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α-干扰素加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舒雪保;张燕华

关键词: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肝硬化, α-干扰素, 安络化纤丸
摘要:目的:观察α-干扰素加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诊治经肝活检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α-干扰素加安络化纤丸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α-干扰素,疗程均为48周。观察两组主要症状及肝功能主要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血清ALT、BIL、γ球蛋白(γ-G)、A/G和肝纤维化指标(AH、LN、P3P)等水平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A)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或P<0.05);治疗组HBeAg 阴转率为6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6.67%(P<0.01);B超示两组患者的肝光点、血管走行、门静脉及脾静脉宽长等异常程度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α-干扰素和安络化纤丸联合应用较单用α-干扰素更可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症状、体征。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惊厥急救63例分析

    目的:总结新生儿惊厥的诊治体会。方法对我院63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前3位依次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0.79%(32例)、颅内出血17.46%(11例)、低钙17.46%(9例);惊厥发作类型以轻微型为主,多数仅表现为眼睑肌或口角抽动。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引起新生儿惊厥主要的原因;新生儿惊厥以轻微型发作为多见;止痉药首选苯巴比妥钠静脉推注。做好围产期保健,尤其是积极防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生,是降低新生儿惊厥发病率的关键。

    作者:江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螺旋CT与高场MRI在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螺旋CT与低场MRI在成人股骨头坏死(ONFH)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观察59例86髋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征象并进行对比。结果高场MRI对Ⅰ和Ⅱ期ONFH的分辨率明显优于螺旋CT(P<0.05),两种方法对Ⅲ和Ⅳ期ONFH的分辨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螺旋CT与高场MRI在成人ONFH的诊断中各有优点。 MRI对早期ONFH的分辨率明显优于CT,可作为早期成人ONFH的常规诊断手段。

    作者:汪四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同术式治疗复杂颅底畸形合并小脑扁桃体疝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治疗复杂颅底畸形合并小脑扁桃体疝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例复杂颅底畸形合并小脑扁桃体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组(后颅窝减压术组)和B组(前后路联合手术组)。结果 A组4例疗效较好,评分为12-15分,5例疗效较差,评分为9-11分,1例昏迷,评分为8分以下。B组7例疗效较好,评分为12-15分,3例疗效较差,评分为9-11分。随访9个月至5年,A组2例症状明显改善,6例症状部分改善,2例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有效率为80.0%;B组4例症状明显改善,5例症状部分改善,1例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有效率为90.0%。B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杂颅底畸形合并小脑扁桃体疝的患者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安全可靠、效果好,优于传统的后颅窝减压术。

    作者:王正祥;杨子斌;汪湛;段绍兴;吕乔;潘绍松;赵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可溶性c-Met对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可溶性形式(soluble c-Met,sMet)对低分化鼻咽癌上皮细胞系CNE-2Z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HGF、sMet等分别处理培养的人鼻咽癌CNE-2Z 细胞,采用MTT 比色法观察各组处理24、48和72 h 后对鼻咽癌CNE-2Z 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以上各组的Akt信号的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结果 HGF组一直都维持对CNE-2Z细胞较高的促增殖效应,而在sMet竞争结合HGF后,促增殖效应明显受抑;加入LY294002(Akt信号通路的抑制剂)对HGF促增殖能力具有同样的抑制效果。 HGF能激活Akt信号通路,促使Akt信号分子的磷酸化,sMet竞争结合HGF后,Akt的磷酸化水平与HGF组相比显著下降。结论在体外培养的人鼻咽癌CNE-2Z 细胞模型中,证实sMet可以阻断HGF对鼻咽癌CNE-2Z 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其可能机制与AKT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袁霞;李金高;黄敏;龚晓昌;曾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江西东乡县16-49岁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

    目的:了解我县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掌握程度,为我县在农村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全县9个镇、4个乡中抽取5个乡镇,从每个乡镇中随机抽取2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随机抽50名16-49岁村民,共抽取500名。结果艾滋病预防及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4.8%-85.0%;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82.0%-94.0%;对非传播途径如蚊虫叮咬、共同用餐、握手等知识对答率分别为61.4%-92.2%,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针对知识薄弱点进行艾滋病的宣传教育。

    作者:陈飞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传统外科手术与保守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传统外科手术和保守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以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7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手术组行传统外科手术方法治疗,药物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手术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药物组的总有效率85.42%,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手术组患者无1例复发,药物组随访1年复发16例,复发率为21.9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传统外科手术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志明;廖雪兰;王琪;黄双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多巴胺联合硫酸镁治疗36例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硫酸镁联合多巴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吸氧、平喘等常规治疗手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硫酸镁以及巴多胺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症状缓解的时间比对照组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明显。结论硫酸镁联合多巴胺能有效的提高对重度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欣春;江世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6例报告

    目的:总结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经皮肾镜取石术后6例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在12h-60h后逐渐停用升压药,4d内体温和血压恢复正常,均治愈出院。结论感染性休克是PCNL术后少见严重并发症,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合适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加强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

    作者:肖长根;李泽华;丁小春;肖建军;康锋;付凌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输尿管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输尿管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输尿管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段(A组)、中段(B组)、下段(C组)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结果 B组和C组患者碎石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和C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0.05),而B组和C组之间碎石及手术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输尿管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碎石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陈书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下腹部手术镇静效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右美托咪啶在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的镇静作用。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每组40例。于麻醉成功后给予右美托咪定、异丙酚行术中镇静。分别记录麻醉前(T0)、用药后10min(T1)、30min(T2)、45min(T3)及术毕(T4)MAP、HR、RR、SpO2及Ramsay镇静评分及手术时间。记录术中及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寒战、呼吸抑制( SpO2<93%)、低血压、躁动及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 T1-T4时D组和P组Ramsay评分、MAP、HR显著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P组RR显著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D组Ramsay评分显著低于P组(P<0.05)、MAP、RR高于P组(P<0.05);T1-T3时D组HR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中低氧血症低血压例数、寒战例数、躁动例数显著少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辅助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可产生理想镇静状态,能产生可唤醒的镇静,呼吸和循环影响小,防治内脏牵拉反应效果较佳。

    作者:李晓明;沈俊;余清;李德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同营养支持对食道癌根治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食道根治术后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的疗效。方法将50例食道癌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观察组)术中留置肠内营养管,术后2d开始滴入肠内营养液。肠外营养组(对照组)术后给予静脉营养,术后7d进食,分别于术前及营养支持结束后1d测体重、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记录各自的胃液引流量。结果肠内营养组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效果优于肠外营养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改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谭锦凤;王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性上颌窦炎16例

    目的:总结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6例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术后随诊6个月-2年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鼻内镜检查无阳性体征,无并发症。结论真菌球性鼻窦炎涕血为显著临床症状,鼻窦CT为重要的检查手段并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鼻内镜手术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勇;王志高;郑沛琪;黄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血清TNF-α、IL-6、IL-8、IL-10和IL-13在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治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8、IL-10和IL-13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0例MPP患儿(轻症52例、重症38例)按采血时间分为治疗前组及治疗后组,对照组8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PP患儿入院治疗前和抗炎治疗后血清中TNF-α、IL-6、IL-8、IL-10和IL-13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PP治疗前组TNF-α、IL-6、IL-8,IL-13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浓度(P<0.01);而MPP治疗前组IL-10与对照组浓度变化不明显(P>0.05),但IL-10治疗后组与对照组比较,浓度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患儿重型组比轻型组比较,TNF-α、IL-6、IL-8和IL-13浓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 MPP患儿治疗前组较治疗后组及对照组血清TNF-α、IL-6、IL-8和IL-13含量升高,提示在MPP 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与病情相关;而IL-10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浓度升高,提示与机体恢复期免疫反应相关。

    作者:邓连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快速康复肺癌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快速康复肺癌外科理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择期需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实验组)和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实验组术毕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术后患者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患者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快速康复肺癌外科中的应用能有效加快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罗小群;梁小虎;巫志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我院妇产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妇产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妇产科出院患者病历216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2.6%,治疗用药占3%,预防用药占97%,围术期用药率87%。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存在预防用药时机及疗程不规范等问题,应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廖嫄;桂海艳;陈文彬;廖子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9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了解两组患儿治疗疗效及血清CR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2%(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可有效降低CRP水平,提高治疗疗效。

    作者:邹发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改良式缝合法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佳缝合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共400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初产妇,年龄在20-28岁之间,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32例,为子宫下段横切口改良式缝合法,对照组168例为子宫下段横切口传统缝合法(连续缝合肌层、内膜、褥式缝合加固浅肌层一层),观察子宫切口缝合时间,术后恶露持续时间、术后42d子宫复旧情况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缝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42d子宫复旧、切口愈合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改良式缝合法是目前一种理想的缝合方法。

    作者:张美华;刘勇;李凤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新生儿损伤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判断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包括新生儿)6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产科分娩的健康产妇60例(包括新生儿)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脐血中的VEGF水平,以及观察组血糖正常新生儿和低血糖新生儿脐血的VEGF水平。结果对照组新生儿脐动脉血VEGF水平显著高于脐静脉血(P<0.05),观察组脐静脉血和脐动脉血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正常血糖组和低血糖组的脐静脉血和脐动脉血的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组的脐动脉血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的VEGF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产妇新生儿,脐动脉血VEGF浓度可以作为一个反映胎儿被妊娠期糖尿病损伤情况的指标。

    作者:孙晓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胃癌根治术后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全肠外营养的观察

    目的:观察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双肽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并行胃癌根治术的5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TPN组(对照组)和TPN+Ala-Gln组(研究组)。所有患者于术后第1-7d接受等氮、等热量的TPN支持治疗,具体为碳水化合物63kJ/(kg·d),脂肪酸42kJ/(kg·d),氮量0.25g/(kg·d),电解质根据生化报告及时补充,同时在肠外营养液中加入水溶性和脂溶性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Ala-Gln0.5g/(kg·d)。观察比较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蛋白、氮平衡各个时点的水平;观察比较手术前后外周血IgG、IgM、IgA、D3、D4的变化水平。结果术后第1d,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有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后第8d,两组均有回升,但研究组回升较快,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4d,两组患者IgA、IgG、IgM值均低于术前,与术前相比两组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术后第8d,研究组IgA、IgG、IgM明显回升并高于术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8d,研究组D3、D4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8d研究组氮平衡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全肠外营养在胃癌根治手术后患者中使用安全,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杨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黄芩醇提液对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芩醇提液对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NP)的作用。方法本实验设HeLa细胞组、pcDNA3.1(+)/empty组、pcDNA3.1(+)/NP 组、TFSB 组,其中pcDNA3.1(+)/empty 组、pcDNA3.1(+)/NP 组分别通过瞬时转染将重组质粒 pcDNA3.1(+)/empty、pcDNA3.1(+)/NP转染到HeLa细胞中;黄芩醇提液组在将重组质粒pcDNA3.1(+)/NP转染到HeLa细胞的同时使用黄芩醇提液进行药物干预。结果与真核重组质粒pcDNA3.1(+)/NP组比较,黄芩醇提液组NP基因起始拷贝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醇提液能够下调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的表达。

    作者:李平;张清;孙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