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术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万淑琴;洪金花;王淑芳

关键词:应用, 奥沙利铂, 化疗治疗, 大肠癌, 术后患者, 临床观察, 亚叶酸钙, 氟尿嘧啶, 报告
摘要:我科于2005年1月~2006年1月对42例大肠癌术后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化疗,现将临床观察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垂体腺瘤伽玛刀治疗的随访研究

    目的 评价垂体腺瘤伽玛刀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45例经伽玛刀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进行18~96个月随访观察.结果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7(37%)例,完全消失15(34%)例,肿瘤生长控制率100%,激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8例月经恢复(占45岁以下女性病例56%),6例正常怀孕(占生育年龄有计生指标病例的63%).结论 伽玛刀治疗垂体瘤,对控制肿瘤生长、临床症状和内分泌的改善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江峰;朱健民;江自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舌癌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舌癌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护理措施.方法 对36例舌癌患者术后进行口腔护理时,运用舒适护理模式加以干预.结果 无一例患者因口腔护理不当而产生并发症.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在舌癌患者的口腔护理中是一种有效的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黄国莲;周理云;张世凡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低分子肝素钙对过敏性紫癜患儿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过敏性紫癜(HSP)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Ⅰ组,32例),普通治疗组(Ⅱ组,30例),并设健康对照(Ⅲ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CD4+细胞,CD8+细胞,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CD4+治疗前Ⅰ、Ⅱ两组均显著高于Ⅲ组,1个月后Ⅰ组降至Ⅲ组水平,Ⅱ组与Ⅲ组仍有差异,CD8+与CD4+的改变相反.治疗10d后Ⅰ组APTT、D-D恢复,Ⅱ组APTT恢复,D-D仍显著高于Ⅲ组.Ⅰ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Ⅱ组.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对CD4+,CD8+细胞有调节作用,能抑制血栓形成,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李白恩;吴文林;张琦;郭红苗;华玲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95例

    目的 观察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190例确诊轮状病毒性肠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95例.治疗组用静注丙种球蛋白和思密达,对照组单用思密达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7%,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80%)(x2=9.521,P<0.01).结论 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胡具雄;徐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60例角膜移植常见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角膜移植手术常见病因.方法 对相应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上述时间内共进行260例角膜移植,其中男162例,女98例,平均年龄24.2±18.7岁(2~53岁),角膜移植的病因按病例数由多至少依次为角膜炎后角膜白斑,计86例(33.08%),尤以病毒性角膜炎为主;外伤后角膜瘢痕病变占第二位,各78例(30%),随后为角膜溃疡并穿孔、蚕食性角膜溃疡、圆锥角膜、角膜皮样瘤、角膜营养不良、角膜失代偿、角膜葡萄肿以及角膜原位癌.圆锥角膜组的平均年龄为21.23±5.3岁(15~31岁).较平均年龄小(P<0.01).而角膜失代偿组的平均年龄为42.26±12.53岁(23~53岁),较平均年龄大(P<0.01).结论 与发达国家不同,角膜炎后角膜白斑,外伤后角膜疤痕,角膜溃疡并穿孔依次是角膜移植常见的原因.

    作者:高桂平;邵毅;周琼;裴重刚;廖洪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全身麻醉经喉罩纤支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纤支镜检查,有些病人检查后述剧烈咳嗽,痛苦难忍,还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遇病情复杂,检查时间稍长有缺氧的顾虑.本着人文关怀的精神,为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安全性,我们对要求麻醉下行纤支镜检查者以静脉麻醉,插入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纤支镜经喉罩插入检查,解决了以上问题,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占伟建;陈磊;裘伟琪;裴晴晴;焦菊英;柳孝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不同镇痛方法对断指再植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不同的镇痛方法对断指再植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行急诊断指再植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所有患者行肌间沟连续臂丛麻醉.随机分为:A组术后静脉接全自动注药泵,配方为曲马多700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至100ml;B组术后肌间沟留置管接全自动注药泵,配方为1%罗派卡因20ml+芬太尼0.4mg+生理盐水至100ml,待药物用完后撤注药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评分,再植指毛细血管的血运状况,血栓率及成活率.结果 B组的镇痛效果比A组确切,并且再植指毛细血管的血运状况明显优于A组,手术成功率为96%显著高于A组的84%.结论 经肌间沟连续阻滞自控镇痛,具有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少的优点,同时还可以明显提高断指再植手术成功率.

    作者:徐凤莲;王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参附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PGE1)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95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24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和PGE1(10μg静脉注射,每日1次),15d为1疗程;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治疗前后观察症状体征、心功能、血气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动脉血气及血液流变学等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参附注射液注射液联合PGE1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潘国良;柴荣奎;梅国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换瓣术后再次行心脏移植术1例护理

    心脏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心脏患者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1].2003年4月,我院首次为1例心脏换瓣术后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再次行心脏移植手术,48d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现就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钟迎梅;陈美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江西省莲花县1996~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掌握我县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县1996~200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6~2005年我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12.48/10万,年均死亡率为1.75/10万.10年间以血源及性传播性传染病发病多,计2228例,占总传染病数的43.82%.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5位传染病分别为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伤寒,5种病占总发病数的96.07%.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分别为狂犬病、肺结核、乙脑、肝炎、新生儿破伤风,占总死亡数的97.62%.结论 肝炎、肺结核、痢疾、性病等仍是莲花县的主要传染病;肝炎发病率居高不下,肺结核死灰复燃,淋病、梅毒等性传播性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痢疾、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乙肝、肺结核、性病的防制工作.

    作者:李少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清尿酸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时血清尿酸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日立7170S全自动分析仪以酶比色法测定患者入院后次日空腹尿酸.结果 测得76例急性脑梗死的血尿酸值为(442.29±20.17)μmol/L,其中轻型组,中型组及重型组的尿酸值分别为(397.34±22.43)μmol/L,(472.65±18.16)μmol/L及(453.38±24.77)μmol/l,与对照组(223.15±7.45)μmol/L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轻型与中重型脑梗死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中型、重型脑梗死的尿酸值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血清尿酸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相关因素,尿酸水平的高低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轻重的评判指标之一.

    作者:宋忠耿;马卫琴;徐青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人为骨折矫正鼻中隔骨性偏曲的临床观察

    目的 总结应用人为骨折矫正鼻中隔各型骨性偏曲的疗效果.方法 在鼻内窥镜显像系统引导下,用鼻骨复位器将骨性偏曲的中隔进行人的为粉碎性骨折复位,使之位于正中位.结果 21例手术病人均已随访一年,其中18例病人全部痊愈,3例低位骨性伴软骨偏曲者无效,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治愈率85.7%.结论 采用人为骨折矫正中隔骨性偏曲的方法不需作切口,也无需缝合,手术简便、快捷、安全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自平;周金兰;涂玉蓉;钟康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脑缺血后的炎症机制

    大量的脑缺血动物模型和初步人类研究证据表明,急性脑缺血和脑卒中后的炎症机制造成了继发性神经损伤.细胞粘附分子(CAM)与循环中的白细胞(WBC)结合,促使后者移入中枢神经系统(CNS)、产生细胞毒性分子而致细胞死亡.

    作者:张莉文;黄经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骨髓炎治疗的新进展

    慢性骨髓炎是骨科常见病,大多数慢性骨髓炎往往由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处理不及时而发展而来的.因其病程漫长,易并发慢性窦道、皮肤瘢痕、骨缺损和病理性骨折,而且清创手术失败率及复发率高,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一个难题.

    作者:何长街;黄山虎;龙源深;刘志礼;舒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胰体尾癌并肠梗阻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胰体尾癌并肠梗阻的诊治特点.方法 对6例临床资料较全并肠梗阻的胰体尾癌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并肠梗阻的胰体尾癌早期诊断率低,远期疗效差.结论 综合应用B超、CT可提高早期诊断率,对症状持续并能基本排除胃肠及肝胆疾患的可疑患者应当不失时机地早期剖腹探查.

    作者:贠健;杨关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肺部吸入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药物经吸入可快速沉降在肺部,能避免或减少对其他部位的毒副作用;肺部吸收表面积大,膜通透性高,吸收部位血流丰富,药物吸收迅速;肺部酶活性较低,且无肝脏首过效应,这些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肺部给药可用于肺部的局部疾病治疗,也能起到全身的治疗作用;肺部吸入是蛋白多肽等药物非注射给药和治疗许多肺部疾病较为方便有效的给药途径.

    作者:董爱琴;徐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输尿管镜的临床应用(附7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6年7月使用输尿管镜治疗72例患者使的临床资料,根据进入途径不同可分为:经尿道输尿管镜组55例,经皮肾微创输尿管镜碎石组17例.结果 经尿道输尿管镜组应用输尿管镜技术顺利取出异物6例、置双J管治疗输尿管阴道瘘9例中有6例成功,3例为输尿管缝扎进镜受阻而该行开放手术,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UR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40例中治愈38例,成功率90.5%,2例术中出现输尿管穿孔,2例进镜受阻改行开放手术;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MPCNL)17例,其中12例一次取尽结石,1例穿刺后见肾内集合系统视野不清改开放手术,4例行Ⅱ期MPCNL,2例二次取尽结石,另2例结合ESWL治愈.结石总取净率为93.9%.结论 输尿管镜对尿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涂仁泉;张龙;胡平生;黄承智;罗凌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腹膜透析双联系统与直管系统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腹透双联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比分析双联系统和直管系统腹透患者的生化指标和腹透感染率.结果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无差异性;双联系统组腹膜炎发生率为32.3%,感染时间为33.5个月,直管系统分别为58.6%和16.2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腹透双联系统明显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透析装置.

    作者:朱冲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以提高诊断率.方法 对PNH患者进行血常规及网织红细胞计数、溶血方面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流式细胞仪计数(CD55、CD59)等检测和临床表现方面的分析.结果 PNH患者首发症状较典型,几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以中重度贫血为主,占81.25%;半数患者有血红蛋白尿;所有患者网织红细胞计数均升高;16例患者中有13例骨髓增生活跃,所有患者粒红比减低且倒置;PNH患者CD55、CD59异常表达率高,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8.75%及100%,敏感性高.结论 流式细胞仪计数(CD55、CD59)用于诊断PNH灵敏度高,是一种有效的值得推广的诊断PNH的实验室方法.

    作者:周平;石庆之;华建媛;陈三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术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我科于2005年1月~2006年1月对42例大肠癌术后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化疗,现将临床观察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作者:万淑琴;洪金花;王淑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