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顺尔宁联合邦备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50例临床疗效观察

林黎清

关键词:顺尔宁, 普米克, 咳嗽变异型哮喘,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白三稀受体拮抗剂顺尔宁联合β2受体激动剂邦备在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诊断为咳嗽变异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观察组各25例,治疗组为顺尔宁联合邦备,观察组为普米克联合邦备.结果两组疗效相似,P>0.05,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顺尔宁联合邦备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疗效理想,临床上值得推广.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顺尔宁联合邦备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5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白三稀受体拮抗剂顺尔宁联合β2受体激动剂邦备在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诊断为咳嗽变异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观察组各25例,治疗组为顺尔宁联合邦备,观察组为普米克联合邦备.结果两组疗效相似,P>0.05,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顺尔宁联合邦备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疗效理想,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林黎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微波凝固联合双重血管介入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微波凝固联合双重血管介入治疗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再实施PMCT和SPVE手术.结果肝肿病为毁损坏死率85.3%,门脉癌栓消融有效率76.0%,年生存率62.5%.结论该法疗效优于保守治疗,对这类病人实施积极有效治疗是有价值的.

    作者:傅晓辉;黄兆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再次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偶发癌(附15例报告)

    目的总结因前列腺增生(BPH)手术后数年又疑前列腺增生再次手术后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2005年因再次前列腺增生术后21例发现15例偶发癌资料,年龄59~91岁,腺癌13例,前列腺移行细胞癌2例.发生率高达74.1%.结果15例随访6~60个月,6~12个月死亡2例,12个月~24个月死亡2例,24个月~36个月死亡3例,36个月~60个月死亡1例,现存活7例,其中2例随访13个月后失访.结论再次因前列腺增生而行手术者,其间变率较高,故因可疑前列腺再度增生者,宜B超定期监测及PSA测定.直肠指诊(DRE)可疑时要病理活检,以利早诊早治.

    作者:吕正兴;曾泉;宋秋元;黄鹏;付强;蔡军;刘小良;姚景春;魏胜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彭泽县1992~2004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彭泽县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点,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对1992~2004年彭泽县各医疗机构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992~2004年全县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153例,平均年发病率3.81/10万,以1992年发病率高.2000~2004年年平均发病率(0.93/10万)明显低于1992~1999年年平均发病率(5.97/10万);12月至翌年1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以20~50岁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男女之比为3.25:1,农民占发病总数的88.89%.结论彭泽县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总体呈波动式下降的趋势,但流行的危险因素依然存在.加强环境卫生的治理,采取综合方法进行科学灭鼠,仍是今后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的重点;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接种和加强个人防护也是减少发病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峰;姚直垠;高彭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经鼻插空肠营养管并带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吻合口瘘2例报告

    2004年,采用经鼻插空肠营养管鼻饲并带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吻合口瘘2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例病人,男性,57、71岁.进行性下咽困难3、6个月.食管造影:食管中段5cm、6cm充盈缺损,粘膜破坏.纤维胃镜:距门齿32cm、35cm菜花样肿块,表面有溃烂.病理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人手术日早晨插胃管、营养管.全麻,左后外侧切口,第7肋床进胸,游离食管,切开膈肌,游离胃网膜血管,贲门部离断胃、食管,切除大部分食管,主动脉弓上食管-胃机械吻合.采用24号国产一次性胃肠机械吻合器,检查切割完整.胃管置于幽门上方,营养管置入十二指肠内.贲门断端机械闭合.术后胃管持续负压吸引,第3d经营养管滴入营养液,第6d进食流质,第8d出现高热并白细胞升高.胸片显示胸腔积液,液平面宽大.口服泛影普胺证实吻合口瘘.在X线透视下将营养管放入空肠,胃管上提接近吻合口.

    作者:柳阳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在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中的运用

    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经常遇到采集血标本,以便诊断和治疗.新生儿和小婴儿血标本采集较困难,如采血量在1ml以上者,需股静脉穿刺采血.以往股静脉穿刺采血是用空针管或一次性空针管抽血,此方法不易固定针头,造成针头滑出血管,致穿刺失败;也容易引起标本在体外溶血.另一方面血液标本漏洒,也会造成血标本的污染和标本血量不准确,大大影响了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帅国花;曾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酒精中毒致死2例法医病理学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急性酒精中毒并不少见,但是,急性酒精中毒致死却颇为少见.本文介绍2个案例,并结合有关文献对急性酒精中毒致死做法医病理学分析.

    作者:卢洪胜;周涛;谢彩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人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和培养的研究

    目的建立人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和培养的技术方法.方法用DispaseⅡ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法分离出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并以人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为基础制备表皮干细胞培养液,用以人表皮干细胞(Ⅳ型胶原快速粘附法富集分离)的体外培养,通过检测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的表达水平及其克隆形成率和克隆维持时间对其进行鉴定,角朊细胞作对照.结果表皮干细胞体外培养,可见细胞呈克隆样生长、β1整合素及角蛋白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且其克隆形成率和克隆维持时间分别为(17.04±1.01%)和15~18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0.73%)和9~10d(P<0.01).结论应用Ⅳ型胶原快速粘附法及人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对人表皮干细胞成功进行了体外分离和培养,为表皮干细胞体外的大量扩增奠定了基础.

    作者:邱泽亮;曾元临;辛国华;楼天正;罗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心痛定加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心痛定加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HSP)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痛定和西米替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且治疗组紫癜性肾炎(HSPN)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36.7%),P均<0.05.结论心痛定加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提高HSP患儿疗效,减少肾脏损害,促进患儿疾病康复.

    作者:王爱兰;杜巧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对策

    目的探讨工瓣膜心内膜炎(Prothetic valve endocarditis,PVE)(docarditis,NVE)的主要临床特点、治疗决策及预后.方法将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分成早发型PVE、迟发型NVE、自体瓣膜心内膜炎(NVE)3组,作比较3组临床特点.结果早发型PVE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属多见;迟发型PVE的致病菌与PVE相似,致病菌以链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多见.PVE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阴性则常规做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阳性率,且对PVE患者是否需手术干预往往有决定性的意义.结论PVE应该尽早寻找诊断依据,及早诊断,再根据PVE的类型,致病菌的种类,对抗生素治疗的敏感程度,以及有无并发症,患者的身体状况,综合考虑选择内科治疗还是内科联合外科治疗,以提高PVE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沈文均;周建庆;葛世俊;柳俊平;周军波;缪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25例儿童原发型肺结核诊断分析

    目的了解儿童原发型肺结核的临床表现,提高原发型肺结核的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从症状、体征、X线及CT表现和其它辅助检查的结果,对25例儿童原发型肺结核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儿童原发型肺结核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误诊率较高.结论诊断儿童原发型肺结核,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卡介苗接种史、结核接触史、PPD试验、特别是X线胸片和CT检查等加以综合分析.

    作者:郭建化;朱锦元;王伟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腔内超声对肛管括约肌的形态功能的评价

    目的探讨腔内超声对肛括约肌的形态结构检测的实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4例病人(其中20例为大便失禁,4例为顽固性便秘)和10例正常人进行腔内超声检查,观测肛管括约肌的回声强度,回声是否连续及肛管括约肌的厚度.结果10例正常对照的肛管括约肌均值为21.1mm(20.6~21.9mm),18例产后大便失禁病人的肛管括约肌有不同程度的回声失落且较薄,平均厚度在15.7~19.2mm之间,另2例厚度为9.7mm,11.2mm.4例顽固便秘肛管括约肌明显增厚,均值为25.6mm.结论腔内超声与传统的肛管括约肌检测方法相比,操作简便易行,观测的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作者:赖全图;郑葵;彭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外伤性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减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由外伤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可表现为面部肌肉的随意运动障碍,不能表情;可有额纹消失,不能蹙额,眼不能闭拢,口角歪斜,鼻唇沟消失,说话欠清晰,鼓腮不能.我科自2003年3月~2004年10月共收治由外伤引起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共8例,经施行面神经减压术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倪丽云;陈彩娟;王建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心脏肿瘤的外科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肿瘤的特点和外科疗效.方法手术治疗53例心肿瘤中,粘液性肿瘤38例(71.69%),左房粘液性肿瘤35例,右房粘液性肿瘤3例;非粘液性良性肿瘤8例(15.09%),左房脂肪瘤1例,左室脂肪瘤1例,左房海绵状血管瘤2例,左房纤维瘤3例,右房横纹肌瘤1例;原发性恶性肿瘤5例(9.44%).均为肉瘤,包括左房、左室横纹肌肉瘤1例,左室血管肉瘤2例,右房粘液肉瘤1例,右房、右室间皮肉瘤1例.右心转移癌2例(3.77%),46例良性肿瘤均完整切除;7例恶性肿瘤中,完整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因广泛侵润转移者只行活检1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12例,二尖瓣替换术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三尖瓣成形术3例,三尖瓣生物瓣替换术1例.结果手术后死亡3例(5.66%),平均随访(33.43±12.38)个月,2例粘液瘤于3年内复发并再手术,恶性肿瘤3例术后3个月~2年复发或转移死亡(6%).结论心脏肿瘤的疗效与病理性质和肿瘤生长位置密切相关.

    作者:喻东亮;周琼;吴永兵;徐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内毒素及其受体和炎性细胞因子与重型肝炎的相关性

    研究表明失控性炎症反应是目前临床上肝炎重型化的重要诱因之一,LPS(细菌性脂多糖)是常见诱导失控性炎症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单核/巨噬细胞表面LPS相关受体是机体识别并启动炎症反应的始动因素,是诱导炎症反应失控的关键环节之一,其中SR、CD14、TRL样受体的高亲和力和敏感性研究日渐明确.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对肝炎重型化的发生、发展起关键作用,在肝炎重型化过程中发生率高,程度重已取得共识.本文就肝炎重型化相关因素、内毒素及内毒素受体及细胞因子研究现状和在肝炎重型化过程中的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程晓宇;张伦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异位妊娠多项指标联检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多项指标联检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50例异位妊娠患者和20例正常宫内妊娠妇女血清βhcg、E3、prog及CK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早孕妇女相比,异位妊娠患者血清βhcg、E3、prog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CK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K/prog比值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βhcg、E3、prog、CK及CK/prog比值对EP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联合检测有利于诊断.

    作者:马礼明;王秋伟;虞斌;周红;谈佩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龄患者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75~85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Ⅰ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Ⅱ组:全麻.两组全麻方法相同,诱导是咪唑安定0.05~0.07mg/kg,异丙酚1~1.5mg/kg,阿曲库铵0.6~1mg/kg,芬太尼2~4μg/kg,以吸入异氟醚、间断静推阿曲库铵、微泵输注异丙酚维持麻醉,Ⅰ组硬膜外麻醉药液为: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维持麻醉平面在T4~T12之间.观察两组异丙酚、阿曲库铵用量,手术时间,监测血压、心率、ECG、血氧饱和度、呼末C02,并测定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变化;术毕苏醒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无差异,儿组在全麻插管时、切皮时、术中探查时及术毕拔管时MAP、HR、E、NE明显高于Ⅰ组,也高于术前(P<0.05);Ⅰ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Ⅱ组在术毕苏醒期有躁动和精神障碍方面发生,而Ⅰ组无.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全麻更适合高龄患者上腹部手术的麻醉.

    作者:陈顺富;祝贵州;陈忠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巨大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胆囊底囊肿1例

    1病例介绍患儿,女,3个月,腹部巨大肿块2个月伴呕吐1周入院.患儿足月顺产,出生后1个月开始出现腹部膨隆,进行性加重,1周前开始出现频繁呕吐,无发热,近3d未解大便.皮肤无黄染,腹部高度膨隆.B超检查提示腹腔巨大囊性包块.手术发现为胆总管巨大球形囊肿,约20×18×15cm,肠管被挤向左上腹且严重受压,囊肿张力高,内含黄色浑浊液体约2000ml,囊壁光滑.胆囊底部-2×3cm小囊肿.行胆总管囊肿和胆囊切除并胆肠吻合.术后诊断:巨大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胆囊底囊肿.

    作者:张景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21例观察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用Seldinger技术对21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经皮髂内动脉插管术,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盆腔血管走向及造影剂外溢情况后,双侧分别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21例插管栓塞均1次成功,费时短,止血快,并且保留子宫及其生理功能.2例术后发生臀部疼痛,可耐受未作特殊处理,3~4d后自行好转.结论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快速、有效、安全,并保留了子宫.

    作者:王良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全冠修复保存隐裂牙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临床各期牙隐裂的表现,探讨隐裂牙的治疗方法和全冠修复效果.方法对68颗隐裂牙在治疗后均即时予以全冠修复,并随访1年,观察患牙保存率.结果隐裂牙治疗后常规全冠修复者比未经冠修复者发生牙折的机会少,其患牙保存率达94%.结论早期全冠修复、合理治疗是保存隐裂牙,提高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辰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