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伟光;李金星;滕斌;马勇;王炳勇;胡勇;殷和平;黄海鹰;刘如恩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CA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6月~2006年6月经我院行CABG治疗的32例CAD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均痊愈出院(97%),1例因术后渗血多,行2次开胸止血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吴起才;万于华;刘季春;凌翔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儿科中枢感染性疾病中降钙素原(PCT)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色谱法对30例各种中枢感染的住院患儿进行PCT检测,同时检测2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化脑)12例,PCT阳性12例,阳性率100%.病毒性脑炎(病脑)20例,仅2例阳性,阳性率11.11%,且这2例均为病毒性脑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 PCT可作为区别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的一项重要指标,能指导中枢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作者:王雯君;李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protein,FMRP)表达对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FXS)的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38例不明原因的智力低下男性患儿的FMRP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FMRP表达检测,并与38例年龄相近、智商或发育商均大于85的正常男性患儿比较,同时对FXS儿童FMRP表达水平与智力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通过FMRP检测,智力低下组符合FXS诊断标准者5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FMRP表达均未达到诊断标准(P=0.022);FXS患儿FMRP表达率与发育商或智商间的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r=-0.610,P=0.275).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FMRP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方法是一种具有快速、简便、价廉等优点的FXS实验诊断方法,可以用作FXS的诊断和筛查.
作者:钟建民;吴华平;陈勇;柯江维;邹时朴;李建华;蔡兰云;段荣;邹音;谢基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人工肱骨头置换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了解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适应证.方法 随机将4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和锁定钢板固定组分别进行手术,术后评估肩关节功能,并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术后经6到24个月的随访,平均18.5个月随访,肩关节的功能评估采用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shoulder pain and disability index,SPADI)进行评分.两组数据经t检验,P>0.01,表明两组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锁定钢板固定组和人工肱骨头置换组虽然在总体疗效上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具体临床操作上还是存在一些选择上的不同点.
作者:吴刚;蒋中海;李宁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面动静脉蒂鼻唇沟岛状肌皮瓣联合舌瓣在下唇肿瘤术后缺损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面动静脉蒂鼻唇沟岛状肌皮瓣联合舌瓣修复下唇肿瘤术后缺损6例.结果 6例患者术后组织瓣全部成活,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面动静脉蒂鼻唇沟岛状肌皮瓣联合舌瓣适宜下唇缺损的修复重建,具有皮瓣成活率高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文树生;谢红卫;张春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考察不同温度下贮存时间对过氧乙酸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用间接碘量法测定过氧乙酸的含量,观察分别置于2~5 ℃、18~22 ℃、32~34 ℃贮存温度中过氧乙酸的含量.结果 放置贮存过程中,过氧乙酸逐渐分解,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其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 过氧乙酸在不同温度和储存条件下,其有效期也不同.
作者:王美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06年10月行腹腔镜全腹膜外无张力修补术的30例腹股沟疝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斜疝28例,直疝2例,复发疝3例及双侧疝2例.结果全组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当天即可进食,术后第1d可下床活动,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住院时间5d,短期随访无复发及不适感.平均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8.30±13.60)min和(5.20±1.85)d,术后并发症5例,阴囊血清肿3例,术后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手术费用为(6200.30±390.80)元.结论 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技术合理的无张力修补手术,切口小,无腹腔干扰,疼痛轻,恢复正常活动早;但技术难度大、费用较高的问题,需进一步探索加以解决.
作者:万登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坏疽性胆囊炎行LC治疗的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于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住的行LC治疗的临床资料38例坏疽性胆囊炎.结果 38例坏疽性胆囊炎成功行LC治疗35例,中转开腹3例.结论 坏疽性胆囊炎可行LC治疗,但应及时把握中转开腹时机.
作者:王和曹;余鹏;李立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32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A组)及27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B组)分别询问生活习惯、病史,检测血压、血脂、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等,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处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的发生率等,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B两组间患者在糖尿病病程、吸烟史、血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血压、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h血糖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均P<0.01);颈总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的比较差异也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观察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监测颈总动脉IMT及斑块情况,适时干预,对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是有价值的.
作者:翁静;董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后牙纵裂保存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采用冠外结扎,冠内固定,根管治疗加全冠修复治疗后牙纵裂.结果 39例44颗后牙,其中活髓牙10颗(22.7%),无髓牙34颗(77.3%);42颗使用正常(成功率95.5%),失败2颗(4.5%).结论 通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并以全冠修复,绝大数患牙是可以修复的.
作者:熊道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不同的治疗方法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 总结12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4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即对症治疗组A,以及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分别使用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组B、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组C、大环内酯类联合头孢或青霉素类组D等,共同4组,分别观察其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4种治疗方法的总的有效率有很大的差异,A组及B组的近期总有效率在50%左右,而C及D组的总的有效率分别是85%和96%.在远期疗效上,A组和B组在30%左右,而C组和D组在90%左右.结论 对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性期治疗,大环内酯类药物可优先考虑.
作者:叶安青;邓英华;刘纯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多发梗塞性痴呆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经临床证实病例的头颅螺旋CT扫描所见.结果 43例患者经螺旋CT扫描均很好地显示梗塞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分布范围及脑组织萎缩与脑室扩大情况.结论 螺旋CT对多发性梗塞灶的显示和诊断有优越性,能为多发梗塞性痴呆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彭涛;汪淳;赵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9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Schatzker分类,其中Ⅰ型20例,Ⅱ型24例,Ⅲ型13例,Ⅳ型12例,Ⅴ型19例,Ⅵ型8例,经皮间接复位螺钉内固定或有限切开支持钢板内固定,并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96例患者获4~31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按Rasmussen膝关节评分标准,优55例,良8例,可10例,差3例,优良率86.5%.结论 有限切开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符合生物学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少,骨折固定稳定性良好,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良好方法.
作者:吴小海;李端午;陶军;许永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s)的主要临床特点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128例AVM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脑AVMs好发年龄为14~40岁(89例,65%),以出血为首发症(58%)、头痛(24%)、癫痫(18%);AVMs出血多见于病变体积较小的患者,但和供血动脉多少没有明显关系.结论 脑AVMs是青年患者自发性颅内出血常见的原因之一.手术切除、栓塞、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联合应用,是当前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方法.AVMs发生出血与其体积大小有关和供血动脉多少没有明显的关系.
作者:江峰;祝新根;江自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平扫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肝门胆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的低场MRI常规平扫与MRCP影像特点.结果 8例均有肝门部胆管扩张,梗阻部位显示准确率100%;6例肝门部软组织肿块,2例肝门肿块不明显.结论 低场MRI常规平扫与MRCP联合应用,能有效地反映肝门胆管癌的影像特点,是一种安全实用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高朝阳;江时淦;郑驰;韩任江;郭阶仁;沈巨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一步法检测血清乙肝五项时出现HBsAg阴性HBeAg阳性的原因以及与乙肝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 用稀释法检测出现HBsAg阴性HBeAg阳性标本中HBsAg,并对这些标本用HBV-DNA-PCR法检测乙肝病毒载量,分析钩状效应与病毒载量的关系.结果 一步法检出的HBsAg阴性而HBeAg阳性的标本共12份,经稀释后重新测定HBsAg其中11份为阳性,其乙肝病毒载量在7.81×105~4.26×108 copies/ml.结论 高浓度HBsAg是造成一步法钩状效应的原因,其病人体内存在高载量的乙肝病毒.
作者:周方满;鲁姣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血脂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谱在高血脂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免疫比浊法测定高血脂患者血清Apo A1、Apo A2、Apo B、Apo C2、Apo C3、Apo E水平,并分析其与TG、LDL、TC及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脂患者血清Apo B、Apo C2、Apo C3、Apo E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TG、LDL、TC呈高度正相关关系(P<0.001).不同TG水平组中,TG浓度大于2.81mmol/L组,除Apo A1、Apo A2外的各载脂蛋白均较前几组高,有显著性意义.高血脂患者血清Apo A1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各血脂浓度组间及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o A2浓度无显著性意义.高血脂患者血清Apo A1、Apo A2浓度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而Apo B、Apo C2、Apo C3、Apo E水平则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高血脂患者血清载脂蛋白谱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Apo B、Apo C2、Apo C3、Apo E等水平增高而Apo A1、Apo A2水平降低,支持高血脂患者存在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度可能性.
作者:詹永妹;滕敏;陈晓刚;吕国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尺神经肘腕两处嵌压的发病和诊断、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6例尺神经两处嵌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尺神经两处嵌压的病例均得到正确诊断,获得了及时的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结论 明确尺神经的解剖特点,了解发病因素,增强对两处嵌压的警惕性,并熟悉尺神经的检查方法,仔细分辨与单处嵌压的区别,是防止漏诊的关键.
作者:王力刚;赵玉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外伤性脾破裂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插管,将导管送至脾动脉主干,经导管将明胶海绵条或明胶海绵颗粒推注入脾动脉内.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保留了脾脏,维护机体的免疫机制.
作者:吕谦;鄢涛;王光宇;苏纲松;辜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重要环节,是解决医疗事故纠纷的重要前提,也是解决医患矛盾的核心问题,其鉴定结论是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纠纷及人民法院审理医疗纠纷赔偿案件的重要依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是否客观、公正,直接关系到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而《条例》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有些条款的规定不太明确,有的操作难度较大.针对《条例》实施后出现的一些难点问题本人在此谈谈拙见.
作者:王向军;万里涛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