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和国;车建华;张明生;肖春莲
目的 评估低场磁共振MRA2D对椎动脉检查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7年7月期间,75例经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105例临床怀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MRA2D检查.结果 在360根椎动脉中,查出椎动脉有狭窄110根(30%),平均直径约1.5mm,左侧45根,右侧65根,其中合并钩椎关节增生压迫75根:椎动脉迂曲延长60根(16%);单侧椎动脉全程变细15根(5%);单侧椎动脉完全闭塞3根(1%);椎动脉走行变异2根(1%).结论 低场磁共振MRA2D在椎动脉检查中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作者:沈巨福;黄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腰椎旁穿刺经椎间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从后正中硬膜外、侧隐窝、椎旁注入利多卡因、得宝松、维生素B12等混合液,每周1次,3次为.1疗程.结果 3组治疗1疗程后VAS评分均在3分左右,各组间统计无明显差异,但椎旁组并发症较少,且操作简单安全.结论 腰椎旁穿刺经椎间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作者:张图强;朱华成;虞慧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外伤性肠道损伤CT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8例经手术证实肠道损伤患者的CT扫描资料.结果 肠系膜扭转破裂2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1例,十二指肠水平部浆膜下血肿1例,小肠系膜动脉断裂2例,回肠动脉出血2例;CT征象:腹腔肠外游离气体,肠袢结构消失,肠系膜增厚纠集,网膜囊密度增高、混浊,腹腔积液.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对外伤性肠道损伤能迅速确诊,对患者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朱月华;李玉华;刘义春;徐佳;漆新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电子支气管镜应用于临床以来,以其安全、可靠、创伤小、亮度强、视野广阔而倍受亲睐.并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临床适应证已越来越广泛.但是此项检查为有创性检查,对操作者和配合者要求很高,熟练的护理配合对预防并发症,提高检查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绍兰;陶凌凤;张春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8例.Schatzker[1]Ⅳ型12例.Ⅴ型17例,Ⅵ9例.均切开复位,自体髂骨植骨,支持钢板内固定、早期CPM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病例经10~36(平均18.2月1个月随访,用Mechant评分法[2]解定效果,优21例,良10例,可4例,差3例,本组优良率81.6%.结论 对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应严格评估软组织损伤的程度正确选择手术时间,根据骨折的情况确定手术人路,力争解剖复位,充分植骨,坚强稳定的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王小兵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阿维A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复方丹参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单盲对照方法(1:1),将30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以阿维A、复方甘草酸苷、复方丹参联合治疗;对照组15例,以复方甘草酸苷、复方丹参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53.3%,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阿维A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复方丹参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疗效更好.
作者:熊颖;万海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在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手术的麻醉经验.方法 对择期行声带手术的43例成人患者.麻醉诱导后插入小儿用6号带气囊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气囊充气5~8ml.防止血液流人气管,开始手术.术中麻醉机控制呼吸.手术结束后,吸进咽喉部血液.等病人咳嗽,吞咽反射恢复.呼之能应拔除气管插管.结果 43例病人术中生命体征平稳SPO2大于等于98%.手术野充分暴露,无麻醉并发症.结论 声带手术全身麻醉用6号带气囊的气管插管,气管插管不会压迫声带,可使手术野充分暴露,又因气囊在声带下面充满气又可防止血液误吸,此种方法可同时满足手术医师及麻醉师的要求.
作者:朱建华;罗莹洁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恩丹西酮加地塞米松与氟哌利多加地塞米松术后镇痛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腰硬联合麻醉患者100例.术毕静脉接持续镇痛泵行术后镇痛,并随机分为两组:恩丹西酮+地塞米松+曲马多组和氟哌利多+地塞米松+曲马多组.术后连续观察48h,记录恶心、呕吐、副作用的发生例数.结果 恩丹西酮+地塞米松+曲马多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氟哌利多+地塞米松+曲马多组.结论 恩丹西酮+地塞米松+曲马多可有效减少术后镇痛中带来的不良反应.
作者:唐爱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股骨头无菌坏死介入治疗的近期效果及预后.方法 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股动脉插管将5F-Cobm导管超选择地送至旋股内和旋股外动脉或闭孔动脉,先行股动脉DSA血管造影观察患侧股骨头血供情况,然后分别注入扩血管溶栓及改善血液循环等药物.结果 所有病人疼痛均明显缓解,髋关节运动功能明显改善.CT及X光平片跟踪观察病变区有新骨形成.血管造影股骨头供血动脉增多,血管管径增加,相互间吻合支增加,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能明显改善股骨头血供状况,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血管再通率高等优点,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显著.
作者:王光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步长脑心通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300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0例)和对照组(14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组在应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静脉点滴qd,步长脑心通2粒tid,两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有效率、运动试验结果及心电图.结果 治疗2周后并随访1个月.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每天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善率总有效率(92.50%和73.75%),优于对照组(68.57和54.29%)(P<0.05),治疗组运动平板试验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步长脑心通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且明显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危险事件发生率.
作者:徐林东;刘连友;周湘忠;张凯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我县麻风流行特征.方法 按<麻风病防治手册>中的要求,统计各项指标.结果 (1)麻风5年平均发病率、发现率从1958~1962年的16.06/10万和27.70/10万分别下降到2003~2006年的0.17/10万和0.27/10万.(2)麻风患病率由1958年的1.04‰下降到2006年的0.016‰,流行范围缩小.(3)随着年代的推移,发病年龄右移,少儿发病率显著下降.(4)型比在年代分布中呈两头高、中间低的趋势,男性型比一直高于女性.(5)新发病例病期缩短和畸残率降低.结论 我县麻风流行趋势持续下降,控制成效显著.
作者:卢房生;邹永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在鼻内镜下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68例.分别于术后1周、2周、1个月、12个月复查.结果 治愈62例,好转5例.无效1例.结论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具有疗效显著,术野清晰、损伤小、易操作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新平;张勇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压力性尿失禁是当腹内压突然增高(咳嗽、喷嚏、大笑、屏气等)尿液不经意地流出.这是由于膀胱和尿道之间正常解剖关系的异常,使腹压增加,传导至膀胱和尿道的压力不等,膀胱压力增高而没有相应的尿道压力增高.
作者:肖红桃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周围型胆管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胆管癌,回顾性分析其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周围型胆管癌左叶7例,右叶2例,病灶平扫为不规则且境界欠清楚低密度灶.部分病灶内可见更低密度区,或,和灶内可见高密度钙化.病变肝叶萎缩.周围胆管扩张.增强后动脉期不强化或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且随时间延迟而强化程度上升,强化由边缘向中央及中央区小结节强化.结论 CT多期增强扫描对周围型胆管癌可作对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刘小华;曾新晖;罗新忠;陈先彬;余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2006年2月1日~2008年4月12日我院在胃镜引导下放置鼻空肠管共3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32例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40~70岁:置管时间长为14d.
作者:艾梅芳;张小琴;姜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P方案(紫杉醇+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11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甩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1P方案,对照组57例只用TP方案治疗,连用2-4个周期.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429),治疗组胃肠反应Ⅱ度以上下降率为26.7%,观察组下降率45.6%.白细胞下降Ⅱ度以上治疗组为26.7%,对照组66.7%(P均<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P方案(紫杉醇+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的增效减毒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龙生平;曾俊权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全身高温疗法(whole body hyperthennia,WBH)的麻醉管理特点,提高WBH麻醉管理水平.方法 20例晚期癌症患者,采用全身热疗系统加温,静吸复合全麻,监测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PetCO2),、平均肺动脉压(P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平均压(MPAP),平均动脉压(MABP)、肺毛细血管楔压(17CWP)、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1)、外周血管阻力(SVRI)、肺动脉血管阻力(PVRI)、动脉氧饱和度(SaO2)、血糖和肾功能.结果 随着体温的升高,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参数出现明显的变化.HR,CO,CI,CVP,MPAP,PCWP均升高.恒温期间明显.而此期MABP,PVRI,SVRI反而下降(P<0.01);在高温状态下,心脏功能受抑制,肺水严重增多,氧耗与氧供均升高.与一般全麻比较,药物分解代谢增快,所需麻药量增多.结论 充分的麻醉前准备,合理的麻醉用药,完善的监控手段,适当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充分的氧供,酸碱平衡,血气电解质稳定,高血糖以及各器官功能的维护和合理补液,均有助于提高WBH麻醉的安全性.
作者:黄乐林;邓小兵;沈艳喜;董桃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效果.方法 40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吸氧及药物治疗:BiPAP组20例,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水平正压通气.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气分析.结果 BiPAP组通气治疗1h后呼吸频率、心率、氧合指数、动脉血pH值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作者:曾卫华;杨建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纵隔病变穿刺活检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纵隔病变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患者经扫描定位,选择佳进针层面与路径,采用18~20G弹枪式活检针,局麻后将穿刺针刺入病灶,再次扫描确定穿刺针位置后,钩取标本,10%甲醛固定.送病理检查.结果 整个操作过程耗30~40min.所有病例均取得了符合病理诊断要求的标本量,成功率100%,诊断准确率93.3%(28/30).其中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100%(20/20),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80%(8/10),并发气胸2例(6.7%).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纵隔病变是安全可行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杨井岗;漆兴芝;付启义;付强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纤维化肺组织环核苷酸(cAMP和cGMP)的动态变化,研究环核苷酸的信号作用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模型组和干预组经气管内注入BLM(Smg/kg,0.2~0.3m1)诱导形成肺纤维化,干预组每日经胃管灌注卡托普利(CPT)60mg/kg·d.各组动物于3、7、14、21d各处死4只,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同位素放免检测肺组织环核苷酸水平.结果 干预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均轻于模型组;模型组和干预组肺组织cAMP表达呈进行性下降趋势,cGMP表达则正好相反;干预组环核苷酸表达改变小于模型组.结论 纤维化肺组织的cAMP表达降低,cGMP表达升高;肺组织环核苷酸的表达与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有关;肺纤维化有效干预提高肺组织cAMP表达,抑制cGMP表达.
作者:朱志农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