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酒精中毒致儿童脑损伤1例

谌厚才;钟小明;刘跃梅

关键词:酒精中毒, 儿童, 脑损伤
摘要:1 病例资料患儿,女,4岁.因自服白酒后全身瘫软,反应差7d于2011年09月13日入院.患儿于7 d前自饮散装白酒,量不详,家属发现时患儿全身瘫软,反应差,神志淡漠,呼之不应,无呕吐、抽搐,无发热.体检:T37.0℃,P100次/min,R30次/min,BP95/60mmHg.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与不规范化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坚持服美托洛尔、依那普利、安体舒通为规范化治疗组,不能服美托洛尔、依那普利为不规范化治疗组,每组34例.观察1年内患者再住院次数、病死人数,1年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并进行对比.结果 规范化治疗组1年内患者再住院次数、病死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1年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必须遵循规范治疗.

    作者:吴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肺力咳合剂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肺力咳合剂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疗效.方法 将83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梁、止咳、化痰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肺力咳合剂治疗.结果 肺力咳合剂在改善咳嗽、气促及肺部罗音消失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力咳合剂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作者:许景怀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急性大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治疗急性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急性出血29例,其中大咯血16例,上消化道10例,产后大出血3例.分别PVA颗粒栓塞材料进行栓塞.均采用2.8F SP导管技术.结果 29例均成功立即止血,随访29例,术后1年内均未出现再出血.结论 使用SP导管行介入栓塞治疗急性大出血是有效而安全的,正确选择栓塞的靶血管和合适的栓塞剂用量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曾志宏;张志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TGF-β在实验性BALB/C小鼠结肠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TGF-β在TNBS慢性结肠炎肠壁纤维化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C-B组)、TNBS急性结肠炎模型组(E-A组)、TNBS慢性结肠炎模型I组(E-C1组)、TNBS慢性结肠炎模型II组(E-C2组),每组12只.每周1次用不同的药剂灌肠,C-B组给予生理盐水100μl灌肠,E-A组给予TNBS2.0mg 50%酒精灌肠灌肠1周,于第2周处死,E-C1组、E-C2组给予TNBS 50%酒精灌肠,(1-2周给予1.5mg3-4周给予2.0mg,5-6周给予2.5mg)共灌肠6次,分别于第7周,第9周处死,处死小鼠后取全结肠进行大体病理观察,距肛门5cm取组织进行VG染色和TGF-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相关的评分.结果 (1)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肠道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E-A组、E-C组动物模型中小鼠结肠组织的TGF-β表达增高,但在E-C组动物模型中增高更为显著.(2)VG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的肠道纤维化,根据各组小鼠肠道纤维化评分TNBS E-C1组、E-C2组明显高于C-B组、E-A组.结论 TGF-β表达与肠壁纤维化呈正相关,停止TNBS灌肠后表达无明显下降,提示TGF-β可能是纤维化机制之一.

    作者:吕春华;王峰;李弼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选择性剖宫产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对已收治的足月新生儿RDS 2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导致足月新生儿RDS的主要高危因素是选择性剖宫产.25例患儿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其中5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诊断明确后均加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25例患儿中21例治愈,2例好转,2例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 选择性剖宫产是足月新生儿RDS的主要高危因素.本病早期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陈丽萍;王巧芳;曾立春;卢文青;刘红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改良U瓣在白内障手术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U型截囊在白内障手术中与V截囊方法比较.方法 V型截囊简捷,易操作,且利于白内障娩出及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但12点处前囊膜容易破裂致后囊,玻璃体溢出.根据力学原理将V型截囊改成U型截囊,通过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通过75例V型截囊与986例U型截囊比较后囊膜破裂由7%下降至3%,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U型截囊在白内障手术中运用有明显的优势,是完全掌握环形撕囊前具优势的截囊方法之一.

    作者:郑志强;肖柏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香砂养胃丸(浓缩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 建立香砂养胃丸(浓缩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陈皮、枳实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砂养胃丸(浓缩丸)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结果 定性鉴别专属性强;厚朴酚、和厚朴酚进样量在分别在0.2853-5.706μg、0.1383-2.766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0%,RSD=0.9%(n=6).结论 所建标准能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温建东;廖少华;肖林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及副作用观察

    目的 评价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1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阿奇霉素序贯组及对照组.阿奇霉素序贯组62例,给予红霉素3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治疗3-5d后予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10mg/(kg·d),每周连服3d停用4d为1疗程,共 3疗程;对照组59例,静滴红霉素3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共14d.治疗2 周后进行疗效评定及副作用统计.结果 阿奇霉素序贯组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总有效率71.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10.51,P<0.05);阿奇霉素序贯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7.4%,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7.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13.63,P<0.05).结论 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有效安全.

    作者:张文辉;翁小琴;吴星恒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胃康灵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建立胃康灵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胃康灵胶囊中的甘草、白及、延胡索及三七.结果 利用薄层色谱法能检测出胃康灵胶囊中的甘草、白及、延胡索及三七,薄层色谱图中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该方法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胃康灵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曾赣惠;苏长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对血压季节变异的影响

    目的 探讨3种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对血压季节变异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5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非洛地平缓释片(5mg,qd)(F组)、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qd)(X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qd)(A组)治疗组,于同年秋季进入试验.经导入期1个月后,每月测血压2-4次,同时记录当日平均气温.1年后每组按1/3比例随机交叉换药,再同样观察1年.结果 3组患者冬季诊室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夏季(P均<0.05).F组(14.2 mmHg)和X组(8.5mmHg)的冬夏差值均显著高于A组(6.1 mmHg)(P均<0.05).A组冬季诊室血压达标率(66.4%)显著高于F组(48.3%)和X组(51.5%)(P均<0.05).A组随访间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明显低于F组和X组(均P<0.05).各组诊室收缩压与日平均气温显著相关(F组r=-0.764,P=0.002;X组r=-0.632,P=0.004;A组r=-0.317,P=0.021).气温每降低1℃,F组收缩压升高0.65mmHg;X组收缩压升高0.63 mmHg;A组收缩压升高0.29 mmHg.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冬季、日平均气温、冬夏诊室平均收缩压差值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696、-0.524、0.469.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较硝苯地平控释片和非洛地平缓释片更有助于降低血压季节变异,血压更为平稳,冬季血压达标率更高.

    作者:唐琼珍;曹平良;黄北南;卢寅辉;陈早芳;胡杰;刘建萍;樊考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视锥细胞营养不良1例

    视锥细胞营养不良(cone dyst rophy)是一种遗传性黄斑病变,主要累及视锥细胞功能,表现为视力下降、畏光、色觉障碍等症状.因发病早期临床症状较少见,所以国内报道也较少,容易漏诊.现将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视锥细胞营养不良1例报如下.

    作者:廖晓捷;王永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鲍曼不动杆菌对小鼠致死剂量的研究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对小鼠的致死剂量,建立重症感染模型.方法 以SPF级昆明小鼠为实验动物,将鲍曼不动杆菌按一定菌液浓度注射入小鼠腹腔,造成小鼠感染.结果 经过反复试验,一般情况下5×1010cfu/ml及更高浓度的菌液可导致小鼠死亡,但经过多次实验后,发现极个别小鼠仍可以生存,死亡时间多数在12h之内.结论 为了进一步进行鲍曼不动杆菌的重症感染治疗研究,必须弄清楚不动杆菌感染的致死剂量,建立感染动物模型,才能进行噬菌体治疗的研究,本研究为此提供了基础资料.

    作者:黄至澄;闫李侠;王伟平;李恪梅;王国治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哮喘患儿诱导痰中TGF-β1、IL-5与肺功能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TGF-β1表达、IL-5水平及E0S计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0例5-15岁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哮喘组)、该组30例经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1年进入哮喘缓解期的患儿(缓解组),30例5-15岁健康儿童(对照组),对3组病人测定诱导痰中TGF-β1表达、IL-5水平及E0S计数,3组病人均测定肺功能FEV1等值.结果 (1)哮喘组TGF-β1阳性细胞表达率与缓解组比较,P<0.01;哮喘组IL-5、E0S与对照组、缓解组比较,P均<0.01;(2)哮喘组FEV1%pre、FEF25-75%均低于对照组及缓解组,P<0.05;缓解组FEV1%pr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缓解组FEF25-75%低于对照组,P<0.05;(3)哮喘组痰液中TGF-β1阳性细胞表达率与IL-5水平、EOS%呈正相关:r=0.38 P<0.05,r=0.66,P<0.01;与肺功能FEV1%pre、FEF25-50呈负相关:r=-0.68,P<0.01,r=-0.555,P<0.05.结论 TGF-β1、IL-5、EOS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有过度表达,这些指标与肺功能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气道慢性炎症的一个标示物用来监测哮喘.

    作者:陈强;李莉;刘建梅;柯江维;邹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16例临床视察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16例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狭窄程度在50%以上且规范的内科药物治疗无效者,给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药物.结果 16例患者16处狭窄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所有病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没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无1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复发,10例复查DSA,均未见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曹铭华;江顺福;吴明超;高黎明;曹玮;彭韩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癌177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采用Ivor-Lewis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5年2月-2011年2月,177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经上腹正中切口、右胸后外侧切口,同时采用经胸膜顶食管胃机械吻合.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11.40±48.94)min;淋巴结清扫(9.9±4.5)个;术后第1d胸腔闭式引流引流量(265.25±138.43)ml,术后第2d胸腔闭式引流引流量(180.28±122.64)ml;均于术后48-72h内拔除胸腔引流管,拔管后即能自行下床活动,术后第3-4d自营养管注食,胃肠道恢复时间:4.88±1.80d.术后出现肺部感染4例,呼吸衰竭2例,脓胸1例,食管瘘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胃扭转及乳糜胸发生.住院天数(14.96±4.95)d.结论 Ivor-Lewis手术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理想术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盛守寅;殷瑞忠;闵长国;刘立松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小儿喘息性疾病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儿常规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儿咳嗽、喘息减轻,肺部哮鸣音消失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有显著疗效.

    作者:邹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管理对妊娠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112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血糖控制满意78例,血糖控制不满意34 例,比较两组之间母儿并发症有无差异.结果 血糖控制满意组的糖化谢红蛋白、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剖宫产率、早产儿、巨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血糖控制不满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酮症酸中毒、产后出血、围产儿平均体重、胎婴儿畸形、围产儿死亡的发生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加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管理,使血糖控制满意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万金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山莨菪碱注射液在消除支气管肺炎肺部罗音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在消除支气管肺炎肺部罗音中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支气管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使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654-2注射液辅助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4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1.66%;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1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χ2=6.98,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654-2注射液佐治支气管肺炎利于肺部罗音的吸收消退,减轻症状及缩短病程.

    作者:黄树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急性肠套叠2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早期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方法 选择2007年9月-2008年11月我院收治的215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的发病特点、临床处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74例(34.4%)患儿表现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50例(23.3%)仅有阵发性哭闹;25例(11.6%)仅有呕吐;24例(11.2%)仅有腹泻;7例(3.3%)仅有发热、哭闹;20例(9.3%)有呕吐、腹泻;15例(7.0%)有腹痛、呕吐、腹泻.17例误诊为儿内科疾病,误诊率8%.早期行B超检查诊断肠套叠的符合率明显高于未行B超检查者(P<0.005).201例肠套叠患儿行空气灌肠,整复成功199例(99%),失败2例(10%).16例肠套叠行手术治疗,其中10例伴肠坏死,术后1例死亡.结论 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以4-10个月龄多见.早期应行B超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及时行空气灌肠,整复率高.

    作者:陈月;徐南平;李翠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橘皮联合止吐药预防化疗胃肠道反应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桔皮联合止吐药在预防化疗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作用.方法 肿瘤化疗患者1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5例,常规止吐药物治疗;观察组95例,采用橘皮联合止吐药预防减轻胃肠道反应,按照止吐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观察组胃肠道反应控制率为89.47%,与对照组49.4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橘皮联合止吐药可预防减轻化疗药物所致的胃肠道反应,疗效显著,经济实用.

    作者:王玉琴;谢稚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