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血管病变与血清C-反应蛋白、纤蛋白原的关系研究

周裔忠;盛国太;余茂生;祝善俊;葛郁芝

关键词: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冠脉造影, 左主干病变, 冠心病
摘要: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g)的变化与血管病变关系.方法 选取2004年10月~2005年5月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且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证实为冠心病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为48例健康的体检人员.血清CRP、Fig含量的测定分别采用透射比浊法、双缩脲法测定.结果 (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RP、Fig水平分别为(5.95±4.32)mg/dL、(5.54±0.74)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尤以3支病变组明显;(2)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主要为冠脉狭窄在75%以上,其冠脉病变的数目与血清CRP、Fig水平有一定关系,随着病变数目的 增加,血清CRP、Fig水平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左主干病变组的血清CRP、Fig水平分别为(5.36±4.11)mg/dL、(4.97±0.74)g/L,与单支病变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CRP、Fig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与其冠脉病变数目有一定关系;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血清CRP、Fig水平均较单支病变患者升高,说明它是一种危险性大的特殊单支病变.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参附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PGE1)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95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24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和PGE1(10μg静脉注射,每日1次),15d为1疗程;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治疗前后观察症状体征、心功能、血气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动脉血气及血液流变学等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参附注射液注射液联合PGE1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潘国良;柴荣奎;梅国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胃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与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胃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TRAP法对经病理证实的34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 胃癌阳性29例(85.3%),癌旁组织阳性2例(5.9%),表明胃癌与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检测阳性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4例胃癌病例中出现术后早期复发7例,复发病例中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均呈阳性,其中1例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亦呈阳性,提示胃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的肿瘤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P<0.01).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端粒酶活性可为胃癌术后早期复发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吴磊;王敬学;上官慧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腹膜透析双联系统与直管系统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腹透双联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比分析双联系统和直管系统腹透患者的生化指标和腹透感染率.结果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无差异性;双联系统组腹膜炎发生率为32.3%,感染时间为33.5个月,直管系统分别为58.6%和16.2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腹透双联系统明显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透析装置.

    作者:朱冲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临床用氧流量不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准确了解临床给氧流量的情况,提高氧疗效果.方法 调查200例临床给氧病人的用氧记录本的氧流量与流量表所显示的氧流量相符情况.结果 有57例给氧病人用氧记录本中的氧流量与流量表中的氧流量不相符,相符率仅为71.50%.结论 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整改措施,强化氧疗的目的 及原则,高度重视给氧流量的准确性,提高氧疗效果.

    作者:卢美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骨髓炎治疗的新进展

    慢性骨髓炎是骨科常见病,大多数慢性骨髓炎往往由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处理不及时而发展而来的.因其病程漫长,易并发慢性窦道、皮肤瘢痕、骨缺损和病理性骨折,而且清创手术失败率及复发率高,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一个难题.

    作者:何长街;黄山虎;龙源深;刘志礼;舒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早期胃癌的诊治进展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首先由日本学者提出并得到公认,指癌肿侵入到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而不论其有无淋巴结及远处器官的转移[1].随着影象学、内镜学及实验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EGC的诊治也取得相应进展.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向阳;金万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氨茶碱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氨茶碱在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疗效.方法 对4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采用氨茶碱片剂口服治疗,氨茶碱治疗方法和剂量为4~6 mg/kg.次,6h1次.临床疗效评价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和有效作为有效统计.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58%,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有轻度恶心,未作特殊处理;对照组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氨茶碱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安全有效.

    作者:林德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金因肽对口腔上皮组织糜烂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金因肽治疗口腔上皮组织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有口腔上皮组织糜烂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单、双数两组,单数组为治疗组,用金因肽喷洒糜烂区;双数组为对照组,用安慰剂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为46例,对照组为11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22%)(P<0.05).结论 金因肽能可用于口腔上皮组织糜烂的治疗.

    作者:蒋李懿;高海;陈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病灶清创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病灶清创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于2000年7月~2006年7月用该方法治疗21例真菌性角膜炎的病例资料.结果 20例患者经该术合并药物治疗后,角膜溃疡面愈合,1例因术后10d羊膜溶解脱落,再次羊膜移植后溃疡愈合.未出现角膜穿孔病例.结论 病灶清创联合羊膜移植是一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谢宝恩;李莉;凌永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脑缺血后的炎症机制

    大量的脑缺血动物模型和初步人类研究证据表明,急性脑缺血和脑卒中后的炎症机制造成了继发性神经损伤.细胞粘附分子(CAM)与循环中的白细胞(WBC)结合,促使后者移入中枢神经系统(CNS)、产生细胞毒性分子而致细胞死亡.

    作者:张莉文;黄经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年龄组服用不等量的消旋卡多曲颗粒,连服6d,追踪观察治疗后排便次数、性状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显效率39.6%,有效率91.7%.结论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不仅能较快减少腹泻次数,改善大便性状,有效缩短腹泻病程,比较适合婴幼儿,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王小仙;刘淑梅;董传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95例

    目的 观察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190例确诊轮状病毒性肠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95例.治疗组用静注丙种球蛋白和思密达,对照组单用思密达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7%,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80%)(x2=9.521,P<0.01).结论 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胡具雄;徐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人为骨折矫正鼻中隔骨性偏曲的临床观察

    目的 总结应用人为骨折矫正鼻中隔各型骨性偏曲的疗效果.方法 在鼻内窥镜显像系统引导下,用鼻骨复位器将骨性偏曲的中隔进行人的为粉碎性骨折复位,使之位于正中位.结果 21例手术病人均已随访一年,其中18例病人全部痊愈,3例低位骨性伴软骨偏曲者无效,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治愈率85.7%.结论 采用人为骨折矫正中隔骨性偏曲的方法不需作切口,也无需缝合,手术简便、快捷、安全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自平;周金兰;涂玉蓉;钟康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椎弓根钉加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 评价椎弓钉系统加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对1999年2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腰椎滑脱患者椎弓根螺钉系统作滑脱复位后椎间植骨治疗.随访时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JOA评分,滑脱率,滑脱角,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年6个月~7年,平均2年6个月.疗效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0%.9例Ⅰ度滑脱患者术后全部解剖复位;45例Ⅱ度滑脱患者5例留有Ⅰ滑脱;4例Ⅲ度滑脱患者1例留有Ⅰ度滑脱.术后与术前比较,滑脱率,滑脱角,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椎弓钉系统和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疗效肯定.

    作者:张绪森;汪益荣;徐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肌电图诊断中间型脊髓性肌萎缩1例

    1 病例报告患儿,女,2.2岁.因双下肢进行性肌无力1年加重2个月来我院就诊.曾于外院查头颅CT及血微量元素均无异常,未予治疗.患儿自然分娩,出生时无缺氧窒息史,出现后生长发育正常,否认传染病史.

    作者:宋薇薇;王春芝;姜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清尿酸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时血清尿酸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日立7170S全自动分析仪以酶比色法测定患者入院后次日空腹尿酸.结果 测得76例急性脑梗死的血尿酸值为(442.29±20.17)μmol/L,其中轻型组,中型组及重型组的尿酸值分别为(397.34±22.43)μmol/L,(472.65±18.16)μmol/L及(453.38±24.77)μmol/l,与对照组(223.15±7.45)μmol/L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轻型与中重型脑梗死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中型、重型脑梗死的尿酸值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血清尿酸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相关因素,尿酸水平的高低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轻重的评判指标之一.

    作者:宋忠耿;马卫琴;徐青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睾丸损伤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提高睾丸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4例睾丸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开放性睾丸损伤行睾丸裂伤清创修补术,其中2例同时行异物清除术;20例闭合性睾丸损伤均经B超、CT确诊.13例行手术探查,1例睾丸破裂严重而行睾丸切除术,另有1例出现勃起功能障碍;7例保守治疗者3例外伤侧睾丸萎缩,2例出现勃起功能障碍,还有2例无明显后遗症.结论 B超、CT检查应在伤后尽早进行,对睾丸损伤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睾丸损伤应早期手术以清除血肿,修补睾丸.

    作者:于晓华;郑俊彪;王峻;李余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术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我科于2005年1月~2006年1月对42例大肠癌术后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化疗,现将临床观察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作者:万淑琴;洪金花;王淑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52例非脱垂子宫并发子宫肌瘤患者施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手术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 52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均获成功,无1例发生手术并发症.共剔除肌瘤102枚,直径0.5~9.5 cm,平均4.4cm;平均手术时间52min;术中出血量108ml.结论 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但应用时须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夏平;李云;邓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垂体腺瘤伽玛刀治疗的随访研究

    目的 评价垂体腺瘤伽玛刀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45例经伽玛刀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进行18~96个月随访观察.结果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7(37%)例,完全消失15(34%)例,肿瘤生长控制率100%,激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8例月经恢复(占45岁以下女性病例56%),6例正常怀孕(占生育年龄有计生指标病例的63%).结论 伽玛刀治疗垂体瘤,对控制肿瘤生长、临床症状和内分泌的改善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江峰;朱健民;江自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