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科病房护士分层管理的实践与探讨

杨小云

关键词:儿科病房, 护士, 分层管理, 满意度
摘要:儿科神经内科患儿病情危重,变化快,病程长,治疗多,存在病情观察难度大,陪伴家属多且情绪易波动,因此护患沟通难度大,护理观察和治疗困难。根据优质服务的需求,我科自2012年3月至8月实行病房护士分层管理,对病人进行责任包干制的全方位护理模式,效果非常显著,得到了病人的好评,同时医生、护士也非常认同这种工作模式[1-3]。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2013年全年总目录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厄贝沙坦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1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厄贝沙坦组,36例)口服厄贝沙坦片,1片/d;B组(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32例)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1粒/d。4周后未达标者增加剂量1片(粒)/次,2次/d,6个月结束。结果降压效果B组优于A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及血钾浓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比厄贝沙坦能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对血糖、血脂及血钾均无影响。

    作者:朱秋根;何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化疗联合恩度,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观察2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18.75%和12.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5.0%和62.50%,试验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提高6.25%和12.5%,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卡氏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治疗中相关的主要毒副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骨髓抑制及肝功能损害等与化疗相关的毒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肝癌具有一定治疗作用,与单纯化疗相比能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不增加化疗毒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郭宇玲;游震宇;李勇;李丽芳;孙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桡掌侧入路切开复位桡骨远端关节面,植骨填充骨缺损或塌陷部位以维持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恢复正常掌倾角和尺偏角,采用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随访观察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范围,术后掌倾角、尺偏角的矫正角度。结果本组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以Garland and Werley评分方法评定腕关节功能:优19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3.755%。结论桡掌侧入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宋备战;陈胜利;张志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宫、腹腔镜在子宫角部妊娠诊治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宫角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受宫、腹腔镜联合诊治的37例未破裂的宫角妊娠患者资料。结果接受宫、腹腔镜联合诊治的37例患者,均一次性完全清除病灶,平均术中出血量88.6ml,平均手术时间75.6min,术后32例患者1个月内β-人绒毛性膜促腺激素(β-HCG)降至正常,5例2个月内降至正常,所有患者术后2周内阴道流血停止。结论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宫角妊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罗蒲英;熊员焕;凌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抗胆碱能药物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抗胆碱能药物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呼吸内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共58例,随机将其分均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抗胆碱能药物代表溴化异丙托品进行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免疫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具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96.6%,对照组生活质量总优良率为6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抗胆碱能药物对支气管哮喘进行治疗能获良好疗效,更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可溶性c-Met对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可溶性形式(soluble c-Met,sMet)对低分化鼻咽癌上皮细胞系CNE-2Z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HGF、sMet等分别处理培养的人鼻咽癌CNE-2Z 细胞,采用MTT 比色法观察各组处理24、48和72 h 后对鼻咽癌CNE-2Z 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以上各组的Akt信号的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结果 HGF组一直都维持对CNE-2Z细胞较高的促增殖效应,而在sMet竞争结合HGF后,促增殖效应明显受抑;加入LY294002(Akt信号通路的抑制剂)对HGF促增殖能力具有同样的抑制效果。 HGF能激活Akt信号通路,促使Akt信号分子的磷酸化,sMet竞争结合HGF后,Akt的磷酸化水平与HGF组相比显著下降。结论在体外培养的人鼻咽癌CNE-2Z 细胞模型中,证实sMet可以阻断HGF对鼻咽癌CNE-2Z 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其可能机制与AKT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袁霞;李金高;黄敏;龚晓昌;曾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羊水栓塞5例护理体会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或突然死亡的分娩严重并发症,发生于足月妊娠时产妇死亡率高达70%-80%[1],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的特点,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若能及早发现病情,早期诊断,及时护理,可以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陈小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头颈肩热塑网膜在鼻咽癌放疗中的摆位误差探讨

    目的:探讨头颈肩热塑网膜鼻咽癌放疗的摆位误差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初治鼻咽癌患者30例,全部采用头颈肩热塑网膜固定,每5个治疗日为不同间隔,作3次在加速器EPID下分别拍摄同样条件的正、侧位验证片和参照片,利用计算机配比软件比较每次验证片与相应的参照片的骨性标志,分别测量射野在Y轴(前后)、X(左右)及Z(头脚)方向的偏移值。结果每个患者在3次不同摆位中,Y轴方向间的摆位误差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X轴方向的摆位误差中,第1次与第3次间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它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中,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尤其是第1次与第3次间(P<0.01)。整个治疗中三个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为:X轴方向(1.3±0.6)mm (-3.5-3.8㎜);Y轴方向(1.0±0.5)㎜(-2.0-1.8㎜);Z轴方向(1.6±0.7)㎜(-3.3-4.7㎜)。结论头颈肩热塑网膜在固定头部技术可确保大多数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体位的稳定性,但应注意定期验证,发现并及时纠正少数患者出现较大的摆位误差的可能。

    作者:金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同营养支持对食道癌根治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食道根治术后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的疗效。方法将50例食道癌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观察组)术中留置肠内营养管,术后2d开始滴入肠内营养液。肠外营养组(对照组)术后给予静脉营养,术后7d进食,分别于术前及营养支持结束后1d测体重、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记录各自的胃液引流量。结果肠内营养组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效果优于肠外营养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改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谭锦凤;王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2例临床分析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 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种临床影像综合征,于1996年被Hinchey等[1]首次报道,典型的临床症候群包括:头痛、意识障碍或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和视觉障碍[1,2];此疾病在临床中常常被误诊,不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就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2例RPLS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加强临床医师对本疾病的认识。

    作者:谢尊椿;吴裕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奥曲肽、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大咯血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奥曲肽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大咯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大咯血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奥曲肽联合酚妥拉明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大咯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宋军平;倪金花;范景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65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6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1例手术中死亡,术后疗效评定优良率88.7%。术后并发症总共8例,其中胆瘘1例,肺不张肺部感染2例,右膈下感染1例,肝下腹腔感染1例,肝下腹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4例,结石残留7例,经对症治疗后全部好转。共随访59例,有3例术后复发,2例死亡。结论根据结石的分布或胆管狭窄,不同选择手术方式均可获得较好疗效,但以肝叶切除手术效果好。

    作者:李绍员;潘学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微血管减压术在治疗面肌痉挛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012年底收治的137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微血管减压术后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探讨术前、术后及中期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无颅内感染或脑出血等重症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是听力障碍。同时术中有无穿通支、面神经受压方式、压迫面神经的位置以及面神经出脑干区表面压痕情况是影响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微血管减压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式,但术中尤其注意听力障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胡静君;毛国家;张景山;邹朦;徐金雄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传统外科手术与保守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传统外科手术和保守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以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7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手术组行传统外科手术方法治疗,药物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手术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药物组的总有效率85.42%,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手术组患者无1例复发,药物组随访1年复发16例,复发率为21.9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传统外科手术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志明;廖雪兰;王琪;黄双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输尿管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输尿管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输尿管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段(A组)、中段(B组)、下段(C组)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结果 B组和C组患者碎石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和C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0.05),而B组和C组之间碎石及手术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输尿管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碎石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陈书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同术式治疗复杂颅底畸形合并小脑扁桃体疝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治疗复杂颅底畸形合并小脑扁桃体疝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例复杂颅底畸形合并小脑扁桃体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组(后颅窝减压术组)和B组(前后路联合手术组)。结果 A组4例疗效较好,评分为12-15分,5例疗效较差,评分为9-11分,1例昏迷,评分为8分以下。B组7例疗效较好,评分为12-15分,3例疗效较差,评分为9-11分。随访9个月至5年,A组2例症状明显改善,6例症状部分改善,2例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有效率为80.0%;B组4例症状明显改善,5例症状部分改善,1例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有效率为90.0%。B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杂颅底畸形合并小脑扁桃体疝的患者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安全可靠、效果好,优于传统的后颅窝减压术。

    作者:王正祥;杨子斌;汪湛;段绍兴;吕乔;潘绍松;赵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pEGFP-N1-PEDF重组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目的:构建 pEGFP-N1-PEDF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鉴定。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组织中提取PEDF的基因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构建pMD18-T-PEDF重组质粒,酶切后与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连接,构建pEGFP-N1-PEDF真核表达质粒,进行测序、酶切鉴定,表明质粒构建成功。结果本实验成功构建了pEGFP-N1-PEDF真核表达质粒。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利用PEDF基因治疗皮肤肿瘤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李春明;张颖鹏;刘志刚;谭艳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1例鼻咽癌伴发热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分析

    抗菌药物的选用应考虑感染部位、可能致病因、感染程度、机体病理生理状态、抗菌药物的特性及其抗菌谱等因素[1]。癌症并发感染具有以下的特点:(1)临床表现不典型,炎症反应不完全,发热常为感染的唯一表现;(2)诊断困难,多次血液、体液等标本培养致病菌的阳性率低;(3)感染的常见部位是呼吸道、口腔;(4)感染的病原菌以细菌为主,以G-杆菌常见,真菌和病毒感染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混合感染多见;恶性癌症感染病情严重,感染易扩散,败血症的发生率、死亡率高[2]。对感染患者应尽早开始治疗,但治疗开始时无法明确病原菌以及药敏结果,而开始治疗时应用不恰当的抗菌药物会降低患者的生存机会,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则是造成细菌耐药的根源。现通过我院1例鼻咽癌伴发热患者,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查登峰;张华锋;朱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9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了解两组患儿治疗疗效及血清CR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2%(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可有效降低CRP水平,提高治疗疗效。

    作者:邹发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