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迎梅;陈美芳
RhD阴性血型者在我国仅占0.4%[1],患者手术用血时往往难以及时找到同型血源,在术前预采自体血贮存可满足手术用血.笔者对13例RhD阴性患者择期手术施行预存式自体输血,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伟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近年来,腰硬联合阻滞在剖宫产麻醉中已被逐渐应用,产科病人进行剖宫产手术需要一个安全可靠的麻醉平面(S5~T4)[1],麻醉平面低,不能满足手术要求,麻醉平面过高,会给产妇的呼吸循环产生显著影响,且对新生儿不利.
作者:严红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腹透双联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比分析双联系统和直管系统腹透患者的生化指标和腹透感染率.结果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无差异性;双联系统组腹膜炎发生率为32.3%,感染时间为33.5个月,直管系统分别为58.6%和16.2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腹透双联系统明显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透析装置.
作者:朱冲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阿立哌唑治疗躁狂症的疗效与耐受性.方法 将符合CCMD-3中各型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6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用阿立哌唑和碳酸锂治疗6周.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及相关辅助检查评价耐受性.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BRMS分值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治疗有效率相当;组间比较显示,阿立哌唑治疗后第1周BRMS评分即显著下降,表明阿立哌唑较碳酸锂起效迅速.两组的不良反应均少且轻.结论 阿立哌唑可作为心境稳定剂用于躁狂发作的治疗.
作者:应益飞;徐松泉;叶剑辉;曹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6年7月使用输尿管镜治疗72例患者使的临床资料,根据进入途径不同可分为:经尿道输尿管镜组55例,经皮肾微创输尿管镜碎石组17例.结果 经尿道输尿管镜组应用输尿管镜技术顺利取出异物6例、置双J管治疗输尿管阴道瘘9例中有6例成功,3例为输尿管缝扎进镜受阻而该行开放手术,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UR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40例中治愈38例,成功率90.5%,2例术中出现输尿管穿孔,2例进镜受阻改行开放手术;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MPCNL)17例,其中12例一次取尽结石,1例穿刺后见肾内集合系统视野不清改开放手术,4例行Ⅱ期MPCNL,2例二次取尽结石,另2例结合ESWL治愈.结石总取净率为93.9%.结论 输尿管镜对尿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涂仁泉;张龙;胡平生;黄承智;罗凌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性直肠全系膜切除保肛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3年6月~2006年8月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病人79例,分腹腔镜组(24例)和传统开腹组(5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有1例因骨盆狭小,腹腔镜下操作困难而中转开腹;手术中出血量少分别为(155±25)ml与(255±34)ml,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143±40)min和(111±32)min,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46±3.5)h与(68±10.5)h,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0.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获得的淋巴结数分别为(4.5±3.2)枚与(5.8±2.4)枚(P>0.05),两组在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全系膜切除保肛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可行、安全,能取得与开腹手术同样的肿瘤根治性效果,并具有出血少、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宋涛;罗光辉;苏兴桂;何军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过敏性紫癜(HSP)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Ⅰ组,32例),普通治疗组(Ⅱ组,30例),并设健康对照(Ⅲ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CD4+细胞,CD8+细胞,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CD4+治疗前Ⅰ、Ⅱ两组均显著高于Ⅲ组,1个月后Ⅰ组降至Ⅲ组水平,Ⅱ组与Ⅲ组仍有差异,CD8+与CD4+的改变相反.治疗10d后Ⅰ组APTT、D-D恢复,Ⅱ组APTT恢复,D-D仍显著高于Ⅲ组.Ⅰ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Ⅱ组.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对CD4+,CD8+细胞有调节作用,能抑制血栓形成,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李白恩;吴文林;张琦;郭红苗;华玲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甲氨蝶呤(MTX)不同的佳治疗方案.方法 对我院126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病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Ⅰ、Ⅱ、Ⅲ3组:Ⅰ组采用MTX20mg加入输液中隔日静脉滴注5次,及四氢叶酸(C.F)隔日肌注5次;Ⅱ组采用MTX50mg/m2,单次分臀肌注;Ⅲ组分别同Ⅱ组方案的同时加用米非司酮150mg口服.结果 Ⅰ组成功率为73.81%(31/42),Ⅱ组成功率90.48%(38/42),Ⅲ组成功率为85.71%(36/42);Ⅰ组与Ⅱ组间及Ⅲ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Ⅲ组及Ⅱ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使用MTX50mg/m2单次肌注,较分次静脉滴注加C.F解救方案疗效好,而加用米非司酮方案并未增加疗效,相应地增加了药物的毒副反应.
作者:雷卫勇;杨芳;吴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龄瓣膜手术长时间体外循环转流的原因、对代谢影响,以提高CPB转流技术和管理水平.方法 21例58~76岁老年患者在全麻低温CPB下行瓣膜置换术,CPB采用中度低温,心肌保护应用4:1(血:晶体)高钾(20mmol/L)含镁(20mmol/L)停搏液正灌或与逆灌联合,开放升主动脉前温血灌注;CPB中维持灌注流量2.4~2.8 L/(m2·min)和平均动脉压(MAP)60~90 mmHg;预充白蛋白20g.CPB中应用超滤、悬浮红细胞、抑肽酶、速尿.结果 本组21例CPB转流时间180~350 min,升主动脉阻断55~200 min,存活18(占85.7%)例,死亡3例.结论 4:1高钾含镁停搏液正灌或与逆灌联合、开放升主动脉前温血灌注为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CPB中维持高灌注流量和平均动脉压,应用白蛋白、抑肽酶、速尿等有助于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保护;随CPB时间延长,血糖及乳酸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并早于血气和SVO2的变化,乳酸持续升高不降,则预后不良.
作者:李红卫;冯德广;王龙森;刘军英;余海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精液不液化与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300例男性不育患者根据其精液液化时间分为精液不液化组和精液液化正常组,观察其与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率的关系.结果 精液不液化组的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率非常显著高于精液液化正常组(P<0.001或P<0.05).结论 精液不液化与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有关.
作者:张树宏;王新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椎弓钉系统加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对1999年2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腰椎滑脱患者椎弓根螺钉系统作滑脱复位后椎间植骨治疗.随访时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JOA评分,滑脱率,滑脱角,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年6个月~7年,平均2年6个月.疗效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0%.9例Ⅰ度滑脱患者术后全部解剖复位;45例Ⅱ度滑脱患者5例留有Ⅰ滑脱;4例Ⅲ度滑脱患者1例留有Ⅰ度滑脱.术后与术前比较,滑脱率,滑脱角,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椎弓钉系统和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疗效肯定.
作者:张绪森;汪益荣;徐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乙肝患者血清HBV感染标志物HBeAg阳性模式、HBeAg阴性不同模式HBV-DNA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物,FQ-PCR法检测HBV-DNA.结果 HBeAg阳性乙肝患者HBV-DNA阳性率95.88%,HBeAg阴性乙肝患者HBV-DNA阳性率40.40%.结论 HBeAg阳性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及含量进一步证实了HBeAg确实是反映HBV复制活跃的可靠指标,但这并不意味HBeAg转阴病毒复制就停止,HBeAg阴性乙肝患者血清中仍有部分患者存在乙肝病毒颗粒,HBV-DNA与HBV-M同时检测对乙肝患者HBV感染、复制、传染性的判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年龄组服用不等量的消旋卡多曲颗粒,连服6d,追踪观察治疗后排便次数、性状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显效率39.6%,有效率91.7%.结论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不仅能较快减少腹泻次数,改善大便性状,有效缩短腹泻病程,比较适合婴幼儿,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王小仙;刘淑梅;董传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应用人为骨折矫正鼻中隔各型骨性偏曲的疗效果.方法 在鼻内窥镜显像系统引导下,用鼻骨复位器将骨性偏曲的中隔进行人的为粉碎性骨折复位,使之位于正中位.结果 21例手术病人均已随访一年,其中18例病人全部痊愈,3例低位骨性伴软骨偏曲者无效,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治愈率85.7%.结论 采用人为骨折矫正中隔骨性偏曲的方法不需作切口,也无需缝合,手术简便、快捷、安全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自平;周金兰;涂玉蓉;钟康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阿司匹林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方面,已经作为常规药物被广泛应用.然而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并不能获得均一的抗血小板效果,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有部分患者对阿司匹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存在抵抗现象(aspirin resistance,AR),仍会发生心血管血栓事件[1].
作者:阮淑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人体内重要的器官如心、肝、肺、肾等,在受到各种内外源性致病原刺激下,免疫系统被激活,发生炎症反应抵抗外来损伤,进行组织的修复.由于修复失常致使结缔组织和胶原纤维增生而发生组织纤维化.现将整合素连接激酶与组织纤维化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毛忠懿;胡坚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胃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TRAP法对经病理证实的34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 胃癌阳性29例(85.3%),癌旁组织阳性2例(5.9%),表明胃癌与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检测阳性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4例胃癌病例中出现术后早期复发7例,复发病例中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均呈阳性,其中1例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亦呈阳性,提示胃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的肿瘤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P<0.01).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端粒酶活性可为胃癌术后早期复发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吴磊;王敬学;上官慧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镇静及止痛效果.方法 将须行人工流产的病例分为异丙酚静脉麻醉组、氧化亚氮吸入麻醉组与对照组(常规操作),分别对3组病人术中镇痛效果及术中情况和手术前中后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对比观察.结果 异丙酚组镇痛效果好,术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手术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 辅以异丙酚静脉麻醉人工流产术,病人安全无痛苦,乐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玉萍;刘冬萍;刘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鉴别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肿瘤未控及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所有病例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均行轴位扫描并追踪至放疗后1~5年.结果 鼻咽癌在放疗开始1~2周可在放疗局部出现水肿,疗后1个月,局部水肿逐渐消退(疗后半年水肿消退率达90%),纤维化随之增多.如果放疗后鼻咽壁表现僵直,无明显肿块,经多次随访观察,无变化,属疗后纤维化;在放疗过程中,肿块逐渐缩小,但在疗后6个月观察,缩小的肿块又明显增大,属肿瘤未控;放疗后一段时间(6个月以上),CT上倾于正常的鼻咽部出现软组织肿块,可伴有鼻咽深层结构改变,甚至出现颅底骨质改变,属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再次出现肿块,是局部复发,还是放疗后改变,抑或是肿瘤残留未控,通过CT片认真予以鉴别,并定期随访复查,对病人的继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药物经吸入可快速沉降在肺部,能避免或减少对其他部位的毒副作用;肺部吸收表面积大,膜通透性高,吸收部位血流丰富,药物吸收迅速;肺部酶活性较低,且无肝脏首过效应,这些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肺部给药可用于肺部的局部疾病治疗,也能起到全身的治疗作用;肺部吸入是蛋白多肽等药物非注射给药和治疗许多肺部疾病较为方便有效的给药途径.
作者:董爱琴;徐泳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