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李平;付芬
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移癌的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 6例甲状腺转移癌中,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2例经细针穿刺细胞学证实.原发食道癌2例,肺癌、直肠癌、恶性黑色素瘤、肉瘤各1例.CT平扫加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单发结节型4例,表现为甲状腺叶内单个结节状低密度灶,重度强化,但仍呈相对低密度,边缘清楚或部分模糊,其中1例伴颈淋巴结转移及边缘强化.多发结节肿大型2例,表现为甲状腺显著肿大伴内多发结节低密度灶,不均强化伴内不规则坏死区,其中1例伴有粗钙化灶.结论 甲状腺转移癌CT表现多种多样,单发结节型,多发结节肿大型,厚壁囊变型,病灶内可伴钙化及有颈淋巴结转移,与原发性甲状腺良恶性病变CT表现相似,无特征性,确诊需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但有恶性肿瘤既往史,年龄大于50岁,CT发现甲状腺单发结节、多发结节肿大或厚壁囊性灶的患者应考虑甲状腺转移癌可能,CT能为临床提供转移灶更多的影像学信息及有无同时伴颈淋巴结转移,邻近器官的推移、侵犯.
作者:赵余祥;罗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肝胆外科自1997年1月~2002年12月诊治的23例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病例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 (1)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可使ALT在术后有明显下降.(2)B超检出率78.26%.(3)均实行手术治疗,以囊肿切除和胆道重建术为主.结论 (1)B型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2)完整切除胆管囊肿行胆管或肝管空肠R-Y吻合作为根治该病的佳术式.
作者:张祥东;杨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创伤患者血糖情况与创伤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120例创伤患者,于伤后来诊时即刻取样检测血糖水平,并给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根据血糖情况分为正常组(3.6~6.1 mmol/L)、中间组(6.2~11.1 mmol/L)、高血糖组(11.2~18 mmol/L)、超高血糖组(>18 mmol/L),统计组内严重创伤患者(ISS评分≥20)以及死亡情况.结果 高血糖组和超高血糖组的创伤患者较正常组与中间组ISS评分及死亡率均明显增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创伤后体内血糖水平明显增高,血糖的高低与创伤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与预后呈负相关关系.
作者:刘晓洪;王晓勇;石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与全骨髓培养法之间的差异,以期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基于临床移植需要的MSCs分离方法.方法 分别应用上述两种方法分离MSCs,比较用两种方法的细胞形态、MSCs细胞得率及以及细胞表面标志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培养出骨髓MSCs,且获得的第二代MSCs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细胞形态均一,为长梭形或三角形.5 ml骨髓细胞分离培养后,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MSCs细胞总数显著小于全骨髓培养法(t=.639,P<0.01).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与全骨髓培养法获得的第二代MSC8 CD29、CD105、CD105、CD34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809、0.659、0.277、0.191,P均>0.05),但前者的HLA-DR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47,P<0.05).结论 与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相比较,全骨髓培养法分离MSCs具有培养时间较短,细胞得率较多的优点,虽纯度相对较低,但仍是一种较好的MSCs分离方法.
作者:丁伟荣;吴晓牧;饶燕飞;杨志刚;柳喆;张水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旨在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危重烧伤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炎症反应综合诊断确立的危重烧伤患者36例,随机分为HVHF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烧伤治疗,HVHF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高容量血液滤过.HV肿组于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取外周血检测3种细胞因子.两组均作APACHEⅡ评分.结果 HVHF组外周组血TNF-a、IL-6、IL-8浓度均于治疗4 h后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1);HVHF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HVHF能够清除烧伤患者体内炎症介质,改善预后.
作者:张守忠;潘拥军;柏士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MWH)联合杏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UAP病人139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46例给予基本抗心绞痛治疗;LMWH组45例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5000 u皮下注射,每12 h1次,连用7 d;LMWH加杏丁48例在LMWH基础上联用杏丁注射液(贵州益佰股份有限公司5 ml/支)20~50 ml每日1次,静脉输注,每日1次,共用14 d.治疗后分别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杏丁治疗UA病人后心绞痛症状缓解率及心电图改善率达95.8%,同时病人心肌耗氧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 低分肝素联合杏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王俊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小儿肺炎的致病菌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1221例小儿肺炎患儿的痰标本进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结果 1221例标本检出致病菌516株,总阳性率为42.3%.其中革兰阴性菌378株(73.3%),革兰阳性菌77株(14.9%),真菌61株(11.8%),主要致病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76株,大肠埃希菌81株,鲍曼不动杆菌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6株,白色假丝酵母菌55株,铜绿假单胞菌26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百分率分别为39.2%和58.0%.耐药率高的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为氨苄西林(96.6%),大肠埃希菌为氨苄西林(79.0%),鲍曼不动杆菌为呋喃妥因(98.4%),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青霉素G(94.6%)、氨苄西林(94.6%),铜绿假单胞菌为头孢唑啉(100%).结论 小儿肺炎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及时掌握小儿肺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的动态,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陈海哨;李凤仙;陈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重症中毒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重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测定不同时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好转组恢复期与入院时进行比较.结果 好转组和死亡组入院时的TT3、FT3均低于对照组,好转组恢复期的TT3、FT3高于入院时,死亡组终末期的TT4、FT4低于对照组,不同时期的TSH无明显变化.结论 监测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动态变化对判断重症中毒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先汉;宗建平;季蕴辛;虞松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破裂的术前诊断、手术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自1991年~2005年13例闭合性十二指肠破裂,依据术前诊断,相应行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 本组病例经治疗,11例治愈,2例死亡,1例死于脑疝,1例死于十二指肠瘘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十二指肠破裂术前诊断较困难,一旦确诊后要根据十二指肠破裂的部位和程度而确定手术方式,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病人的预后较好.
作者:程明;张健全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科2002年10月~2005年10月间,手术前超声检查、手术后病理证实的8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显示率为63.8%,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阑尾穿孔及阑尾周围脓肿显示率较高.急性阑尾炎总显示率为77.6%.结论 超声可以为诊断阑尾炎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王文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1652例急诊创伤患者的早期辅助检查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方法 对创伤病例进行现况调查,所得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并用统计学进行处理.结果 本组平均每例作了1.88次辅助检查,其中55.75%的患者做了X线检查,阳性率36.81%;37.71%的患者做了CT检查,阳性率为21.51%;27.54%的患者做了B超检查,阳性率为23.52%;13.14%的患者检查了血常规,阳性率25.35%.结论 应严格掌握辅助检查的指征,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免增加医疗费用.
作者:王顼;顾基伟;徐罗刚;范文慧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伴高顺应性膀胱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1年4月~2006年3月收治12例患者回顾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入院后均留置导尿,1例因留置导尿失败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并给神经营养药物治疗.8例患者在6个月内逼尿肌功能有恢复,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双极电切术;4例逼尿肌功能无恢复患者中,2例行膀胱腹直肌间置术,2例永久性膀胱造瘘.结论 高顺应性膀胱是逼尿肌损害严重的表现,早期留置导尿或膀胱造瘘解除梗阻、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定时持续的给冷生理盐水人为刺激膀胱收缩等方法有利于逼尿肌功能的恢复;逼尿肌功能恢复患者,可行前列腺切除手术,对逼尿肌功能不能恢复者,则应永久性膀胱造瘘或行膀胱腹直肌间置术.
作者:杨凌峰;蒋悦;张宝金;陈挺;楼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例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结果 15例成人肠套叠的原因分别为:恶性病变包括结肠癌3例,淋巴瘤2例,转移瘤1例,共6例(6/15);良性病变包括血管瘤2例,粘膜下脂肪瘤4例,平滑肌瘤2例,结肠息肉1例,共9例(9/15).表现为小肠-结肠套叠5例,小肠型肠套叠3例,结肠-结肠型肠套叠7例.CT直接征象:靶征12例,彗星尾征7例,肾形征4例,其间肠系膜脂肪套入形成半月形或环形征象9例,如套入部与鞘部肠壁间的气体则形成偏心或外周气泡6例;间接征象:肠壁增厚7例,近侧肠腔不同程度的扩张9例,肠梗阻6例,邻近肠系膜或筋膜浸润1例.CT发现原发病8例(8/15).结论 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为术前病因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陈祖华;余日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静滴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7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7例,观察组I27例,观察组Ⅱ24例,观察组Ⅰ、Ⅱ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静滴IVIG400 mg/kg.d,qd1 d;400 mg/kg.d,qd×3 d,观察各组患儿喘憋缓解、肺部罗音消失及住院病程情况.结果 观察组Ⅰ、Ⅱ与对照组相比,喘憋缓解、肺部罗音消失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Ⅰ与观察组Ⅱ相比喘憋缓解差异不显著(P<0.05),但肺部罗音消失及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 IVIG是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刘书杰;荆俊华;侯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肌肤生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与安全性,并与激光治疗进行比较.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3月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126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肌肤生组(63例)及激光组(63例).肌肤生组清创后依创面大小以适量肌肤生粉体覆盖整个创面,每周1次,两周为一疗程.激光组在月经干净后3~7 d行CO2激光治疗.两组均在1个月后复查.结果 激光组疗效明显优于肌肤生组,激光组与肌肤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87.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肌肤生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激光组在治疗后存在不同程度的阴道排液及出血.结论 87.3%的患者在使用肌肤生后,症状及体征得到了明显的的改善,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甘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胰头实质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36例胰头占位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均不能明确诊断.术中探查结合术中穿刺、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明确诊断为胰头癌22例,慢性胰腺炎9例;行Whipple手术15例,PPPD术3例,Beger术3例,胰腺部分挖除+胰管空肠侧侧吻合2例,姑息性手术13例.术后误诊2例,发生胰漏2例.结论 术中的定性诊断,是制定治疗胰头占位病变的关键.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忠铭;雷自强;林志铭;罗满生;彭放根;吴红;谭红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晕厥发作的原因、临床症状及临床类型,降低晕厥病人的死亡率及猝死率.方法 回顾分析28例晕厥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反射性晕厥4例,心源性晕厥16例,神经性晕厥4例,其他晕厥4例.结论 结合患者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临床类型,作出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减少晕厥病人的死亡率及猝死率.
作者:刘慧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3岁.胆囊结石经腹胆囊切除术后3年,因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恶心、呕吐、厌油、加重1年来院就诊.超声所见:在胆囊窝内可见-2.3×1.3 cm类似胆囊声像,内可见0.4×0.3 cm小光团,伴声影.超声诊断:胆囊管残株扩张伴结石.ERCP证实为胆囊管过长,胆囊管残株结石形成.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先行胆囊管切开取石,取石后将残株切除.术中见胆囊管长2.4 cm,胆囊管直径1.4 cm,结石大小为0.4×0.3 cm,性质为混合性结石.
作者:陈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危重病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血糖水平>11.1 mmol/L危重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29)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对照组(n=29)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10.0~11.1 MMo/l,通过实验观察两组患者使用胰岛素天数、使用抗生素天数、入住ICU天数、使用呼吸机天数、死亡率、院内感染发生率等反映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中使用胰岛素天数、使用抗生素天数、入住ICU天数、使用呼吸机天数、死亡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 危重病患者即使无糖尿病史,当出现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时,强化胰岛素治疗可改善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及预后,降低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樊宇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孕27~28周胎膜早破期待治疗的可行性,探讨提高孕27~28周胎膜早破分勉时机选择.方法 对我院2001~2005年收治的孕27~28周胎膜早破4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期待治疗组和终止妊娠组潜伏期及新生儿预后.结果 期待治疗组平均延长孕周9 d4 h,长1例延长6周;期待妊娠可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及死亡率,且并没有明显增加孕妇及新生儿感染.结论 孕27~28周胎膜早破如延长孕周至30周以上能降低新生儿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曾晓明;郑九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