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I在血管母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

王磊

关键词:脑, 血管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 探讨MRI在血管母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22例,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管母细胞瘤常位于小脑半球及蚓部,其它部位少见.可多发和伴发腹部脏器病变.大囊小结节征是囊型血管母细胞瘤的特征表现,其MRI信号在平扫各加权像上均高于脑脊液信号;实质型信号强度在T2加权像上随TE时间延长而升高,瘤内及周围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扫描有助于病灶的检出和定性诊断.结论 MRI是诊断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检查方法,但需与囊型胶质瘤、单纯囊肿、脑膜瘤、AVM等鉴别.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肺大泡治疗的术式探讨

    目的 探讨肺大泡外科治疗合理术式和治疗效果.方法 以2005年3月~2006年9月在我院和温洲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40例肺大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胸腔镜或小切口开胸手术方法.结果 20例患者行胸腔镜手术,20例患者选择腋下小切口开胸术,均治愈出院.结论 小切口开胸术更适合基层医院开展,胸腔镜手术亦是目前肺大泡治疗的佳方法之一.

    作者:仇建成;蔡敏;王敬学;谢德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肺部孤立小结节性病变的X线、CT诊断

    目的 探讨直径小于1.5cm肺部孤立性结节(SPN)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46例临床病理证实的肺部小结节灶X线及CT影像学特点,结合复查观察及临床资料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 46例SPN病灶中误诊率为46%,其中肺癌5例(3例被误诊),主要表现分叶、边缘小毛刺、支气管阻塞、胸膜凹陷;结核结节32例(15例被误诊),主要表现钙化、卫星灶、支气管引流,胸膜粘连;炎症结节7例(3例被误诊),主要表现边缘光滑或模糊、无分叶;良性肿瘤2例,主要表现:密度均匀、边缘光滑.但多数SPN病灶特征性征象不多.结论 根据X线、CT及临床资料大部分小结节病灶可以诊断,随访及穿刺活检是诊断小结节病灶的重要方法.

    作者:陈惠根;刘玉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肝癌CT误诊漏诊分析

    目的 提高小肝癌的CT诊断水平,减少小肝癌误诊漏诊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小肝癌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例漏诊,5例误诊,其中4例误诊为血管瘤,1例误诊为肝囊肿.结论 为了减少小肝癌误诊漏诊发生,应将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列为常规检查;提高图像质量,减少各种伪影的产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方常练;吴艳红;陶学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细胞间粘附分子-1、P-选择素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P-选择素水平变化.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4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DM组)及34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sICAM-1和P-选择素并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根据尿白蛋白量多少又将DM组分成DM临床蛋白尿组、DM微量白蛋白尿组、DM正常蛋白尿组.结果 DM组sICAM-1和p-选择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M 临床蛋白尿组sICAM-1、P-选择素均显著高于DM微量白蛋的尿组,(P<0.01),而P选择素在DM微量白蛋白尿组较DM正常蛋白尿组显著升高(P<0.01).p-选择素与FBG、HbA1c、hsCRP均呈正相关(P<0.01),sICAM-1与FBG呈正相关(P<0.05)、与HbA1c和hsCRP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清sICAM-1和p-选择素参与了DM微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是DN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P-选择素对DN的早期诊断较sICAM-1更为敏感.

    作者:王友莲;刘建萍;邹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脑梗死患者早期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

    近几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中有86.5%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的肢体功能障碍,不仅给自身造成躯体上的残疾和精神上的痛苦,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1].为了预防和减少残障,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本院自2003年至今,对该类患者采用早期肢体功能训练计划,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霞珠;李淑玲;潘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发展概况

    当前指纹图谱作为一种现代质控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给我国的中药工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以及更高要求,它的建立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了标准,同时也为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自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的技术要求(暂行)》以来,中药指纹图谱研究已成为我国中药研究和产业界的热点,现就此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戴玉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肺间质纤维化(简称肺纤维化)是常见的肺间质疾病,也是呼吸系统严重疾病之一.它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是以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大量细胞外基质(ECM)聚集为主要特征的病变.

    作者:肖清萍;孙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00例抑郁症患者SCL-90和EPQ评定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SCL-90和EPQ对符合CCMD-Ⅲ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抑郁症患者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前5位因子依次是抑郁、其它(以睡眠障碍为主)、强迫、焦虑、人际关系.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因子分无显著差异.EPQ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E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SCL-90评定结果与临床症状基本相符.抑郁症患者EPQ中的E量表分男性低于女性.抑郁症男性患者内向比女性明显.

    作者:房聪侠;谢曙光;钱郅伟;叶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纤支镜微波治疗在气道腔内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纤支镜微波治疗气道腔内病变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纤支镜微波组织热凝疗法治疗气道腔内病变,观察治疗后狭窄管腔的改变、呼吸困难指数和肺功能改善情况及肺不张的变化.结果 7例患者经微波治疗后管腔狭窄的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呼吸困难指数和肺功能也有明显改善,2例合并肺不张的患者治疗后肺复张.结论 经纤支镜微波治疗气道腔内病变疗效显著,安全实用,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作者:李鹰;张高萍;戴希友;凌志萍;刘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皮肌炎并发间质性肺炎1例报告

    早在1956年,国外就发现皮肌炎可并发间质性肺炎,随着研究的进展,该病愈来愈受重视.研究表明,30%的皮肌炎患者并发间质性肺炎,且成为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皮肌炎并发间质性肺炎的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为洲;邓西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脊髓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在颈椎病手术中的预警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脊髓体感诱发电位(SSEP)在颈椎病术中的预警监护作用和术后随访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术中进行正中神经和胫神经的SSEP检测,观察其改变并分析原因.分析患者术前、术中、术终及恢复期的SEP变化,了解SEP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 29例(72.5%)术前、术中、术终几乎无变化;7例(17.5%)术中波幅有轻度下降,潜伏期轻度延长,术终又恢复到接近术前水平;1例波幅下降55%,潜伏期延长11%,3例出现波形离散,停止手术操作后SEP均恢复.在症状改善明显患者中,术后随访SEP均有潜伏期缩短或波幅明显增高,而改善不明显者,SEP的变化亦不明显.SEP的变化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SSEP有客观、敏感和及时监护等特点,波幅下降50%,潜伏期延长10%是颈椎病术中监护的预警值,且对其预后有预测作用.

    作者:王峰;王汛;滕红林;倪佩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胃癌的新辅助化疗

    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仍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是,手术对于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术后5年生存率往往较低,特别是对于ⅢB和Ⅳ期的晚期胃癌患者,往往只能进行姑息性手术,术后局部复发及转移的发生率仍可高达60%以上,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作者:孙志军;李彩霞;马云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左侧半卧位对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影响

    目的 探讨左侧半卧位对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十二指肠溃疡(DU)穿孔患者限制左侧半卧位持续胃肠负压引流和17例穿孔患者非限制性体位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实验组:腹痛明显减轻或缓解平均时间3.2h,腹膜炎体症完全消失平均时间14.1h;体温一般在3d内恢复正常;住院日为5~8 d,平均5.9d,无中转手术病例;对照组:腹痛明显减轻或缓解平均时间3.6h,腹膜炎体症完全消失平均时间19.2h;体温一般在3d内恢复正常;住院日为5~10 d,平均6.3d,2例中转手术.结论 限制性左侧半卧位加持续胃肠减压引流的非手术治疗有利于DU穿孔腹膜炎症状的缓解.

    作者:李幼林;潘江华;童晓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孟鲁司特钠对哮喘儿童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对学龄前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86例首次符合哮喘诊断标准的学龄前患儿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4周(1次/d,4mg/次,睡前服).分别在治疗前、开始治疗后1周、治疗结束后进行随访,测定肺功能,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哮喘患儿治疗前肺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孟鲁司特钠治疗1周后,哮喘患儿肺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治疗4周后,肺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孟鲁司特钠用于学龄前儿童哮喘的治疗,对缓解症状和改善肺功能均能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王小仙;刘淑梅;陈啸洪;姚欢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经鼻导管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颈丛神经阻滞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ASA Ⅰ-Ⅱ级甲状腺腺瘤患者30例,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10min,杜氟合剂应用后5、10、30、60、90 min检测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脉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各指标的变化,并对PETCO2作相关分析.结果 HR、MAP、SpO2在麻醉前后或杜氟合剂应用前后有不同程度的一过性变化,而PETCO2在杜氟合剂应用后持续升高(P<0.01或P<0.05),至90min才基本恢复至用药前水平(P<0.05),且PETCO2和PaCO2呈正相关关系(r=0.74).结论 在颈丛神经阻滞中,PETCO2监测是一种安全无创、操作简便、反应迅速的连续的定量呼吸监测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金满;廖丽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参麦注射液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灌流方法,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血管环的直接作用;对苯肾上腺素(PE)或氯化钾(KCl)所引发收缩作用的影响;对内钙释放和外钙内流所引发收缩作用的影响;对乙酰胆碱(ACH)所引发舒张作用的影响.结果 参麦注射液对血管环无明显的直接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对PE和KCl引发的收缩均有明显的抑制(与对照组比P<0.05);对内钙释放和外钙内流所引发收缩作用均有明显的抑制(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对ACH所引发的舒张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既能抑制PE和KCl对血管环所引起的收缩作用,又能抑制ACH对血管环所引起的舒张作用,有双向调节血管张力的作用.

    作者:谢水孟;孔叶英;徐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腹腔镜妇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 观察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循环、呼吸等生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腹腔镜妇产科手术30例,所有患者均在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测定气腹前后循环、呼吸等变化.结果 SPO2等变化不明显,气腹后PETCO2明显上升(P<0.01),气腹后MAP、HR较气腹前明显升高(P<0.05),有显著性差异,气腹后气道阻力明显上升(P<0.05).结论 通过30例妇产科手术的观察,选择全麻气管内插管的麻醉,既能保证良好的通气和氧合,又能控制膈肌运动,避免出现高碳酸血症.

    作者:张海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联合特布他林(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10月~2006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62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如抗病毒、止咳、平喘、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持疗法等治疗,必要时给予吸氧、镇静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基础上加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结果 治疗组在治愈率、症状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明显.

    作者:林加斌;朱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绝育术后盆腔淤血综合征的诊断手术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绝育后盆腔淤血综合征的诊断方法,评价手术疗效.方法 选取盆腔淤血综合征重症患者14例,分别采用盆腔静脉造影、盆腔静脉血流图、彩色多谱勒超声及腹腔镜检查,并结合临床综合诊断,并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14例患者中,盆腔血流图检查6例,彩色多谱勒超片检查5例,腹腔镜检查2例,盆腔静脉造影1例,均不同程度提示盆腔静脉淤血.1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4例行于宫全切术,10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随诊2年,结果14例均治愈.结论 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简便易行,安全、无创,可重复操作,是诊断盆腔淤血综合征的首选方法.子宫切除术不仅可切除引起盆腔淤血的原发灶和曲张的静脉,同时可消除原有的附件及子宫病变以及于宫周围的炎症病灶,手术的彻底性佳,疗效满意.

    作者:程明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208例脑血管病血脂水平的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血脂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对2005年1月~2006年10月在诸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08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6项血脂指标检测(其中脑出血104例,脑梗死104例),并与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脂指标作对照分析.结果 脑出血组TG高于对照组,APOA-Ⅰ水平低于对照组.脑梗死组TG、APO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POA-Ⅰ水平低于对照组.脑梗死组HDL、APOA-Ⅰ低于脑出血组,而APOB水平高于脑出血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的TG高于正常人,APOA-Ⅰ水平低于正常人;脑梗死患者HDL、APOA-Ⅰ低于脑出血患者,而APOB水平高于脑出血患者.其中载脂蛋白的差异更具有显著性,载脂蛋白水平的变化在脑血管病尤其是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测定载脂蛋白有助于脑血管病的早期预防和早期诊断.

    作者:张蓓蓓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