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强;廖兴文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型.方法 将120例ASA Ⅰ~Ⅱ级人工流产者分为3组.A组:单独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B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0.1μg/kg,10min后再注射丙泊酚2.5mg/kg;C组: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10min后再注射丙泊酚2.5mg/kg.3组术中若出现体动追加丙泊酚0.5mg/kg,直至体动消失.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起效时(T1)、手术中(T2)、手术结束时(T3)、唤醒时(T4)的收缩压(SB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麻醉起效时间、唤醒时间、丙泊酚用药量、麻醉效果及唤醒后1、5、15min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麻醉起效时各组SBP、HR、RR、SPO2均较诱导前降低(P<0.05).SPO2方面:与术前相比,麻醉起效时以及手术中3组SPO2均降低,同期组间比较A、B组比C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术后唤醒时间及丙泊酚用药量少于A组(P<0.05),术中麻醉效果评定B、C组均高于A组(P<0.05).B、C两组唤醒后1、5、15min时下腹部疼痛的VAS值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具有良好的术中麻醉及镇痛效果,能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对呼吸抑制较轻,而且唤醒迅速,安全,有效.
作者:陈宝林;程浩;朱中良;鲍红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高血压是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的有效措施.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CPAT)是影响降压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李颐;钟雯;许美珍;章倩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穿刺中的疗效.方法 将2004年5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178例大、中量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运用心静脉导管穿刺抽液,对照组88例应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呼吸[0.54vs0.14]、脉搏[0.35vs0.14]及胸水消失等方面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血压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在大、中量胸腔积液穿刺放液简便易行、风险小、引流量大、创伤小,引流彻底,肺复张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祥;王峰;李华;石腊明;赵祖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孕中、晚期胎儿未成熟,羊水过少及合并胎儿发育迟缓B超介入下的羊膜腔内灌注治疗.方法 我们应用介入性超声技术,设计了经腹壁穿刺的羊膜腔内压力监测和治疗的三通管装置,治疗孕26~34周50例羊水过少,其中30例合并胎儿发育迟缓,经羊膜腔内灌注生理盐水、小儿氨基酸.结果 介入治疗后的羊水指数显著增加,胎监变异减速消失.胎儿发育迟缓治疗后,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正常妊娠无差异.结论 B超介入下羊膜腔内灌注治疗羊水过少及合并胎儿发育迟缓,对改善围产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小萌;商建立;邱顺平;孙海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宫颈癌放疗并发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 30例宫颈癌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采用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地塞米松混合液1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每周5次.结果 30例患者总有效率100%.结论 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是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明君;王钇力;夏晓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针对不同部位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采用相对应的神经阻滞治疗.结果 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效率82.5%,治愈率17.5%.结论 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效.
作者:刘志强;廖兴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肺鳞癌组织中TGF-β1的表达与肺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 nTM法检测60例肺鳞癌及癌旁组织存档蜡块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 60例肺鳞癌患者中,TGF-β1阳性20例(33.3%),60例癌旁正常组织阳性10例(16.6%),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癌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在TNM分期Ⅲ~Ⅳ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TNM分期Ⅰ~Ⅱ期组,有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低分化组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与性别,年龄,肿块大小无明显相关.结论 TGF-β1在肺鳞癌组织高表达,且可作为评价肺鳞癌的侵袭和转移有效指标.
作者:万安云;熊小亮;刘艳华;刘繁荣;肖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心脏介入诊治中患者接受的X射线辐射,探讨减少辐射的方法.方法 用美国GE公司的Innova2000数字平板X线机随机配置的剂量测量系统,回顾性分析358例4组(组1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组2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造影;组3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预扩张和支架置入术;组4射频消融术)不同心脏介入诊治目的辐射面积剂量乘积(DAP,cGycm2)和入射剂量(ED,mGy).结果 组3的DAP值和ED值高,与其他组比较P<0.05,各组中个体的辐射暴露变化均较大.透视时间组4长,与其他组比较P<0.05,但辐射剂量不如组3高.摄影帧数,组3>组1、组2>组4(P<0.05)(P>0.05).结论 透视时间长、摄影帧数多是介入诊治高剂量的两个主要的可控性因素,摄影剂量对总剂量的贡献大于透视,减低透视脉冲频率和减少摄影帧数可有效降低患者的X射线辐射,有利于指导和加强介入治疗中患者所受医疗照射的防护,有效防范患者可能受到的潜在电离辐射危险.
作者:许美珍;罗来树;李颐;钟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血液前列腺素E2(PGE2)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32例ASA 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n=16):氟比洛芬酯(F组)和对照组(C组).F组切皮前15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1.0mg/kg;C组切皮前15min静脉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T1)、手术1h(T2)、术毕(T3)、术后2h(T4)、术后24(T5)采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PGE2浓度,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记录患者术后1 h、2h、4 h、6 h、12h、24 h的疼痛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h、2h、4h,F组的VAS评分低于C组(P<0.05),术后6 h、12h、24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F组PGE2水平在T2~4时间点与T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PGE2水平在T2~4时间点与T1比较均升高(P<0.05).与C组比较,F组在T2~4时间点PGE2水平降低(P<0.05).结论 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可抑制PGE2的产生,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
作者:李大生;张小霓;司海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2000年4月~2008年4月我院泌尿外科门诊应用塑料套环行包皮环扎术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共1016例,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16例患者,包皮过长834例,占82.1%;包茎182例,占17.6%;年龄小6岁,大65岁,其中6~10岁31例(3.05%),11~20岁622例(61.22%),21~30岁314例(30.9%),31~40岁30例(2.95%),41~50岁12例(1.18%),51~60岁5例(0.49%),61~70岁2例(0.19%).其中绝大部分患者为6~30岁,占总数的95.12%.
作者:魏世杰;罗庆华;汪强;谌辉鹏;刘斌;涂传仕;万本笃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侧脑室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45例侧脑室肿瘤的生长部位、诊断、病理类型及手术治疗方法、手术入路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全切35例,大部分切除6例,部分切除3例,1例神经上皮性囊肿行脑室内窥镜部分切除+囊肿侧脑室内引流术.结论 直接开颅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侧脑室肿瘤的有效方法,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可以采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有效解除脑脊液循环梗阻、防治术中术后颅内出血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作者:杨瑞金;蒋秋华;何春明;汤涛;黄锦庆;刘祥璐;鲁友明;李卫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PTEN与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60例胃癌组织、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TEN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的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6.7%,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P<0.05),并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的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1.7%,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P<0.05),并与组织分化程度、胃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无关(P>0.05);PTEN和Surviv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胃癌组织中PTEN表达下调而Survivin表达上调,与胃癌的发生和临床进展关系密切,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郑杨;陈娜;黄唐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影响患者的营养吸收,导致患者体内营养不足,直接影响术后患者康复.笔者将饮食计划应用到该病手术后护理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叶琴;刘宗帼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7年1~2008年12月收治的3634例无菌手术患者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07年~2008年共发生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20例,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55%.2007、2008年切口感染发生率依次为0.61%、0.50%;在20例切口感染中手术时间>2h的为13例,1~2h的为5例,<1h的2例,其构成比依次为65.0%、25.0%、20.0%.结论 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月份、围手术期用药、基础疾病、术前皮肤准备、受伤程度有关,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错施,控制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应成为全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作者:饶友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5种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对细菌释放内毒素的影响,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5种抗生素以1倍、10倍及100倍MIC浓度作用于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测定作用5h之后释放内毒素的量,并做阴性对照.结果 5种抗生素中,头孢曲松和哌拉西林舒巴坦钠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量大,洛美沙星和头孢呋辛次之,依替米星较低;细菌释放内毒素量1倍MIC>10倍MIC>100倍MIC.结论 不同的抗生素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索的量不同,临床选用抗生素时应参考细菌释放内毒素的特性,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陈红红;习丹;赵宝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oparhy,HIE)CT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特点.结果 64例HIE CT检出轻度42例,中度18例,重度2例,2例CT表现正常.25例追踪复查,20例病灶吸收消失,5例出现不同程度脑积水、脑软化、脑萎缩等后遗表现.结论 CT检查方便快捷,是HIE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HIE的诊断,CT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诊断证据,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对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作者:钱雁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2009年我科87例闭合性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其发生率、类型与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3个月临床随访结果:GOS 5分54例,4分21例,3分7例,2分5例;去大骨瓣术后出现并发症以脑膨出、迟发性颅内出血、硬膜下积液多见.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可能因为发生并发症而降低效果.各种类型并发症有其典型时间窗口发生,对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积极防治、正确处理能有效降低术后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伍伟俊;钱锁开;张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等渗冲洗顺行灌洗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切除Ⅰ期吻合的疗效.方法 先在回肠作一荷包切口将小肠内积聚的肠液尽量吸净,按根治方法将左半结肠癌肿瘤远段离断,再通过阑尾侧壁切口插入foley导尿管,接上等渗冲洗液顺行冲洗结肠后,将左半结肠癌切除,再将远近端行端侧吻合.结果 27例Ⅰ期吻合中,1例出现吻合口漏,2例出现伤口感染.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实用:但是否行Ⅰ期吻合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
作者:黄唐剑;郭会文;宁国强;李铂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胆囊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例患者均及时诊治,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LC术后迟发性出血应首先考虑胆囊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在基层医院应果断开腹止血,避免丧失佳手术时机.
作者:谢晓峰;余明;戴金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微创法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用静力性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18例,术后随访,观察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2~18个月随访,经X线检查,18例全部一期愈合,功能良好.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微创,失血少,固定稳定,应力遮挡程度轻,骨折愈合率高,感染和骨折再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李端午;刘剑锋;杨武;刘帆;许永武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