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胃镜下取出婴儿胃内异物1例

王伟红;余好香;樊晓勇;刘军

关键词:胃镜, 婴儿, 异物
摘要:1 病历资料患儿,男,1岁.玩耍中不慎将一枚7号电池吞人胃内后,出现持续性上腹部疼痛5d后前来我院就诊,被收入外科住院观察治疗.经会诊.首选考虑胃镜下取异物术.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18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病因,以便早期诊断和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1999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183例60岁以上的SAH病人的临床表现、DSA、治疗及预后.结果 行内科保守治疗的115例中,痊愈36例.好转41例,死亡12例,未愈26例.行外科夹闭手术的64例中,痊愈54例,好转4例,死亡3例,未愈3例:行栓塞治疗的4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老年人SAH女性较男性发病要高;病因仍以动脉瘤破裂常见,其次为烟雾病.DSA检查为其寻找病因好手段.外科治疗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病人比较,前者死亡率及致残率较后者低.

    作者:张丽;李玉莲;万慧;胡火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双8字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粉碎骨折(附19例报告)

    目的 探讨3枚纵向克氏针双8字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粉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8年2月~2006年10月,19例(男12例,女7例)髌骨粉碎骨折上下移位>1cm骨折断段关节面阶梯>2mm主要骨折块在2块以上的患者行切开复位3枚克氏针双8字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无需外固定,患者术后即进行无负重患膝关节功能锻炼,平均术后6周完全负重.术后随访采用HSS膝关节评定系统评估患膝关节功能.结果 17例患者随访均达到2年.1例未随访到,1例随访时间未满2年.术后6个月所有随访病例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均无限制.HSS评分94~99分,平均为97.6分.结论 双8字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粉碎骨折能达到关节骨折复位标准,内同定牢靠,有利于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恢复关节功能.

    作者:张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对无氧呼吸犬的供氧效果

    目的 探讨静脉(V)-V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犬在无氧呼吸条件下的供氧效果.方法 8只健康家犬.麻醉后建立股V-颈V ECMO途径,停止犬的自主呼吸,以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建立V-V ECMO转流后,以氮气(N:)代替氧气(O2)造成无氧呼吸状态.实验中观察(1)V-V ECMO通路所能达到的大转流率(体外循环血量/心输出量);(2)转流率一定时相对应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3)以转流率为自变X,SaO2为应变量Y,以Spearman秩相关算出其相关系数r,并采用r.界值表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体外循环转流率与Sa02高度正相关(r=0.951,P<0.01).(2)转流率大值的平均值为44.6%(95%可信限区间为43~3~45.9%).(3)维持SaO2为90.0%时转流率预测值为22.5%,肛温36.2℃时实测值为21.5%.结论 股V(插入下腔V)-颈内V途径ECMO对无氧呼吸犬提供氧支持有较大安全空间.

    作者:雷建平;黄建华;罗江波;罗旭阳;周涛;韩斌德;彭立平;张玉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阴离子间隙的研究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阴离子间隙(AG)特点.方法 对104例HIE患儿于治疗前在吸氧状态下.采桡动脉血检测血气及股静脉穿刺取血检测电解质Na+、Cl-,计算AG值.结果 104例HIE患儿AG平均值为(22.46+7.01)mmol/L.91例代酸中高AG87例,占95.6%.轻中度HIE患儿血Na+、Cl-较重度明显增高,轻、中、重度之问血HC03-无显著差异.结论 HIE患儿以高AG代谢性酸中毒为特点,容易出现混合性酸碱紊乱,重度HIE患儿容易导致高碳酸血症.因此处理HIE患儿时应着重改善通气.

    作者:李建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地塞米松治疗有重症倾向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对有重症倾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120患者分为3组,A组保肝抗炎、保护胃黏膜、预防感染、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10mg冲击治疗3~5d后停用;C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地塞米松3mg,间隔48~72h再使用,疗程6周.结果 治疗6周,B组、C组总胆红素水平、消化道症状改善、重症肝炎发生率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有重症倾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或小剂量间断使用可以早期缓解消化道症状、降低重症肝炎发生率,但小剂量间断使用疗法更易出现并发症.地塞米松短期冲击治疗更安全.

    作者:邱源旺;胡泰洪;吴航源;俞萍;周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12例十二指肠损伤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措施,以尽早正确诊断,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12例十二指肠例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2例均开腹手术治疗,治愈10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失血性休克,中毒性休克.结论 对腹部闭合伤尤其是多发性损伤者尽早作出诊断为关键.同时应把握时机作、及时处理,避免遗漏已损伤器官.

    作者:唐滨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误诊1例分析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旁减)是临床少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手足搐搦和癫痫样发作.易误诊为癫痫而长期延误治疗.

    作者:朱志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停经30d内的卵巢妊娠1例报告

    典型的异位妊娠容易诊断.卵巢妊娠为少见的一种异位妊娠.发病率为1:7000~1:50000,占异位妊娠的0.5~3.0%.异位妊娠发病时间常在停经早期.此时因为无停经史而被误诊,以至在疾病的后期才诊断明白,不但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且给生命带来威胁.所以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下面报道1例卵巢妊娠破裂患者的发病经过.

    作者:钟立新;赵丽;刘圆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心脏直视手术省血技术综合应用

    目的 探讨省血技术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综合应用,以期在心内直视手术围手术期少输血或不输血.方法 选择2000年7月~2003年2月心脏瓣膜直视手术的回顾性病例80例为A组(对照组1),选择21304.年3月~2007年6月瓣膜直视手术病例160例,随机分两组,单纯精确手术操作、仔细止血、加用或不用止血药病例80例为B组(对照组2).省血技术综合应用病例80例为C组(实验组).监测3组病人围手术期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出院前1d HCT及相关临床记录(包括体外循环灌注温度,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电解质,pH,凝血分析,术后病人转归等).结果 A组:围手术期平均用血量812±196ml,术后24h引流量622±124ml,引流总量822±106ml;B组:围手术期平均用血量410±113ml,术后24h引流量305±138ml,引流总量398±126ml;C组:围手术期平均片{血量376±105ml,术后24b引流量200ml以下.引流总量346±108ml,C组和B组围手术期输血总量、24h引流及引流总量少于A组(P<0.01);C组围手术期输血量、24h引流及引流总少于B组(P<0.05).结论 省血技术综合应用能减少心内直视手术输血量.

    作者:程功文;王一明;马西淼;徐建军;朱华;胡大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促炎细胞因子及褪黑素与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顽同性难治的慢性非特异性肠炎,它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发病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它是环境、遗传、病原体和机体免疫等多囚素棚互作用失衡产生的疾病.有研究发现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之间的失调可能是IBD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促炎因子IL-6及TNFa在IBD发病中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褪黑素对IL-6及TNFa的影响又在其中起一定作用.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谭燕;谢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多枚克氏针经皮撬拔复位固定跟骨骨折

    目的 评价多枚克氏针经皮撬拔复位固定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于2000~2007年对35例跟骨骨折采取在C臀X线机透视下经皮克氏针撬拔复位交叉固定,术后U形石膏固定,6周后拔除克氏针.不负重行踝关节功能锻炼,8~10周下地行走.结果 随访6~18个月,30例足外行正常.踝关节活动良好,BOHLER角正常,2例足外形欠佳,3例BOHLR角缩小,优良率91.4%.结论跟骨骨折经皮撬拔复位可以较准确恢复BOHLER角,多枚克氏交叉固定及与距骨同定可得到可靠固定,疗效满意,手术创伤小,适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舒敏锐;肖保卫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肝源性溃疡出血56例诊治临床分析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消化溃疡被称为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 ulcer,HU),近年来,随着急诊内镜的广泛开展.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中.HU的因素已被认识和重视.我院1999年2月~2008年1月共收治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290例.其中HU并出血56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邱春雷;延卫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3种透析模式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效果研究

    随着血液透析设备的不断完善.透析技术也日趋成熟.与透析相关的并发症在不断减少,但是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率仍达20~30%.所谓透析相关低血压通常指透析中平均动脉压(舒张压+脉压差/3)比透析前下降30mmHg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伴或不伴低血压的症状.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常导致透析不能顺利进行、透析不充分,严重的甚至威胁患者生命[1].我们于2007年4月~2007年8月应用不同透析模式对患者血压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汪爱琴;曹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数码电子阴道镜用于妇科体检筛查宫颈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数码电子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官颈病变发病趋势.方法 我院2005~2007年妇科普查16602例.对其巾3966例妇女进行数码电子阴道镜检查,并对2424例根据阴道镜图像定位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 病理确诊慢性宫颈炎1662例.占68.56%:宫颈息肉及增殖480例,占19.80%;人乳头瘤病毒感染133例,占5.49%;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I~Ⅲ)135例.占5.57%;官颈癌14例,占0.58%.CIN发病年龄为30~44岁,占73.33%(99/135).宫颈癌好发年龄为35~49岁,占78.57%(11/14).结论 宫颈CIN及宫颈痛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宫颈病变诊断不能单以宫颈糜烂分度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更不可忽视宫颈光滑者.

    作者:梁群;张倩平;刘爱连;陶玉玲;张莉萍;陈卫红;李玲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胸内吻合口瘘14例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诊治体会.方法 分析我院1998~2008年5月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121瘘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经保守或带膜支架封堵非手术治疗后,13例吻合口瘘愈合.结论 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后,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降低了吻合121瘘的死亡率.

    作者:牛忠山;吴增强;史卓之;倪鹰;王志刚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联合体位固定技术在体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真空袋负压成型加胸腹网膜联合体架固定技术在体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实施放疗的体部肿瘤患者70例.50例体部肿瘤患者采用单纯真空袋负压成型固定体位,20例采用真空袋负压成型加胸腹网膜联合体架固定体位.采用魔十字技术CT定位.通过TPS计算出肿瘤币心相对于魔十字的三维坐标及零位源皮距进行治疗摆位.于放射治疗疗程中段观测零位源皮距并与首次放疗时的零位源皮距进行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对放疗位置精确度的影响.结果 50例采用单纯真空袋负压成型固定体位的患者零位源皮距误差≥3mm的为21例,20例采用真空袋负压成型加胸腹网膜联合体架固定体位的患者零位源皮距误差≥3mm的为2例.两种固定方法对零位源皮距(即Y值)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体部肿瘤患者采用真空袋负压成型加胸腹网膜联合体架固定体位技术优于单纯采用真空袋负压成型固定体位,精确度更高.

    作者:黄焱秋;周春骏;余忠全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内毒素诱导犬急性肺损伤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犬内毒索性急性肺损伤模型.方法 选择健康杂种犬8条,静脉注入LPS 650μg/kg,当PaO2/FiO2<300时,可认为AU模型复制成功:同时监测呼吸力学.采用放免法测定血TNF-α、IL-6和IL-10含,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所有动物在16h左右小现急性肺损伤,表现为肺动态顺应性(Cdyn)、总顺应性(Ctot)下降,呼吸功(WOBVent)、吸气峰压(PIP)、吸气阻力(Rawi)上升,PaO2和PaO2/FiO2下降.血中TNF-α、IL-6和IL-10的浓度有明显上升,电镜下肺间质及肺泡炎性水肿出血、中件粒细胞浸润、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损伤.结论 内毒素输注后16h左右达到ALI标准,且该模型稳定,重复性好.

    作者:钱克俭;曾振国;刘芬;夏亮;江榕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护理操作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护理操作是护理人员的基本功,也是医院管理年和等级医院评审考核的项目之一.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对临床护理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为落实<伞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护理技术项目考核要点>,护理部多次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考核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不少的护士存在着以下问题,现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作者:匡玉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大鼠心脏血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与分化

    目的 研究大鼠心脏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s)分离、体外培养、鉴定及诱导分化的方法 .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心脏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接种于铺有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瓶内,给予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的M199培养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流式细胞仪进行EPCs的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结果 培养3~4d,町观察到梭形贴壁细胞,14d左右贴壁细胞呈条索状结构,贴壁细胞是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结论 大鼠心脏血中含有EPCs,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

    作者:赫连曼;黄俊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翻身二切口二野清扫治疗食管中下段癌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翻身二切口二野清扫治疗食管中下段癌的经验体会.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6月,对100例食管中下段癌患者施行翻身二切口二野清扫术,疗效满意,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住院死亡1例,发生并发症11例.结论 翻身二切口二野清扫治疗食管中下段癌可以彻底切除肿瘤,防止残留,可以彻底清扫胸部及腹部淋巴结,胸部更好暴露减少胸部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了食管癌治愈率及远期生存率.

    作者:楼杨勇;罗清泉;徐旭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