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桡骨远端骨折掌侧与背侧入路的手术治疗疗效比较

姚铿;谭宇顺;陈洪海;张跃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入路, 背侧入路,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合理入路.方法 对2004年1月~2008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59例桡骨远端骨折分别采用掌侧与背侧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型钢板内固定术治术,比较两种方法疗效.结果 背侧组优18例,良12例,可8例,优良率79%;掌侧组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 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更符合生物力学,术后形态、功能康复好,并发症少,是首选的手术入路.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甲氰咪呱静滴引起精神症状1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4岁.因解柏油样大便2d,于2007年3月20日入院.入院查体,T37.0℃,P74次/min,R19次/min,BP100/60mmHg,贫血外貌,神志清楚,配合查体,颈软,巩膜、皮肤未见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率74次/min,心律尚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两胸对称,两肺呼吸清晰,未闻及异常呼吸音,腹部扁平,尚软,剑突下压痛明显,肝、脾肋下未触及,亦未触及腹部包块,肠鸣音10次/min.血常规示:血红蛋白79g/L,白细胞6.1×109/L,中性72%,淋巴28%:大便潜血强阳性;尿液检查尿蛋白微量、尿红细胞(+).

    作者:肖承瑜;张人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性支气管炎超声雾化后吸痰疗效观察

    超声雾化是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自2007年以来,本科对临床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给予超声雾化后吸痰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本院儿科2007年10月~2008年2月患者有不同程度急性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100例,随机抽样分为2组,冶疗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个月~3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个月~3岁.

    作者:李景匀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合并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合并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将118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化疗组采用长春瑞滨联合吉两他滨方案治疗:长春瑞滨25mg/m2静滴,第1、8d;吉西他滨1000mg/m2静滴30 min,第1、8d;每3周为1周期.每周期评价疗效同时记录不良事件.岩舒加化疗组,岩舒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20d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同时加用化疗药,方案同化疗组.结果 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岩舒加化疗组生存质量改善率为43.7%,单纯化疗组为18.5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缓解情况,岩舒加化疗组有效率80%,单纯化疗组为3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岩舒加化疗组有效率略高于单纯化疗组,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合并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轻.

    作者:宋荣峰;万以叶;程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新生儿气胸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新生儿气胸疗效.方法 对23例新生儿气胸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分别观察胸腔闭式引流前后临床反应、经皮氧饱和度(TcSO2)、胸片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23例术后2h内皮肤紫绀基本消失,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外周循环改善,经皮氧饱和度由治疗前<0.80.上升至治疗后>0.90;术后8h复查X线显示胸腔内气体减少,被压缩的肺已开始复张,24h后胸腔气体均基本消失,48h后复查X线显示胸腔气体消失,无一例气胸复发;引流时间为(36±4.74)h.23例患儿19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治愈率82.6%.结论 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新生儿气胸疗效显著,方法简单,安全可靠.

    作者:陈建辉;宋希里;周福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全肺灌洗对煤工尘肺血清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比较煤工尘肺患者全肺灌洗(WLL)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从免疫学上为WLL治疗煤工尘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煤工尘肺患者(Ⅰ、Ⅱ、Ⅲ期各10例)WLL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数量及比例(CD4+、CD8+细胞和CD4+/CD8+比值)和TNF-α、TGF-β1、IL-6的含量.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Ⅰ、Ⅱ期煤工尘肺患者T细胞亚群在数量及比例上的变化和TNF-α、TGF-β1、IL-6含量变化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Ⅲ期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LL不仅能明显改善早期煤工尘肺而且能改善晚期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作者:李赞华;汪光荣;黄建华;杨桔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光动力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P)是以黄斑中心区及其附近形成视网膜下新生血管为特点,伴出血,严重影响视力[1].其病因不明.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采用静脉给予光敏剂Visudyne,然后用低能量的激光照射病变部位,通过破坏新生血管达到封闭的一种方法[1].

    作者:徐美芳;段立新;张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儿童肝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附12例报告)

    目的 了解儿童肝母细胞瘤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探讨该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12例均经CT腹部平扫,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5例在B超检查,后经CT扫描,1例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肝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12例中,单发性9例,3例为多发结节肿物,其中1例较弥漫.肝母细胞瘤大多表现为肝内单个球形或分叶状融合的实性肿块,肿物密度多不均匀,增强后可不均等或呈弧线形、网格状强化,CT值上升约45Hu左右.4例肿瘤有钙化.全部病例肿瘤以外肝实质正常,9例边界清晰,3例见包膜完整.1例腹膜转移.淋巴结均未见转移.结论 CT扫描是儿童肝母细胞瘤有价值影像检查方法之一.CT平扫及增强对病灶定位定性较准确,不仅能为临床提供诊断的影像依据,还能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重要的信息.

    作者:肖红卫;林忠海;邱勇;杨乐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尿毒清冲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尿毒清冲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 在优质低蛋白饮食的基础上,给予尿毒清冲剂10g加0.9%NS100ml保留灌肠2h.结果 慢性肾衰竭(氮质血症期)的患者经尿毒清保留灌肠治疗后,其疗效要显著优于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血小板、血常规、血电解质、肝功能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无发热、大量腹泻、肠道出血.结论 对消化道症状较重或便秘的慢性肾衰竭氮质血症期或尿毒症期早期患者,尚未达到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指标时,采用尿毒清保留灌肠是一种简单、易行、可取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董一民;周龙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1例吻合腓动静脉游离腓骨移植术的护理

    旋股外侧动静脉与腓动静脉吻合游离腓骨移植术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有效治疗方法.该手术通过重建或增加股骨头血供,降低股内压,改善静脉回流而实现其疗效.

    作者:卢丽华;陈艺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前列腺开放手术并发术后出血16例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前列腺开放手术并发术后出血处理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前列腺开放手术并发术后出血16例临床资料.次气囊牵引,加大气囊牵引力度;应用去甲肾上腺素4~10mg+生理盐水100ml膀胱灌注,保留30min,与2%利多卡因20ml+生理盐水100ml膀胱灌注,保留30min,交替使用.结果 16例出血停止.结论 再上述方法处理前列腺开放手术并发术后出血值得推广.

    作者:曾照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改良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治疗45例反《牙合》的体会

    目的 总结改良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矫治反<牙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45例反<牙合>病人应用改良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进行矫治.病人按时复诊并及时调整.结果 45例反<牙合>病人经过6个月的矫治反<牙合>均能解除,大部分病人1年后复诊未复发.结论 反<牙合>病人应用改良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进行矫治可获得良 好效果.此方法具有疗程短,制做简单,配戴方便等特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易军;谢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165例小儿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是目前抢救小儿肾功能衰竭,急性药物、毒物中毒的主要抢救措施之一.但由于小儿本身生理特点,血容量相对少,各脏器功能脆弱,血液透析中并发症和危险性较成人高,因此,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确保透析安全和治疗效果.我院血透室针对小儿的生理特点,在透析治疗中实施与成人不同的护理方法,于2001年9月~2008年7月对165例患儿成功地进行了650人次血液透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心影;熊筠;黄海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艾滋病患者两种途径抽取动脉血穿刺成功率的比较

    血气分析是艾滋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虽然临床护士懂得如何进行隔离,但实际接触患者的血液时还是有胆怯心理.

    作者:胡小萍;粱立超;钟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认知疗法及放松训练对失眠者的睡眠质量评价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认知疗法及放松训练对失眠者的睡眠疗效.方法 对35例门诊主诉失眠者采用认知疗法及放松训练对其进行治疗,疗程6周.以阿森斯失眠量表(ALS)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3、4、6周对主诉失眠者进行睡眠评价及疗效评定.结果 35例失眠症者28例(80.00%)完成6周的治疗,并停用了安眠药物.AIS评分从治疗前的(8.9±2.5)分降为第6周的(5.6±1.5)分,治疗后第2周AIS评分下降即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3周AIS评分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以AIS评分<6分计算睡眠较满意率,睡眠较满意率从治疗开始时的0.0%上升到治疗后6周的46%.结论 认知及放松疗法对于改善失眠者睡眠质量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兰胜作;李凤仪;熊生才;万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口腔左角磨牙和正中位喉镜入路在气管内插管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口腔左角磨牙和正中位喉镜入路在气管插管时喉头显露困难的发生率.方法 择期气管内插管全麻手术患者1015例,常规全麻诱导后将头颈调整至适当位置,用弯喉镜分别经口腔正中、口腔左角磨牙两种途经显露喉头.结果 1015例患者中,喉镜口腔正中入路遇喉头显露困难20例,口腔左角人路喉头显露困难7例(P<0.001).结论 用弯镜片经口腔左角磨牙入路可明显减少喉头显露困难的发生率.

    作者:林国雄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液致血尿1例

    双黄连注射液为棕红色澄明液体,是临床常用药物.我站在应用双黄连注射液静脉滴注时(黑龙江多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070206312),发生1例血尿,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文峰;易秋兰;严振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肠内营养治疗

    目的 探讨给予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意义.方法 常规治疗,除无明显消化道出血等外,早期置胃管,给予肠内营养治疗,主要为短肽类百普素及膳食纤维类能全力.并与以往重症中毒静脉营养相比较.结果 肠内营养治疗在治愈率与病程上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结论 给予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徐文达;陶国弟;赵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皮导管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产后出血者行急诊经皮双侧髂内动脉前干插管术.通过DSA明确出血部位,然后行超选择性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结果 栓塞后立即止血2,例,2例3~5 d大出血逐渐停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导管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能挽救患者生命,保留患者子宫,而且具有止血迅速、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宇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在糖尿病末梢神经损害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在糖尿病末梢神经损害中的诊断价值,为早期发现亚临床末梢神经损害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5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 5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NCV测定,后诊断糖尿病末梢神经损害的有44例(79%).此外NCV异常率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高低相关,HbA1c高的糖尿病人NCV异常率高,并发末梢神经损害的多.NCV异常率与病程的长短呈正相关.NCV异常率与B.S的高低无相关性.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应常规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为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糖尿病末梢损害提供依据.

    作者:聂武琼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20),阳性对照组(B组,n=20)以及乌司他丁治疗组(C组,n=20).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采用生理盐水或乌司他丁注射液每12h重复腹腔注射,并于术后0、6、12、24、48、72h分别取尾静脉血2ml,采用RT-PCR和ELISA检测外局血单核细胞中NF-κB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A组大鼠在各个时间点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B组脓毒症大鼠在6h后开始升高,24h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至72h时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仍高于0h(P<0.01);C组变化趋势与B组相同,24h达到峰值,但各个时间点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 乌司他丁能有效抑制NF-κB mRNA及蛋白的表达.

    作者:梁宇锋;谭鑫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