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浆膜腔积液1例报告

张保环;干超士;徐惠萍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 浆膜腔积液, 胰腺炎诊断, 医疗诊断, 技术水平, 并发症, 临床, 患者
摘要:随着临床医疗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并发症有了更新的认识.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浆膜腔积液患者进行分析,以探讨浆膜腔积液在重症胰腺炎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120例创伤患者血糖及预后评估

    目的 研究创伤患者血糖情况与创伤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120例创伤患者,于伤后来诊时即刻取样检测血糖水平,并给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根据血糖情况分为正常组(3.6~6.1 mmol/L)、中间组(6.2~11.1 mmol/L)、高血糖组(11.2~18 mmol/L)、超高血糖组(>18 mmol/L),统计组内严重创伤患者(ISS评分≥20)以及死亡情况.结果 高血糖组和超高血糖组的创伤患者较正常组与中间组ISS评分及死亡率均明显增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创伤后体内血糖水平明显增高,血糖的高低与创伤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与预后呈负相关关系.

    作者:刘晓洪;王晓勇;石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全自动血沉分析仪与魏氏法测定血沉的比较

    目的 探讨全自动血沉分析仪与魏氏法测定血沉差异的情况,分析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对两种结果的应用.方法 使用DRAGONMED 2010全自动血沉分析仪和魏氏测定对30例门诊病人血沉进行测定,并作两种方法血沉值差异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549,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的双侧显著性检验为0.002,无相关关系.统计量t值=0.488,双侧配对t检验的结果P=0.629,95%置信区间为:(0.8511,1.3845),99%置信区间为:(-1.2398,1.7731).结论 两种方法测定血沉结果在仪器线性范围内无差异,因此对严重贫血病人为了准确得到血沉的数值应改魏氏法.

    作者:刘晓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胆囊管残株扩张伴结石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3岁.胆囊结石经腹胆囊切除术后3年,因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恶心、呕吐、厌油、加重1年来院就诊.超声所见:在胆囊窝内可见-2.3×1.3 cm类似胆囊声像,内可见0.4×0.3 cm小光团,伴声影.超声诊断:胆囊管残株扩张伴结石.ERCP证实为胆囊管过长,胆囊管残株结石形成.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先行胆囊管切开取石,取石后将残株切除.术中见胆囊管长2.4 cm,胆囊管直径1.4 cm,结石大小为0.4×0.3 cm,性质为混合性结石.

    作者:陈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前列地尔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112例

    目的 总结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经验.方法 将前列地尔200 μg,阿魏酸钠0.2 g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其它治疗方法与常规组相同,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并与常规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常规组.结论 前列地尔加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毛兆矩;毛晓华;王樟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迟发性脾破裂延迟出血15例

    脾外伤在腹内脏器外伤中占首位,而迟发性脾破裂占脾外伤10~15%.我院近8年收治迟发性脾破裂15例,占同期脾外伤10%,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5例患者,男13例,女2例,年龄17~59岁,平均42岁,其中11例患者因左上腹部突发剧痛,数小时至1 d不等,伴心慌、虚汗、头晕、腹胀.查体:部分患者血压下降,均呈贫血外观,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以左上腹为甚.有2例触及左上腹压痛性包块,诊断性腹穿抽得不凝血性液,B超或CT检查显示脾破裂,行脾切除术.

    作者:陈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急诊创伤中辅助检查的合理性分析

    目的 分析1652例急诊创伤患者的早期辅助检查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方法 对创伤病例进行现况调查,所得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并用统计学进行处理.结果 本组平均每例作了1.88次辅助检查,其中55.75%的患者做了X线检查,阳性率36.81%;37.71%的患者做了CT检查,阳性率为21.51%;27.54%的患者做了B超检查,阳性率为23.52%;13.14%的患者检查了血常规,阳性率25.35%.结论 应严格掌握辅助检查的指征,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免增加医疗费用.

    作者:王顼;顾基伟;徐罗刚;范文慧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重症中毒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重症中毒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重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测定不同时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好转组恢复期与入院时进行比较.结果 好转组和死亡组入院时的TT3、FT3均低于对照组,好转组恢复期的TT3、FT3高于入院时,死亡组终末期的TT4、FT4低于对照组,不同时期的TSH无明显变化.结论 监测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动态变化对判断重症中毒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先汉;宗建平;季蕴辛;虞松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枪式硅胶印模材料在根管印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枪式硅胶印模材料在根管印模中的应用.方法 取实验教学牙模型30副分3组(每组10副)分别用自凝印模塑料、琼脂-藻酸盐印模材料、枪式硅胶印模材料根管印模后制取桩核,就位后采用拉力计来测量3种方法印模制作桩核的固位力.结果 在这三种根管印模方法中以枪式硅胶印模法制作桩核的模型清晰、固位力大(P<0.05),自凝印模塑料制作的桩核就位较困难,固位力差,琼脂-藻酸盐印模法制作的桩核固位力较差.结论 枪式硅胶印模材料在根管印模的操作中方法简便,制作的桩核固位力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海;蒋李懿;梁美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5例急诊心脏手术麻醉处理体会

    目的 总结急诊心脏手术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5例急诊心脏手术(心功能Ⅳ级3例,心功能Ⅲ级2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CPB)下完成.麻醉选择对循环系统干扰小的药物,麻醉诱导前、心脏复跳后给予多巴胺或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等血管活性药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稳定.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讨论 急诊心脏手术需各科医护人员平时训练有素,配合密切.选择适当的血管活性药、麻醉药尽量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稳定.

    作者:钟文胜;张明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进展期胃癌行联合脏器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确诊还不到10%,故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一位[1].近年来对进展期胃癌倾向于施行广泛彻底的手术切除,采用联合多脏器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能彻底清除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及病灶,有效减少复发,提高胃癌的根治率和患者的生存率.我科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以来,共施行多脏器联合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共20例,经过精心细致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对难治性胸腔积液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VATS方法在难治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我院应用VATS手术治疗13例难治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慢性脓胸9例,结核性脓胸3例,转移性腺癌1例.除恶性肿瘤外,其余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VATS方法对于治疗难治性胸腔积液价值极大.

    作者:方政;陈胜家;闵科;夏少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总结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使用通心络胶囊,观察动态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等变化.结果 治疗后动态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明显好转,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明显改善,血脂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具有降低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循环,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黄成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高压氧应用于脑复苏时机和疗程探讨(附20例报道)

    目的 探讨高压氧应用于脑复苏时机和疗程.方法 分析2004年以来作者应用长疗程高压氧治疗促使脑复苏成功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均获得复苏成功.讨论 长疗程高压氧治疗可提高脑复苏的成功率.

    作者:熊建生;陈自立;王良馥;黄强;毛洪涛;李修江;张念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静滴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7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7例,观察组I27例,观察组Ⅱ24例,观察组Ⅰ、Ⅱ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静滴IVIG400 mg/kg.d,qd1 d;400 mg/kg.d,qd×3 d,观察各组患儿喘憋缓解、肺部罗音消失及住院病程情况.结果 观察组Ⅰ、Ⅱ与对照组相比,喘憋缓解、肺部罗音消失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Ⅰ与观察组Ⅱ相比喘憋缓解差异不显著(P<0.05),但肺部罗音消失及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 IVIG是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刘书杰;荆俊华;侯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肌肤生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肌肤生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与安全性,并与激光治疗进行比较.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3月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126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肌肤生组(63例)及激光组(63例).肌肤生组清创后依创面大小以适量肌肤生粉体覆盖整个创面,每周1次,两周为一疗程.激光组在月经干净后3~7 d行CO2激光治疗.两组均在1个月后复查.结果 激光组疗效明显优于肌肤生组,激光组与肌肤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87.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肌肤生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激光组在治疗后存在不同程度的阴道排液及出血.结论 87.3%的患者在使用肌肤生后,症状及体征得到了明显的的改善,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甘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及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我院恶性肿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菌株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入院的恶性肿瘤患者1518例,根据临床需要,采集不同部位的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598株菌株,总检出率39.4%,其中首位为白假丝酵母菌65.1%,其次热带假丝酵母菌13.4%.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58.7%),泌尿道(28.1%),分离的菌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耐药性低,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性较高.结论 白假丝酵母菌仍然是引起恶性肿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对其也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但非白假丝酵母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有上升趋势,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具有相当高的耐药性,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项领;沈翠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高容量血液滤过对危重烧伤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

    目的 旨在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危重烧伤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炎症反应综合诊断确立的危重烧伤患者36例,随机分为HVHF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烧伤治疗,HVHF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高容量血液滤过.HV肿组于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取外周血检测3种细胞因子.两组均作APACHEⅡ评分.结果 HVHF组外周组血TNF-a、IL-6、IL-8浓度均于治疗4 h后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1);HVHF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HVHF能够清除烧伤患者体内炎症介质,改善预后.

    作者:张守忠;潘拥军;柏士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前列腺增生症引起高顺应性膀胱的治疗(附12例报告)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伴高顺应性膀胱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1年4月~2006年3月收治12例患者回顾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入院后均留置导尿,1例因留置导尿失败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并给神经营养药物治疗.8例患者在6个月内逼尿肌功能有恢复,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双极电切术;4例逼尿肌功能无恢复患者中,2例行膀胱腹直肌间置术,2例永久性膀胱造瘘.结论 高顺应性膀胱是逼尿肌损害严重的表现,早期留置导尿或膀胱造瘘解除梗阻、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定时持续的给冷生理盐水人为刺激膀胱收缩等方法有利于逼尿肌功能的恢复;逼尿肌功能恢复患者,可行前列腺切除手术,对逼尿肌功能不能恢复者,则应永久性膀胱造瘘或行膀胱腹直肌间置术.

    作者:杨凌峰;蒋悦;张宝金;陈挺;楼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闭合性十二指肠破裂诊治体会(附13例报告)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破裂的术前诊断、手术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自1991年~2005年13例闭合性十二指肠破裂,依据术前诊断,相应行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 本组病例经治疗,11例治愈,2例死亡,1例死于脑疝,1例死于十二指肠瘘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十二指肠破裂术前诊断较困难,一旦确诊后要根据十二指肠破裂的部位和程度而确定手术方式,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病人的预后较好.

    作者:程明;张健全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依达拉奉在重症型颅脑损伤急性期中的应用(附74例报告)

    目的 观察并积极探索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静脉输注治疗重症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和新途径.方法 在74例重症型颅脑损伤(GCS评分6~10分)急性期患者的治疗当中运用依达拉奉静脉输注,疗程2周,随访6~24周,通过颅脑CT影像检查比较脑肿胀、脑水肿等病变变化情况.结果 66例患者脑挫裂伤及其周围水肿灶明显缩小,平均GCS在5周后均达12分以上,GOS评分提高,随访24周ADL分级均达Ⅰ~Ⅱ级:另8例患者脑水肿在5周的住院期间消除较前缓慢,但反映其伤情预后的ADL分级也有所提高.结论 静脉输注依达拉奉的方法在重症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的救治中作用明显,能够改善其治疗预后,且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

    作者:唐尤佳;罗林;淦作松;梅珍;陈希兰;胡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