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平
目的 分析1652例急诊创伤患者的早期辅助检查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方法 对创伤病例进行现况调查,所得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并用统计学进行处理.结果 本组平均每例作了1.88次辅助检查,其中55.75%的患者做了X线检查,阳性率36.81%;37.71%的患者做了CT检查,阳性率为21.51%;27.54%的患者做了B超检查,阳性率为23.52%;13.14%的患者检查了血常规,阳性率25.35%.结论 应严格掌握辅助检查的指征,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免增加医疗费用.
作者:王顼;顾基伟;徐罗刚;范文慧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全自动血沉分析仪与魏氏法测定血沉差异的情况,分析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对两种结果的应用.方法 使用DRAGONMED 2010全自动血沉分析仪和魏氏测定对30例门诊病人血沉进行测定,并作两种方法血沉值差异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549,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的双侧显著性检验为0.002,无相关关系.统计量t值=0.488,双侧配对t检验的结果P=0.629,95%置信区间为:(0.8511,1.3845),99%置信区间为:(-1.2398,1.7731).结论 两种方法测定血沉结果在仪器线性范围内无差异,因此对严重贫血病人为了准确得到血沉的数值应改魏氏法.
作者:刘晓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价值.方法 分析了287例甲状腺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和结果,并与病理及实验室对照.结果 甲状腺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84.6%(11/13),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5.6%(262/274).结论 应用二维声像图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血流参数测值,可以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作者:杨文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确诊还不到10%,故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一位[1].近年来对进展期胃癌倾向于施行广泛彻底的手术切除,采用联合多脏器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能彻底清除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及病灶,有效减少复发,提高胃癌的根治率和患者的生存率.我科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以来,共施行多脏器联合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共20例,经过精心细致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孕27~28周胎膜早破期待治疗的可行性,探讨提高孕27~28周胎膜早破分勉时机选择.方法 对我院2001~2005年收治的孕27~28周胎膜早破4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期待治疗组和终止妊娠组潜伏期及新生儿预后.结果 期待治疗组平均延长孕周9 d4 h,长1例延长6周;期待妊娠可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及死亡率,且并没有明显增加孕妇及新生儿感染.结论 孕27~28周胎膜早破如延长孕周至30周以上能降低新生儿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曾晓明;郑九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临床医疗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并发症有了更新的认识.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浆膜腔积液患者进行分析,以探讨浆膜腔积液在重症胰腺炎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
作者:张保环;干超士;徐惠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移癌的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 6例甲状腺转移癌中,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2例经细针穿刺细胞学证实.原发食道癌2例,肺癌、直肠癌、恶性黑色素瘤、肉瘤各1例.CT平扫加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单发结节型4例,表现为甲状腺叶内单个结节状低密度灶,重度强化,但仍呈相对低密度,边缘清楚或部分模糊,其中1例伴颈淋巴结转移及边缘强化.多发结节肿大型2例,表现为甲状腺显著肿大伴内多发结节低密度灶,不均强化伴内不规则坏死区,其中1例伴有粗钙化灶.结论 甲状腺转移癌CT表现多种多样,单发结节型,多发结节肿大型,厚壁囊变型,病灶内可伴钙化及有颈淋巴结转移,与原发性甲状腺良恶性病变CT表现相似,无特征性,确诊需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但有恶性肿瘤既往史,年龄大于50岁,CT发现甲状腺单发结节、多发结节肿大或厚壁囊性灶的患者应考虑甲状腺转移癌可能,CT能为临床提供转移灶更多的影像学信息及有无同时伴颈淋巴结转移,邻近器官的推移、侵犯.
作者:赵余祥;罗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6例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及有可评价病灶.采用奥沙利铂130 mg/m2,亚叶酸钙(LV)200 mg/m2及5-氟脲嘧啶(5-Fu)500 mg/m2~5方案化疗.3周为1周期,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36例患者均至少完成2周期化疗,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全组CR患者3例(8.3%),PR11例(30.6%),SD12例(33.3%),PD10例(27.8%).有效率为38.9%.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系统毒性、粘膜炎与感觉神经毒性.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5-氟脲嘧啶、亚叶酸钙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有一定的客观缓解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景钊;龚玲;邹长林;张薛榜;谢聪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科2002年10月~2005年10月间,手术前超声检查、手术后病理证实的8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显示率为63.8%,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阑尾穿孔及阑尾周围脓肿显示率较高.急性阑尾炎总显示率为77.6%.结论 超声可以为诊断阑尾炎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王文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胰头实质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36例胰头占位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均不能明确诊断.术中探查结合术中穿刺、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明确诊断为胰头癌22例,慢性胰腺炎9例;行Whipple手术15例,PPPD术3例,Beger术3例,胰腺部分挖除+胰管空肠侧侧吻合2例,姑息性手术13例.术后误诊2例,发生胰漏2例.结论 术中的定性诊断,是制定治疗胰头占位病变的关键.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忠铭;雷自强;林志铭;罗满生;彭放根;吴红;谭红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肝胆外科自1997年1月~2002年12月诊治的23例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病例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 (1)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可使ALT在术后有明显下降.(2)B超检出率78.26%.(3)均实行手术治疗,以囊肿切除和胆道重建术为主.结论 (1)B型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2)完整切除胆管囊肿行胆管或肝管空肠R-Y吻合作为根治该病的佳术式.
作者:张祥东;杨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静滴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7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7例,观察组I27例,观察组Ⅱ24例,观察组Ⅰ、Ⅱ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静滴IVIG400 mg/kg.d,qd1 d;400 mg/kg.d,qd×3 d,观察各组患儿喘憋缓解、肺部罗音消失及住院病程情况.结果 观察组Ⅰ、Ⅱ与对照组相比,喘憋缓解、肺部罗音消失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Ⅰ与观察组Ⅱ相比喘憋缓解差异不显著(P<0.05),但肺部罗音消失及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 IVIG是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刘书杰;荆俊华;侯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与全骨髓培养法之间的差异,以期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基于临床移植需要的MSCs分离方法.方法 分别应用上述两种方法分离MSCs,比较用两种方法的细胞形态、MSCs细胞得率及以及细胞表面标志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培养出骨髓MSCs,且获得的第二代MSCs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细胞形态均一,为长梭形或三角形.5 ml骨髓细胞分离培养后,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MSCs细胞总数显著小于全骨髓培养法(t=.639,P<0.01).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与全骨髓培养法获得的第二代MSC8 CD29、CD105、CD105、CD34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809、0.659、0.277、0.191,P均>0.05),但前者的HLA-DR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47,P<0.05).结论 与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相比较,全骨髓培养法分离MSCs具有培养时间较短,细胞得率较多的优点,虽纯度相对较低,但仍是一种较好的MSCs分离方法.
作者:丁伟荣;吴晓牧;饶燕飞;杨志刚;柳喆;张水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分析心胸外科监护室患儿机械通气非计划性拔管(UEX)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调查分析2003~2005年在我科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03例患儿,记录发生UEX的次数,当时可能发生的原因和机械通气的方式,发生UEX后对患儿的影响及处理方法.结果 有8例(7.77%)患儿发生UEX,6例(75%)属于自行拔管,1例(12.5%)因不全性喉痉挛而紧急拔管,1例(12.5%)因使用镇静药不充分,患儿烦躁,气道分泌物多致气管插管意外滑脱(气管插管下口在咽喉部)后,严重缺氧致昏迷并死亡.6例患儿需重新置管,2例患儿可以提前脱机,1例死亡,其余7例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 UEX的发生使再插管率明显提高,不必要地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还相应地增加了治疗费用,若处置不当,还可能发生医疗纠纷,只有充分认识UEX发生的原因及危害性,并采取经鼻插管方式,正确固定气管插管,适当的肢体约束,合理使用镇静剂,规范护理操作程序,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等有效的护理对策,这样才能使UEX发生率降到低限度,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美芳;钟迎梅;李丽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晚期出现的特发性高血压综合征,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高达7%~10%,其病因尚无定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可能为内皮细胞的损伤或功能紊乱,随着后基因时代的到来,人们研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遗传因素也有重要的关系.近年来有研究显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可能导致血高同型半胱氨酸,从而引起内皮细胞损伤或内皮功能的紊乱,由此推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关.本文章就近年来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樊李平;付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并积极探索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静脉输注治疗重症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和新途径.方法 在74例重症型颅脑损伤(GCS评分6~10分)急性期患者的治疗当中运用依达拉奉静脉输注,疗程2周,随访6~24周,通过颅脑CT影像检查比较脑肿胀、脑水肿等病变变化情况.结果 66例患者脑挫裂伤及其周围水肿灶明显缩小,平均GCS在5周后均达12分以上,GOS评分提高,随访24周ADL分级均达Ⅰ~Ⅱ级:另8例患者脑水肿在5周的住院期间消除较前缓慢,但反映其伤情预后的ADL分级也有所提高.结论 静脉输注依达拉奉的方法在重症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的救治中作用明显,能够改善其治疗预后,且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
作者:唐尤佳;罗林;淦作松;梅珍;陈希兰;胡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VATS方法在难治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我院应用VATS手术治疗13例难治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慢性脓胸9例,结核性脓胸3例,转移性腺癌1例.除恶性肿瘤外,其余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VATS方法对于治疗难治性胸腔积液价值极大.
作者:方政;陈胜家;闵科;夏少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合理安全的无痛人流麻醉方法.方法 选择人工流产患者16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分别为曲马多-丙泊酚组(A组),芬太尼-丙泊酚组(B组),雷米芬太尼-丙泊酚组(C组),单纯丙泊酚组(D组);观察4组麻醉前、麻醉后的MAP、HR、SpO2、术中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效果及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四组MAP、HR、SpO2麻醉后较麻醉前明显下降;A、B、C组的丙泊酚用量显著小于D组(P<0.01),D组麻醉效果与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低于A、B、C组(P<0.05),B、C组的丙泊酚用量显著小于A组(P<0.05);A、B组清醒时间和离院时间明显长于C、D组(P<0.01),且头昏、嗜睡发生率明显高于C、D组(P<0.05);4组恶心、呕吐无明显差异.结论 雷米芬太尼预先镇痛配伍丙泊酚是合理、安全的无痛人工流产麻醉方法.
作者:周建敏;李和;罗小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无创监测血氧饱和度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将监护仪探头指套固定在病人指端甲床来监测SPO2,并根据SPO2的变化调整给氧浓度、吸氧时间等.结果 此法均能准确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结论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监测,为及早发现低氧血症、确保有效给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作者:赵菊红;祝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3种不同的麻醉方法用于甲亢的麻醉效果.方法 Ⅰ组患者用罗哌卡因行双侧颈丛组滞:Ⅱ组用咪唑安定等诱导插管,术中以芬太尼等间断静注,异丙酚持续泵入和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Ⅲ组先按Ⅰ组行颈丛组滞,再按Ⅱ组方法复合气管内全身麻醉.结果 Ⅲ组术中平稳,无需追加药,全麻药用量少.结论 颈丛阻滞复合气管内全身麻醉效果好.
作者:黄自生;李平安;黄洁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