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蛛网膜下腔持续外引流术的体会

廖兴文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 蛛网膜下腔, 引流术
摘要:目的 总结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蛛网膜下腔持续外引流术的体会.方法 协助神经外科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为20例颅脑损伤患者行蛛网膜下腔持续外引流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引流通畅,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蛛网膜下腔持续外引流安全有效.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蛛网膜下腔持续外引流术的体会

    目的 总结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蛛网膜下腔持续外引流术的体会.方法 协助神经外科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为20例颅脑损伤患者行蛛网膜下腔持续外引流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引流通畅,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蛛网膜下腔持续外引流安全有效.

    作者:廖兴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远端难找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体会

    目的 远端难找性泪小管断裂手术方法 探讨.方法 回顾2002年3月~2006年6月收治了5例5眼泪小管断裂患者,断裂端距泪点大于7mm鼻侧断端难寻找,采用暴露泪囊针刺注水寻找鼻侧断端法行泪小管吻合术.结果 5例5眼患者3个月后拔管,泪道冲洗通畅,随访6个月~2年,无溢泪现象.结论 采用暴露泪囊针刺注水法行远端难找性泪小管断裂吻合实用可靠.

    作者:宋小平;李育广;臧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ERCC1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耐药的相关性

    铂类化疗药物(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等)是肿瘤化疗领域的常用药物,其抗癌活性是通过在DNA双链中形成共价交联并与DNA绑定形成铂-DNA加合物,引起一系列细胞内事件的发生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1].

    作者:周伟华;邓觐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进一步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水平.方法 将我院2006~2007年收住院的8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导致的毛细支气管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比较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儿人院后喘憋缓解时间较对照缩短1.15d,肺部体征消失时间缩短1.95d.平均住院天数减少1.85d.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雾化吸入干扰素可进一步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且可避免肌注干扰素后引起发热等副作用.

    作者:曾启连;肖慧;彭文;冯滔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左旋卡尼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左旋卡尼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国产左旋卡尼丁3g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4d,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脑钠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1周,脑钠肽有所下降(P<0.05).2周后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同期相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 左旋卡尼丁可以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用药.

    作者:罗康华;谷翔;叶兴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日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日趋增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早期发现DR微血管异常,控制与减慢DR的发展将有效保存患者中心视力,降低致盲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有指导意义.我院于2003~2008年对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72例(141眼)行FFA检查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廖莹琳;胡明生;刘春兰;毛蕾;辛宜春;夏侯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我院2003~2007年住院病人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2003~2007年间住院病例死因发病情况,为今后相关疾病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3~2007年1929例住院死亡病人性别、年龄、疾病种类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我院死亡年龄段以60~80岁为高峰,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恶性肿瘤的病死率、构成比及顺位连续5年排名第一,顺位第二的是循环系统疾病,顺位第三的是损伤与外因.结论 定期分析住院病人死亡情况,对降低病死率,提高医护质量,减少事故发生,制定疾病预防对策,保障人民健康有重要意义.

    作者:顾晓鸣;丁爱民;沈伟;邱卫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电离子治疗表皮囊肿5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电离子治疗表皮囊肿的效果.方法 观察58例表皮囊肿应用电离子治疗.结果 电离子治疗仪治疗表皮囊肿治愈率86.2%.结论 可用电离子治疗仪治疗表皮囊肿.

    作者:余盛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60例老人健康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和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对保健知识的需求程度.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表,向福利院和其邻居万福园社区的60例老人发放,有的自己填写,有的由调查人员问答后代写.结果 占总数70.0%的老人需要心理指导,有71.7%的老人不了解心理状况与疾病的关系,93.3%的老人认为需要了解疾病恢复期的康复指导.结论 为了提高生命质量,老年人需要专业人员为其传播健康保健知识.

    作者:肖莉芬;万建强;龚厚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前路RSS-CDH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RSS-CDH内固定系统在腰椎骨折伴不全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腰椎骨折伴不全瘫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RSS-CDH内周定术,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均明显改善者、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现象.结论 应用前路减压、RSS-CDH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伴不全瘫,具有减压彻底、术后脊柱稳定性好、内固定的整体力学强度显著改善、植骨融台率高等优点.

    作者:刘建;李红;方冰;周光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胸腰椎结核后外侧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的手术治疗

    目的 评价经后外侧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效果.方法 对2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后外侧人路行病灶清除、植骨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常规抗结核,并定期随访,复查X片.结果 所有患者病灶清除彻底,植骨及内同定良好,畸形矫正.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随访6个月~4年,平均2年4个月结核无复发.结论 胸腰椎结核后外侧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能够有效地清除病灶.固定牢靠,后凸矫正效果好,融合快,结核治愈率高.

    作者:朱小明;肖庆裕;刘申;彭东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慢性肾衰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和CD58的表达及蚓激酶对其的影响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患者红细胞黏附功能和红细胞膜免疫分子CD58表达及其与血肌酐的关系以及中药蚓激酶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件肾衰患者34例,按病因分组,口服蚓激酶肠溶胶囊治疗,并通过酵母菌黏附试验测定红细胞C3h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促进率与抑制率,刚流式细胞术测定CD58分子的表达量:正常对照组35例同法测定以上指标.结果 肾衰组服用蚓激酶前后与对照组比,RBC-C3bRR、促进率、CD58均明显下降,RBC-ICRR及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5).肾衰组服药后与服药前相比RBC-C3bRR及促进率呈上升趋势.RBC-ICRR及抑制率呈下降趋势(P<0.05)).按病冈分析:肾炎组13例、糖尿病肾病组10例、高血压肾病组9例,肾炎组较其它两组RBC-C3bRR及促进率均较低,RBC-ICRR及抑制率均较高(P<0.05):而糖尿病肾病组与高血压肾硬化组之间以上4个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CD58在3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慢性肾衰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和CD58分了表达均较对照组降低.肾炎组的粘附功能低于糖尿病肾病组和高血压肾病组,CD58则无差异;蚓激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慢性肾衰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但对CD58表达的影响不明显,也无显著地降低肌酐的作用.

    作者:邓丽花;陈世件;漆坚;孙坚;程献;郭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电视胸腔镜诊治胸外伤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在胸外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4例胸外伤患者施行胸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4例全部治愈.结论 VATS诊治胸部外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

    作者:聂运祥;陈胜家;方政;闵科;夏少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生物反馈合并米氮平治疗惊恐障碍的对照研究

    目的 总结生物反馈合并米氮平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1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生物反馈合并米氮平组(简称结合组)共41例,其中男21例,女20例;单用米氮平组(药物组)共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第2、4、8周末,结合组HAMA总分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或P<0.01);结合组痊愈率63.4%,药物组痊愈率37.5%,两组间痊愈率有显著差异(X2=5.440,P=0.020);结合组有效率97.6%,药物组有效率85%,两组间有效率有显著差异(X2=4.046,P=0.044);治疗结束后,结合组WHOQOL-100在心理、生理、独立性和社会关系领域的评分均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或P<0.01).结论 生物反馈合并米氮平治疗惊恐障碍疗效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

    作者:孔令军;肖瑞林;左小云;曾志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PBTEOLA共聚酯体内外降解及组织相容性

    目的 探讨国产生物降解泌尿系支架材料(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聚乙二醇-co-低聚乳酸)三元共聚酯(PBTEOIJA)的组织相容件及体内、体外降解特性.方法 将PBTEOLA试件埋植在SD大鼠脊柱两侧皮下组织内或浸泡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分别于2、4、6、8、10、1 2、14及16周取出,通过组织病理学切片研究材料周围组织反应,利用扫描电镜检查材料的表面征象,准确称重以检测材料降解前后的重量.以了解PBTEOLA在体内、体外的降解情况和组织相容性.结果 PBTEOLA材料在16周内可降解为细小颗粒,材料的体内、体外降解趋势相同,体内降解速度略快于体外降解.埋植材料周围皮下组织无脓肿形成和组织坏死发生,局部组织反应为轻微的炎症反应.结论 PBTEOLA材料组织相容性良好,降解时间适宜,适用于制备泌尿系支架.可进一步研究开发.

    作者:崔苏萍;王英磊;陈义旺;汪泱;谢安;娄远蕾;朱祥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凝血酶与脑出血后脑损伤的关系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周围组织的初损伤是由血肿扩大导致的机械性压力所造成的,在血肿形成后,水肿、炎症反应、血肿周围甚至远隔区域缺血、细胞凋亡、癫痫发作等都造成了对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1].其中凝血酶的作用为许多学者所关注,凝血酶是血肿的成分之一,对脑组织具有毒性作用.脑出血后短期内在血肿周围有大量的凝血酶产生,而目前研究认为凝血酶在ICH后的早期脑水肿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探讨脑出血后凝血酶对脑组织损伤的影响,可以为出血后继发性损伤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靶点.

    作者:丁涛;黄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交锁髓内钉在治疗四肢长骨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扩髓交锁髓内钉应用于四肢长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3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47例四肢长骨骨于中1/3骨折采用扩髓交锁髓内钉(适度扩髓治疗.47例均得到随访并进行影像学观察和疗效评定.随访时间是6~25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 随访的47例无主钉弯曲、断裂现象,骨折全部愈合,愈合率100%.邻近关节功能按各自关节的评分标准,达优良等级的患者有共有41例.结论 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确实、关节功能恢复优良、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

    作者:单五开;程永红;吴春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主动免疫治疗

    目的 观察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主动免疫治疗前后抗丈夫淋巴细胞毒抗体(APLA)的变化情况,探讨主动免疫治疗对反复自然流产(RSA)的疗效.方法 采用丈夫静脉血的淋巴细胞使78例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患者(URSA)免疫化.结果 RSA患者免疫治疗前APIA阳性率是6.54%,免疫治疗后APLA阳性率是94.87%,RSA治疗前后APL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治疗后的患者再次妊娠成功率为90.71%,未经治疗的患者妊娠成功率为43.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丈夫或无关个体的主动免疫治疗,能有效刺激RSA患者产生封闭抗体,并导致妊娠成功.

    作者:刘艳秋;包娟;周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银夹固定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银夹固定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 .方法 对32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银夹崮定泪囊造孔术式进行治疗.结果 32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中,31例治愈好转.成功率96.87%;1例无效.结论 经鼻内镜下银夹固定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不但手术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同时还又町处理鼻腔内的疾病.

    作者:谢红卫;李桃云;文芳聪;钟勋;张海琼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手术全部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术中完整切除胸腺、胸腺瘤及纵隔脂肪的有14例,合并切除纵隔胸膜、心包、肺者4例.结果 14例患者术后早期MG症状好转9例(64.3%),MC症状无变化4例(28.6%),1例(7.1%)患者于术后第1d发生肌无力危象,术后第3d出现十二指肠穿孔,终死亡.结论 对所有胸腺瘤并MG患者均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有利于提高胸腺瘤并MG患者的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后期死亡率.

    作者:吴伟杰;励新健;周增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