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张海萍

关键词:椎管内麻醉, 布比卡因, 高龄
摘要:目的 比较腰麻(EA)、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应.方法 随机选取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年龄70~96岁,ASAⅡ~Ⅲ级,分为EA组和CSEA组两组,每组30例.CSEA组用0.5%布比卡因1~1.5 ml(0.75%布比卡因2ml+脑脊液1ml),以20~30 s时间注入蛛网膜下隙.两组均在平卧后硬膜外导管内注入1.5%利多卡因5ml作试验剂量,硬膜外用药的配制均为0.5%布比卡因.CSEA组根据术中腰麻减退情况加局麻药.EA组常规用药.比较两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硬膜外局麻药用量、麻黄碱用量及麻醉效果.结果 CSEA组与EA组相比诱导时间短,手术时间短,硬膜外局麻药用量少,麻醉优良者占多数,而血压下降,麻黄碱的用量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CSEA组与EA组相比有明显的优点(P<0.05).结论 EA与CSEA均可用于高龄患者的髋关节置换术,但CSEA与EA比较有明显的优点.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丁咯地尔的临床应用

    盐酸丁咯地尔是一种新型的血管活性药物,因对循环系统有舒张血管和改变血流量的作用,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性痴呆及周围血管病[1].

    作者:张家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CA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6月~2006年6月经我院行CABG治疗的32例CAD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均痊愈出院(97%),1例因术后渗血多,行2次开胸止血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吴起才;万于华;刘季春;凌翔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介入栓塞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外伤性脾破裂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插管,将导管送至脾动脉主干,经导管将明胶海绵条或明胶海绵颗粒推注入脾动脉内.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保留了脾脏,维护机体的免疫机制.

    作者:吕谦;鄢涛;王光宇;苏纲松;辜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电凝术治疗下静脉曲张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2月~2006年4月间应用电凝术治疗的3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资料.结果 切口一期愈合,无局部复发,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严太平;罗满生;吴红;黄章宇;林志铭;周开良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体会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06年10月行腹腔镜全腹膜外无张力修补术的30例腹股沟疝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斜疝28例,直疝2例,复发疝3例及双侧疝2例.结果全组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当天即可进食,术后第1d可下床活动,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住院时间5d,短期随访无复发及不适感.平均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8.30±13.60)min和(5.20±1.85)d,术后并发症5例,阴囊血清肿3例,术后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手术费用为(6200.30±390.80)元.结论 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技术合理的无张力修补手术,切口小,无腹腔干扰,疼痛轻,恢复正常活动早;但技术难度大、费用较高的问题,需进一步探索加以解决.

    作者:万登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左半结肠癌并梗阻Ⅰ期手术切除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并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左半结肠癌并梗阻Ⅰ期切除吻合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术后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吻合口瘘,切口感染6例,肺部感染5例.结论 掌握适应症,合理使用术中结肠灌洗对左半结肠癌并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黄耀龙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联合应用小剂量氢氯噻嗪抗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的动态血压评价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小剂量氢氯噻嗪抗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86例血压控制不良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老年人,联合应用小剂量氢氯噻嗪(12.5~25 mg/d)治疗,与另外80例不应用利尿剂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老年人进行同期和治疗前后对照比较.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脉压差、平均动脉压均有下降,但联合应用小剂量氢氯噻嗪组的脉压差、平均动脉压较不用利尿剂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 联合应用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可获得更满意的疗效.

    作者:陈荣彪;赵岳军;郑晓亮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尺神经肘腕部双嵌压的诊治体会

    目的 了解尺神经肘腕两处嵌压的发病和诊断、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6例尺神经两处嵌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尺神经两处嵌压的病例均得到正确诊断,获得了及时的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结论 明确尺神经的解剖特点,了解发病因素,增强对两处嵌压的警惕性,并熟悉尺神经的检查方法,仔细分辨与单处嵌压的区别,是防止漏诊的关键.

    作者:王力刚;赵玉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C反应蛋白水平在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继发感染早期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CRP作为肝硬变和重型肝炎继发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60例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继发感染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 继发感染前后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感染控制前后则呈显著负相关,感染未能控制导致死亡患者持续高水平.结论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感染密切相关,动态观察血清CRP水平有助于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继发感染的早期诊断.

    作者:程乾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1%过氧乙酸溶液在不同温度中的稳定性测定

    目的 考察不同温度下贮存时间对过氧乙酸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用间接碘量法测定过氧乙酸的含量,观察分别置于2~5 ℃、18~22 ℃、32~34 ℃贮存温度中过氧乙酸的含量.结果 放置贮存过程中,过氧乙酸逐渐分解,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其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 过氧乙酸在不同温度和储存条件下,其有效期也不同.

    作者:王美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晚期分娩合并重症胰腺炎1例

    晚期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较少见,分娩合并急性胰腺炎更是罕见,由于两者相互影响本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情重、病死率高等特点,常危及母婴的安全.本院收治了1例分娩合并急性胰腺炎,现分析如下:

    作者:肖素芬;胡洪文;舒永水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咽炎合剂的微生物检查方法验证

    目的 完善咽炎合剂微生物检查的方法验证.方法 通过稀释法确定供试品的取样量/平皿,并进行相关的方法验证试验.结果确认供试品取样量为原液1ml,在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可以忽略不计.结论 此验证方法准确可靠.

    作者:李小晶;张瑛;胡梁南;周晶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低钠血症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低钠血症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为肝硬化腹水的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南昌大学一附院消化科2005年间住院的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百分比、肝性脑病发生率及腹水治疗效果方面,低钠血症重度组与轻中度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病死率上低钠血症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重度组与中度组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低钠血症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性脑病发生率及腹水治疗效果相关,尤其是重度低血钠,且其病死率与低钠血症的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熊良圣;祝金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癌性胸水的效果.方法 B超定位选定穿刺点,用胸腔闭式引流套管针行胸腔穿刺或单腔中心静脉留置针行胸腔穿刺,引流后注射化疗药物.结果 完全缓解(CR)90%(36/40),部分缓解(PR)7.5%(3/40),稳定(MR)2.5%(1/40),总有效率(CR+PR)97.5%(39/40),缓解期2~48个月,平均缓解期11个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使用胸腔闭式引流套管针或单腔中心静脉留置针行胸腔闭式引流后胸腔内注射化疗药物,疗效后,不良反应轻微,操作简单,创伤小.

    作者:王敏;罗细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谈护理医疗纠纷的防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人们愈来愈关注自身的健康和权益保护,对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在临床一线工作,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多,与患者发生矛盾和纠纷的几率大,因此,如何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护患纠纷是每位护理人员必须面对的的现实问题.

    作者:赵菊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完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若干问题思考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重要环节,是解决医疗事故纠纷的重要前提,也是解决医患矛盾的核心问题,其鉴定结论是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纠纷及人民法院审理医疗纠纷赔偿案件的重要依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是否客观、公正,直接关系到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而《条例》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有些条款的规定不太明确,有的操作难度较大.针对《条例》实施后出现的一些难点问题本人在此谈谈拙见.

    作者:王向军;万里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血清载脂蛋白谱分析在高血脂血症患者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高血脂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谱在高血脂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免疫比浊法测定高血脂患者血清Apo A1、Apo A2、Apo B、Apo C2、Apo C3、Apo E水平,并分析其与TG、LDL、TC及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脂患者血清Apo B、Apo C2、Apo C3、Apo E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TG、LDL、TC呈高度正相关关系(P<0.001).不同TG水平组中,TG浓度大于2.81mmol/L组,除Apo A1、Apo A2外的各载脂蛋白均较前几组高,有显著性意义.高血脂患者血清Apo A1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各血脂浓度组间及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o A2浓度无显著性意义.高血脂患者血清Apo A1、Apo A2浓度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而Apo B、Apo C2、Apo C3、Apo E水平则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高血脂患者血清载脂蛋白谱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Apo B、Apo C2、Apo C3、Apo E等水平增高而Apo A1、Apo A2水平降低,支持高血脂患者存在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度可能性.

    作者:詹永妹;滕敏;陈晓刚;吕国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收集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8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手术方法和效果.采用乳突后发际内小切口,小骨窗入颅,寻找和判断责任血管,将责任血管从面神经出脑干区分离,置入Teflon棉絮减压.术后记录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责任血管为迂曲的小脑前下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8例患者术后面肌痉挛立即消失,随访至术后3个月,遗有轻度耳鸣、听力下降1例,轻度眩晕1例,无面肌痉挛复发.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治愈率高,创伤小,远期并发症少.

    作者:裘伟光;李金星;滕斌;马勇;王炳勇;胡勇;殷和平;黄海鹰;刘如恩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26例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不同的治疗方法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 总结12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4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即对症治疗组A,以及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分别使用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组B、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组C、大环内酯类联合头孢或青霉素类组D等,共同4组,分别观察其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4种治疗方法的总的有效率有很大的差异,A组及B组的近期总有效率在50%左右,而C及D组的总的有效率分别是85%和96%.在远期疗效上,A组和B组在30%左右,而C组和D组在90%左右.结论 对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性期治疗,大环内酯类药物可优先考虑.

    作者:叶安青;邓英华;刘纯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32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A组)及27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B组)分别询问生活习惯、病史,检测血压、血脂、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等,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处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的发生率等,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B两组间患者在糖尿病病程、吸烟史、血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血压、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h血糖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均P<0.01);颈总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的比较差异也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观察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监测颈总动脉IMT及斑块情况,适时干预,对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是有价值的.

    作者:翁静;董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