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淑萍
目的 探讨3种术式重睑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1985~2005年行重睑术678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不理想590例,占重睑术8.7%.主要并发症有:双侧不对称、重睑线变浅或消失、内外眦成形不满意、多层重睑、三角眼、上睑窝过度凹陷、结线外露、皮下囊肿、上睑下垂、上睑瘢痕、角膜损伤.经重新手术修复,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重睑术的术式定型要因人而异,设计要准确,手术操作要仔细.
作者:李晓红;陈济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以提高诊断率.方法 对PNH患者进行血常规及网织红细胞计数、溶血方面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流式细胞仪计数(CD55、CD59)等检测和临床表现方面的分析.结果 PNH患者首发症状较典型,几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以中重度贫血为主,占81.25%;半数患者有血红蛋白尿;所有患者网织红细胞计数均升高;16例患者中有13例骨髓增生活跃,所有患者粒红比减低且倒置;PNH患者CD55、CD59异常表达率高,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8.75%及100%,敏感性高.结论 流式细胞仪计数(CD55、CD59)用于诊断PNH灵敏度高,是一种有效的值得推广的诊断PNH的实验室方法.
作者:周平;石庆之;华建媛;陈三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500例输卵管妊娠进行病理学检查,其中35例IUD病例作电镜观察.结果 慢性非特异性炎、结节性输卵管炎、输卵管周围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管壁脂肪组织浸润分别占60%、2%、1.6%、0.8%和2%.结论 输卵管本身病变以慢性非特异性炎为主,IUD、绝育术和管壁子宫内膜异位及脂肪组织浸润为致孕之原因.
作者:张品南;王忠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过敏性紫癜(HSP)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Ⅰ组,32例),普通治疗组(Ⅱ组,30例),并设健康对照(Ⅲ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CD4+细胞,CD8+细胞,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CD4+治疗前Ⅰ、Ⅱ两组均显著高于Ⅲ组,1个月后Ⅰ组降至Ⅲ组水平,Ⅱ组与Ⅲ组仍有差异,CD8+与CD4+的改变相反.治疗10d后Ⅰ组APTT、D-D恢复,Ⅱ组APTT恢复,D-D仍显著高于Ⅲ组.Ⅰ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Ⅱ组.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对CD4+,CD8+细胞有调节作用,能抑制血栓形成,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李白恩;吴文林;张琦;郭红苗;华玲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6年7月使用输尿管镜治疗72例患者使的临床资料,根据进入途径不同可分为:经尿道输尿管镜组55例,经皮肾微创输尿管镜碎石组17例.结果 经尿道输尿管镜组应用输尿管镜技术顺利取出异物6例、置双J管治疗输尿管阴道瘘9例中有6例成功,3例为输尿管缝扎进镜受阻而该行开放手术,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UR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40例中治愈38例,成功率90.5%,2例术中出现输尿管穿孔,2例进镜受阻改行开放手术;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MPCNL)17例,其中12例一次取尽结石,1例穿刺后见肾内集合系统视野不清改开放手术,4例行Ⅱ期MPCNL,2例二次取尽结石,另2例结合ESWL治愈.结石总取净率为93.9%.结论 输尿管镜对尿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涂仁泉;张龙;胡平生;黄承智;罗凌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提高睾丸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4例睾丸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开放性睾丸损伤行睾丸裂伤清创修补术,其中2例同时行异物清除术;20例闭合性睾丸损伤均经B超、CT确诊.13例行手术探查,1例睾丸破裂严重而行睾丸切除术,另有1例出现勃起功能障碍;7例保守治疗者3例外伤侧睾丸萎缩,2例出现勃起功能障碍,还有2例无明显后遗症.结论 B超、CT检查应在伤后尽早进行,对睾丸损伤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睾丸损伤应早期手术以清除血肿,修补睾丸.
作者:于晓华;郑俊彪;王峻;李余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2005年9~11月,我院分两次共收治分别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牛肉和牛肝引起中毒的患者69例,经积极救治,全部脱险并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峰;严华;曾祥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时血清尿酸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日立7170S全自动分析仪以酶比色法测定患者入院后次日空腹尿酸.结果 测得76例急性脑梗死的血尿酸值为(442.29±20.17)μmol/L,其中轻型组,中型组及重型组的尿酸值分别为(397.34±22.43)μmol/L,(472.65±18.16)μmol/L及(453.38±24.77)μmol/l,与对照组(223.15±7.45)μmol/L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轻型与中重型脑梗死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中型、重型脑梗死的尿酸值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血清尿酸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相关因素,尿酸水平的高低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轻重的评判指标之一.
作者:宋忠耿;马卫琴;徐青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胸腺神经内分泌癌(TN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3例胸腺神经内分泌癌并结合文献从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巨检肿瘤呈结节状,切面灰红灰白相间.镜检2例肿瘤组织呈岛状、小梁状及器官样排列.1例燕麦细胞样弥漫分布,可见出血坏死.免疫组化:NSE、Syn、CgA、EMA、PCK呈阳性表达.结论 胸腺神经内分泌癌具有复杂多样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有助于与纵隔其他原发肿瘤相鉴别.
作者:郑小草;刘创峰;黄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PGE1)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95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24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和PGE1(10μg静脉注射,每日1次),15d为1疗程;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治疗前后观察症状体征、心功能、血气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动脉血气及血液流变学等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参附注射液注射液联合PGE1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潘国良;柴荣奎;梅国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鉴别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肿瘤未控及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所有病例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均行轴位扫描并追踪至放疗后1~5年.结果 鼻咽癌在放疗开始1~2周可在放疗局部出现水肿,疗后1个月,局部水肿逐渐消退(疗后半年水肿消退率达90%),纤维化随之增多.如果放疗后鼻咽壁表现僵直,无明显肿块,经多次随访观察,无变化,属疗后纤维化;在放疗过程中,肿块逐渐缩小,但在疗后6个月观察,缩小的肿块又明显增大,属肿瘤未控;放疗后一段时间(6个月以上),CT上倾于正常的鼻咽部出现软组织肿块,可伴有鼻咽深层结构改变,甚至出现颅底骨质改变,属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再次出现肿块,是局部复发,还是放疗后改变,抑或是肿瘤残留未控,通过CT片认真予以鉴别,并定期随访复查,对病人的继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应用人为骨折矫正鼻中隔各型骨性偏曲的疗效果.方法 在鼻内窥镜显像系统引导下,用鼻骨复位器将骨性偏曲的中隔进行人的为粉碎性骨折复位,使之位于正中位.结果 21例手术病人均已随访一年,其中18例病人全部痊愈,3例低位骨性伴软骨偏曲者无效,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治愈率85.7%.结论 采用人为骨折矫正中隔骨性偏曲的方法不需作切口,也无需缝合,手术简便、快捷、安全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自平;周金兰;涂玉蓉;钟康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腹透双联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比分析双联系统和直管系统腹透患者的生化指标和腹透感染率.结果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无差异性;双联系统组腹膜炎发生率为32.3%,感染时间为33.5个月,直管系统分别为58.6%和16.2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腹透双联系统明显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透析装置.
作者:朱冲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胃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TRAP法对经病理证实的34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 胃癌阳性29例(85.3%),癌旁组织阳性2例(5.9%),表明胃癌与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检测阳性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4例胃癌病例中出现术后早期复发7例,复发病例中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均呈阳性,其中1例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亦呈阳性,提示胃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的肿瘤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P<0.01).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端粒酶活性可为胃癌术后早期复发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吴磊;王敬学;上官慧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金因肽治疗口腔上皮组织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有口腔上皮组织糜烂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单、双数两组,单数组为治疗组,用金因肽喷洒糜烂区;双数组为对照组,用安慰剂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为46例,对照组为11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22%)(P<0.05).结论 金因肽能可用于口腔上皮组织糜烂的治疗.
作者:蒋李懿;高海;陈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垂体腺瘤伽玛刀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45例经伽玛刀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进行18~96个月随访观察.结果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7(37%)例,完全消失15(34%)例,肿瘤生长控制率100%,激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8例月经恢复(占45岁以下女性病例56%),6例正常怀孕(占生育年龄有计生指标病例的63%).结论 伽玛刀治疗垂体瘤,对控制肿瘤生长、临床症状和内分泌的改善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江峰;朱健民;江自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g)的变化与血管病变关系.方法 选取2004年10月~2005年5月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且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证实为冠心病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为48例健康的体检人员.血清CRP、Fig含量的测定分别采用透射比浊法、双缩脲法测定.结果 (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RP、Fig水平分别为(5.95±4.32)mg/dL、(5.54±0.74)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尤以3支病变组明显;(2)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主要为冠脉狭窄在75%以上,其冠脉病变的数目与血清CRP、Fig水平有一定关系,随着病变数目的 增加,血清CRP、Fig水平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左主干病变组的血清CRP、Fig水平分别为(5.36±4.11)mg/dL、(4.97±0.74)g/L,与单支病变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CRP、Fig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与其冠脉病变数目有一定关系;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血清CRP、Fig水平均较单支病变患者升高,说明它是一种危险性大的特殊单支病变.
作者:周裔忠;盛国太;余茂生;祝善俊;葛郁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准确了解临床给氧流量的情况,提高氧疗效果.方法 调查200例临床给氧病人的用氧记录本的氧流量与流量表所显示的氧流量相符情况.结果 有57例给氧病人用氧记录本中的氧流量与流量表中的氧流量不相符,相符率仅为71.50%.结论 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整改措施,强化氧疗的目的 及原则,高度重视给氧流量的准确性,提高氧疗效果.
作者:卢美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我科于2005年1月~2006年1月对42例大肠癌术后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化疗,现将临床观察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作者:万淑琴;洪金花;王淑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on,TME)后局部复发原因以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式Miles50例,其中术后复发9例.结果 术后复发的9例中DukesC期6例,DukesB期2例,DukesA期1例;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2例,高分化腺癌1例,粘液性腺癌1例,未分化癌1例.肿瘤下缘距肛缘<3cm7例.3~5 cm 2例.结论 病期晚、病理恶性程度高、浸润深、肿瘤下缘距肛缘小于3cm、肿瘤侵及浆膜层或肠壁旁周围组织、手术时肠壁破裂以及会阴部癌旁组织清扫不彻底是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式Miles术后局部复发主要原因.
作者:张布明;黄伟锋;罗高宏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