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凌云;郑素文;王信云
尽管在19世纪30年代早期,Mccullagh等已经认识了非类同醇类来源的抑制物质这种概念,然而直到50年代后激素的鉴定才完成,1985年Robert-son等才从牛的卵巢卵泡液中分离出INHA.
作者:王小英;于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术后自控镇痛对患者血清补体C3、C4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25例术后施行自控镇痛(实验组),另25例不施行自控镇痛(对照组).于术前12h(T1)及术后12h(T2)、24h(T3)、48h(T4)采集两组患者肘静脉血各5ml,置EDTA抗凝管,2000r/min离心20min后.分离出血清,-30℃冰箱保存.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补体系统中C3、C4含量.结果 与T1时相比较,对照组T2、T3、T4时和实验组T2、T3时补体C3、C4含量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T4时C3、C4含量升高(P<0.05).结论 术后PCEA可有效地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抑制补体的经典和旁路途径激活,减少补体的消耗,维持补体系统的相对稳定,对术后免疫功能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建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液滤过联合腹腔减压对危重烧伤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ACS)患者的治疗效果,寻求这类疾病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 21例危重烧伤合并ACS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11)和治疗组(n=10).对照组行腹腔减压治疗,治疗组往腹腔减压治疗的基础上再行血液滤过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氧合指数、APACHE评分等资料.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器官功能改善,氧合指数上升,APACHE Ⅱ评分下降,死亡风险降低.结论 血液滤过联合腹腔减压治疗危重烧伤合并ACS患者,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保护组织器官功能,降低死亡风险.
作者:张守忠;吴霞霞;余晶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高频透热疗法联合前列安栓治疗前列腺痛的疗效.方法 A组40例采用高频透热疗法联合前列安栓治疗,B组38例单用前列安栓治疗.结果 加用高频透热疗法治疗前列腺痛总有效率提高.结论 高频透热疗法联合前列安栓治疗前列腺痛的疗效显著.
作者:曾权荣;张彩虹;钟浩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眦(propyl gallate)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以及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肝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组(IR组)及PrG预处理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 tg(IR+PrG),每组7只.采用Yoshizumi法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血清酶学水平(ALT)和肝组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测定肝组织COX-2蛋白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表明COX-2蛋白在SO组仅有微弱表达,与IR组及IR+PrG组比较COX-2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IR组及IR+PrG组COX-2蛋白表达水平均有升高,但IR组升高较明显,与IR+Pr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rG具有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COX-2参与此过程并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张荣传;罗地来;朱栋良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急性心肌梗(acute myr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是心血管疾病中的急危重症,其病死率高达60~90%,快速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我们对我院急诊科2005年3月~2007年12月收治35例的由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进行了及时的抢救和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美兰;何菁菁;曹云云;陈金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为探讨非淋菌性尿道炎近几年来流行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 我们对1999~2006年间发现的746例非淋菌性尿道炎病例进行疫情分析.结果 非淋流行已南原来的驾驶员、供销人员、饮服人员、高危人群渐渐转向农民、个体户普遍人群.结论 为我县今后应针对方危人群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
作者:张青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对照观察纳络酮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 120例AIS随机分为纳洛酮与银杏达莫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意识障碍转醒时间.结果 显效率治疗组为70.3%,对照组为38.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意识障碍转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纳络酮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AIS安全、有效.
作者:杨三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由于新型广谱抗生素和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以及角膜外伤机会的增多,真菌性角膜溃疡发病率明显增高[1].而对抗真菌药物不敏感,在一定程度上给角膜溃疡治疗带来比较大的困难,而且此病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故是临床常见致肓疾病之一.自2002年以来,我科收治真菌性角膜溃疡75例,经医护人员积极救治和精心有效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金玲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在传统治疗肺结核咯血基础上加用凝血酶雾化吸入临床的效果.方法 选择102例肺结核咯血患者,在正规抗结核、抗感染及垂体后叶素基础上加用凝血酶500u加入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每日2次,观察止血效果和时间.结果 止血有效率94.1%,平均止血时间(4.03±0.35)d.结论 凝血酶化雾化吸入止血效果确切,患者无痛苦、安全、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黄顺强;宋备战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的麻醉处理、术中安全性及并发症的情况.方法 68例病人采用静脉快速诱导下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用听诊法和纤支镜(FOB)进行定位.术中单肺通气,多功能,监护仪监护循环和呼吸.结果 术中单肺通气时间为30~120min,术中肺萎陷满意.发生一过性低氧血症10例,复张性肺水肿3例,术后肺泡持续漏气2例,对侧肺不张1例.结论 VATS手术麻醉应做好术前准备,保持良好的双肺隔离,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测,才能减少并发症,提高麻醉质量.
作者:李林;吴沛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PPAR-γ的激动剂吡咯列酮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吡咯列酮作用于肝癌细胞株SMMC7721,MTT法检测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肝癌细胞内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 吡咯列酮对肝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细胞凋亡率与细胞生长抑制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639,P=-0.361);肝癌细胞SMMC7721表达PPAR-γmRNA,随吡咯列酮浓度的增加肝癌细胞内PPAR-γmRNA的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 PPAR-γ的激动剂吡咯列酮可抑制肝痛细胞的生长和诱导其凋亡;但是,细胞凋亡率与生长抑制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提示尚有诱导细胞凋亡以外的途径参与吡咯列酮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吡咯列酮可下调肝癌细胞内PPAR-γmRNA的转录,具体机制有待研究.
作者:丁斌;谢勇;周南进;孙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先天性小耳畸形表现为耳廓先天性发育不良,常伴有外耳道闭锁、中耳与颌面部的畸形,其发病率在我国为1/3439.
作者:李文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心房颤动(筒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老年人中发病率相当高.过去十几年里对房颤的研究,为了尽量减少房颤引起的危害性,减轻其对社会、家庭造成的沉重负担,主要针对房颤的复律、控制心室律、抗血栓预防等方面进行研究.然而对每位患者而青,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在老年房颤患者中,抗血栓形成治疗尤其显得重要.
作者:吴钧芳;黄俊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8例疑诊异位妊娠患者,术前均经阴道超声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结果 结合临床诊断异位妊娠35例,漏诊3例,其中胎囊型5例,占13.1%;包块犁30例,占78.9%;经阴道超声(TVS)与经腹超声(TAS)比较,更易发现异位妊娠患者附件区包块.结论 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有极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霞;黎展香;肖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15例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结果 经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治疗后明确诊断,符合HT者14例,1例考虑结节性甲状腺肿,超声诊断符合率93.3%结论对桥本氏甲状腺炎,二维超声能显示其病灶,并县有特征性声像,彩色多普勒血流能显示病灶内丰富的彩色血流,再结合特异的实验室检查,超声检可作为HT临床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作者:陈斌;来连法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分析分牙间隙的来源.方法 选择近期双颌前突矫治病例20例,拔牙2周后,上颌左侧分牙,右侧及下颌暂不处理.分牙前后分别取模,测量各例L35,L36,L37,L56,L57,L67,R35,R36,R37,R56,R57,5-5,6-6,7-7.所得数据用做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L35,L36明显减小.结论 分牙间隙主要由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形成的.
作者:陈文军;宋方庆;陈启锋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肾移植是当前终末期肾病佳的肾替代疗法,进行肾移植前详细评估病人的身体营状况非常重要.
作者:吴恋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of pregnancy,ICP)病因复杂,目前研究认为遗传凶素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
作者:卢斌;刘淮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导尿是护理工作中一项很重要的操作.由于导尿是一项侵袭性操作,易引起尿道粘膜损伤,且留置导尿时间过长,容易引起泌尿系统的逆行感染.20014年7月~2007年6月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到留置导尿的患者更换集尿袋时间的研究和实践中,找到了较为满意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丽静;陈晓眉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