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的研究进展

徐永丰;许永武

关键词:伞肘关节置换术, 假体, 手术方式, 并发症
摘要:近年来,人工_肘关节置换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从简单的单轴铰链关节发展到现在复杂的无限制再造关节面关节置换术.这种改变是经过对肘关节的解剖和生物力学进一步了解而产生的.使术后肘关节功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弥漫性肺泡出血5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影响弥漫性肺泡出血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07年11月ICU收治的5例弥漫型肺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进行性贫血5例(100%),血小板升高5例(100%),肾功能不全5例(100%)、机械通气5例(100%),血液滤过5例(100%),激素使用5例(100%).继发感染4例(80.0%),病死率4例(80.0%).结论 病因治疗是患者存活的关键.

    作者:吴明;张建国;聂成;曾振国;钱克俭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 探讨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5月~2008年5月我院收住的9例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8例共有病灶10个,其中左侧5例,右侧3例,双侧l例;X线平片表现为股骨颈前上1/4处类圆形病灶;CT表现为股骨颈前方皮质下局部骨皮质缺损,周边有硬化;MR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周边有低信号环嗣绕.结论 影像学检查能对典型股骨颈疝窝可作出准确诊断.

    作者:郑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NMP22在膀胱肿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核基质蛋白22(NMP22)在膀胱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检测门诊血尿病人尿液中NMP22含量.结果 以美国FDA的诊断参考值10u/ml为标准,本次研究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67%.膀胱肿瘤患者NMP22明显高于正常人,且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加.NMP22含量亦随之增加(P<0.001).结论 NMP22检测技术具有敏感性高、无创伤、可定量分析等优点,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膀胱肿瘤的一个指标.

    作者:刘通;郭昌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甲下外生骨疣的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甲下外生骨疣的治疗体会.方法 收集了我院1988年以来收治的5例甲下外生骨疣,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进行了介绍.本组病例均不同程度误诊数月至数年.甲下外生骨疣是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效果良好,切除骨疣时必需同时切除连着处部分正常骨是保证术后不复发的关键,同时应尽量修复甲床以防止新甲畸形.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3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甲下外生骨疣应该细心观察和诊断,一旦确诊,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杨强;谢筱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3种造影剂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目的 探讨碘化油、泛影葡胺和非离子型有机碘造影剂(碘海醇)在诊断因子宫异常、输卵管阻塞所致不孕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4.3万例不孕症妇女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SG),随机抽取碘化油、泛影葡胺和碘海醇行HSG术各150例进行影像质量、副反应(过敏,呕吐、腹痛)及逆流、造影结果和方便程度作出对比分析.结果 在影像质量和造影诊断结果方面三者无显著差异.检查后出现的过敏、呕吐、腹痛、呛咳,方便程度非离子型有机碘造影剂优于其它2组.结论 非离子型有机碘造影剂副作用少安全.患者所受痛苦小,有推广价值.

    作者:吴晓红;张利群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后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附86例报告)

    目的 总结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经验,提高其临床应用水平.方法 回顾性调查后腹腔镜手术治疗86例泌尿外科上尿路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囊肿去顶术42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8例,肾切除术11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7例,其余8例,均经后腹腔途径.结果 除1例中转开放手术外,其余85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30~450min,平均155min.除5例手术失血约400~600 ml外.其余失血量均少于150ml.无明显并发症,大部分病人在术后I周左右出院.结论 后腹腔镜在上尿路手术中具有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梅茂;胡峰;王晓荣;陈宪;赵雁;毛建军;冯燕;王忠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325例(416眼)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416眼手术后32眼发生浅前房,其中滤过过强12眼,结膜瓣渗漏6眼,脉络膜脱离5眼,恶性青光跟2眼,原因不明6眼.采用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后前房均形成.结论 及时找出青光眼小梁术后浅前房的原因,针对不同病因作出相应处理可形成前房.

    作者:杨春平;幸宜春;刘玮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联合用1.6-二磷酸果糖和硫酸镁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30例

    目的 探讨联合用1.6-二磷酸果糖和硫酸镁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传统治疗基础上联合用1.6-二磷酸果糖和硫酸镁静滴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1.6-二磷酸果糖与硫酸镁合用,可提高重度哮喘疗效.

    作者:樊考林;王和平;王宜诚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辛伐他汀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脑动脉硬化症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106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疗效,血脂变化、脑血流量变化.结果 (1)治疗组的眩晕、头痛和耳鸣症状的总有效率及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2)1个月后治疗组血清血脂均显著下降,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3)治疗1个月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水平升高.治疗组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 辛伐他汀对脑动脉硬化症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是改善脑动脉血流来发挥疗效的.

    作者:肖存志;彭卫平;郭文平;黄美华;胡桂根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肾癌的CT诊断与病理表现(附10例分析)

    目的 探讨肾癌的CT征象及其病理表现.方法 对已经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的CT表现和病理所见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4例透明细胞癌,2例颗粒细胞癌,1例囊性肾细胞癌,2例乳头状癌,1例集合管癌.其中颗粒细胞癌和囊性肾细胞癌均归于透明细胞癌.此型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后强化明显,不复杂性囊变为其特征;集合管癌较少见,CT表现缺乏特异性.结论 各型肾细胞癌CT表现差异较大.组织学类型确诊仍依靠病理.了解其CT表现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CT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胡俊松;万严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改良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改良式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 ,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重度上睑下垂患者28例38只眼行改良式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手术方式:无眉下辅助切口,术中利用眼睑拉钩,手术视野充分暴露,形成的额肌瓣蒂部宽大.术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疗效.结果 28例38只眼除1例2眼因Bell现象阴件基本矫正外,27例36只眼均获良好矫正.所有病例术后3~6个月内均有不同程度的睑裂闭合不全,但均未引起暴露性角膜炎或其他并发症.结论 改良式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术式设计有理论基础,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疗效可靠.

    作者:张向荣;高桂平;付新元;王毓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地塞米松治疗有重症倾向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对有重症倾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120患者分为3组,A组保肝抗炎、保护胃黏膜、预防感染、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10mg冲击治疗3~5d后停用;C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地塞米松3mg,间隔48~72h再使用,疗程6周.结果 治疗6周,B组、C组总胆红素水平、消化道症状改善、重症肝炎发生率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有重症倾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或小剂量间断使用可以早期缓解消化道症状、降低重症肝炎发生率,但小剂量间断使用疗法更易出现并发症.地塞米松短期冲击治疗更安全.

    作者:邱源旺;胡泰洪;吴航源;俞萍;周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异搏定注射液对大鼠腹膜透析效能的影响

    目的 动物实验观察异搏定注射液对腹膜透析效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48只SD大鼠平均分为单纯腹透组、异搏定低、中、高剂量组4组.观察不同剂量异博定加入腹透液对大鼠血尿素、肌酐、透析液尿素氮、肌酐、尿素氮D/P值、肌酐D/P值、排液量及透出液蛋白质浓度的影响.结果 异搏定中、高剂量能明显降低透析大鼠血中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升高透析液中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升高BUN D/P、Cr D/P,中剂量能增加的排液量,但对透出液蛋白质浓度无明显影响.结论 异搏定注射液确能提高大鼠腹膜透析效能.提高小分子物质的清除率,对透出液中蛋白质浓度无明显影响,其作用与增加超滤量与腹膜毛细血管血流量均有关.

    作者:李赟;陈耀辉;刘鸿;桂晓美;邹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57例食道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肝硬化在我国属常见病、多发病,肝硬化所致的门脉高压性食道静脉曲张属世界性医学难题.虽然治疗手段繁多,但疗效均不理想.内镜下食道静脉套扎术是目前国内外治疗食道静脉曲张首选的有效方法之一[1].它是以内痔弹性橡皮环结扎原理为基础,通过一个连续结扎器安装在胃镜上对食道}抖I张静脉呈螺旋式逐一结扎,使静脉狭窄,缺血坏死,闭塞,局部瘢痕形成而达到止血和预防静脉破裂的目的 .我院于2002年1月~2008年1月共择期套扎5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罗小荣;杨敏;艾梅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尿道结石3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尿道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2008年4月应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男件尿道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碎石均一次成功,未出现尿道撕裂、穿孔、尿道狭窄等并发症.部分患者术后有轻度的肉眼血尿.结论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尿道结石操作简便,需时短,刨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作者:钟少云;欧阳唐峰;章静;刘江;陈林初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经内镜喷洒复方大黄诃子散混悬液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目的 观察经内镜喷洒复方大黄诃子散混悬液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经内窥镜确诊的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共64例,对照组共46例,治疗组采用经内镜喷洒复方大黄诃子散混悬液3~10ml;对照组为经内镜喷洒生理盐水去甲肾上腺索溶液10ml.结果 治疗组治疗成功56例(87.5%),对照组治疗成功39例(76.1%),两组治疗成功率、无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内镜喷洒复方大黄诃子散混悬液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晓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联合体位固定技术在体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真空袋负压成型加胸腹网膜联合体架固定技术在体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实施放疗的体部肿瘤患者70例.50例体部肿瘤患者采用单纯真空袋负压成型固定体位,20例采用真空袋负压成型加胸腹网膜联合体架固定体位.采用魔十字技术CT定位.通过TPS计算出肿瘤币心相对于魔十字的三维坐标及零位源皮距进行治疗摆位.于放射治疗疗程中段观测零位源皮距并与首次放疗时的零位源皮距进行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对放疗位置精确度的影响.结果 50例采用单纯真空袋负压成型固定体位的患者零位源皮距误差≥3mm的为21例,20例采用真空袋负压成型加胸腹网膜联合体架固定体位的患者零位源皮距误差≥3mm的为2例.两种固定方法对零位源皮距(即Y值)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体部肿瘤患者采用真空袋负压成型加胸腹网膜联合体架固定体位技术优于单纯采用真空袋负压成型固定体位,精确度更高.

    作者:黄焱秋;周春骏;余忠全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改进

    目的 评价硬膜外管替代硅胶造瘘管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治疗老年性前列腺肥大所致急性尿潴留的可行性.方法 对100例因前列腺肥大所致急性尿潴留的老年患者行硬膜外管耻骨上膀胱造瘘术.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置管,均无因置管引起的并发ⅱ症.结论 硬膜外管替代硅胶造瘘管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治疗老年性前列腺肥大所致急性尿潴留是可行的.

    作者:任安民;王定长;雷宏;李山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单药吉西他宾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单药吉西他宾化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对30例70岁以上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吉西他宾1000mg/m2,静滴30min,第1d、第8d给药,21d为1周期,至少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有效率20%,中位生存期6.9个月,1年生存率26.7%,毒副反应较轻,以骨髓抑制为主,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单药吉西他宾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作者:任剑;王迪进;李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盲和视力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综述

    全世界近半数人患有各种不同程度的眼疾,其中有四千多万人失明.我国盲人约500万,低视力约710万.是世界上肓和视力损伤严重的国家之一.盲和视力损伤的患病率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种族、社会经济状况、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群受教育情况、人口老龄化程度以及防肓治肓的工作力度等都对肓和视力损伤的情况造成影响.因此调查当前我国盲和视力损伤患病率不但有助于了解我国肓和视力损伤的实际状况及其变化,而且也可以了解实施防盲治肓项目的实际效果,以便更好地规划今后的防盲治盲工作.

    作者:杜红岩;易敬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