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华宾;彭志群;胡孟泉;黄爱英;孙丽萍;刘小兰
大面积烧伤患者.因伤后大量液体渗出,有效循环血量急剧下降,机体代偿功能障碍,容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是烧伤早期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多管道快速补液是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纠正休克的重要措施.由于患者常规穿刺部位被烧伤.体表静脉大多破坏.在休克期穿刺困难或无法静脉穿刺.若不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将延误抢救、危及患者生命.2001~2005年我院在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期应用深静脉置管,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刘桂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DB的优点与局限性.方法 从DR的应用范围、摄影方式、X线的剂量、出图时间、图像质量、图像的调节与处理等方面与CR进行比较.结果 上述考察指标,DR均优于CR,但DR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结论 尽量发挥DR与CR各自的优势.使数字化成像设备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作者:晏彬;罗来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手术诊治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0年3月~2006年10月.我对78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行腹腔镜诊断和治疗,观察术后妊娠率.结果 78例中发现盆腔病变71例占91.0%,慢性盆腔炎是不孕症的第1病因.继发不孕较原发不孕发生率高(P<0.01);其次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原发不孕发生率高于继发不孕(P<0.01);术后妊娠率为44.1%,2例发生异位妊娠.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女性不孕症盆腔病变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黄国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重度烧伤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AC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1998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23例重度烧伤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行非手术治疗,17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行腹壁减张,6例行剖腹减压.结果 本组23例中治愈16例,死亡7例.所有患者术前24h尿量减少985±306ml、膀胱内压升高32.4±4.8mmHg、中心静脉压升高15.4±1.6cmH2O、动脉收缩压下降85±8mmHg和PaO2下降76±5mmHg.手术患者术后各项指标较术前明显好转(P<0.01).结论 对重度烧伤患者常规进行腹内压监测,可及时诊断腹腔间隙综合征,及时给予腹壁减张和腹腔减压是治疗ACS的关键.
作者:潘拥军;柏士平;张守忠;杨华;韩行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为促进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日康复.降低其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我院护理部将早期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纳入常规护理中.并将此与此护理措施实施之前的纯常规护理比较,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金枝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所辖区域内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免疫效果和接种质量.方法 对98例健康新生儿进行监测.结果 卡痕均径≥3mm者阳性反应为89.58%,卡痕均径<3mm者阳性反应为36.11%,无卡痕者阳性反应为0%.结论 虽然卡痕的形成情况与免疫成功有直接关系,但单凭卡痕有无不能完全反映卡介苗接种效果,必须做PPD阳转试验.此外,提高卡介苗接种质量.也是确保免疫成功的关键.
作者:高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车祸即道路交通事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每年约126万人死于车祸.受伤1500万人.在我国,每年发生车祸120万起.死亡人数高达10.9万,居世界之首.车祸正在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我们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2~2004年收治的586例车祸重伤员.运用时间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圆分布统计方法进行了车祸发生的周期节律分析,以探明车祸发生的峰值时间及高峰时间段,为医务人员提供抢救车祸伤员的警惕时间.
作者:姜芸;焦卫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阴道松弛症的综合性治疗方法.方法 对各种原因的阴道松弛,分别实施手术+心理疏导+盆底功能康复锻炼、心理疏导+盆底功能康复锻炼和单纯做心理疏导等多种综合治疗方案.结果 2004年3月以来,共治疗156例阴道松弛患者.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结论 对于阴道松弛症,要因人而异,除实施单纯的手术治疗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心理疏导以及盆底功能康复锻炼,才能获得更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斌;黄和平;黄琳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沼进入蛛网膜下腔<'[1]>.临床分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自发性又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病因主要为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的破裂等.本病情危重,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可导致脑疝而死亡.
作者:童秋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前S1抗原和HBVDNA的测定在判断抗病毒治疗疗效中的意义.方法 38例患者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观察治疗后前Sl抗原和HBVDNA的变化.结果 HBeAg阳性患者18例.经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前Sl抗原阴转14例.HBVDNA阴转15例;HBeAg阴性者20例.治疗后前Sl抗原阴转9例,HBVDNA阴转10例.结论 前Sl抗原阳性代表病毒在体内仍有复制.可作为抗病毒治疗的观察指标.
作者:邹鲁;杨菊梅;曾成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江西省义齿加工业消毒现状.方法 随机对江西省16家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义齿加工企业进行消毒状况调查.结果 义齿加工企业规模小,人员素质低,消毒意识淡薄.结论 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定期检查、监督消毒状况是对义齿加工业消毒控制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
作者:陈军;肖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vitapex糊剂在乳牙一次法根管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169例268颗患慢性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的乳牙,观察组用一次法完成治疗,对照组用传统法完成治疗.结果 两种方法经1年后疗效对比,均取得满意效果,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Vitapex糊剂应用于乳牙一次法根管治疗效果好,可以缩短疗程,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朱伟民;黄彦;熊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由于免疫功能低.加上血糖高有利于细菌生长,易发生肺部感染.对糖尿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进行积极治疗和护理以及必要的健康教育.对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糖尿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作者:徐继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采用10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以Hedley报道的方法为基础,进行单细胞悬液样品的制备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反复实验,每例组织块必须经切片、托蜡、水化、漂洗、消化、离心等过程,具体针对,严格操作.10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上机测定成功,DNA组方图峰形锐利,CV值小.
作者:何琳;汪庆余;唐维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20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分别实施预见性护理及常规护理.结果 预见性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预见性护理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应用价值.
作者:徐继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鼻烟窝动静脉内瘘(AVF)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413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分两组.其中行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组241例(占58.35%),前臂动静脉内瘘组172例(占41.65%),比较不同部位的内瘘使用情况.结果 和前臂远端腕部AVF(cimino 瘘)相比较,其平均血管吻合口内径,透析时的平均血流量,内瘘的平均成熟时间,内瘘用于透析的平均时间内瘘4周、1年通畅率,血栓形成和窃血综合征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Cimino瘘患者动脉瘤的发生率和肿胀手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鼻烟窝内瘘显著增加(P<0.05),鼻烟窝AVF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较小(P<0.05).结论 鼻烟窝AVF较Cimino瘘有更多优点,其远期通畅率高,并发症少,配合正确的使用方法及细致的护理,可达到长期、安全使用的目的 ,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鄢艳;孙庭;陈钦开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我市妇女常见疾病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妇科常见病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我市近3年接受普查的5086例妇女患病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普查内容包括:常规妇科检查、B超、乳房红外线扫描和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总患病率为58.2%(2605/5086),其中前5位疾病患病率依次为乳腺疾病(32.98%)、宫颈炎(30.27%)、阴道炎(23.03%)、子宫肌瘤(10.12%)和卵巢囊肿(3.61%),乳腺疾病发生率高;从发病年龄看,阴道炎、宫颈炎及乳腺疾病发病率30~39岁多见.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发病率40~49岁多见;不同职业妇科疾病发生情况较接近;检出宫颈癌前病变2例,乳腺癌1例.结论 定期妇女疾病普查普治、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是妇女常见疾病防治的重要内容.
作者:邓美文;易玲;康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20例外部性脑积水的婴幼儿病人的CT资料作回顾性分析.CT主要表现为:双侧额顶Ⅸ对称性蛛网膜下腔扩大,前部半球间裂增宽和基底池扩大,脑室无扩张.结论 CT平扫是发现和诊断外部性脑积水可靠的诊断方法,检查时间短,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刘君正;刘建平;朱海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以高频率起搏刺激右心耳建立家兔慢性心房颤动模型的方法.方法 20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为假手术组.植入起搏电极但不起搏;实验组10只家兔予开胸植入双极电极并予以(800次/min)刺激右心耳30d,4h/d,术后定期监测起搏、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同时测定起搏前及房颤发生后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均完成了实验,术后第7d,7只(70%),兔发生了房颤,2周时共有8只(80%)发生了房颤并能稳定维持(与对照组比较,P<0.01),30 d时仍示房颤,其余2只兔至30d时仍呈起搏心律;对照组则未发生任何心律失常情况.AERP缩短,AERP频率适应不良,与基础状态相比有显著意义.结论 长期高频率起搏刺激家兔右心耳是建立慢性房颤模型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仁华;刘元庆;彭景添;肖成伟;欧阳长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喉罩通气导管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全身麻醉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喉罩通气组(L组,30例)和气管插管组(T组,30例).分别记录L组和T组异丙酚用药总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两组在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5min(T3)、拔管前(T4)、拔管后1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指脉血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PETCO2)的改变,观察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术后呛咳,咽痛,恶心呕吐、声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异丙酚总用药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L组T1、T2时点MAP、HR明显低于T0(P<0.05).T组在T1时点MAP、HR低于T0(P<0.05)、T2及T3、T4时点MAP、HR明显高于T0(P<0.05),其余时点与T0比较无差异(P>0.05).组间比较:T2、T3、T4、MAP、HR有显著性意义,T组高于L组(P<0.05),其余时点比较无差异(P>0.05),置人喉罩通气导管后各时点PETCO2均高于T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各时点SPO2均正常.两组间一次性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拔管或罩期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咽痛、声嘶、呛咳发生率L组明显低于T组.恶心呕吐发生率L组高于T组(P<0.05).结论 喉罩通气导管应激反应较气管插管小,术后副作用少.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全身麻醉安全可靠.
作者:周志东;胡衍辉;卢忆梅;薛广燕;徐国海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