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杏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王俊谊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低分子量肝素, 杏丁注射液
摘要: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MWH)联合杏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UAP病人139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46例给予基本抗心绞痛治疗;LMWH组45例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5000 u皮下注射,每12 h1次,连用7 d;LMWH加杏丁48例在LMWH基础上联用杏丁注射液(贵州益佰股份有限公司5 ml/支)20~50 ml每日1次,静脉输注,每日1次,共用14 d.治疗后分别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杏丁治疗UA病人后心绞痛症状缓解率及心电图改善率达95.8%,同时病人心肌耗氧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 低分肝素联合杏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无创监测血氧饱和度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意义

    目的 总结无创监测血氧饱和度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将监护仪探头指套固定在病人指端甲床来监测SPO2,并根据SPO2的变化调整给氧浓度、吸氧时间等.结果 此法均能准确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结论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监测,为及早发现低氧血症、确保有效给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作者:赵菊红;祝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前列地尔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112例

    目的 总结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经验.方法 将前列地尔200 μg,阿魏酸钠0.2 g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其它治疗方法与常规组相同,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并与常规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常规组.结论 前列地尔加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毛兆矩;毛晓华;王樟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总结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使用通心络胶囊,观察动态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等变化.结果 治疗后动态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明显好转,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明显改善,血脂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具有降低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循环,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黄成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酒精性肝纤维化诊治的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es,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起初为肝细胞脂肪变性,进而发展为肝炎、肝纤维化,终导致肝硬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好转,ALD明显增多,逐渐成为慢性肝病中值得重视的课题.

    作者:毛忠懿;胡坚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3种不同麻醉方法用于甲亢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3种不同的麻醉方法用于甲亢的麻醉效果.方法 Ⅰ组患者用罗哌卡因行双侧颈丛组滞:Ⅱ组用咪唑安定等诱导插管,术中以芬太尼等间断静注,异丙酚持续泵入和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Ⅲ组先按Ⅰ组行颈丛组滞,再按Ⅱ组方法复合气管内全身麻醉.结果 Ⅲ组术中平稳,无需追加药,全麻药用量少.结论 颈丛阻滞复合气管内全身麻醉效果好.

    作者:黄自生;李平安;黄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快捷的诊断方法.方法 利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颈部、锁骨上窝及腋下浅表肿大淋巴结,观察其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共检测门诊及住院患者44例,62个淋巴结,诊断准确37例,漏诊6例,误诊1例,诊断准确率84%.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在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夏润生;易永忠;李运萍;林晓清;欧珏;胡汝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对难治性胸腔积液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VATS方法在难治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我院应用VATS手术治疗13例难治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慢性脓胸9例,结核性脓胸3例,转移性腺癌1例.除恶性肿瘤外,其余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VATS方法对于治疗难治性胸腔积液价值极大.

    作者:方政;陈胜家;闵科;夏少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迟发性脾破裂延迟出血15例

    脾外伤在腹内脏器外伤中占首位,而迟发性脾破裂占脾外伤10~15%.我院近8年收治迟发性脾破裂15例,占同期脾外伤10%,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5例患者,男13例,女2例,年龄17~59岁,平均42岁,其中11例患者因左上腹部突发剧痛,数小时至1 d不等,伴心慌、虚汗、头晕、腹胀.查体:部分患者血压下降,均呈贫血外观,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以左上腹为甚.有2例触及左上腹压痛性包块,诊断性腹穿抽得不凝血性液,B超或CT检查显示脾破裂,行脾切除术.

    作者:陈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对慢性肺心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对慢性肺心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符合条件的慢性肺心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硝酸甘油,3d后观察二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73.3%,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率为46.7%,总有效率为67.2%,治疗后二组疗效对比,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雾化吸入硝酸甘油10 min、60 mim、1 d、2 d和3 d右室射血前期(RPEP)/加速时间(AT)、肺动脉平均压(PAMP)均较吸入前基础值明显下降(P<.05).而HR、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峰值血流速度(PA)及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后与吸入前基础值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可以降低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而对体循环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赞华;曾柳芽;杨桔英;黄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6例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及有可评价病灶.采用奥沙利铂130 mg/m2,亚叶酸钙(LV)200 mg/m2及5-氟脲嘧啶(5-Fu)500 mg/m2~5方案化疗.3周为1周期,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36例患者均至少完成2周期化疗,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全组CR患者3例(8.3%),PR11例(30.6%),SD12例(33.3%),PD10例(27.8%).有效率为38.9%.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系统毒性、粘膜炎与感觉神经毒性.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5-氟脲嘧啶、亚叶酸钙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有一定的客观缓解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景钊;龚玲;邹长林;张薛榜;谢聪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02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息儿随机分成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d静脉滴注,1次/d,连续给药3~5 d,停4 d,再次给药3 d;对照组给予红霉素30 mg/(kg.d),分两次静脉滴注,疗程10~14 d.结果 阿奇霉素组痊愈率明显高于红霉素组(χ2=10.489,P<0.01),且在平均咳嗽好转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红霉素组,仅在平均退热时间疗效稍差.同时阿奇霉素出现胃肠道反应,局部疼痛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红霉素组.结论 阿奇霉素可作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常规用药,且有疗效好,疗程短,不良反应少,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燕;马旭升;涂林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前列腺增生症引起高顺应性膀胱的治疗(附12例报告)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伴高顺应性膀胱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1年4月~2006年3月收治12例患者回顾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入院后均留置导尿,1例因留置导尿失败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并给神经营养药物治疗.8例患者在6个月内逼尿肌功能有恢复,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双极电切术;4例逼尿肌功能无恢复患者中,2例行膀胱腹直肌间置术,2例永久性膀胱造瘘.结论 高顺应性膀胱是逼尿肌损害严重的表现,早期留置导尿或膀胱造瘘解除梗阻、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定时持续的给冷生理盐水人为刺激膀胱收缩等方法有利于逼尿肌功能的恢复;逼尿肌功能恢复患者,可行前列腺切除手术,对逼尿肌功能不能恢复者,则应永久性膀胱造瘘或行膀胱腹直肌间置术.

    作者:杨凌峰;蒋悦;张宝金;陈挺;楼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疾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价值.方法 分析了287例甲状腺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和结果,并与病理及实验室对照.结果 甲状腺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84.6%(11/13),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5.6%(262/274).结论 应用二维声像图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血流参数测值,可以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作者:杨文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高容量血液滤过对危重烧伤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

    目的 旨在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危重烧伤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炎症反应综合诊断确立的危重烧伤患者36例,随机分为HVHF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烧伤治疗,HVHF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高容量血液滤过.HV肿组于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取外周血检测3种细胞因子.两组均作APACHEⅡ评分.结果 HVHF组外周组血TNF-a、IL-6、IL-8浓度均于治疗4 h后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1);HVHF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HVHF能够清除烧伤患者体内炎症介质,改善预后.

    作者:张守忠;潘拥军;柏士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肌肤生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肌肤生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与安全性,并与激光治疗进行比较.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3月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126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肌肤生组(63例)及激光组(63例).肌肤生组清创后依创面大小以适量肌肤生粉体覆盖整个创面,每周1次,两周为一疗程.激光组在月经干净后3~7 d行CO2激光治疗.两组均在1个月后复查.结果 激光组疗效明显优于肌肤生组,激光组与肌肤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87.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肌肤生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激光组在治疗后存在不同程度的阴道排液及出血.结论 87.3%的患者在使用肌肤生后,症状及体征得到了明显的的改善,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甘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枪式硅胶印模材料在根管印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枪式硅胶印模材料在根管印模中的应用.方法 取实验教学牙模型30副分3组(每组10副)分别用自凝印模塑料、琼脂-藻酸盐印模材料、枪式硅胶印模材料根管印模后制取桩核,就位后采用拉力计来测量3种方法印模制作桩核的固位力.结果 在这三种根管印模方法中以枪式硅胶印模法制作桩核的模型清晰、固位力大(P<0.05),自凝印模塑料制作的桩核就位较困难,固位力差,琼脂-藻酸盐印模法制作的桩核固位力较差.结论 枪式硅胶印模材料在根管印模的操作中方法简便,制作的桩核固位力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海;蒋李懿;梁美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以长春瑞滨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食管癌病人6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长春瑞滨25 mg/m2,静滴,第1、8 d;顺铂30 mg/m2,静滴,第2~4 d;亚叶酸钙0.2及氟尿嘧啶0.5 g/m2,静滴,第1~5 d.对照组除无长春瑞滨外,皆相同.每3周重复1次,连用3周期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2.5%和43.8%,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3个月和8.7个月;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结论 以长春瑞滨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疗效好,毒性小,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印强;吴清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120例创伤患者血糖及预后评估

    目的 研究创伤患者血糖情况与创伤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120例创伤患者,于伤后来诊时即刻取样检测血糖水平,并给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根据血糖情况分为正常组(3.6~6.1 mmol/L)、中间组(6.2~11.1 mmol/L)、高血糖组(11.2~18 mmol/L)、超高血糖组(>18 mmol/L),统计组内严重创伤患者(ISS评分≥20)以及死亡情况.结果 高血糖组和超高血糖组的创伤患者较正常组与中间组ISS评分及死亡率均明显增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创伤后体内血糖水平明显增高,血糖的高低与创伤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与预后呈负相关关系.

    作者:刘晓洪;王晓勇;石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5例急诊心脏手术麻醉处理体会

    目的 总结急诊心脏手术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5例急诊心脏手术(心功能Ⅳ级3例,心功能Ⅲ级2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CPB)下完成.麻醉选择对循环系统干扰小的药物,麻醉诱导前、心脏复跳后给予多巴胺或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等血管活性药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稳定.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讨论 急诊心脏手术需各科医护人员平时训练有素,配合密切.选择适当的血管活性药、麻醉药尽量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稳定.

    作者:钟文胜;张明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危重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危重病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血糖水平>11.1 mmol/L危重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29)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对照组(n=29)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10.0~11.1 MMo/l,通过实验观察两组患者使用胰岛素天数、使用抗生素天数、入住ICU天数、使用呼吸机天数、死亡率、院内感染发生率等反映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中使用胰岛素天数、使用抗生素天数、入住ICU天数、使用呼吸机天数、死亡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 危重病患者即使无糖尿病史,当出现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时,强化胰岛素治疗可改善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及预后,降低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樊宇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