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福;刘由军
目的 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新鲜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内固定组58例和全髋关节置换组62例.分别给予内固定治疗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随访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结果 2例因死亡而失访.内固定组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32%,19.67%,且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保留程度方面优于内固定组.结论 全髋关节跫换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一种有效的、理想的方法.
作者:王磊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异维A酸胶丸治疗重度痤疮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临床试验,将受试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口服异维A酸,对照组口服四环素片、螺内酯片、维生素B6片;两组均外用氯柳酊,治疗8周.结果 治疗组基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5.7%、93.9%,对照组分别为:13.5%、2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70.753l,P<0.01).结论 异维A酸胶丸是治疗重度痤疮疗效较好的一种药物,联合氯柳酊外擦效果更佳.
作者:邓良元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为解决分离膀胱输尿管分离困难.方法 设计一种简单使用的举宫器.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结论 此装置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艾婷华;夏平;林红;刘伯云;王小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和正常糖代谢者中正常BMI腹型肥胖患者胰岛素原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关系.方法 对体重指数(BMI)<24kg/m2的130例2型糖尿病和正常糖代谢组分为腹型肥胖及非腹型肥胖两个亚组,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原和C肽.结果 (1)亚组间:在T2DM组中,腹型肥胖组胰岛素原及HOMA-IR值显著高于非腹型肥胖组.经协方差校正BMI后.HOMA-IR值仍存在显著差异.(2)T2DM组与NGT组间:A组C肽、胰岛素原和HOMA-IR值均显著高于C组:B组C肽和HOMA-IR值均显著高于D组.(3)相关性分析:腰围与胰岛素、胰岛素原和HOMA-IR值均呈正相关.胰岛素原与HOMA-IR值呈正相关.结论 (1)即使在正常BMI中,2型糖尿病中腹型肥胖患者表现出更显著的胰岛素抵抗.(2)胰岛素原可能是一个胰岛素抵抗的指标.
作者:曾竹青;刘精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实施新农合的乡镇卫生院采用小儿全凭静脉麻醉按照既定的临床方案行短小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需行短小手术的患儿共2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127)和对照组(n=85).分别观察两组患儿嗣术期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不同年龄段的麻醉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苏醒时间、留室时间.结果 两组患儿围术期的各时段HR、RR、SPO2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患儿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治疗组比对照组术中追加的麻醉药量少、苏醒快、留室短(P均<0.05).结论 采用氯胺酮一异丙酚为主、芬太尼一地塞米松一纳洛酮为辅的小儿全凭静脉麻醉方案安全有效易操作,可充分发挥乡镇医疗资源,帮扶带教乡村医护人员,更好地服务新农村.
作者:李跃兵;尧建辉;周江华;袁勇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检测外周血中结核分枝杆菌性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水平在肺外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Elispot技术分别对24例肺外结核患者(肺外结核组)和97健康对照(对照组)外周血中产生结核菌抗原特异性IFN-γ的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对其中20例肺外结核病人和20例健康者同时采用澳大利亚CELLESTIS公司生产的全血干扰素试剂(OFT-G)进行IFN-γ分泌水平的平行检测.结果 肺外结核组中IFN-γ水平和应答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lispot、QFT-G检测肺外结核组和健康者的反应阳性率分别是:76.1%、84.2%,健康者中分别为10%、20%;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X2=1.1250,p>0.05).结论 Elispot试剂的检测结果与QFT-G基本一致,可用于肺外结核的辅助诊断.
作者:李炜;杨倩婷;黄华;周伯平;陈心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角膜Q值(corneal Q value)作为描述角膜非球面性特征的参数,是用来反映人眼角膜形态的.
作者:古学军;易敬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丽珠肠乐、肯特令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14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黄疸完全消退时间,对照组为6.2±2.4d,治疗组为4.2+1.6d,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丽珠肠乐、肯特令联合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邹队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方法 对1996~2006年间收治286例支原体肺炎中的16例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进行明胶凝集法检测MP-IgM,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儿MP-IgM均阳性.结论 MP除引起支原体肺炎外,还可导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引起I临床医生重视.
作者:刘忠勇;陈英;符卫民;喻军;刘小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手术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各异,正确的清洗保养和消毒可保证手术器械发挥指定的作用并延长使用寿命.
作者:钟社兵;张学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循证医学模式在儿科病人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0例儿科住院患儿运用循证医学模式进行l临床诊治决策,与30例患儿进行经验医学模式进行诊治对照.结果 循证医学组病人的人出院诊断符合率为96.7%,经验医学组病人的入出院诊断符合率80%,两组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循证组病人出院治愈好转率为100%,经验医学组病人治愈好转率为86.7%,两组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将循证医学模式运用于儿科临床诊治过程有利于提高病人的诊疗质量,在儿科临床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志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新方法.方法 分析2005年1月~年12月45例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45例均获得随访.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肩关节上举时疼痛.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肩关节功能恢复.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100%.结论 锁骨钩钢板对于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维持肩关节的微动方面有独到之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炳禄;陶明;尹和平;曾会斌;杨剑萍;黄志龙;张志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纵隔镜技术在食道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于有食道拔脱术适应症的患者应用纵隔镜技术进行相关操作.结果 5例患者均出现声音嘶哑:出现吻合瘘1例.结论 使用纵隔镜技术后可以减少术中及术后的相关并发症.
作者:姚俊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上睑皮肤松弛矫正的不同术式的适应症.方法 根据上睑松弛不同的眼睑条件.分别采用上睑皮肤切除并重睑成形术、眉弓下缘皮肤弧形切除术、切眉术及眉弓上缘皮肤弧形切除术矫正上睑松弛.结果 各手术组患者术后重睑外形均良好.结论 施行上睑松弛矫正术时,需针对不同的上睑条件采取适宜的手术方式,才能达到矫正的佳效果.
作者:周佳;陶佩玉;宋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1病例介绍患者,女,65岁.因股骨颈骨折入院、患者既往外院诊断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他巴唑治疗1年余,自述甲亢基本控制,来我院矫外科诊治.
作者:邓小兵;黄乐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67岁.因左耳前肿块伴疼痛7个月于2007年4月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患者7个月前发现左耳前有一肿块,初起肿块无疼痛,但肿块呈渐进性增大,后稍感疼痛,肿块无溃破,5个月前在当地卫生院予以切除术(未行病理学检查).
作者:张天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造影剂在肝、肾、脾等占位性疾病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第二代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和飞利浦IU22实时超声造影显像QLAB软件.观察肝、肾、脾等占位性病变的造影剂灌注过程.结果 经超声造影后,23个病灶中,2例脾血管瘤呈周围向心性增强.5例肾脏占位性病变中,1例肾错构瘤呈同进同出型增强,2例肾柱肥大呈同与肾组织同步增强型.2例肾内异常区呈无明显增强型.1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中,9例肝血管瘤呈周围向心性增强,3例非均匀脂肪肝呈无明显增强型,2例肝癌术后呈无灌注型,1例肝癌呈快进快出型,1例肝内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呈动脉期呈轮辐状快速增强与延迟期持续增强.结论 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肾、脾等肿瘤良恶性定性判断及肿瘤检出数目方面优于常规超声,为其诊断提供更多信息,弥补普通灰阶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不足.
作者:朱忠玲;邹云飞;吴晓明;何花;钟淑娟;赖金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 将74例ITP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糖皮质激素强的松1~2mg/kg·d口服或地塞米松0.25~0.5mg·d静脉滴注,待出血好转后改用强的松口服.总疗程4~6周;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ⅣIG,剂量400mg/kg·d,连用5d.结果 IVIG治疗组血小板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IVIG为治疗ITP的有效药物.
作者:熊耀珍;张小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保护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具体措施之一.2006年起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筛查病种: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甲低).
作者:李湘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大剂量甲泼尼龙和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2~2007年分别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免疫球蛋白以及两者联合冲击治疗67例复发一缓解型急性期M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主要的治疗方法分为甲泼尼龙(MPS)组、免疫球蛋白(IG)组及甲泼尼龙加免疫球蛋白(MPS+IG)组,以治疗前后3组患者Kurtzke神经功能障碍量表(EDSS)平均评分的变化反映疗效,比较以上3种治疗急性期MS的疗法的疗效.结果 治疗7d时有效率MPS组为69.2%.IG组为85%,MPS+IG组为85.7%,IG组和MPS+IG组明显高于MPS组(P均<0.05);治疗30d时有效率Mrs组为96.1%,IG组为100%,MPS+IG组为95.2%.3组之间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IG组和MPS+IG组住院治疗后第7d时EDSS评分降低明显(P<0.01).且优于MPS组(P均<0.05);治疗30d时3组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均<0.01),MPS+IG组与IG组、MPs组比较ED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大剂量甲泼尼龙和免疫球蛋白均对急性期复发一缓解型MS有效.其中免疫球蛋白能较快起效,但二者合用并没有比单用表现出更好的疗效.
作者:屈新辉;张昆南;龚凌云;高幼奇;吴晓牧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