF-α、IL-6、IL-8,IL-13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浓度(P<0.01);而MPP治疗前组IL-10与对照组浓度变化不明显(P>0.05),但IL-10治疗后组与对照组比较,浓度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患儿重型组比轻型组比较,TNF-α、IL-6、IL-8和IL-13浓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 MPP患儿治疗前组较治疗后组及对照组血清TNF-α、IL-6、IL-8和IL-13含量升高,提示在MPP 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与病情相关;而IL-10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浓度升高,提示与机体恢复期免疫反应相关。
作者:邓连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输尿管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输尿管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段(A组)、中段(B组)、下段(C组)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结果 B组和C组患者碎石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和C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0.05),而B组和C组之间碎石及手术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输尿管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碎石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陈书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薄层涂片(TCT)与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8年1月-2012年10月对690例宫颈癌高危人群分别进行TCT、SCCAg试验检查,同时以病理组织检查为对照。结果诊断阳性率TCT为98%,SCCAg试验为64.5%,TCT与SCCAg诊断假阴性率与诊断敏感性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TCT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优于SCCAg试验,且TCT制片效果良好,敏感性、特异性都比较高理想,SCCAg是宫颈癌治疗效果的评价有效指标。
作者:钱世庆;俞代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前列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咽喉科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0.2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10μg/次,1次/d),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5%(P<0.05);(2)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头晕、头痛、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周俊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小儿风湿热的临床表现及特点,为小儿风湿热的治疗及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观察我院于2010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小儿风湿热32例,将其分为ARF组及非典型组,并将两组的主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典型组患者中,关节痛的发生概率高于ARF组,而心脏炎的发生率低于ARF组,ARF组GAS及ASO呈阳性的概率高于非典型组(P<0.05)。结论小儿风湿热是常见的儿童结缔组织疾病,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将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应加强小儿风湿热的预防,提高对该病认识。
作者:潘秋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儿科神经内科患儿病情危重,变化快,病程长,治疗多,存在病情观察难度大,陪伴家属多且情绪易波动,因此护患沟通难度大,护理观察和治疗困难。根据优质服务的需求,我科自2012年3月至8月实行病房护士分层管理,对病人进行责任包干制的全方位护理模式,效果非常显著,得到了病人的好评,同时医生、护士也非常认同这种工作模式[1-3]。
作者:杨小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β、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8月初次在我科住院并确诊为HSP的患儿为病例组(40例),并选取同时期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β活性及血清IL-8、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1)病例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NF-κβ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HSPN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β活性明显高于无肾损害HSP组(P<0.05);(2)病例组患儿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HSPN组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无肾损害HSP组(P<0.05);(3)无肾损害HSP组、HSPN组PBMC中NF-κβ活性分别与血清IL-8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TNF-α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NF-κβ、IL-8及TNF-α均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
作者:李群;傅睿;黄玉辉;韩斗星;彭晓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浆细胞瘤是克隆性的浆细胞增生,颅内浆细胞瘤是指侵犯颅骨脑膜的浆细胞瘤。本病十分罕见,自1947年French报告首例后,至今,文献报道仅数十例。现报告1例我院诊治的颞骨孤立性浆细胞瘤。
作者:王莹;张平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Ramsay Hun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耳带状疱疹患者的综合治疗情况进行分析。30例患者均采用糖皮质激素类、抗病毒、营养神经等药物综合治疗。结果21例痊愈,7例好转,2例无效,治愈好转率93.3%。结论(1)Ramsay Hunt综合征早期诊断很重要,周围性面瘫合并耳部疼痛者,即使无耳部疱疹,也应该考虑耳带状疱疹可能,尽量避免漏诊;(2)治疗以糖皮质激素类、抗病毒药物、营养神经药物为主,不同的临床表现影响本病的预后。
作者:汪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09年5月-2012年6月收治的、应用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治疗的5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输卵管妊娠均经病理证实。术前血β-HCG≤2000U/ml 46例,β-HCG>2000U/ml 12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测量妊娠包块直径<3cm 45例,包块直径>3cm 13例,两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腹腔积血量对手术无影响。行输卵管造口术55例,其中9例行缝合术,伞端妊娠组织挤出术3例。术后2个月,行输卵管造影36例,通畅30例,通畅率83.33%。58例患者中,妊娠32例,患侧再次输卵管妊娠6例,妊娠率及异位妊娠率分别是55.17%。10.34%。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康复快,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黄国婷;余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总结7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资料。结果患者治疗2周后,治愈70例,治愈率89.74%,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
作者:魏春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8月临床诊断留观手足口病患儿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予适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退热剂时,治疗组加用喜炎平肌注同时予以康复新液口服、或外擦手、足部皮疹,3次/d,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静滴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退热及皮疹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优于对照组(68%),P<0.05;在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病例有利于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加快溃疡愈合,值得推广。
作者:肖光明;龙春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胃肠道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形态进行研究并观察,分析其特点。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病患资料进行分析,并应用巨检以及镜检、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进行病理形态的结果验证。结果按照组织学分型可见、胃部以及肠道部位是胃肠道间质瘤分布较为广泛的部位,标记为CD117阳性率为93.33%,标记为CD34阳性率为75%,标记为SMA的阳性率为50%,标记为S-100阳性率为20%。结论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胃肠道间质肿瘤临床病理形态进行观察分析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是临床参考的有效实践性依据。
作者:李晓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乳腺癌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23例恶性病变,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诊断正确16例,检出率69.5%(16/23),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正确9例,检出率39.1%,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联合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正确21例。(2)23例乳腺癌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显像:周边增强9例,不均匀增强6例,均匀增强3例,区域增强4例,无增强1例。结论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率高于两种方法单独使用。
作者:余健彬;施国颖;汪建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术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可遵循的临床依据和策略。方法选择30例明确诊断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研究组按照以EST 后可能出现影响LC 进行的并发症为参考依据来选择LC 的手术时机,对照组按照通常EST 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项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行LC。比较两组EST 后行LC 的手术时间选择、主要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LC术后并发症、恢复时间上无显著差异,研究组在EST后再行LC手术的间隔时间明显缩短(P<0.05),总的住院日和医疗费用有明显减少。结论按照以EST 后可能出现影响LC 进行的并发症为参考依据来选择LC 的佳手术时机是切实可行的一条路径。
作者:朱湘南;郑杨;周志斌;李铂;蒋柯;郭会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受试样品30%嘧肽霉素母液原药的毒性特点,取得该样品亚慢性经口的大无作用剂量参数,为安全生产及慢性毒性实验提供剂量参考依据。方法我们依据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对其进行了为期90d的毒性实验。结果染毒期间各组动物一般情况良好,染毒组动物体重增重与对照组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食物利用率各组无差异。雄性大鼠高剂量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中单核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有所增加(P<0.05),淋巴细胞百分数量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雌性大鼠中剂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比较除有所增加(P<0.05)雌性大鼠高剂量组CRE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各项指标各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尿常规无差异。大体解剖时,除各剂量组与对照组肺脏均可见一些炎性病变,其他主要脏器未见明显异常,脏器重量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学显示:2只高剂量雌性大鼠见肝门管区慢性炎细胞浸润;1只高剂量雄性大鼠见肝细胞灶性坏死伴炎细胞浸润和肝门管区慢性炎细胞浸润,1只高剂量雄性大鼠十二指肠黏膜层小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其他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30%嘧肽霉素母液原药对雄、雌性大鼠经口毒性大无作用剂量均为2500mg/(kg·d)。
作者:余爱民;刘昌英;谢国秀;周明;刘琳;戴黎光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