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德;程开诚;童金英;胡建新;吴延庆;程晓曙;吴清华;李恩福
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60例BMI≥25kg/m2的PCOS患者.分为二甲双胍组和针灸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人体体征、临床血清学指标及应用克罗米酚促排卵的疗效及妊娠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BMI下降明显(P<0.05),睾酮、胰岛素、血糖、HORM-IR有所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毛、痤疮也有所改善(P>0.05).针灸组较二甲双胍组各项指标改善显著,针灸组30例患者3个月内BMI均≤25kkg/m2.结论 两组均达到降低BMI的效果.改善高雄激素症状及胰岛素抵抗,患者的排卵率增加,妊娠率也得到提高,针灸联合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赵琰;胡丽莎;王长华;王小萍;杜晓寒;邵辉;孙捷;余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诊断和治疗方法.
作者:雷琼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查评估BPH所致急性尿潴留引起的逼尿肌功能改变及对I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价值.方法 对52例BPH患者发生AUR后分别在24h内、第3d、第7d、第10d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别采用警惕性等待、药物治疗前列腺手术和膀胱造瘘以后,观察相应治疗效果.结果 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经3年随访,治疗效果与逼尿肌功能分组具有较好的相关一致性.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能有效地指导BPH所致急性尿潴留患者的临床治疗.
作者:李新长;林伟;黄海鹏;孟栋良;何洁卿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化疗治疗复发耐药B细胞性淋巴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经病理免疫组化确诊为B细胞淋巴瘤.CD20(+)患者13例,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进行化疗,美罗华剂量为375mg/m<'2>,dl,CTX750mg/m<'2>,静脉滴注,d3;ADM 40mg/m<'2>,静脉滴注,d3;VCR1.4mg/次 m<'2>,静脉滴注,d3;PDN100mg,顿服,d3-7,21d为一周期,至少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4例(30.8%),PR7例(53.8%),SD 1例(7.1%),PD 1例(7.1%),ORR 84.6%.结论 CHOP化疗与美罗华有协同作用,不增加化疗的毒副作用.采用R-CHOP治疗复发耐药B细胞淋巴瘤疗效较好,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为民;丁剑午;李春来;胡蓉环;兰琼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增加,成为常见的死因.癌症作为身心疾病,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和应对方式可通过影响机体的内分泌和免疫功能.进而影响癌症的发展和转归.采用支持性和行为干预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使癌症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延长[1].
作者:李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DB的优点与局限性.方法 从DR的应用范围、摄影方式、X线的剂量、出图时间、图像质量、图像的调节与处理等方面与CR进行比较.结果 上述考察指标,DR均优于CR,但DR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结论 尽量发挥DR与CR各自的优势.使数字化成像设备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作者:晏彬;罗来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采用大功率钬激光治疗瘢痕性尿道狭窄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1月我院利用大功率钬激光对41例瘢痕性尿道狭窄的患者行经尿道大功率钬激光将瘢痕组织消融汽化,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4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可顺利置人F18~F22导尿管,留置导尿管2~4周,拔管后均排尿通畅.39例随访2~28个月.4例术后出现再次狭窄,行定期尿道扩张治疗后现无明显排尿困难.结论 经尿道直视下采用大功率钬激光消融汽化瘢痕性尿道狭窄.手术操作微创,安全,精确,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黎源;黄海鹏;贾灵华;王金根;孟栋良;曾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巨大儿不同分娩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以寻求恰当的产前处理.方法 对我院2006年分娩的438例巨大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初产妇的剖宫率显著高于经产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新生儿窒息率比较阴道分娩组窒息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剖宫产组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较低.故对巨大儿适当放宽剖宫产指针是应该的.
作者:王筱雯;潘明香;陈爱慧;万曦娣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需要终身控制的全身性疾病,它的治疗与护理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个过程,很多都需要患者自己去做,这就是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作者:俞瑞芝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儿奄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特点和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54例儿童胆脂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5年,单纯乳突根治术10例,术后9例干耳;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14例,再发2例: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30例,术后28例干耳.35例同期耳甲腔成行术.结论 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具有较强侵袭性的特点.病变范围大.早期难以得到及时诊断及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在彻底清楚病灶的基础上尽可能保存或提高听力.同期行鼓室成形术是可行的.耳甲腔成行术可缩短干耳时间.
作者:卢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以往护士对断肢(指)再植手术患者的护理.多噪取以医嘱为中心的任务护理.其工作重点是完成医嘱,而忽略患者个体差异,没有采取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心身全方位的护理.故使患者功能恢复与心理恢复不能同步,甚至造成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生活质量.我院为了减少以上护理弊端.自2005~2006年对该类患者实施计划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葵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由于免疫功能低.加上血糖高有利于细菌生长,易发生肺部感染.对糖尿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进行积极治疗和护理以及必要的健康教育.对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糖尿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作者:徐继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吉诺通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 167例儿童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治疗组(89例,服用吉诺通胶囊),B为对照组(78例,服用羧甲司坦片).两组其他治疗相同.结果 A组缓解咳喘症状的显效率及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平均病程缩短(P<0.01).结论 吉诺通对儿童急性支气管肺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华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大容量全肺灌洗(whole-lung lavage,WLL)能清除残留在肺泡的粉尘、吞尘巨噬细胞及致炎症和致纤维化因子等,从而改善肺功能,缓解胸闷、气促等症状,是目前治疗尘肺的一种行之有效.安全实用的科学方法<'[1]>.临床上多采用双侧分期大容量全肺灌洗的方法治疗尘肺,这样虽操作较安全.但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自2006年4月以来,我院选用合适患者行双肺同期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了36例尘肺病人,均获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曾娟琴;韩斌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20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分别实施预见性护理及常规护理.结果 预见性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预见性护理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应用价值.
作者:徐继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γ-GCS基因的RNA干扰对胰腺癌抗化疗的影响.方法 采用γ-GCS高表达的胰腺癌细胞株扩大培养,分为:实验组:转染γ-GCS dsRNA的胰腺癌细胞;对照组:转染γ-GCS基因反义RNA的胰腺癌细胞;空白组:未转染的胰腺癌细胞.利用RT-PCR、Westem Blot的方法,检测各组癌细胞的γ-GCS、mRNA的表达和谷胱甘肽的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实验组γ-GCS和谷胱甘肽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下降,细胞明显凋亡.结论 转染γ-GCS dsRNA的细胞可产生基因沉默效应.使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增强.
作者:陈建勇;沈学文;刘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良性、恶性胸腔积液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恶性胸积液和56例良性胸腔积液的CT征象.结果 良性胸腔积液中,双侧41.1%,胸膜增厚19.6%,弥漫均匀增厚19.6,纵隔胸膜受累10.7%,胸膜外脂肪层明确显示71.4%厚度>3mm.41.1%平均厚度5.7mm;恶性胸积液中双侧15.8%,胸膜增厚57.9%,主要弥漫不规则增厚或局部增厚,纵隔胸膜增厚占36.8%:胸膜外脂肪层明确显示占60.5%,其中厚度>3mnm占26.3%,平均2.9mm.结论 单侧、大量积液且张力高,胸膜不规则增厚.纵隔胸膜受累对恶性诊断有特异性;而胸膜无或轻度弥漫规则增厚,胸膜外脂肪层增厚多提示良性.
作者:黄余忠;谭永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前S1抗原和HBVDNA的测定在判断抗病毒治疗疗效中的意义.方法 38例患者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观察治疗后前Sl抗原和HBVDNA的变化.结果 HBeAg阳性患者18例.经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前Sl抗原阴转14例.HBVDNA阴转15例;HBeAg阴性者20例.治疗后前Sl抗原阴转9例,HBVDNA阴转10例.结论 前Sl抗原阳性代表病毒在体内仍有复制.可作为抗病毒治疗的观察指标.
作者:邹鲁;杨菊梅;曾成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分割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大剂量分割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转移瘤67例.共88个转移灶,肿瘤体积≤15cm<'3>的55个,>15cm<'3>的33个.每次处方剂量4~12Gy(中位10Gy),隔日1次,共4~10次(中位6次),处方总剂量30~75Gy(中位48Gy).结果 全组88个转移病灶,CR39.77%(35/88),PR45.45%(40/88),总有效率(CR+PR)为85.23%(75/88).肿瘤体积≤15cm<'3>的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体积>15cm<'3>的75.76%(P=0.03).全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7.61%(52/67)、49.25%(33/67)、29.85%(20/67).生存率与原发肿瘤有密切关系,不同原发肿瘤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3年生存率以妇科肿瘤(80%)和头颈肿瘤(61.54%)较好,以肺癌差(15.63%),P=0.01.结论 大剂量分割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肺转移瘤的有效治疗方法.近期疗效与肿瘤体积相关,而生存率与原发肿瘤相关.
作者:钟军;刘明之;董俊林;罗志强;罗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采用10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以Hedley报道的方法为基础,进行单细胞悬液样品的制备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反复实验,每例组织块必须经切片、托蜡、水化、漂洗、消化、离心等过程,具体针对,严格操作.10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上机测定成功,DNA组方图峰形锐利,CV值小.
作者:何琳;汪庆余;唐维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