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太平;罗满生;雍铁山;张和林;邓天亮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MP-IgM阳性3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18例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支原体肺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的含量.结果 支原体肺炎患儿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D8+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患儿外周血Th1及Th1/Th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Th2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检测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失调,Th1亚群功能低下以及Th1/Th2平衡的紊乱可能存其发病中起更重要作用.
作者:逯艳梅;李海峰;曹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在结缔组织病中其患病率居首位.如未及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则可出现不可逆性骨关节破坏和出现严重的关节畸形.目前RA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常用的血清学指标类风湿因子(RF)特异性筹,不仅在RA患者中出现,在其他结缔组织病及健康老年人中也可检测到,这限制了它的诊断作用.
作者:王友莲;刘燕鸣;施春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养肝汤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5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分为3个组,综合护肝治疗组(Ⅰ组),综合护肝加恩替卡韦治疗组(Ⅱ组),综合护肝加恩替卡韦联合养肝汤治疗组(Ⅲ组),收集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进行临床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Ⅱ组病死率为38.42%,Ⅲ组病死率为26.32%;Ⅱ组肝功能恢复、白蛋白回升、凝血酶原活动度好转、症状改善较Ⅰ、Ⅱ组早;Ⅱ、Ⅲ组HBVDNA阴转或载量下降.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养肝汤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可以降低病死率,加快肝功能好转,缩短病程,降低HBVDNA水平.
作者:李青青;梁华庚;周加华;王伟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颌面部蔓状血管瘤的介入治疗经验.方法 对9例颌面部蔓状血管瘤患者行血管介入造影检查,并超选择性插管栓塞供血动脉及病灶.结果 血管介入造影可清楚显示血管瘤的供血动脉、瘤灶及回流静脉;经超选择性捅管栓塞后,瘤灶未见显影,供血动脉闭塞,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经随访,仅部分短时间出现栓塞后局部疼痛肿胀感,无异位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血管介入造影和超选择性捅管栓塞是颌面部蔓状血管瘤治疗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患者痛苦少且安全.
作者:吕谦;辜斌;吴钦;魏小英;况圣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近年的研究揭示C反应蛋白(CRP)与心血管疾病有关,认为它是一个被低估了的未被充分利用的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则足更高度敏感的炎症标志物.当细胞感染或组织损伤时,机体产生急性时相反应,血清hs-CRP浓度、显著升高.本文就hs-CRP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沈君;明腾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肺癌术后乳糜胸的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284例行肺叶切除术并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术后并发乳糜胸,4例行胸管夹闭法治疗,1例行胸膜粘连剂注入,1例行胸导管膈上低位结扎术.结果 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于术治疗治愈.结论 胸管夹闭治疗的方法对乳糜量不大的患者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牛忠山;倪鹰;吴增强;史卓之;王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我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率,为制订医院的感染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我院2007年1月1日~2009年1月1日出院的1318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各科室医院内感染率和各科患者的感染率.结果 13181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32例,占1.76%.老干部科、脑外ICU、消化血液、急诊科、心血管肾内等科医院感染率均大于全院平均值(1.76%).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出院人数仪占全院出院人数的37.9%(4991/13181),但医院感染占全院的92%(213/232).常见感染部位依次是下呼吸道50%(117/232)、上呼吸道28%(66/232).结论 各科院内感染率不同,应加强高感染率科室及患者高感染部位的感染控制工作.
作者:祝仲珍;王占科;杨勇;杨莉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瘤(RO)的CT表现,以提高对嗜酸细胞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T平扫4例病灶均为单发,并位于肾皮质;增强扫描肾皮质期病灶明显强化,强化程度略低于肾皮质:肾髓质期病灶强化程度下降并低于肾脏髓质的密度,2例病症内可见星芒样瘢痕.结论 肾嗜酸细胞瘤非常少见,其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作者:李春莉;刘刚;胡俊松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的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和病原菌类型,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的25846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3.40%,外三科脑外科病房感染率高为5.6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占51.09%、真菌发生率逐渐增加占31.79%、革兰阳性菌占17.12%.结论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减少侵入性操作、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美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单一操作孔法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双侧精索静脉曲张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68例患者行单一操作孔法腹腔镜下腹腔内双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结果 68例病人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单一操作孔法腹腔镜下双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可靠,相对于双侧腹股沟开放于术具有明显的微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辛明辉;钟文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成形术与小粱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70例(70眼),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分别行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成形术与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术后两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视力提高,前房深度增加,但超乳组更加显著.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成形术较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
作者:彭晓琍;赵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件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伞性.方法 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注意用抗凝及脱水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针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2周后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2.5%,对照组有效率53.75%,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安全有效.
作者:聂武琼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分析我院近年胃镜检查发现的27例食管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以上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占总内镜检查数的0.13%,其中11例半年内胃镜随访末复发.结论 食管乳头状瘤具有特殊的内镜特点,内镜下治疗是其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章四杰;谢双林;丁小云;王步江;俞杏萍;王维红;方夏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阿立哌唑口崩片(博思清)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选用阿立哌唑(博思清)与利培酮进行8删治疗,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CGI四级疗效标准评定量表评估临床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经8周的治疗,阿立哌唑(博思清)与利掊酮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结论 阿立哌唑(博思清)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其疗效与利培酮相当.
作者:涂国和;胡有平;周学儿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asthma),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哮喘的发生过程中有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尽管对哮喘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哮喘是一种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1].
作者:朱双桂;陈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头颅MRI和CT扫描对脑水肿的影像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311例不同原因所致的脑水肿患者的CT和MRl检查结果进行同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头颅MRI在明确脑水肿部位、大小和数目,引起脑水肿的原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脑疝的显示以及对脑组织的损害程度的判断均明显优于CT.结论 MRI诊断脑水肿优于CT.
作者:肖志辉;刘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一般规律.方法 对我院2008年全年收集并上报的10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 104例ADR中,皮肤及附件器官损害居多,其次是消化系统,从药品方向看,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多,其次为中药制剂.结论 应加强ADR监测报告以及建立ADR反馈机制,进一步提高ADR病例报告的质量,从而促进合理用药,避免ADR重复发生.
作者:余俭;赵俊;陆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与分析我院2004~2006年419例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患者的手术费用,为临床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提供循证医学的依据.方法 通过抽取我院2004~2006年419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病历埘其住院总费用、药物费用、抗菌药物费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切口类型、抗菌药物、用药天数、住院天数、年龄、性别、结石诊断类型等因素作为一般资料,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各影响因素对费用的影响大小.结果 一般资料中(切口类型、性别、年龄)各组之间对于总费用、药品费用和抗菌药物费用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一般资料各组之间对于总费用、药品费用和抗菌药物费用大多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逐步回归法分析中可知,其中用药天数、抗菌药物和住院天数对手术总费用、药物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影响大.结论 通过对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费用统计分析,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减少不良医疗纠纷.
作者:林小小;颜志婷;童向霞;黄乐松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aeute non-isovolemic hemodilution.ANIH)联合控制性降压术(controlled hypotension,CH)对血液流变学和胃黏膜pH的影响.方法 选择脊柱于术患者50例,术前采集15%~20%的血液后,补充2倍采血量的晶胶混合液行ANIH,以异氟醚或硝普钠行CH,维持平均动脉压(MAP)55~65mmHg,比较血液流变学、i-pH的变化.结果 (1)稀释后Hb、Hot和i-pH均降低(P<0.01).(2)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稀释后降低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IH+CH使血液流变特性优化,利于微循环灌注.ANIH+CH是一种有效的血液保护措施.
作者:邓小兵;王飞;黄乐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劈核钩及刀进行囊袋内劈核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72例7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囊袋内钩、刀劈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术中并发症,并随访术后1d、1周和3个月的裸眼视力情况.结果 术后1d裸眼视力≥0.5者40眼(55.6%),术后1周裸眼视力≥0.5者52眼(72.2%),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者61眼(84.7%).结论 小切口囊袋内钩、刀劈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尤其适合在防盲治盲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幸宜春;刘玮;胡明生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