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香
目的 探讨VATS方法在难治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我院应用VATS手术治疗13例难治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慢性脓胸9例,结核性脓胸3例,转移性腺癌1例.除恶性肿瘤外,其余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VATS方法对于治疗难治性胸腔积液价值极大.
作者:方政;陈胜家;闵科;夏少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个体发育过程中基因调控下的细胞自杀活动,是多细胞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由基因编码程序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细胞凋亡是机体对外界刺激进行主动应答的过程,可见于胚胎发育,正常组织代谢和某些病理情况.稽留流产(missed abortion),又称过期流产,指宫内胚胎或胎儿死亡后未及时排出者[1].
作者:陈莉萍;谭布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重症中毒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重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测定不同时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好转组恢复期与入院时进行比较.结果 好转组和死亡组入院时的TT3、FT3均低于对照组,好转组恢复期的TT3、FT3高于入院时,死亡组终末期的TT4、FT4低于对照组,不同时期的TSH无明显变化.结论 监测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动态变化对判断重症中毒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先汉;宗建平;季蕴辛;虞松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我院恶性肿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菌株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入院的恶性肿瘤患者1518例,根据临床需要,采集不同部位的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598株菌株,总检出率39.4%,其中首位为白假丝酵母菌65.1%,其次热带假丝酵母菌13.4%.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58.7%),泌尿道(28.1%),分离的菌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耐药性低,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性较高.结论 白假丝酵母菌仍然是引起恶性肿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对其也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但非白假丝酵母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有上升趋势,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具有相当高的耐药性,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项领;沈翠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提高对GISTs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2例GITs病例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病灶位于胃6例,小肠3例,食管、升结肠、肠系膜各1例;良性2例,交界性2例,恶性8例;12例中9例向腔外生长,8例肿块直径>5 cm,肿块内常见出血、坏死、囊变;肿块实质部分强化明显,囊变、坏死部分不强化,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显著.肿块内伴发含气液平2例,肝脏转移2例,区域淋巴结未见明显增大,所有病例均未见肠梗阻征象.结论 CT对CISTs诊断有一定价值,有时与平滑肌瘤、神经源性肿瘤鉴别困难,确诊需要结合免疫组化检查.
作者:周胜法;方必东;许崇永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es,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起初为肝细胞脂肪变性,进而发展为肝炎、肝纤维化,终导致肝硬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好转,ALD明显增多,逐渐成为慢性肝病中值得重视的课题.
作者:毛忠懿;胡坚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使用通心络胶囊,观察动态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等变化.结果 治疗后动态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明显好转,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明显改善,血脂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具有降低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循环,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黄成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并积极探索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静脉输注治疗重症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和新途径.方法 在74例重症型颅脑损伤(GCS评分6~10分)急性期患者的治疗当中运用依达拉奉静脉输注,疗程2周,随访6~24周,通过颅脑CT影像检查比较脑肿胀、脑水肿等病变变化情况.结果 66例患者脑挫裂伤及其周围水肿灶明显缩小,平均GCS在5周后均达12分以上,GOS评分提高,随访24周ADL分级均达Ⅰ~Ⅱ级:另8例患者脑水肿在5周的住院期间消除较前缓慢,但反映其伤情预后的ADL分级也有所提高.结论 静脉输注依达拉奉的方法在重症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的救治中作用明显,能够改善其治疗预后,且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
作者:唐尤佳;罗林;淦作松;梅珍;陈希兰;胡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旨在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危重烧伤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炎症反应综合诊断确立的危重烧伤患者36例,随机分为HVHF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烧伤治疗,HVHF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高容量血液滤过.HV肿组于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取外周血检测3种细胞因子.两组均作APACHEⅡ评分.结果 HVHF组外周组血TNF-a、IL-6、IL-8浓度均于治疗4 h后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1);HVHF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HVHF能够清除烧伤患者体内炎症介质,改善预后.
作者:张守忠;潘拥军;柏士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6例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及有可评价病灶.采用奥沙利铂130 mg/m2,亚叶酸钙(LV)200 mg/m2及5-氟脲嘧啶(5-Fu)500 mg/m2~5方案化疗.3周为1周期,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36例患者均至少完成2周期化疗,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全组CR患者3例(8.3%),PR11例(30.6%),SD12例(33.3%),PD10例(27.8%).有效率为38.9%.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系统毒性、粘膜炎与感觉神经毒性.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5-氟脲嘧啶、亚叶酸钙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有一定的客观缓解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景钊;龚玲;邹长林;张薛榜;谢聪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02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息儿随机分成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d静脉滴注,1次/d,连续给药3~5 d,停4 d,再次给药3 d;对照组给予红霉素30 mg/(kg.d),分两次静脉滴注,疗程10~14 d.结果 阿奇霉素组痊愈率明显高于红霉素组(χ2=10.489,P<0.01),且在平均咳嗽好转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红霉素组,仅在平均退热时间疗效稍差.同时阿奇霉素出现胃肠道反应,局部疼痛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红霉素组.结论 阿奇霉素可作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常规用药,且有疗效好,疗程短,不良反应少,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燕;马旭升;涂林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以长春瑞滨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食管癌病人6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长春瑞滨25 mg/m2,静滴,第1、8 d;顺铂30 mg/m2,静滴,第2~4 d;亚叶酸钙0.2及氟尿嘧啶0.5 g/m2,静滴,第1~5 d.对照组除无长春瑞滨外,皆相同.每3周重复1次,连用3周期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2.5%和43.8%,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3个月和8.7个月;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结论 以长春瑞滨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疗效好,毒性小,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印强;吴清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小儿肺炎的致病菌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1221例小儿肺炎患儿的痰标本进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结果 1221例标本检出致病菌516株,总阳性率为42.3%.其中革兰阴性菌378株(73.3%),革兰阳性菌77株(14.9%),真菌61株(11.8%),主要致病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76株,大肠埃希菌81株,鲍曼不动杆菌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6株,白色假丝酵母菌55株,铜绿假单胞菌26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百分率分别为39.2%和58.0%.耐药率高的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为氨苄西林(96.6%),大肠埃希菌为氨苄西林(79.0%),鲍曼不动杆菌为呋喃妥因(98.4%),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青霉素G(94.6%)、氨苄西林(94.6%),铜绿假单胞菌为头孢唑啉(100%).结论 小儿肺炎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及时掌握小儿肺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的动态,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陈海哨;李凤仙;陈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破裂的术前诊断、手术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自1991年~2005年13例闭合性十二指肠破裂,依据术前诊断,相应行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 本组病例经治疗,11例治愈,2例死亡,1例死于脑疝,1例死于十二指肠瘘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十二指肠破裂术前诊断较困难,一旦确诊后要根据十二指肠破裂的部位和程度而确定手术方式,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病人的预后较好.
作者:程明;张健全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移癌的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 6例甲状腺转移癌中,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2例经细针穿刺细胞学证实.原发食道癌2例,肺癌、直肠癌、恶性黑色素瘤、肉瘤各1例.CT平扫加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单发结节型4例,表现为甲状腺叶内单个结节状低密度灶,重度强化,但仍呈相对低密度,边缘清楚或部分模糊,其中1例伴颈淋巴结转移及边缘强化.多发结节肿大型2例,表现为甲状腺显著肿大伴内多发结节低密度灶,不均强化伴内不规则坏死区,其中1例伴有粗钙化灶.结论 甲状腺转移癌CT表现多种多样,单发结节型,多发结节肿大型,厚壁囊变型,病灶内可伴钙化及有颈淋巴结转移,与原发性甲状腺良恶性病变CT表现相似,无特征性,确诊需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但有恶性肿瘤既往史,年龄大于50岁,CT发现甲状腺单发结节、多发结节肿大或厚壁囊性灶的患者应考虑甲状腺转移癌可能,CT能为临床提供转移灶更多的影像学信息及有无同时伴颈淋巴结转移,邻近器官的推移、侵犯.
作者:赵余祥;罗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科2002年10月~2005年10月间,手术前超声检查、手术后病理证实的8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显示率为63.8%,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阑尾穿孔及阑尾周围脓肿显示率较高.急性阑尾炎总显示率为77.6%.结论 超声可以为诊断阑尾炎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王文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静滴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7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7例,观察组I27例,观察组Ⅱ24例,观察组Ⅰ、Ⅱ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静滴IVIG400 mg/kg.d,qd1 d;400 mg/kg.d,qd×3 d,观察各组患儿喘憋缓解、肺部罗音消失及住院病程情况.结果 观察组Ⅰ、Ⅱ与对照组相比,喘憋缓解、肺部罗音消失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Ⅰ与观察组Ⅱ相比喘憋缓解差异不显著(P<0.05),但肺部罗音消失及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 IVIG是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刘书杰;荆俊华;侯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价值.方法 分析了287例甲状腺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和结果,并与病理及实验室对照.结果 甲状腺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84.6%(11/13),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5.6%(262/274).结论 应用二维声像图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血流参数测值,可以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作者:杨文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例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结果 15例成人肠套叠的原因分别为:恶性病变包括结肠癌3例,淋巴瘤2例,转移瘤1例,共6例(6/15);良性病变包括血管瘤2例,粘膜下脂肪瘤4例,平滑肌瘤2例,结肠息肉1例,共9例(9/15).表现为小肠-结肠套叠5例,小肠型肠套叠3例,结肠-结肠型肠套叠7例.CT直接征象:靶征12例,彗星尾征7例,肾形征4例,其间肠系膜脂肪套入形成半月形或环形征象9例,如套入部与鞘部肠壁间的气体则形成偏心或外周气泡6例;间接征象:肠壁增厚7例,近侧肠腔不同程度的扩张9例,肠梗阻6例,邻近肠系膜或筋膜浸润1例.CT发现原发病8例(8/15).结论 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为术前病因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陈祖华;余日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全自动血沉分析仪与魏氏法测定血沉差异的情况,分析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对两种结果的应用.方法 使用DRAGONMED 2010全自动血沉分析仪和魏氏测定对30例门诊病人血沉进行测定,并作两种方法血沉值差异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549,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的双侧显著性检验为0.002,无相关关系.统计量t值=0.488,双侧配对t检验的结果P=0.629,95%置信区间为:(0.8511,1.3845),99%置信区间为:(-1.2398,1.7731).结论 两种方法测定血沉结果在仪器线性范围内无差异,因此对严重贫血病人为了准确得到血沉的数值应改魏氏法.
作者:刘晓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