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霄妮
目的 总结我院近4年完成的58例法乐四联症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6月,我院共完成法乐四联症根治术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1~42岁,平均(13.4±9.9)岁,体重8~59kg,平均(30.5±15.5)kg.全部病例均有活动耐力差、喜蹲踞等临床表现.均自幼发绀,有杵状指(趾).术前血红蛋白117-237 g/L,平均(176.8±30.9)g/L.全部经右心室流出道切口完成疏通.35例采用跨环补片扩大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23例仅行右室流出道扩大补片.结果 全组58例法乐四联症根治术成功56例,死亡2例,手术早期死亡率3.5%.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另有10例(17%)发生了并发症,低心排综合征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脑损害1例,切口裂开2例,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1例,1例术后出现乳糜胸,无二次气管插管病例.结论 法洛四联症于术死亡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偏高,但远期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作者:涂寒剑;张平;陈艰;林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患者红细胞黏附功能和红细胞膜免疫分子CD58表达及其与血肌酐的关系以及中药蚓激酶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件肾衰患者34例,按病因分组,口服蚓激酶肠溶胶囊治疗,并通过酵母菌黏附试验测定红细胞C3h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促进率与抑制率,刚流式细胞术测定CD58分子的表达量:正常对照组35例同法测定以上指标.结果 肾衰组服用蚓激酶前后与对照组比,RBC-C3bRR、促进率、CD58均明显下降,RBC-ICRR及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5).肾衰组服药后与服药前相比RBC-C3bRR及促进率呈上升趋势.RBC-ICRR及抑制率呈下降趋势(P<0.05)).按病冈分析:肾炎组13例、糖尿病肾病组10例、高血压肾病组9例,肾炎组较其它两组RBC-C3bRR及促进率均较低,RBC-ICRR及抑制率均较高(P<0.05):而糖尿病肾病组与高血压肾硬化组之间以上4个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CD58在3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慢性肾衰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和CD58分了表达均较对照组降低.肾炎组的粘附功能低于糖尿病肾病组和高血压肾病组,CD58则无差异;蚓激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慢性肾衰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但对CD58表达的影响不明显,也无显著地降低肌酐的作用.
作者:邓丽花;陈世件;漆坚;孙坚;程献;郭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手术全部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术中完整切除胸腺、胸腺瘤及纵隔脂肪的有14例,合并切除纵隔胸膜、心包、肺者4例.结果 14例患者术后早期MG症状好转9例(64.3%),MC症状无变化4例(28.6%),1例(7.1%)患者于术后第1d发生肌无力危象,术后第3d出现十二指肠穿孔,终死亡.结论 对所有胸腺瘤并MG患者均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有利于提高胸腺瘤并MG患者的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后期死亡率.
作者:吴伟杰;励新健;周增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对259例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单一服用利培酮、奎硫平或奥兰扎平中的某一种,8周后症状缓解或痊愈.服药前及服药后的第8周末测定空腹血糖(C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fHDL)、低密度脂蛋白(LDE).结果 三种药物治疗8周后,血糖升高明显(P<0.001),有11.6%的患者血糖高于6.5 mmol/L,血脂改变不明显.结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会升高血糖,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血糖是很重要的.
作者:黄鑫;陈树林;刘军云;唐文新;周芬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醒脑静合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76例肺性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综合治疗,治疗组给予醒脑静及纳洛酮治疗,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醒脑静合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效果满意,无不良反应.
作者:杨建平;胥梅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腹壁悬吊式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7月~20(18年7月我科收治的33例(观察组)腹肇悬吊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术和35例(对照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腹壁悬吊式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种方法 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费用等.结果 观察组33例患者均在腹壁悬吊式腹腔镜下完成,术中出血量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手术时间对照组少于观察组(p<0.05),术后疼痛、体温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均少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壁悬吊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对手术者的镜下缝合技术亦没有腹腔镜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霄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远端难找性泪小管断裂手术方法 探讨.方法 回顾2002年3月~2006年6月收治了5例5眼泪小管断裂患者,断裂端距泪点大于7mm鼻侧断端难寻找,采用暴露泪囊针刺注水寻找鼻侧断端法行泪小管吻合术.结果 5例5眼患者3个月后拔管,泪道冲洗通畅,随访6个月~2年,无溢泪现象.结论 采用暴露泪囊针刺注水法行远端难找性泪小管断裂吻合实用可靠.
作者:宋小平;李育广;臧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经后外侧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效果.方法 对2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后外侧人路行病灶清除、植骨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常规抗结核,并定期随访,复查X片.结果 所有患者病灶清除彻底,植骨及内同定良好,畸形矫正.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随访6个月~4年,平均2年4个月结核无复发.结论 胸腰椎结核后外侧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能够有效地清除病灶.固定牢靠,后凸矫正效果好,融合快,结核治愈率高.
作者:朱小明;肖庆裕;刘申;彭东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蛛网膜下腔持续外引流术的体会.方法 协助神经外科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为20例颅脑损伤患者行蛛网膜下腔持续外引流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引流通畅,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蛛网膜下腔持续外引流安全有效.
作者:廖兴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9例商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颞部直切口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 术后生存33例(84.62%),死亡6例(15.38%),手术效果按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ADL Ⅰ级12例,Ⅱ级9例,Ⅲ级7例,Ⅳ级4例,Ⅴ级1例.结论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颞部直切口开颅手术治疗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存活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钟学云;高丽娟;陈海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钬激光经尿道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膀胱尿道镜下采用钬激光(1.0J,10Hz)技术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术后留置导尿管2~3周.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术治愈,术后大尿流率超过20ml/s.术中无出血,2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血尿,2~3d后消失,1例行尿道扩张2次.7例均获随访至2008年10月,均排尿通畅.结论 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早期疗效显著,具有安全、有效、微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单纯性尿道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 .
作者:刘斌;罗庆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对心脏扭转进行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疗效判断圾预后评价等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帮助.随着组织多普勒、二维斑点成像技术及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等超声新技术的出现.超声心动图已成为临床上定量分析心肌运动、心脏功能及检测室壁运动的首选方法之一,为更准确地定量评价左室收缩及舒张运动开拓了新的空间,尤其在无刨评价心脏扭转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良云;刘燕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复合控制性降压在复杂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1例复杂脊柱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Ⅰ:自体血回输复合控制性降压组(n=33),组Ⅱ:非自体回输组(n=28),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血常规、凝血功能、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量及输血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组Ⅰ出血量与组Ⅱ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组Ⅰ异体血用鼍显著少于组Ⅱ,术后24h两组患者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术中自体血同输复合控制性降压在复杂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能明显减少异体血输入量,对血液成分无明显影响,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2006年10月~2007年9月我科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的27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均成功,手术时间2~6min,1例术中出现气囊破损.无严重并发症及与手术操作有关的死亡发生.结论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操作简单、速度快、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广泛应用.
作者:宋波;刘奇;王硕;章志明;刘隆茂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国产生物降解泌尿系支架材料(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聚乙二醇-co-低聚乳酸)三元共聚酯(PBTEOIJA)的组织相容件及体内、体外降解特性.方法 将PBTEOLA试件埋植在SD大鼠脊柱两侧皮下组织内或浸泡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分别于2、4、6、8、10、1 2、14及16周取出,通过组织病理学切片研究材料周围组织反应,利用扫描电镜检查材料的表面征象,准确称重以检测材料降解前后的重量.以了解PBTEOLA在体内、体外的降解情况和组织相容性.结果 PBTEOLA材料在16周内可降解为细小颗粒,材料的体内、体外降解趋势相同,体内降解速度略快于体外降解.埋植材料周围皮下组织无脓肿形成和组织坏死发生,局部组织反应为轻微的炎症反应.结论 PBTEOLA材料组织相容性良好,降解时间适宜,适用于制备泌尿系支架.可进一步研究开发.
作者:崔苏萍;王英磊;陈义旺;汪泱;谢安;娄远蕾;朱祥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是一种弥漫于两肺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在我国临床报道的病例较少,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贻误治疗;能否正确诊断并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将对患者的预后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作者:胡斯明;罗雅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2003~2007年间住院病例死因发病情况,为今后相关疾病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3~2007年1929例住院死亡病人性别、年龄、疾病种类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我院死亡年龄段以60~80岁为高峰,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恶性肿瘤的病死率、构成比及顺位连续5年排名第一,顺位第二的是循环系统疾病,顺位第三的是损伤与外因.结论 定期分析住院病人死亡情况,对降低病死率,提高医护质量,减少事故发生,制定疾病预防对策,保障人民健康有重要意义.
作者:顾晓鸣;丁爱民;沈伟;邱卫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睑球粘连术中应用自体结角膜缘移植联合唇黏膜移植的疗效.方法 36例(36眼)睑球粘连患者采取口唇黏膜修复睑结膜和穹窿部结膜,结角膜缘组织移植重建球结膜.结果 36眼中30眼疗效为优(8313%),5眼疗效为良(13.8%),1眼愈后效果为差(2.9%),手术总有效率为97.1%.结论 自体结角膜缘移植联合唇黏膜移植应用在睑球粘连术中,可有效地缓解睑球粘连.
作者:陈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我省现有麻风病院村留居人员迁移新居的意愿,有效落实同家麻风病院村建设项目.方法 对我省现有61个麻风病院村的留居人员采用统一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共1144人接受调查(应答率99.48%),愿意和不愿意迁居新址的人员比例分别为56.29%和43.71%(P>0.05).但在涉及对原址改建的麻风村中,有81.30%的居留人员愿意迁居.而在不涉及改建的麻风村中愿意迁居的仅占36.32%.结论 尽管麻风病院村建设项目对整合现有资源,完善留居人员管理,提高对他们的卫生服务质量意义深远,但做好部分不愿意迁居者说服工作十分霞要,以实现平稳过渡.
作者:王腊梅;李志毅;黄贵义;邱英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静脉用胺碘酮与两地兰在转复非瓣膜病阵发件心房颤动的作用及副作用.方法 将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西地兰组和胺碘酮组.静脉推注西地兰0.2~0.6mg或胺碘酮150~210mg,观察房颤转复情况、心室率及剐作用.结果 51例患者,西地兰组26例,转复成功11例(42.3%);胺碘酮组25例,转复成功20例(80%):0.05>P>0.01.转复成功时间:西地兰组(90.0±48.7)min,胺碘酮组(74.6±40.3)min,P>0.05.未转复成功者的心室率下降情况:西地兰组由(132.5±18.5)次/min降至(80.8±20.2)次/min,胺碘酬由(129.7±20.1)次/min降至(67.2±19.6)次/min,P>0.05.结论 在阵发性房颤转复中胺碘酮的成功率高于西地兰,胺碘酮转复时间较西地兰无差别,胺碘酮和西地兰组药物无明显副作用,3h胺碘酮和西地兰减低心室率无差别.
作者:陶和平;涂小金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