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进展

陈华龙;廖琦

关键词:脊柱结核, 手术适应证, 神经功能损害, 抗结核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缓解疼痛, 后凸畸形, 迟发性, 学者, 清除, 国内, 病灶, 保存
摘要:国内外学者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已达成共识:正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必要时辅以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清除病灶、缓解疼痛、保存神经功能、稳定脊柱、防止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及后凸畸形.但目前对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仍有争议.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临床诊断为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患者进行低温等离子下鼻甲消融治疗,术前及术后观察下鼻甲大小及主观感受.结果 随访1.5~14个月,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治愈55例,有效5例,无无效病例.结论 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具有很好的近期疗效,且简单、安全、恢复快,可作为下鼻甲微创手术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汪国武;王蓉;张学军;何政;彭莉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布地萘德悬夜氧驱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加重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雾化吸入布地萘德悬液与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的疗效.方法 5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给予布地萘德悬液氧驱雾化吸入治疗5d,对照组不给予,两组均根据临床表现给予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和剂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5d后FEV1%增加了37%,与治疗前相比肺功能改善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缩短了3.7d,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使用激素(地塞米松的等效剂量)减少27.7mg,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二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OPD急性加重患者同时给予雾化吸入布地萘德悬液能减少全身使用激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作者:严瑾;金晓燕;陈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治疗进展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主要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的,针对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李志勇;徐建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膈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膈神经阻滞对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方法 顽固性呃逆患者经胸锁乳突肌的外侧缘中点,将胸锁乳突肌捏住提起作膈神经阻滞,或在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第4颈椎横突处垂直进针作颈4脊神经阻滞.结果 6例患者经2~4次阻滞均达到了根治性的疗效.结论 膈神经阻滞可作为顽固性呃逆的常规治疗方法,加以推广.

    作者:林武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上消化道出血2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2006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24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治方法和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41例,手术治疗22例;门脉高压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63例,手术治疗28例;胃癌、胃间质瘤及十二指肠克罗恩氏病出血19例,手术治疗17例;肝癌并消化道出血3例,手术治疗1例,介入治疗1例;周期性胆道出血1例,行介入治疗;不明原因出血21例;其中以内镜检查确诊179例.结论 确诊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内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简便而又实用的方法,适时手术能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愈率,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复发率.

    作者:罗满生;雍铁山;严太平;张和林;彭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依达拉奉对急性脊髓损伤后的大鼠神经组织氧化损害保护作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脊髓损伤后的大鼠神经组织保护机制.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ASCI对照组(n=30)和依达拉奉干预组(n=30),采用改良的Allen法,制成中度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每组分别于6h、12h、24h、48h、72h5个时点,每个时点6只大鼠,检测各组各时点血清及脊髓中的NO、SOD、MDA的含量及脊髓组织含水量变化;TUNEL法检测72h后各组脊髓中的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mRNA阳性细胞.结果 对照组各时点SOD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而NO、MDA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对照组各时点含水量与SOD活性呈明显负相关,与MDA含量呈明显正相关,依达拉奉干预组各时点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O、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依达拉奉干预组各时点含水量与SOD活性呈明显负相关,与MDA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假手术组脊髓中无或偶见凋亡细胞及阳性染色细胞,对照组可见大量凋亡细胞及阳性染色细胞,依达拉奉干预组凋亡细胞及阳性染色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依达拉奉通过有效地清除氧自由基,可明显抑制急性脊髓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及降低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达到保护其神经组织的作用.

    作者:Li Mingjun;李明军;戴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前房出血

    目的 探讨使用中药汤剂治疗外伤性亚急性前房出血的效果.方法 2000年~2006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前房出血患者中共有50例(50眼)前房积血时间超过5d的患者被纳入研究,将2003年之前收治的患者作为A组,共有22例(22眼),2003年之后采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作为B组,共有28例(28眼),治疗5d后,A组则继续应用止血剂、钙剂、激素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B组的患者则停用止血药,服用中药汤剂,继续应用钙剂、激素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A组17例Ⅱ级前房积血的患者12眼自行吸收.结论 通过中药汤剂的治疗,加快了前房积血的吸收,有效地避免了继发青光眼及角膜血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精神负担,避免了因手术并发症而出现医患纠纷.

    作者:孙继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组织因子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也包括肿瘤血管的生成.TF是一种分子量为47kD的单链跨膜糖蛋白,是机体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

    作者:周锦都;程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过度治疗产生的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现阶段医院过度治疗产生的原因,提出建议.方法 采取自行编制调查表,将不同年代儿科住院患儿的护理措施、给药方式等资料收集整理,比较分析.结果 儿科住院患儿中口服和肌注给药有逐渐被静脉用药所替代的趋势,其它辅助检查、设备仪器的使用率也大幅度增加.结论 应将循证医学用于临床实践,并根据治疗特点及变化寻求相关对策,避免产生过度治疗,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安全.

    作者:孙庆宁;刘晓姝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人附红细胞体病2例报道

    我院于2006年8~9月先后收治2例人附红细胞体病患儿,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2岁.以发热、咳嗽1周为主诉于2006年8月21日入我院.

    作者:曾俊权;戴贞照;方木水;刘旭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例20~35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及20例正常育龄妇女卵巢进行形态学、彩色血流显像特征观察并测量卵巢面积、髓质面积及卵巢动脉阻力指数RI.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PCOS组卵巢总面积(A),髓质面积(S)均不同程度增大,尤其是S/A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卵巢动脉血流为低阻型,RI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显提高PCOS的诊断水平.

    作者:周欣;章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性生活状况的随访观察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的性生活的恢复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科学指导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的性生活康复,提高妇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随机顺序选取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2004年3月~2005年3月收治的12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在患者治疗结束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分别通过电访、信访及门诊问卷等方式进行每隔半年的跟踪随访观察,对纳入研究的全部患者治疗前后性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妇科肿瘤患者治疗后性生活的满意度、性生活频率、夫妻感情等方面的变化.根据不同肿瘤分类及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治疗后性生活状况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24例全部受访患者中,随访中因患者死亡失访13例,共11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宫颈癌91例,子宫内膜癌8例,卵巢癌12例.其治疗后性生活满意率分别是70.3%、75.0%、83.3%,治疗后性生活恢复时间为1~18个月不等.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患者治疗后性生活平均恢复时间分别为4.3+2.7、5.1+3.3、4.8+3.5个月.治疗后性生活一直未恢复7例.性生活次数同治疗前的患者32例,治疗后使用润滑剂性生活得到改善的17例.结论 不同治疗方法对妇科肿瘤患者治疗后性生活均有影响,正确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妇科肿瘤患者治疗后性生活质量.

    作者:周红英;尹泽群;乔志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全胚冷冻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全胚冷冻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的可行性并总结其护理对策.方法 以发生的40例患者为研究组,同期接受白蛋白输注来预防OHSS发生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OHSS发生率及累积妊娠率.并总结全胚冷冻预防OHSS的相关护理对策.结果 全胚冷冻组OHSS的发生率为17.5%,而输注白蛋白组为43.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全胚冷冻组的解冻复苏累计妊娠率达51.6%,输注白蛋白组累计妊娠率为53.13%,两者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全胚冷冻能有效降低OHSS尤其是重度OHSS的发生率,并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胚胎复苏累积妊娠率;早期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徐红英;朱元;伍琼芳;辛才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多枚骨圆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42例

    目的 总结多枚骨圆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我院于2005年9月~2007年3月用多枚骨圆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4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移位.结果 本组42例随访半年至1年,优良率88.1%.结论 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手术损伤小,时间短,术后无需长期外固定,且取针简单方便,对老年患者应成为首选.

    作者:李俊宁;徐文华;曹盛生;李刚;傅云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自控分娩镇痛(PCEA)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并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60例,采用2.384mg/ml甲磺酸罗哌卡因加2μg/ml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与同期未使用分娩镇痛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及新生儿出生15min、2h、24h后的神经行为评分.结果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15min、2h、24h后的神经行为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384mg/ml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自控分娩镇痛安全可靠,对新生儿神经行为无不良影响.

    作者:周群;程良道;张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心室机械不同步的超声新技术评价方法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e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一项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手段[1].

    作者:代妮娜;刘燕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内外侧联合切口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距骨骨折(附11例报告)

    目的 探讨内外侧联合切口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距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998年3月至2007年1月,经我院采取内外侧联合切口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距骨骨折11例的临床分析,按Hawkin评分标准:Ⅱ型6例,Ⅲ型4例,Ⅳ型1例.结果 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96个月,平均46.8个月.按照Hawkin评分标准:优7例,良3例,可1例.无1例出现骨不连、畸形愈合、骨髓炎、皮瓣坏死等,无1例因复位不良而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出现距骨坏死3例,其中2例在延长负重时间后自行恢复,1例距骨坏死后出现轻度塌陷,伴轻度创伤性关节炎,经保守治疗患者生活自理能从事轻微活动.所有病例患者关节功能良好,无1例行关节融合术.结论 内外侧联合切口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距骨骨折由于距骨的内外侧均得到良好的暴露,有利于骨折获得解剖复位,空心钉固定牢靠,且可产生骨折断端之间的加压,加速了骨折的愈合,降低了骨不连、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总体疗效满意.

    作者:苏如洪;齐文光;徐万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绞股蓝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目的 探讨绞股蓝对RCIA的影响.方法 采用红细胞C36受体试验,测定红细胞免疫吸附力(RCIA).结果 恶性肿瘤病人的RCI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不同(P<0.01),但是,经绞股蓝处理后,病人的RCIA显著升高(P<0.01).结论 绞股蓝具有增强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

    作者:杨斌;孙坚;王农荣;杨慧;何士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人工洗胃法的改良

    目的 探索一种既安全又有效且操作简单的人工洗胃方法.方法 选择17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85例,A组采用传统的注射器抽吸法行人工洗胃,B组采用经三通管结合静脉输液及中心负压吸引,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A组每例次操作使用时间为(50+10)min,B组每例次操作使用时间为(25±5)min(P<0.005);A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9.14%,B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18%(P<0.05),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三通管结合静脉输液及中心负压吸引法缩短了每例次操作使用时间,减少了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文秀;张晓玲;宋备战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锌、铜和镁水平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Ⅱ No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患者血糖、血清锌、铜、镁含量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酶反应速率法对其空腹血糖(FPG),锌、铜、镁分别进行检测,分析糖尿病患者血糖、锌、铜、镁异常改变的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均显著性高于健康人(P<0.01);糖尿病患者血清锌和镁均低于健康人(P<0.05),分别为(1.01±0.51)μg/ml和(0.68±0.35)mmol/ml;而血清铜则为(1.39±0.35)μg/ml高于健康人(P<0.05).结论 NIDDM患者血清锌、铜、镁与血糖浓度密切相关,血清中锌、镁浓度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铜则相反,因此,改善患者血糖情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体内微量元素的代谢紊乱.

    作者:陈建华;徐勇;郑晓丰;张经宇;黎静;章登珊;张财成;陈唐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