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朝阳;江时淦;郑驰;韩任江;郭阶仁;沈巨福
1 病例报告患者,女,71岁.因左侧肢体乏力10h于2004年9月21日入院.既往无特殊记载.查体:BP120/60mmHg,神志清楚,双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左鼻唇沟变浅,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4次/min,律齐,肝脾无肿大.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左侧Babiski征阳性.头颅CT示:两侧颞、顶、枕叶脑梗塞.
作者:罗宝琴;薛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protein,FMRP)表达对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FXS)的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38例不明原因的智力低下男性患儿的FMRP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FMRP表达检测,并与38例年龄相近、智商或发育商均大于85的正常男性患儿比较,同时对FXS儿童FMRP表达水平与智力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通过FMRP检测,智力低下组符合FXS诊断标准者5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FMRP表达均未达到诊断标准(P=0.022);FXS患儿FMRP表达率与发育商或智商间的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r=-0.610,P=0.275).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FMRP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方法是一种具有快速、简便、价廉等优点的FXS实验诊断方法,可以用作FXS的诊断和筛查.
作者:钟建民;吴华平;陈勇;柯江维;邹时朴;李建华;蔡兰云;段荣;邹音;谢基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先天性胆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4例上腹部不适和/或出现黄疸的患者进行MRI常规及MRCP检查,8例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CP能准确地做出胆管囊肿的诊断并能进行准确的分型,定位和定性准确率达100%.结论 MRCP对先天性胆囊肿的诊断及手术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一种安全可靠且无创伤的检查方法.
作者:李水根;龚良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活动性肺结核合并哮喘患者激素的使用价值.方法 两组患者均符合肺结核合并哮喘的诊断标准.治疗组45例采用2H3R3Z3E3/4H3R3+BDP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氨茶碱、β2-受体激动剂;对照组37例采用2H3R3Z3E3/4H3R3+氨茶碱、β2-受体激动剂.比较两组抗痨效果及哮喘病的复发率.结果 两组2、5、6个月的痰检显示无显著意义;完成治疗后,治疗组复发率低,对照组复发率高,两者有显著意义.结论 活动性肺结核合并哮喘的患者在抗痨治疗的同时,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减少复发率,安全、有效.
作者:钟福初;雷淑琴;张慧慧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外科手术治疗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心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9月~2007年6月,对我院收治的4例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心脏病变,一期施行心脏病变根治及预激综合征旁路心内膜手术切断术.结果 4例病人均恢复正常心律,未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等现象;随访1个月~半年,均未有心动过速复发,心功能恢复Ⅰ级.结论 一期手术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心脏病变疗效肯定,熟悉附加旁路的解剖特点和手术技巧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勇;吴永兵;张小强;吁东亮;徐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后牙纵裂保存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采用冠外结扎,冠内固定,根管治疗加全冠修复治疗后牙纵裂.结果 39例44颗后牙,其中活髓牙10颗(22.7%),无髓牙34颗(77.3%);42颗使用正常(成功率95.5%),失败2颗(4.5%).结论 通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并以全冠修复,绝大数患牙是可以修复的.
作者:熊道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2年1月~2006年12月确诊的14例AM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AMVT患者,年龄23~82岁,平均67.2岁;主要症状有腹痛(14/14)、腹泻(8/14)、便血(6/14)、恶性呕吐(6/14),主要体征有腹部压痛(14/14)、腹膜炎体征(4/14)、移动性浊音(6/14).2例拒绝手术者均死亡,12例手术者在住院期间死亡3例,出院后死亡3例,死因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结论 AMVT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征,早期CT检查或肠系膜血管造影可对AMVT做出正确的诊断,早期手术可以降低死亡率.
作者:孙蓓蕾;宋毓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于2000年1月~2006年1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9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诊12个月以上,根据鼻内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海口),本组90例中,治愈66例,治愈率73.3%,好转19例,好转率21.1%,无效5例,无效率5.6%,总有效率94.4%,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儿童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白薇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淋巴组织及外周血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及正常人淋巴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与健康成人外周血血清中VEGF表达量.结果 VEGF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和健康成人淋巴组织及血清均有表达,但淋巴瘤患者淋巴组织和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成人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淋巴组织和外周血血清中存在高于正常水平的VEGF表达,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作用靶点及疗效检测指标.
作者:周宁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平扫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肝门胆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的低场MRI常规平扫与MRCP影像特点.结果 8例均有肝门部胆管扩张,梗阻部位显示准确率100%;6例肝门部软组织肿块,2例肝门肿块不明显.结论 低场MRI常规平扫与MRCP联合应用,能有效地反映肝门胆管癌的影像特点,是一种安全实用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高朝阳;江时淦;郑驰;韩任江;郭阶仁;沈巨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评估薄层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和水充盈法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65例胃癌病人做水充盈法螺旋CT术前检查,注射造影剂开始后30s、80s动态扫描,MRP图像用1.5mm层厚,1.0mm层间距离重建.对MPR图像的胃癌T分期的检出率进行评估,和5mm层厚的轴位像进行对比,并将CT图像和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使用MPR技术,胃癌的检出率是65%,对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是96.2%(26例中有25例),而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是41.2%(14/34);在MPR和5mm层厚轴位像之间两者在早期胃癌检出率上有显著差异(P<0.05)胃癌CT分期的准确率为85%.结论 螺旋CT水充盈法在进展期胃癌中能观察胃癌的侵犯深度和肿瘤的组织学变化;MPR图像是评估肿瘤有用指标.
作者:刘由军;尹生江;黄华福;尹敬璧;黄晓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美普清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7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普清片,治疗剂量1.25μg/kg,每12h口服1次,疗程7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治愈率等.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治愈率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美普清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柳上信;林德光;郑朝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不同的治疗方法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 总结12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4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即对症治疗组A,以及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分别使用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组B、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组C、大环内酯类联合头孢或青霉素类组D等,共同4组,分别观察其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4种治疗方法的总的有效率有很大的差异,A组及B组的近期总有效率在50%左右,而C及D组的总的有效率分别是85%和96%.在远期疗效上,A组和B组在30%左右,而C组和D组在90%左右.结论 对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性期治疗,大环内酯类药物可优先考虑.
作者:叶安青;邓英华;刘纯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尺神经肘腕两处嵌压的发病和诊断、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6例尺神经两处嵌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尺神经两处嵌压的病例均得到正确诊断,获得了及时的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结论 明确尺神经的解剖特点,了解发病因素,增强对两处嵌压的警惕性,并熟悉尺神经的检查方法,仔细分辨与单处嵌压的区别,是防止漏诊的关键.
作者:王力刚;赵玉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 自2002年6月~2005年6月,对105例全胃切除术分别采用Schlatter式、Orr式及SS式3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术中消化道重建时间、术后6个月和24个月病人饮食情况、消化道症状和营养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3种术式术中消化道重建时间元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Schlatter式术组病人返流性食管炎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Orr式术组及SS式术组(P<0.01).术后6个月,3组病人体重增加、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术后24个月,SS式术组病人的上述指标有明显提高(P<0.0P).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采用SS式间置空肠代胃,操作简便可行,可保留食物十二指肠通道连续性,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学明;邓小荣;肖卫东;揭志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9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Schatzker分类,其中Ⅰ型20例,Ⅱ型24例,Ⅲ型13例,Ⅳ型12例,Ⅴ型19例,Ⅵ型8例,经皮间接复位螺钉内固定或有限切开支持钢板内固定,并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96例患者获4~31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按Rasmussen膝关节评分标准,优55例,良8例,可10例,差3例,优良率86.5%.结论 有限切开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符合生物学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少,骨折固定稳定性良好,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良好方法.
作者:吴小海;李端午;陶军;许永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多发梗塞性痴呆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经临床证实病例的头颅螺旋CT扫描所见.结果 43例患者经螺旋CT扫描均很好地显示梗塞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分布范围及脑组织萎缩与脑室扩大情况.结论 螺旋CT对多发性梗塞灶的显示和诊断有优越性,能为多发梗塞性痴呆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彭涛;汪淳;赵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蛇凝血素酶对颅脑手术患者出血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颅脑手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患者术前30min肌肉注射蛇凝血素酶1ku,术前15min静注蛇凝血素酶1ku;对照组患者术前15静注0.9%氯化钠注射液4ml.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开始后1h、手术结束时抽取两组患者血样,测定凝血因子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血小板(PLT),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780+160)ml,治疗组患者平均出血量(560+135)ml,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PT、APTT与术前比较,有明显延长,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PT、APTT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中与术后FIB、PLT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蛇凝血素酶能有效预防颅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并降低术中出血量.
作者:熊晓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后护理经验.方法 我院于1999~2006年间对2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我们对这些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临床症状、体位护理、气道护理、饮食及基础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病人经治疗及护理后7例手术后意识清楚、偏瘫,生活能自理,8例呈植物生存状态,死亡7例.结论 通过积极抢救与高质量、全方位护理,大部分危重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大大降低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叶丹茹;金小慧;俞继芳;邱俏檬;卢中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腰麻(EA)、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应.方法 随机选取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年龄70~96岁,ASAⅡ~Ⅲ级,分为EA组和CSEA组两组,每组30例.CSEA组用0.5%布比卡因1~1.5 ml(0.75%布比卡因2ml+脑脊液1ml),以20~30 s时间注入蛛网膜下隙.两组均在平卧后硬膜外导管内注入1.5%利多卡因5ml作试验剂量,硬膜外用药的配制均为0.5%布比卡因.CSEA组根据术中腰麻减退情况加局麻药.EA组常规用药.比较两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硬膜外局麻药用量、麻黄碱用量及麻醉效果.结果 CSEA组与EA组相比诱导时间短,手术时间短,硬膜外局麻药用量少,麻醉优良者占多数,而血压下降,麻黄碱的用量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CSEA组与EA组相比有明显的优点(P<0.05).结论 EA与CSEA均可用于高龄患者的髋关节置换术,但CSEA与EA比较有明显的优点.
作者:张海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