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CM石蜡包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DNA含量样品的制备

何琳;汪庆余;唐维平

关键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 石蜡包埋组织, 单细胞悬液, 流式细胞术
摘要:采用10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以Hedley报道的方法为基础,进行单细胞悬液样品的制备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反复实验,每例组织块必须经切片、托蜡、水化、漂洗、消化、离心等过程,具体针对,严格操作.10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上机测定成功,DNA组方图峰形锐利,CV值小.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由于免疫功能低.加上血糖高有利于细菌生长,易发生肺部感染.对糖尿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进行积极治疗和护理以及必要的健康教育.对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糖尿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作者:徐继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静脉留置针肝素封管液对血液病人凝血功能的影响

    血液病人由于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的缺乏,常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倾向.反复静脉穿刺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

    作者:黄六英;陈春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腹腔镜诊治不孕症患者78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手术诊治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0年3月~2006年10月.我对78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行腹腔镜诊断和治疗,观察术后妊娠率.结果 78例中发现盆腔病变71例占91.0%,慢性盆腔炎是不孕症的第1病因.继发不孕较原发不孕发生率高(P<0.01);其次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原发不孕发生率高于继发不孕(P<0.01);术后妊娠率为44.1%,2例发生异位妊娠.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女性不孕症盆腔病变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黄国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二维超声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two-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2-DE)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有心脏起搏器植入指征的患者36例,分为A组(n=18)和B组(n=18)分别应用二维超声引导起搏器植入和X线透视(X-ray fluoroscopy,X-ray)常规方法植入起搏器.两种方法引导起搏电极到位后测试起搏参数满意后结扎固定导管,将起搏器与导管牢固连接.记录电极导管植入到位时间、X线曝光时间、随访观察起搏效果、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A组全部由2-DE引导成功16例(16/18).2-DE和X-my联合引导成功1例(1/18),1例肺气肿病人超声透声条件极差整个手术过程均改为X-my引导完成(1/18).总成功率94.4%,(P>0.05).总暴光时间A组和B组分别为0.8±0.1min和3.0±0.7min(P<0.01).电极导管植入时间A组、B组分别为9.0±0.7和8.3±0.5min(P>0.05).结论 二维超声可有效引导实施心脏起搏,联合X线透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可明显降低X线曝光时间,减少对医患辐射的危害,可作为心脏起搏器新的植入途径,具有较好的临床用前景.

    作者:李运德;程开诚;童金英;胡建新;吴延庆;程晓曙;吴清华;李恩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438例巨大儿分娩方式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巨大儿不同分娩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以寻求恰当的产前处理.方法 对我院2006年分娩的438例巨大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初产妇的剖宫率显著高于经产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新生儿窒息率比较阴道分娩组窒息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剖宫产组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较低.故对巨大儿适当放宽剖宫产指针是应该的.

    作者:王筱雯;潘明香;陈爱慧;万曦娣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血小板反复输注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血小板反复输注效果.方法 对57例各类疾病患者,输注血小板前、后24h,以伞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并计算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值.输注后24h CCI≥4.5×10<'9>/L为输注有效,CCI<4.5×10<'9>/L为输注无效.结果 血小板输注有效率,1次输注,有效率84%,2~3次输注有效率67%,4~5次输注,有效率45.7%,6次以上输注,有效率42.9%.结论 首次输注血小板有效率达84%,而反复输注血小板的患者,由于产生同种免疫,随输注次数增多,有效率降低.

    作者:万唐;刘华;廖勇;姚卿武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胸壁结核的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胸壁结核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117例胸壁结核患者实施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术后规则抗结核治疗12个月.结果 切口1期愈合113例,4例切口延期愈合,复发5例,治愈率95.7%.结论 彻底清除胸壁结核病灶并辅以规则抗结核治疗是胸壁结核的理想治疗方法.可以避免或减少术后复发.

    作者:王武明;付洪帆;张学钰;程吕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喉罩通气导管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全身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喉罩通气导管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全身麻醉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喉罩通气组(L组,30例)和气管插管组(T组,30例).分别记录L组和T组异丙酚用药总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两组在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5min(T3)、拔管前(T4)、拔管后1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指脉血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PETCO2)的改变,观察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术后呛咳,咽痛,恶心呕吐、声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异丙酚总用药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L组T1、T2时点MAP、HR明显低于T0(P<0.05).T组在T1时点MAP、HR低于T0(P<0.05)、T2及T3、T4时点MAP、HR明显高于T0(P<0.05),其余时点与T0比较无差异(P>0.05).组间比较:T2、T3、T4、MAP、HR有显著性意义,T组高于L组(P<0.05),其余时点比较无差异(P>0.05),置人喉罩通气导管后各时点PETCO2均高于T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各时点SPO2均正常.两组间一次性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拔管或罩期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咽痛、声嘶、呛咳发生率L组明显低于T组.恶心呕吐发生率L组高于T组(P<0.05).结论 喉罩通气导管应激反应较气管插管小,术后副作用少.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全身麻醉安全可靠.

    作者:周志东;胡衍辉;卢忆梅;薛广燕;徐国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心理疏导在减轻上颌窦穿刺冲洗患者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目的 总结心理疏导在减轻上颌窦穿刺冲洗患者应激反应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14例耳鼻喉科门诊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患者分为观察组64例、对照组50例,将丽组行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患者的精神状态、疼痛感应、脉搏、呼吸、血压、出汗恐惧等紧张程度为观察指标,将应激反应程度分为轻、中、重度来观察.结果 观察组应激反应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上颌窦穿刺冲洗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明显减轻患者应激反应.

    作者:王蓉;汪国武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消痔灵双层注射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临床疗效评价(附23例报告)

    目的 观察消痔灵直肠周围间隙注射加直肠粘膜下注射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23例患者采取以上方法治疗.以直肠脱垂长度、排粪造影结果作为疗效性指标,患者一般情况、全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检查作为安全性指标.并进行随访.结果 治愈21例,有效2例;均未见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经6.36个月随访,无复发.结论 该疗法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痛苦小、费用低廉、且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可作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首选治疗方法,适宜于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殷立新;潘一滨;刘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5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奄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特点和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54例儿童胆脂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5年,单纯乳突根治术10例,术后9例干耳;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14例,再发2例: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30例,术后28例干耳.35例同期耳甲腔成行术.结论 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具有较强侵袭性的特点.病变范围大.早期难以得到及时诊断及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在彻底清楚病灶的基础上尽可能保存或提高听力.同期行鼓室成形术是可行的.耳甲腔成行术可缩短干耳时间.

    作者:卢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沼进入蛛网膜下腔<'[1]>.临床分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自发性又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病因主要为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的破裂等.本病情危重,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可导致脑疝而死亡.

    作者:童秋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尸体护理现状调查与护理对策

    为维护人的尊严,提高善终服务质量,我院成立了尸体护理质控小组,对我院死亡病人尸体护理质量进行调查与分析.

    作者:李三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小儿衣原体感染1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衣原体感染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 对13例小儿衣原体感染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小儿衣原体感染临床表现及肺外表现.结果 肺炎衣原体抗体IgM均阳性,不同程度合并有支原体、腺病毒、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容易合并副鼻窦炎及分泌性中耳炎.结论 小儿衣原体感染容易合并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肺外表现副鼻窦炎及分泌性中耳炎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作者:黄勇;应小明;何学颉;陈春法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CT在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良性、恶性胸腔积液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恶性胸积液和56例良性胸腔积液的CT征象.结果 良性胸腔积液中,双侧41.1%,胸膜增厚19.6%,弥漫均匀增厚19.6,纵隔胸膜受累10.7%,胸膜外脂肪层明确显示71.4%厚度>3mm.41.1%平均厚度5.7mm;恶性胸积液中双侧15.8%,胸膜增厚57.9%,主要弥漫不规则增厚或局部增厚,纵隔胸膜增厚占36.8%:胸膜外脂肪层明确显示占60.5%,其中厚度>3mnm占26.3%,平均2.9mm.结论 单侧、大量积液且张力高,胸膜不规则增厚.纵隔胸膜受累对恶性诊断有特异性;而胸膜无或轻度弥漫规则增厚,胸膜外脂肪层增厚多提示良性.

    作者:黄余忠;谭永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同期翼状胬肉64例68眼,随机分3组:A组19例21眼采用单纯切除术:B组24例26眼采用单纯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C组21例21眼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术后随访3~19个月.观察胬肉复发情况.结果 A组21眼7眼复发(33.3%),B组26眼3眼复发(11.4%),C组21眼1眼复发(4.8%).经卡方检验,A组与B组比较,(X<'2>=4.59,P<0.0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A组与C组比较,(X<'2>=9.98,P<0.01),差别有显著性意义;B组与C组比较,(X<'2>=1.12,P>0.05),无统计学差异,C组复发率低.结论 自体结膜瓣移植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殷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心衰60例报道

    目的 观察小剂量多巴胺合用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心衰的疗效.方法 将我科2004-2006年收治住院的肺心病心衰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抗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解痉平喘及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60例,加用多巴胺20mg+酚妥拉明10 mg加人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P<0.05.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联用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心衰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戴希友;刘辉;魏尤良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选择性胆管一期缝合23例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手术指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性地对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病人.于术中胆管切开探查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23例,并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23例全部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全组平均住院8.6d.末发生胆道并发症.全组随访6~24个月,未见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疗效满意.结论 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及精细手术操作.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沈世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γ-GCS基因的RNA干扰逆转胰腺癌抗化疗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γ-GCS基因的RNA干扰对胰腺癌抗化疗的影响.方法 采用γ-GCS高表达的胰腺癌细胞株扩大培养,分为:实验组:转染γ-GCS dsRNA的胰腺癌细胞;对照组:转染γ-GCS基因反义RNA的胰腺癌细胞;空白组:未转染的胰腺癌细胞.利用RT-PCR、Westem Blot的方法,检测各组癌细胞的γ-GCS、mRNA的表达和谷胱甘肽的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实验组γ-GCS和谷胱甘肽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下降,细胞明显凋亡.结论 转染γ-GCS dsRNA的细胞可产生基因沉默效应.使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增强.

    作者:陈建勇;沈学文;刘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经尿道大功率钬激光治疗瘢痕性尿道狭窄(附41例报道)

    目的 探讨采用大功率钬激光治疗瘢痕性尿道狭窄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1月我院利用大功率钬激光对41例瘢痕性尿道狭窄的患者行经尿道大功率钬激光将瘢痕组织消融汽化,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4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可顺利置人F18~F22导尿管,留置导尿管2~4周,拔管后均排尿通畅.39例随访2~28个月.4例术后出现再次狭窄,行定期尿道扩张治疗后现无明显排尿困难.结论 经尿道直视下采用大功率钬激光消融汽化瘢痕性尿道狭窄.手术操作微创,安全,精确,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黎源;黄海鹏;贾灵华;王金根;孟栋良;曾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