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4例诊治分析

孙蓓蕾;宋毓飞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2年1月~2006年12月确诊的14例AM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AMVT患者,年龄23~82岁,平均67.2岁;主要症状有腹痛(14/14)、腹泻(8/14)、便血(6/14)、恶性呕吐(6/14),主要体征有腹部压痛(14/14)、腹膜炎体征(4/14)、移动性浊音(6/14).2例拒绝手术者均死亡,12例手术者在住院期间死亡3例,出院后死亡3例,死因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结论 AMVT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征,早期CT检查或肠系膜血管造影可对AMVT做出正确的诊断,早期手术可以降低死亡率.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低场MRI与MRCP在肝门胆管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平扫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肝门胆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的低场MRI常规平扫与MRCP影像特点.结果 8例均有肝门部胆管扩张,梗阻部位显示准确率100%;6例肝门部软组织肿块,2例肝门肿块不明显.结论 低场MRI常规平扫与MRCP联合应用,能有效地反映肝门胆管癌的影像特点,是一种安全实用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高朝阳;江时淦;郑驰;韩任江;郭阶仁;沈巨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左外耳道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儿,男,9岁.因左耳疼痛伴流脓2个月就诊入院.患儿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耳疼痛,自己挖耳后出现流脓性分泌物症状,无发热病史,经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

    作者:王彤;吴英龙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降钙素原在诊断儿科中枢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儿科中枢感染性疾病中降钙素原(PCT)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色谱法对30例各种中枢感染的住院患儿进行PCT检测,同时检测2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化脑)12例,PCT阳性12例,阳性率100%.病毒性脑炎(病脑)20例,仅2例阳性,阳性率11.11%,且这2例均为病毒性脑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 PCT可作为区别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的一项重要指标,能指导中枢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作者:王雯君;李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低钠血症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低钠血症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为肝硬化腹水的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南昌大学一附院消化科2005年间住院的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百分比、肝性脑病发生率及腹水治疗效果方面,低钠血症重度组与轻中度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病死率上低钠血症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重度组与中度组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低钠血症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性脑病发生率及腹水治疗效果相关,尤其是重度低血钠,且其病死率与低钠血症的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熊良圣;祝金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晚期分娩合并重症胰腺炎1例

    晚期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较少见,分娩合并急性胰腺炎更是罕见,由于两者相互影响本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情重、病死率高等特点,常危及母婴的安全.本院收治了1例分娩合并急性胰腺炎,现分析如下:

    作者:肖素芬;胡洪文;舒永水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引起HBsAg钩状效应的原因探讨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一步法检测血清乙肝五项时出现HBsAg阴性HBeAg阳性的原因以及与乙肝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 用稀释法检测出现HBsAg阴性HBeAg阳性标本中HBsAg,并对这些标本用HBV-DNA-PCR法检测乙肝病毒载量,分析钩状效应与病毒载量的关系.结果 一步法检出的HBsAg阴性而HBeAg阳性的标本共12份,经稀释后重新测定HBsAg其中11份为阳性,其乙肝病毒载量在7.81×105~4.26×108 copies/ml.结论 高浓度HBsAg是造成一步法钩状效应的原因,其病人体内存在高载量的乙肝病毒.

    作者:周方满;鲁姣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CA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6月~2006年6月经我院行CABG治疗的32例CAD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均痊愈出院(97%),1例因术后渗血多,行2次开胸止血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吴起才;万于华;刘季春;凌翔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食管珠状电极研制及临床应用

    目的 研制食管珠状电极,免除既往记录食管心电图需插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并用以鉴别复杂心律失常,为广泛开展食管心电图的研究带来方便.方法 制作4种不同规格的珠状电极,其电极头为直径5~10 mm导电球体,电极导线细而柔软,患者可直接吞服电极至食管.根据临床应用情况选择佳直径电极.结果 认为直径为6~8 mm的电极吞服方便顺利,食管心电图基线稳定可靠.结论 珠状电极设计制作科学,适合各级医院推广研究食管心电图、食管胸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作者:章璟;宋国良;肖建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蛇凝血素酶对颅脑手术患者出血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蛇凝血素酶对颅脑手术患者出血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颅脑手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患者术前30min肌肉注射蛇凝血素酶1ku,术前15min静注蛇凝血素酶1ku;对照组患者术前15静注0.9%氯化钠注射液4ml.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开始后1h、手术结束时抽取两组患者血样,测定凝血因子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血小板(PLT),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780+160)ml,治疗组患者平均出血量(560+135)ml,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PT、APTT与术前比较,有明显延长,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PT、APTT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中与术后FIB、PLT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蛇凝血素酶能有效预防颅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并降低术中出血量.

    作者:熊晓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脑动静脉畸形128例分析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s)的主要临床特点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128例AVM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脑AVMs好发年龄为14~40岁(89例,65%),以出血为首发症(58%)、头痛(24%)、癫痫(18%);AVMs出血多见于病变体积较小的患者,但和供血动脉多少没有明显关系.结论 脑AVMs是青年患者自发性颅内出血常见的原因之一.手术切除、栓塞、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联合应用,是当前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方法.AVMs发生出血与其体积大小有关和供血动脉多少没有明显的关系.

    作者:江峰;祝新根;江自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淋巴组织及外周血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及正常人淋巴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与健康成人外周血血清中VEGF表达量.结果 VEGF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和健康成人淋巴组织及血清均有表达,但淋巴瘤患者淋巴组织和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成人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淋巴组织和外周血血清中存在高于正常水平的VEGF表达,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作用靶点及疗效检测指标.

    作者:周宁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谈护理医疗纠纷的防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人们愈来愈关注自身的健康和权益保护,对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在临床一线工作,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多,与患者发生矛盾和纠纷的几率大,因此,如何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护患纠纷是每位护理人员必须面对的的现实问题.

    作者:赵菊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左半结肠癌并梗阻Ⅰ期手术切除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并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左半结肠癌并梗阻Ⅰ期切除吻合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术后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吻合口瘘,切口感染6例,肺部感染5例.结论 掌握适应症,合理使用术中结肠灌洗对左半结肠癌并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黄耀龙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有限切开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9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Schatzker分类,其中Ⅰ型20例,Ⅱ型24例,Ⅲ型13例,Ⅳ型12例,Ⅴ型19例,Ⅵ型8例,经皮间接复位螺钉内固定或有限切开支持钢板内固定,并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96例患者获4~31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按Rasmussen膝关节评分标准,优55例,良8例,可10例,差3例,优良率86.5%.结论 有限切开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符合生物学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少,骨折固定稳定性良好,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良好方法.

    作者:吴小海;李端午;陶军;许永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32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A组)及27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B组)分别询问生活习惯、病史,检测血压、血脂、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等,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处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的发生率等,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B两组间患者在糖尿病病程、吸烟史、血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血压、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h血糖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均P<0.01);颈总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的比较差异也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观察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监测颈总动脉IMT及斑块情况,适时干预,对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是有价值的.

    作者:翁静;董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完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若干问题思考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重要环节,是解决医疗事故纠纷的重要前提,也是解决医患矛盾的核心问题,其鉴定结论是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纠纷及人民法院审理医疗纠纷赔偿案件的重要依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是否客观、公正,直接关系到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而《条例》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有些条款的规定不太明确,有的操作难度较大.针对《条例》实施后出现的一些难点问题本人在此谈谈拙见.

    作者:王向军;万里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186例新生儿泪囊炎的泪道探通治疗

    目的 观察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于1998年9月~2005年12月用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186例229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224眼恢复正常的导泪功能,治愈率97.38%.结论 用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具有简便、安全、疗效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新生儿泪囊炎较好的方法.

    作者:宋五德;梁章海;戴明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心肌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然而多种心血管疾病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高血压心脏病、心肌梗死、糖尿病性心肌病变等,都与心肌纤维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刘诗英;王梦洪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螺旋CT在梗塞性痴呆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多发梗塞性痴呆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经临床证实病例的头颅螺旋CT扫描所见.结果 43例患者经螺旋CT扫描均很好地显示梗塞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分布范围及脑组织萎缩与脑室扩大情况.结论 螺旋CT对多发性梗塞灶的显示和诊断有优越性,能为多发梗塞性痴呆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彭涛;汪淳;赵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腹产的探讨

    目的 评价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腹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00例拟行剖腹产手术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腰-硬膜外麻醉组)与对照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对两组麻醉效果、术中反应、术后不良症状等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在阻滞平面的显效时间、阻滞范围、术中牵拉反应及血液动力学变化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局麻药用量、肌肉松弛方面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安全、简便、效果确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红彤;施发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