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红
目的 探索高能超声聚焦刀(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在超声诊断仪监控下使用FEP-BYO2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统对14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评价HIFU治疗效果.结果 经HIFU治疗后肌瘤生长速度减慢、停止,部分瘤体甚至缩小(约20.9%),无皮肤灼伤、大出血、疼痛等并发症出现,有效率90.54%.结论 HIFU作为一种新型局部治疗技术对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
作者:吴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儿气道异物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体会,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79例小儿气道异物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处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76例抢救成功,3例死亡.结论 及时去除病因,保证气道通畅;手术中操作轻柔,准确,术前、术中、术后注意患儿全身状况,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叶煜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绝经后Her-2基因过表达的晚期乳腺癌病人的内分泌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对我院于2005年~2006年间收治的15例乳腺癌病人进行芳香化酶药物治疗分析.结果 有效率为26.7%(4/15),临床获益率为53.3%(8/15).结论 Her-2基因过表达的病人即便是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均阴性或不明也不应放弃内分泌治疗.
作者:李骏白;黄瑞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正压肝素帽在预防静脉留置管输液时输液器乳头脱落中的效果.方法 将输液病人分为两组,直连组为未用正压肝素帽的留置导管输液,共220例;可来福组为用正压肝素帽(可来福接头)的留置导管输液,共308例.比较两组的脱落率.结果 直连组220例发生输液器乳头脱落4例(1.8%),可来福组308例无一例脱落.结论 正压肝素帽除有其他诸多益处外,可避免输液器乳头脱落也是其优点之一,值得在静脉留置管中常规使用.
作者:徐莹玲;林玉霜;任瑞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我院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5年5月~2006年5月我院共实施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12~78岁,体重27~68kg,手术类型:CHD,ASD修补术3例;CHD,VSD修补术2例;MVR3例;MVR+AVP1例;MVP1例,CABG4例,F4根治术1例;PDA1例,左房粘液瘤摘除术1例.体外循环转机时间22~102min,平均4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0~79min,平均30min,心脏自动复跳率95%.结果 全组无死亡例.结论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涉及多学科的合作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学民;余乐国;陈隆斌;郑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护士对二甲双胍伴发乳酸酸中毒的认识.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分析,总结其共性.结果 老年、服药依从性不高、肝肾功能损害是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乳酸酸中毒的易发因素,感染特别是肠道感染是主要的诱因,严重酸中毒可引起淀粉酶升高,持续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能有效纠正酸中毒.结论 对年龄大,并发症多,依从性不佳,无检测血糖的患者,虽无明显的二甲双胍禁忌症,也应慎用,并进行充分宣教;CVVH效果明确,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少,在危重患者血压相对稳定但未达正常范围也应考虑CVVH治疗,并做好急救配合、CVVH的护理、预防并发症、健康宣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巧琴;刘敏晓;周国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误诊外科急腹症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2~2006年普外科收住流行性出血热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1992~2006年我院普外科收住流行性出血热病人17例,17例均误诊.结论 流行性出血热引起腹部症状、体征与外科急腹症相似,易被误诊,加强对流行性出血热认识、改善工作态度可以减少误诊.
作者:李振宇;徐文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强脉冲光子的脱毛效果.方法 应用强脉冲光子治疗仪去除身体各部位多余毛发,一般需3~5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1~2个月左右.结果 92例患者除2例患者治疗区皮肤出现水泡,经对症治疗,无色素沉着及瘢痕形成等并发症.所有病例随访3~6个月,治愈43例,占46.7%;显效29例,占31.5%;有效8例,占8.7%;无效12例,占13%,总有效率87%.结论 强脉冲光子治疗仪脱毛效果可靠,操作简单,治疗耗时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一种较理想的脱毛方法.
作者:宋卫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的优缺点.方法 对32例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病人均在腰麻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35min,术后3~5d 出院.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1].
作者:谭洪育;吴红;刘莹;罗满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急性左心衰中的疗效.方法 12例急性重症左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观察呼吸机使用前后2h的动脉血气分析及心率、呼吸频率等参数的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使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后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及心率、呼吸频率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1.67%(P<0.005).结论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作用快,疗效显著,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敏珍;杨二杨;夏育观;陈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常因门脉高压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不难诊断,但是肝硬化合并腹腔大出血的情况尚属少见.
作者:温志立;王艳华;李宾;杨铁一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妊娠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常发生于妊娠晚期,多见于初产妇及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是比较罕见的妊娠期特发性疾病之一,其起病急剧,病情凶险,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酷似重症肝炎,短期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若不及时处理,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极高.现将我院自2002年~2006年4年间收治的3例AFLP报道如下:
作者:吴冬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人群感染率很高,全世界人群感染率高达50%.目前已经确认HP与胃肠道疾病中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4种疾病关系密切[1].
作者:朱振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浓度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及心衰控制前后血清尿酸浓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各级、各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检测血清尿酸浓度,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4组.并进行比较.结果 心功能Ⅰ级与Ⅱ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级与Ⅲ级组、Ⅲ级与Ⅳ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衰控制后(心衰分级降低1~2个等级为控制)复查血清尿酸浓度与人院时心衰控制前相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程度与血清尿酸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尿酸浓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是反映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娄思豫;侯静芳;陈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用药安全.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摆药,研究组采用集中摆药,比较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集中摆药能有效提高医嘱执行准确性,达到了临床用药安全目的.
作者:王富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国产GSS(General Spine System)内固定并椎间髂骨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对15例施行椎板减压、椎问髂骨植骨和GSS内固定手术的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获6~24个月的随访(平均12.6个月).术后均获骨性融合,症状有不同程度消失,无内固定松动及再滑脱现象.结论 国产GSS内固定并椎问髂骨植骨治疗腰椎滑脱是一种复位满意,融合率高,低廉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强;杨永华;袁杰;严朝华;傅江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奈福泮不同给药途径解除胆绞痛的效果,探讨安全高效简便的止痛方法.方法 3组胆绞痛患者,在静脉滴注654-2同时,分别静脉注射奈福泮和肌肉注射奈福泮、度冷丁,并使用相同的抗生素治疗,对比观察患者的疼痛解除效果和速度.结果 奈福泮静脉注射组疼痛缓解效果和速度均高于奈福泮或度冷丁肌肉注射组,副作用无明显增高.结论 静脉注射奈祸泮是一种快速、安全、高效、副作用小的解除胆绞痛发作的方法,使用指征得当,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止痛手段.
作者:陈纯白;武卫;葛体池;胡永启;郑旭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破伤风患者的护理.方法 回顾总结16例老年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 16例患者14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 控制抽搐,加强基础护理和有效的呼吸道护理,防止肺部感染,是破伤风患者治愈的保证.
作者:彭秀珍;张秀珍;董先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复合异丙酚用于老年患者行无痛肠镜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Ⅰ组:异丙酚+眯唑安定;Ⅱ组异丙酚+芬太尼.结果 Ⅱ组术中SBP、DBP、SPO2有所下降与Ⅰ组比较有差异(P<0.05),但麻醉效果及清醒时间相同.结论 小剂量咪唑安定复合异丙酚及芬太尼均可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
作者:苏洪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在侧卧位胸科手术时纤支镜(FOB)引导下插入支气管阻断器(BB)行单肺通气(OLV)的可行性.方法 4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BB(A组)和双腔支气管(DLT,B组)两组,在麻醉诱导后,A组插人普通单腔气管导管(SLT),术中侧卧位下经FOB引导将BB放置于左或右主支气管,向BB套囊内注入4-6ml空气,阻断一侧主支气管行OLV.B组插人DLT,侧卧位FOB定位固定.结果 40例患者插管均成功,OLV30min、60min时点A组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高于B组,气道压力(PAW)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侧卧位下经FOB引导插入BB应用在胸科手术OLV方法简便,损伤小,能维持良好的通气和氧和,没有因体位变动而导管移化的优点.
作者:杜建龙;包梅芳;张芬芬;周喆峰;吴纯西;刘俊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