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在急性重症胆管炎中的应用(附12例报告)

谭洪育;吴红;龙绍华

关键词: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治疗中的适应症,疗效及其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5年1月~2007年6月12例ACST患者行ENBD胆道减压的临床资料,总结ACST行ENBD后的临床效果及经验.结果 12例患者顺利于内镜下放置鼻胆管,均引流出脓性胆汁,1例因导管插入困难而行PTCD.结论 ENBD在ACST的治疗中操作简单,损伤小,胆道减压引流效果好,能迅速降低胆道压力,纠正休克.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进展

    国内外学者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已达成共识:正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必要时辅以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清除病灶、缓解疼痛、保存神经功能、稳定脊柱、防止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及后凸畸形.但目前对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仍有争议.

    作者:陈华龙;廖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嗜食腌制食品与鼻咽部恶性肿瘤的关系

    目的 研究嗜食腌制食品与鼻咽部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现场询问和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220例鼻咽癌患者及220例鼻咽部良性疾病患者食用腌制食品情况,对调查结果与鼻咽癌的发病情况及不同类型鼻咽癌的关系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鼻咽癌患者每周食用腌制食品频率高于鼻咽部良性疾病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角化性鼻咽癌每周食用腌制食品频率高于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频率食用腌制食品5~7 d/周在鼻咽癌患者中更为常见,腌制食品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病有关,高频率食用腌制食品5~7 d/周在非角化性癌中更为常见,腌制食品可能与非角化性鼻咽癌关系更为密切.

    作者:林克荣;赖晓敏;雷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前房出血

    目的 探讨使用中药汤剂治疗外伤性亚急性前房出血的效果.方法 2000年~2006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前房出血患者中共有50例(50眼)前房积血时间超过5d的患者被纳入研究,将2003年之前收治的患者作为A组,共有22例(22眼),2003年之后采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作为B组,共有28例(28眼),治疗5d后,A组则继续应用止血剂、钙剂、激素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B组的患者则停用止血药,服用中药汤剂,继续应用钙剂、激素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A组17例Ⅱ级前房积血的患者12眼自行吸收.结论 通过中药汤剂的治疗,加快了前房积血的吸收,有效地避免了继发青光眼及角膜血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精神负担,避免了因手术并发症而出现医患纠纷.

    作者:孙继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输尿管结石急性梗阻伴肾周积液的超声诊断

    目的 探讨输尿管结石伴肾周积液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超声检查发现输尿管结石87例,对其中伴肾周积液的1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输尿管结石伴肾周积液的发生率约为15%,声像图表现为肾周呈线条状或月牙形液性暗区.结论 超声能及时发现输尿管结石合并肾周积液,明确积液部位,深度及多少,并可动态观察其变化,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杨文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局麻下手法整复中绷带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

    目的 观察局麻下手法整复中绷带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3~2005年对36例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在局麻下进行手法整复、中绷带外固定治疗,对其临床效果、并发症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随访3个月至2年,骨折全部骨性愈合,肘关节活动好,合并3例肘内翻.结论 局麻下手法整复中绷带外固定是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丁积勇;胡关彪;李雪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人附红细胞体病2例报道

    我院于2006年8~9月先后收治2例人附红细胞体病患儿,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2岁.以发热、咳嗽1周为主诉于2006年8月21日入我院.

    作者:曾俊权;戴贞照;方木水;刘旭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喉癌放疗患者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喉癌病人放疗并发症发生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分析评估喉癌放疗中存在护理问题采用循证方法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照.结果 循证护理干预放疗并发症取得了较常规护理组更佳的效果,食欲下降、放射性皮炎、血象下降、口咽食道炎、喉头水肿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常规护理组少,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组能更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喉癌病人护理问题.

    作者:胡美蓉;徐宝兰;叶艳华;修穆群;黄秀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睾丸扭转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睾丸扭转的诊治经验.方法 分析23例睾丸扭转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3例,经CDFI确诊22例,1例误诊.13例6h内就诊睾丸正常,给予复位固定;9例因就诊时间长,术中见睾丸坏死行睾丸切除,1例扭转时间达10h,经温盐水热敷近30min,睾丸颜色转至正常,予睾丸固定术.结论 对阴囊急诊常规行CDn是必须的,但不能过分依赖于CDFI,对阴囊急诊均需行手术探查.

    作者:傅荣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奎硫平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奎硫平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与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将76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奎硫平(n=38,A组)和利培酮(n=38,B组)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的疗效相似(P>0.05),A组和B组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锥体外系反应和内分泌改变发生均高于A组(P<0.05);A组和B组组内GQOLI-74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在躯体健康维度因子的改善显著优于B组(P<0.01).结论 奎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利培酮相似,但副作用少,生活质量优于后者.

    作者:陈凤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RF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

    目的 探讨后路RF钉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原则.方法 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复位、内固定同时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37例,Ⅰ度滑脱22例,Ⅱ度滑脱13例,Ⅲ度滑脱2例.结果 术后随访7~29个月,32例骨性融合,骨性融合率为89.2%,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6.5%.结论 治疗腰椎滑脱应遵循减压、复位、固定、融合的原则,RF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成熟术式.

    作者:敖沸;刘健;彭小龙;王俊东;周旭东;文毅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25例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以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后血压的变化.结果 疗程结束后单用马来酸依那普利22例,其中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7.2%.有3例合用其它降压药.结论 马来酸依那普利为一种较安全有效的口服降压药,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作者:刘琼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卡托普利与替米沙坦在糖尿病肾病中联用与单用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与替米沙坦联合应用及分别单用对糖尿病肾病的降蛋白尿及降压的效果.方法 60例病人随机分为联合用药及分别单用药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测血压、尿蛋白变化、血糖、肾功能等变化,并监测常见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药联用血压下降幅度及蛋白尿的减少较单用组更明显,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下降.结论 卡托普利和替米沙坦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有更好的降蛋白尿和降压效果,副作用明显减少.

    作者:易彩琼;戴希友;贺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66例的体会

    目的 评价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急性胆囊炎的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64例(96.15%)无明显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4~6 d.结论 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术中由有一定经验的腔镜医师操作,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尚满意.

    作者:李河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锌、铜和镁水平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Ⅱ No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患者血糖、血清锌、铜、镁含量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酶反应速率法对其空腹血糖(FPG),锌、铜、镁分别进行检测,分析糖尿病患者血糖、锌、铜、镁异常改变的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均显著性高于健康人(P<0.01);糖尿病患者血清锌和镁均低于健康人(P<0.05),分别为(1.01±0.51)μg/ml和(0.68±0.35)mmol/ml;而血清铜则为(1.39±0.35)μg/ml高于健康人(P<0.05).结论 NIDDM患者血清锌、铜、镁与血糖浓度密切相关,血清中锌、镁浓度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铜则相反,因此,改善患者血糖情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体内微量元素的代谢紊乱.

    作者:陈建华;徐勇;郑晓丰;张经宇;黎静;章登珊;张财成;陈唐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与CEA、CA15-3联合监测对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价值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与血清CEA、CA15-3联合检测对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动态观察5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2~4次骨显像及同期血清乳腺癌肿瘤标志物CEA、CA15-3检测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4例乳腺癌骨显像中,40例诊断骨转移(74.1%),病情进展19例(67.8%).血清CEA或CA15-3升高29例(53.7%).乳腺癌骨转移组血清CEA/CA15-3明显升高(P<0.005),骨转移病情进展组同期血清CEA/CA15-3亦明显升高(P<0.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尤其是骨转移可疑者)定期复查骨显像并作动态观察,同时行血清CEA、CA15-3联合检测,对骨转移的预测、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王雪芹;吴建国;陈志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治疗剂量高乌甲素加入颈丛阻滞液中对心血管的影响

    目的 观察治疗剂量高乌甲素加入颈丛神经阻滞局麻液中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一针法C4双侧颈浅和病侧颈深丛阻滞.3组颈丛阻滞药液均为1%利多卡因加0.25%罗派卡因混合液,总量30ml.L组(高乌甲素组)在颈丛阻滞液中加入高乌甲素8mg;F(芬太尼组)组在颈丛阻滞液中加入芬太尼0.1mg;C组(对照组)颈丛阻滞液中不加其它药物.观察患者入室时、阻滞后5、10、15 min、肿瘤摘除即刻和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 L组:HR在颈丛阻滞后5min和SBP、DBP、HR在颈丛阻滞后10、15 min及DBP、HR在肿瘤摘除时较阻滞前有明显升高(P<0.05和P<0.01).F组:SBP、DBP、HR在颈丛阻滞后5、10、15 min和HR在肿瘤摘除时较阻滞前有明显升高(P<0.05和P<0.01).C组:SBP、DBP、HR在阻滞后各时间点均较阻滞前有明显升高(P<0.05和P<0.01).组间比较:L组SBP在肿瘤摘除即刻、手术结束时和DBP、HR在手术结束时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P<0.05);F组SBP、DBP、HR在手术结束时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P<0.05).结论 治疗剂量高乌甲素加入颈丛阻滞液中能一定程度的降低心血管副作用,与芬太尼效果相同,值得推广.

    作者:王琦;文建忠;杨小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多枚骨圆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42例

    目的 总结多枚骨圆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我院于2005年9月~2007年3月用多枚骨圆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4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移位.结果 本组42例随访半年至1年,优良率88.1%.结论 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手术损伤小,时间短,术后无需长期外固定,且取针简单方便,对老年患者应成为首选.

    作者:李俊宁;徐文华;曹盛生;李刚;傅云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病因、诊断、误诊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6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分析EG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和误诊原因及治疗预后.结果 EG患者均有腹痛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腹水症状,内镜下表现胃、肠黏膜充血、糜烂、出血、溃疡.误诊原因:(1)临床罕见;(2)临床表现和内镜表现缺乏特异性;(3)实验室检查不具有特异性.皮质激素治疗疗效好,作用迅速.结论 EG临床表现多样性、无特异性;易误诊;皮质激素疗效好、作用迅速.

    作者:余志强;郭晓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我院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良好效果,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张远平;肖承年;谢建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56例心脏黏液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心脏黏液瘤的临床特点,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2007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56例原发性和复发性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中左房黏液瘤50例,右房黏液瘤6例;3例患者有栓塞史.绝大多数左房黏液瘤的临床表现与二尖瓣狭窄类似,右房黏液瘤及右室黏液瘤患者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症状,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1例在外院行手术治疗2次,患者均痊愈出院.所有患者病理学检查均证实黏液瘤病变.结论 心脏黏液瘤中左房黏液瘤常见,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心悸、气短.心脏彩超可准确诊断心脏黏液瘤,一旦确诊,均应立即手术.手术的关键是保持瘤体完整,将瘤体连同蒂部周围部分组织一并切除.

    作者:高涛;万力;喻本桐;万于华;刘季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