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弓根钉加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

张绪森;汪益荣;徐通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 椎弓根螺钉系统, 椎间植骨
摘要:目的 评价椎弓钉系统加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对1999年2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腰椎滑脱患者椎弓根螺钉系统作滑脱复位后椎间植骨治疗.随访时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JOA评分,滑脱率,滑脱角,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年6个月~7年,平均2年6个月.疗效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0%.9例Ⅰ度滑脱患者术后全部解剖复位;45例Ⅱ度滑脱患者5例留有Ⅰ滑脱;4例Ⅲ度滑脱患者1例留有Ⅰ度滑脱.术后与术前比较,滑脱率,滑脱角,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椎弓钉系统和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疗效肯定.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换瓣术后再次行心脏移植术1例护理

    心脏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心脏患者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1].2003年4月,我院首次为1例心脏换瓣术后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再次行心脏移植手术,48d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现就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钟迎梅;陈美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整合素连接激酶与组织纤维化

    人体内重要的器官如心、肝、肺、肾等,在受到各种内外源性致病原刺激下,免疫系统被激活,发生炎症反应抵抗外来损伤,进行组织的修复.由于修复失常致使结缔组织和胶原纤维增生而发生组织纤维化.现将整合素连接激酶与组织纤维化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毛忠懿;胡坚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DSA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放置金属支架治疗恶性大气道狭窄的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DSA下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放置金属支架治疗恶性大气道狭窄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选取21例恶性肿瘤引起的大气道狭窄患者放置支架.结果 21例患者放置支架后呼吸困难立即缓解,1例术后40d死于大咯血,1例术后52d死于心包填塞,其余19例于1个月、3个月后复查纤支镜检支架无移位,管腔通畅.结论 应用支架治疗肿瘤引起的大气道狭窄可以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余昶;周为中;李玉萍;陈成水;胡文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腹膜透析双联系统与直管系统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腹透双联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比分析双联系统和直管系统腹透患者的生化指标和腹透感染率.结果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无差异性;双联系统组腹膜炎发生率为32.3%,感染时间为33.5个月,直管系统分别为58.6%和16.2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腹透双联系统明显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透析装置.

    作者:朱冲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不同镇痛方法对断指再植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不同的镇痛方法对断指再植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行急诊断指再植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所有患者行肌间沟连续臂丛麻醉.随机分为:A组术后静脉接全自动注药泵,配方为曲马多700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至100ml;B组术后肌间沟留置管接全自动注药泵,配方为1%罗派卡因20ml+芬太尼0.4mg+生理盐水至100ml,待药物用完后撤注药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评分,再植指毛细血管的血运状况,血栓率及成活率.结果 B组的镇痛效果比A组确切,并且再植指毛细血管的血运状况明显优于A组,手术成功率为96%显著高于A组的84%.结论 经肌间沟连续阻滞自控镇痛,具有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少的优点,同时还可以明显提高断指再植手术成功率.

    作者:徐凤莲;王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on,TME)后局部复发原因以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式Miles50例,其中术后复发9例.结果 术后复发的9例中DukesC期6例,DukesB期2例,DukesA期1例;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2例,高分化腺癌1例,粘液性腺癌1例,未分化癌1例.肿瘤下缘距肛缘<3cm7例.3~5 cm 2例.结论 病期晚、病理恶性程度高、浸润深、肿瘤下缘距肛缘小于3cm、肿瘤侵及浆膜层或肠壁旁周围组织、手术时肠壁破裂以及会阴部癌旁组织清扫不彻底是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式Miles术后局部复发主要原因.

    作者:张布明;黄伟锋;罗高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江西省莲花县1996~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掌握我县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县1996~200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6~2005年我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12.48/10万,年均死亡率为1.75/10万.10年间以血源及性传播性传染病发病多,计2228例,占总传染病数的43.82%.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5位传染病分别为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伤寒,5种病占总发病数的96.07%.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分别为狂犬病、肺结核、乙脑、肝炎、新生儿破伤风,占总死亡数的97.62%.结论 肝炎、肺结核、痢疾、性病等仍是莲花县的主要传染病;肝炎发病率居高不下,肺结核死灰复燃,淋病、梅毒等性传播性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痢疾、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乙肝、肺结核、性病的防制工作.

    作者:李少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DNA甲基化与鼻咽癌

    DNA甲基化是目前肿瘤发病机制研究中的热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中肿瘤相关基因特别是抑癌基因的过甲基化,构成其独特的甲基化谱,成为鼻咽癌的表遗传标志.本文主要综述DNA启动子CpG岛过甲基化导致抑癌基因失活与鼻咽癌的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

    作者:陈应超;兰花;张少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HBV感染者血清标志物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模式HBV-DNA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目的 了解乙肝患者血清HBV感染标志物HBeAg阳性模式、HBeAg阴性不同模式HBV-DNA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物,FQ-PCR法检测HBV-DNA.结果 HBeAg阳性乙肝患者HBV-DNA阳性率95.88%,HBeAg阴性乙肝患者HBV-DNA阳性率40.40%.结论 HBeAg阳性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及含量进一步证实了HBeAg确实是反映HBV复制活跃的可靠指标,但这并不意味HBeAg转阴病毒复制就停止,HBeAg阴性乙肝患者血清中仍有部分患者存在乙肝病毒颗粒,HBV-DNA与HBV-M同时检测对乙肝患者HBV感染、复制、传染性的判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胸腺神经内分泌癌3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腺神经内分泌癌(TN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3例胸腺神经内分泌癌并结合文献从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巨检肿瘤呈结节状,切面灰红灰白相间.镜检2例肿瘤组织呈岛状、小梁状及器官样排列.1例燕麦细胞样弥漫分布,可见出血坏死.免疫组化:NSE、Syn、CgA、EMA、PCK呈阳性表达.结论 胸腺神经内分泌癌具有复杂多样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有助于与纵隔其他原发肿瘤相鉴别.

    作者:郑小草;刘创峰;黄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年龄组服用不等量的消旋卡多曲颗粒,连服6d,追踪观察治疗后排便次数、性状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显效率39.6%,有效率91.7%.结论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不仅能较快减少腹泻次数,改善大便性状,有效缩短腹泻病程,比较适合婴幼儿,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王小仙;刘淑梅;董传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肌电图诊断中间型脊髓性肌萎缩1例

    1 病例报告患儿,女,2.2岁.因双下肢进行性肌无力1年加重2个月来我院就诊.曾于外院查头颅CT及血微量元素均无异常,未予治疗.患儿自然分娩,出生时无缺氧窒息史,出现后生长发育正常,否认传染病史.

    作者:宋薇薇;王春芝;姜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低分子肝素钙对过敏性紫癜患儿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过敏性紫癜(HSP)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Ⅰ组,32例),普通治疗组(Ⅱ组,30例),并设健康对照(Ⅲ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CD4+细胞,CD8+细胞,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CD4+治疗前Ⅰ、Ⅱ两组均显著高于Ⅲ组,1个月后Ⅰ组降至Ⅲ组水平,Ⅱ组与Ⅲ组仍有差异,CD8+与CD4+的改变相反.治疗10d后Ⅰ组APTT、D-D恢复,Ⅱ组APTT恢复,D-D仍显著高于Ⅲ组.Ⅰ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Ⅱ组.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对CD4+,CD8+细胞有调节作用,能抑制血栓形成,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李白恩;吴文林;张琦;郭红苗;华玲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临床用氧流量不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准确了解临床给氧流量的情况,提高氧疗效果.方法 调查200例临床给氧病人的用氧记录本的氧流量与流量表所显示的氧流量相符情况.结果 有57例给氧病人用氧记录本中的氧流量与流量表中的氧流量不相符,相符率仅为71.50%.结论 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整改措施,强化氧疗的目的 及原则,高度重视给氧流量的准确性,提高氧疗效果.

    作者:卢美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早期胃癌的诊治进展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首先由日本学者提出并得到公认,指癌肿侵入到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而不论其有无淋巴结及远处器官的转移[1].随着影象学、内镜学及实验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EGC的诊治也取得相应进展.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向阳;金万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人为骨折矫正鼻中隔骨性偏曲的临床观察

    目的 总结应用人为骨折矫正鼻中隔各型骨性偏曲的疗效果.方法 在鼻内窥镜显像系统引导下,用鼻骨复位器将骨性偏曲的中隔进行人的为粉碎性骨折复位,使之位于正中位.结果 21例手术病人均已随访一年,其中18例病人全部痊愈,3例低位骨性伴软骨偏曲者无效,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治愈率85.7%.结论 采用人为骨折矫正中隔骨性偏曲的方法不需作切口,也无需缝合,手术简便、快捷、安全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自平;周金兰;涂玉蓉;钟康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未破裂型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126例分析

    目的 探讨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甲氨蝶呤(MTX)不同的佳治疗方案.方法 对我院126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病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Ⅰ、Ⅱ、Ⅲ3组:Ⅰ组采用MTX20mg加入输液中隔日静脉滴注5次,及四氢叶酸(C.F)隔日肌注5次;Ⅱ组采用MTX50mg/m2,单次分臀肌注;Ⅲ组分别同Ⅱ组方案的同时加用米非司酮150mg口服.结果 Ⅰ组成功率为73.81%(31/42),Ⅱ组成功率90.48%(38/42),Ⅲ组成功率为85.71%(36/42);Ⅰ组与Ⅱ组间及Ⅲ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Ⅲ组及Ⅱ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使用MTX50mg/m2单次肌注,较分次静脉滴注加C.F解救方案疗效好,而加用米非司酮方案并未增加疗效,相应地增加了药物的毒副反应.

    作者:雷卫勇;杨芳;吴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病灶清创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病灶清创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于2000年7月~2006年7月用该方法治疗21例真菌性角膜炎的病例资料.结果 20例患者经该术合并药物治疗后,角膜溃疡面愈合,1例因术后10d羊膜溶解脱落,再次羊膜移植后溃疡愈合.未出现角膜穿孔病例.结论 病灶清创联合羊膜移植是一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谢宝恩;李莉;凌永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浆母细胞淋巴瘤1例

    浆母细胞淋巴瘤(plasmablastic lymphoma,PBL)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恶性淋巴瘤,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免疫、病理学特征.我科近来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权;朱淼勇;谢炳寿;黄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胃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与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胃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TRAP法对经病理证实的34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 胃癌阳性29例(85.3%),癌旁组织阳性2例(5.9%),表明胃癌与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检测阳性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4例胃癌病例中出现术后早期复发7例,复发病例中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均呈阳性,其中1例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亦呈阳性,提示胃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的肿瘤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P<0.01).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端粒酶活性可为胃癌术后早期复发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吴磊;王敬学;上官慧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