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万军;万海武;余建明
目的 采用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术.制备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体重180~210g,随机分成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5只和模型组10只.分离腹主动脉和肾动脉后,在肾动脉上方约1cm处,将7号注射针头与腹主动脉一起结扎,然后抽出针头.术后应用超声诊断仪连续检测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7周后处死大鼠,取出并解剖心脏,计算HW/BW、LVW/BW,并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和纤维化程度.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造模4周后,模型组IVSTd增加(2.34±0.11vs1.631±0.21,P<0.05,mm),LVPWTd和LVDd差异不显著(P>0.05):造模7周后,模型组IVSTd(2.4±0:03vs1.87±0.21,mm)、LVPWTd(2.52±0.24vs1.77±0.17mm)和LVDd(6.83±0.28vs4.50±0.19mm)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假手术组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解剖发现,模型组心脏明显大于正常组,左心室增厚显著.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细胞直径增大,细胞排列不整齐、间质纤维化明显.结论 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术造模7周可以成功建立心肌肥厚模型.
作者:张淑华;葛郁芝;冯莉莉;吴志婷;胡朗吉;罗骏;杨涛;潘淑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对有重症倾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120患者分为3组,A组保肝抗炎、保护胃黏膜、预防感染、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10mg冲击治疗3~5d后停用;C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地塞米松3mg,间隔48~72h再使用,疗程6周.结果 治疗6周,B组、C组总胆红素水平、消化道症状改善、重症肝炎发生率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有重症倾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或小剂量间断使用可以早期缓解消化道症状、降低重症肝炎发生率,但小剂量间断使用疗法更易出现并发症.地塞米松短期冲击治疗更安全.
作者:邱源旺;胡泰洪;吴航源;俞萍;周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MRI对早期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早期脊柱转移表现的认识.方法 对20例获得临床证实的脊柱转移瘤MRI表现进行分析,比较原发瘤与转移部位之间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转移部位的胸腰椎多见74%(15/20).MRI对骨质破坏椎管受累62.5%.10.7%椎管软组织内均未见明显肿块.结论 胸腰部脊柱是转移瘤好发部位,且先侵犯椎体及附件.常规X线,CT对大多数转移瘤能够作出诊断,而MRI能更早地显示其难以发现的早期轻微骨质破坏改变,敏感性明显高于前两者.
作者:舒茂松;邱贵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真空袋负压成型加胸腹网膜联合体架固定技术在体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实施放疗的体部肿瘤患者70例.50例体部肿瘤患者采用单纯真空袋负压成型固定体位,20例采用真空袋负压成型加胸腹网膜联合体架固定体位.采用魔十字技术CT定位.通过TPS计算出肿瘤币心相对于魔十字的三维坐标及零位源皮距进行治疗摆位.于放射治疗疗程中段观测零位源皮距并与首次放疗时的零位源皮距进行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对放疗位置精确度的影响.结果 50例采用单纯真空袋负压成型固定体位的患者零位源皮距误差≥3mm的为21例,20例采用真空袋负压成型加胸腹网膜联合体架固定体位的患者零位源皮距误差≥3mm的为2例.两种固定方法对零位源皮距(即Y值)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体部肿瘤患者采用真空袋负压成型加胸腹网膜联合体架固定体位技术优于单纯采用真空袋负压成型固定体位,精确度更高.
作者:黄焱秋;周春骏;余忠全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Vitapex糊剂充填根切术后骨腔对根尖周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床需行根尖切除术的病例57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根切术后骨腔内充填Vitapex糊剂;对照组27例,根切术后骨腔内不充填任何材料.对两组疗效连续随访2年.结果 实验组治愈达100%.对照组81.5%,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采用Vitapex糊剂充填根切术后的骨腔.有助于提高根尖周病治疗成功率.
作者:杨宏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肝硬化在我国属常见病、多发病,肝硬化所致的门脉高压性食道静脉曲张属世界性医学难题.虽然治疗手段繁多,但疗效均不理想.内镜下食道静脉套扎术是目前国内外治疗食道静脉曲张首选的有效方法之一[1].它是以内痔弹性橡皮环结扎原理为基础,通过一个连续结扎器安装在胃镜上对食道}抖I张静脉呈螺旋式逐一结扎,使静脉狭窄,缺血坏死,闭塞,局部瘢痕形成而达到止血和预防静脉破裂的目的 .我院于2002年1月~2008年1月共择期套扎5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罗小荣;杨敏;艾梅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后患者睡眠结构变化的特点.方法 采用多导睡眠图对53例脑卒中后患者进行整夜睡眠描记.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相关睡眠参数.结果 脑卒中后与对照组比较多项睡眠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卒中后患者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人睡后醒觉次数增多,睡眠效率低,快眼动(REM)睡眠潜伏期缩短,REM睡眠时间和REM活动度减少.结论 脑卒中后患者睡眠结构发生改变,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质量差.REM睡眠潜伏期、REM睡眠时间和REM睡眠活动度是评估脑卒中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的客观参数.
作者:刘昊;尉飞;郭崇伦;罗新明;张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影响弥漫性肺泡出血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07年11月ICU收治的5例弥漫型肺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进行性贫血5例(100%),血小板升高5例(100%),肾功能不全5例(100%)、机械通气5例(100%),血液滤过5例(100%),激素使用5例(100%).继发感染4例(80.0%),病死率4例(80.0%).结论 病因治疗是患者存活的关键.
作者:吴明;张建国;聂成;曾振国;钱克俭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静脉(V)-V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犬在无氧呼吸条件下的供氧效果.方法 8只健康家犬.麻醉后建立股V-颈V ECMO途径,停止犬的自主呼吸,以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建立V-V ECMO转流后,以氮气(N:)代替氧气(O2)造成无氧呼吸状态.实验中观察(1)V-V ECMO通路所能达到的大转流率(体外循环血量/心输出量);(2)转流率一定时相对应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3)以转流率为自变X,SaO2为应变量Y,以Spearman秩相关算出其相关系数r,并采用r.界值表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体外循环转流率与Sa02高度正相关(r=0.951,P<0.01).(2)转流率大值的平均值为44.6%(95%可信限区间为43~3~45.9%).(3)维持SaO2为90.0%时转流率预测值为22.5%,肛温36.2℃时实测值为21.5%.结论 股V(插入下腔V)-颈内V途径ECMO对无氧呼吸犬提供氧支持有较大安全空间.
作者:雷建平;黄建华;罗江波;罗旭阳;周涛;韩斌德;彭立平;张玉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HPV16、18早期蛋白E9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5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40例慢性宫颈炎及40例正常官颈组织中HPV16、18E6蛋白表达.结果 癌组中E6的阳性率为68%(34/50),慢性宫颈炎中5%(2/40),正常官颈组织中均为阴性,良恶性组HPV16、18E6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HPV16、18E6感染与本地区宫颈癌病因学密切相关.E6单抗可作为预测HPV16、18感染及判断早期宫颈癌的标记之一.
作者:叶芳萍;郑建红;张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改良式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 ,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重度上睑下垂患者28例38只眼行改良式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手术方式:无眉下辅助切口,术中利用眼睑拉钩,手术视野充分暴露,形成的额肌瓣蒂部宽大.术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疗效.结果 28例38只眼除1例2眼因Bell现象阴件基本矫正外,27例36只眼均获良好矫正.所有病例术后3~6个月内均有不同程度的睑裂闭合不全,但均未引起暴露性角膜炎或其他并发症.结论 改良式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术式设计有理论基础,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疗效可靠.
作者:张向荣;高桂平;付新元;王毓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时及对白内障术后后囊不完整的患者行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及白内障术后后囊不完整的患者.前房植入美国产S型襟前房型人工晶体,并常规行周边虹膜切除.结果 所有眼术后视力均在0.1以上.术后早期8例眼压升高,但小于28mmHg;随访3个月~2年,末见眼压明显升高者,未出现人工晶体脱位、大泡性角膜炎、葡萄膜-青光眼-前房出血综合征、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安全、有效
作者:刘春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肾癌的CT征象及其病理表现.方法 对已经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的CT表现和病理所见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4例透明细胞癌,2例颗粒细胞癌,1例囊性肾细胞癌,2例乳头状癌,1例集合管癌.其中颗粒细胞癌和囊性肾细胞癌均归于透明细胞癌.此型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后强化明显,不复杂性囊变为其特征;集合管癌较少见,CT表现缺乏特异性.结论 各型肾细胞癌CT表现差异较大.组织学类型确诊仍依靠病理.了解其CT表现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CT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胡俊松;万严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近年来,人工_肘关节置换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从简单的单轴铰链关节发展到现在复杂的无限制再造关节面关节置换术.这种改变是经过对肘关节的解剖和生物力学进一步了解而产生的.使术后肘关节功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作者:徐永丰;许永武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腰椎CR的影像质量、影像噪声与曝光量的相关性,以了解CR在腰椎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瘦、中、胖3个体形.用不同尺寸IP和不同的KV、mAs值进行CR摄影,对每幅影像进行后处理.结果 腰椎合适的.IP尺寸为25×30mm.结论 适当增加频率等级(FR)、降低增强强度(DE)及调整旋转量(RA),使图像噪声降至低,可作为评定摄影条件的统一标准.
作者:易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随着血液透析设备的不断完善.透析技术也日趋成熟.与透析相关的并发症在不断减少,但是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率仍达20~30%.所谓透析相关低血压通常指透析中平均动脉压(舒张压+脉压差/3)比透析前下降30mmHg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伴或不伴低血压的症状.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常导致透析不能顺利进行、透析不充分,严重的甚至威胁患者生命[1].我们于2007年4月~2007年8月应用不同透析模式对患者血压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汪爱琴;曹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0.2%氟康唑联合碘酊烧灼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角膜病灶局部清创后碘酊烧灼及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26例.结果 26例(26眼)治愈23例,好转3例,无效0例,平均治愈日数18.5d.结论 氟康唑联合碘酊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明显优于以往采用二性霉索B联合碘酊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刘新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诊治体会.方法 分析我院1998~2008年5月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121瘘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经保守或带膜支架封堵非手术治疗后,13例吻合口瘘愈合.结论 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后,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降低了吻合121瘘的死亡率.
作者:牛忠山;吴增强;史卓之;倪鹰;王志刚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数码电子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官颈病变发病趋势.方法 我院2005~2007年妇科普查16602例.对其巾3966例妇女进行数码电子阴道镜检查,并对2424例根据阴道镜图像定位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 病理确诊慢性宫颈炎1662例.占68.56%:宫颈息肉及增殖480例,占19.80%;人乳头瘤病毒感染133例,占5.49%;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I~Ⅲ)135例.占5.57%;官颈癌14例,占0.58%.CIN发病年龄为30~44岁,占73.33%(99/135).宫颈癌好发年龄为35~49岁,占78.57%(11/14).结论 宫颈CIN及宫颈痛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宫颈病变诊断不能单以宫颈糜烂分度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更不可忽视宫颈光滑者.
作者:梁群;张倩平;刘爱连;陶玉玲;张莉萍;陈卫红;李玲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省血技术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综合应用,以期在心内直视手术围手术期少输血或不输血.方法 选择2000年7月~2003年2月心脏瓣膜直视手术的回顾性病例80例为A组(对照组1),选择21304.年3月~2007年6月瓣膜直视手术病例160例,随机分两组,单纯精确手术操作、仔细止血、加用或不用止血药病例80例为B组(对照组2).省血技术综合应用病例80例为C组(实验组).监测3组病人围手术期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出院前1d HCT及相关临床记录(包括体外循环灌注温度,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电解质,pH,凝血分析,术后病人转归等).结果 A组:围手术期平均用血量812±196ml,术后24h引流量622±124ml,引流总量822±106ml;B组:围手术期平均用血量410±113ml,术后24h引流量305±138ml,引流总量398±126ml;C组:围手术期平均片{血量376±105ml,术后24b引流量200ml以下.引流总量346±108ml,C组和B组围手术期输血总量、24h引流及引流总量少于A组(P<0.01);C组围手术期输血量、24h引流及引流总少于B组(P<0.05).结论 省血技术综合应用能减少心内直视手术输血量.
作者:程功文;王一明;马西淼;徐建军;朱华;胡大仁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